- 年份
- 2024(6749)
- 2023(9577)
- 2022(7829)
- 2021(7213)
- 2020(5790)
- 2019(13036)
- 2018(12881)
- 2017(23519)
- 2016(12997)
- 2015(14431)
- 2014(14258)
- 2013(13723)
- 2012(12440)
- 2011(11162)
- 2010(11650)
- 2009(10830)
- 2008(10730)
- 2007(9444)
- 2006(8424)
- 2005(7855)
- 学科
- 济(52221)
- 经济(52134)
- 管理(43460)
- 业(37707)
- 企(33022)
- 企业(33022)
- 方法(23239)
- 数学(20567)
- 数学方法(20170)
- 财(17303)
- 农(16567)
- 制(15757)
- 业经(14838)
- 中国(14206)
- 农业(11028)
- 体(10962)
- 务(9791)
- 财务(9759)
- 财务管理(9735)
- 理论(9695)
- 企业财务(9280)
- 地方(9236)
- 体制(9222)
- 银(9162)
- 银行(9156)
- 行(8743)
- 学(8641)
- 融(8540)
- 金融(8536)
- 划(8530)
- 机构
- 大学(180889)
- 学院(180855)
- 济(72166)
- 经济(70475)
- 管理(69259)
- 理学(59576)
- 理学院(58948)
- 研究(58521)
- 管理学(57699)
- 管理学院(57343)
- 中国(45380)
- 财(38113)
- 京(37087)
- 科学(33244)
- 财经(29048)
- 江(28586)
- 中心(27978)
- 所(27916)
- 经(26297)
- 农(26124)
- 研究所(24818)
- 业大(24056)
- 范(23321)
- 北京(23159)
- 师范(23082)
- 经济学(22714)
- 州(22557)
- 财经大学(21630)
- 院(21500)
- 经济学院(20286)
- 基金
- 项目(121117)
- 科学(96445)
- 研究(91723)
- 基金(88071)
- 家(75732)
- 国家(75089)
- 科学基金(65419)
- 社会(59488)
- 社会科(56227)
- 社会科学(56212)
- 省(47940)
- 基金项目(45256)
- 教育(44338)
- 自然(40430)
- 划(39710)
- 自然科(39523)
- 自然科学(39517)
- 自然科学基金(38776)
- 编号(37153)
- 资助(35686)
- 成果(31394)
- 制(28412)
- 重点(27763)
- 部(27309)
- 课题(26949)
- 创(25925)
- 国家社会(25034)
- 发(24915)
- 教育部(24272)
- 创新(24177)
共检索到277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怡涵 何得桂
筑牢基层基础是“中国之治”的重要秘诀。平台型治理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对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321”基层治理实践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新范式,平台型治理通过构建简约高效的治理平台能够驱动政府职能转型升级,推动政府回应社会能力与社会参与治理能力的双重提升。基于技术赋能普通民众并突破时空因素限制使民众更好表达诉求,促进自上而下行政推动与自下而上积极反馈的双向互动;以公共平台为依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并有效整合治理资源,进而提高治理效能;积极优化治理结构,推动治理重心下沉,促进基层社会秩序与活力的统一。总之要基于民心政治取向强化互动治理,创新政策执行机制以增强末梢治理的敏捷性和实效性,进而有效驱动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基层治理具有小微治理的特性,单纯采用运动式治理和常规治理的方式难以达到基层"善治"状态。以国家的资源输入为契机,以村庄的利益密度以及社会资本为基础,湖北省秭归县的"幸福村落建设"激活了小微治理机制,具体表现为非正式的群众动员机制、内部化的利益平衡机制和微观化的权力运行机制。小微治理促进了群众参与,降低了治理成本,实现了基层治理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共赢。在探索小微治理常态化路径的同时防止其正式化,是小微治理持续运行的关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沈恩达
国家"三农"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给乡镇财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浙江省嘉善县不断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财务基础管理,进一步发挥了乡镇财政职能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冷波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规范型治理成为基层治理的方向。规范型治理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制度基础,否则优化治理体系并不必然提升治理能力。南京市W村的治理实践表明:在城市化的背景下,W村乡村社会程式化以及公共行政规范化的程度比较高,通过优化治理体系,塑造了规范型治理模式。村级组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构建规则本位的治理机制、责权明晰的分工机制和办事留痕的免责机制,实现了村级治理规范、有效和村治格局稳定。治理现代化与城市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适应城市的治理方式,规范型治理模式才能有效运转,治理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惠林
基于陕西关中村民小组治理的实践,对乡村"微自治"的运行基础与实践机制进行了考察。在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逐渐疏离及农民的离散化状态造成新一轮治理困境的背景下,乡村"微自治"试图通过乡村社会内生性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强化行政村层级以下治理单元的自治功能,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兴办村庄公共事务。土地所有权关系、以民间信仰为媒介的文化认同及熟人社会是乡村"微自治"有效运行的基础。其核心机制是通过对中坚农民实行组织吸纳,综合援引政策法规、人情面子机制和分类治理机制,推动乡村社会的有效整合。乡村"微自治"再造了乡村社会的组织性,体现为动员农民参与村庄治理,重塑公共秩序;有效约束钉子户,提升村庄公共利益;整合村级组织,增强治理合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唐任伍
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厘清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基垒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总纲领。南方谈话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四梁八柱牢牢扎根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深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块沃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汇,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关键时期,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对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质疑之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06年以来,江苏省财政厅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考核评价,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筑牢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法制基础。一、围绕大局,突出重点,推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在财政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旭初 朱梅婕 吴彬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呈现新的治理形态。本文基于对杭州市涝湖村“鹰眼盯”数字治理模式的案例分析,提炼出乡村基层数字治理的三重实践机制。研究发现:互动是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赋能使得乡村基层组织与村民之间的互动朝着互动主体自主化、互动方式技术化和互动内容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传统信任模式逐渐向数字信任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乡村基层治理透明性和回应性的提升促进了村民信任重建;整合则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动态过程,通过数字赋能,乡村基层实现了空间、结构和数据的再整合。此外,数字技术嵌入也给乡村基层治理带来种种挑战,如数字“负能”、“数字形式主义”、村民数字素养差异以及长效发展困境等。
关键词:
数字赋能 乡村基层治理 互动 信任 整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华胤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层治理体制不断转换和发展。其中,既有农村寻求高适应性治理形式的村庄逻辑,也有国家建设目标在农村落实的国家逻辑。国家是农村治理体制创新实践的关键变量,有效是治理体制转换中国家与农村的共同追求。国家建设目标既通过治理体制得以实现,也直接反映在体制所要实现的有效性内涵上。现代化的阶段性不同,国家建设目标不同,治理体制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运行机制也不同,所实现的有效性内涵也不同。从有效视角审视70年来农村治理体制的实践,经验丰富、成就巨大,农村治理体制与国家建设高度同构。新时代建构乡村善治体制强调有效,有效的内涵包括行政、自治、组织、服务等多方面。有效的农村治理体制既要有效适应农村实际,也要有效实现国家建设目标,是一种功能复合性的、多元内涵式的治理体制。
关键词:
农村治理体制 创新实践 有效 国家建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兆荣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县级支行仍担负着贯彻落实宏观金融政策、促进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等繁重的工作任务,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且分配不合理,岗位设置难落实、风险隐患较大等问题突出,已成为其有效履行基层央行职能的瓶颈。笔者认为,基层央行急需在强化内控管理、防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行业务和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基础业务 人力资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艳玲 陈利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津
数字治理具有“赋能”“赋权”“提低”的作用。为获取数字治理的红利,各地积极推动数字治理在基层落地,建设了基层数字治理平台。但目前,基层数字治理平台建设存在建设资金来源单一、缺乏专业人才、治理功能偏弱和服务类型偏少、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好省级规划,做好人才招录,探索平台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在平台建设中需要以基层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扩大基层群众的参与空间,突出平台的服务功能。此外,还需要推进包容性制度建设,汇集群众智慧,助力基层智治。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数字治理 治理平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占军
学界对大学如何实现有效治理存在"治理结构说"和"文化政治系统说"两种不同的认识。以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作为"结构系统说"和"文化政治系统说"的知识论基础,并比较了两种知识论所指向的治理秩序、组织模型、组织特征与治理活动重点。大学作为"理性结构系统",需要建立适切的治理结构满足效率需要;大学作为"文化政治系统",在学术秩序演化过程中,各种"政治逻辑"代替"知识逻辑",使组织信任成为影响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治理 有效治理 治理结构 组织信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小莉 钟宪章
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质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力重塑过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力重塑是指基层党组织维持和扩展党组织权力的行动过程。重塑权力与资源依赖关系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力实现的动机,适应环境与改变环境是基层党组织权力实现的行动策略。当前,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权力实现过程,主要包括权力载体的再造、治理性权力与领导性权力的实现。在现实实践中,不同地域的基层党组织在权力重塑的能力上表现出差异性,使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状态各不相同。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需要从基层党组织的动力、社会功能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权力实现能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果叮咚 尹萍 王俪玢
4月11日,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工作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中国林学会等305家单位和社会团体发出倡议,依托中国林学会成立自然教育委员会(自然教育总校),统筹、协调、服务各地的自然教育工作,培育更多关注、参与自然保护事业的社会力量,激活各类自然保护地社会公益和教育功能,为自然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广阔实践平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马广仁主持会议。
关键词:
中国林学会 实践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