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54)
- 2023(19987)
- 2022(17238)
- 2021(16150)
- 2020(13669)
- 2019(31504)
- 2018(31467)
- 2017(60285)
- 2016(32844)
- 2015(37084)
- 2014(36721)
- 2013(35785)
- 2012(32588)
- 2011(29380)
- 2010(29522)
- 2009(27408)
- 2008(26756)
- 2007(23926)
- 2006(20596)
- 2005(17918)
- 学科
- 济(128177)
- 经济(128046)
- 管理(96758)
- 业(91541)
- 企(77480)
- 企业(77480)
- 方法(62142)
- 数学(53980)
- 数学方法(53103)
- 农(34369)
- 中国(33086)
- 财(32928)
- 业经(29700)
- 学(28152)
- 地方(25643)
- 制(24625)
- 贸(23990)
- 贸易(23974)
- 理论(23468)
- 技术(23410)
- 易(23178)
- 农业(22923)
- 银(21609)
- 务(21551)
- 银行(21550)
- 环境(21499)
- 财务(21455)
- 财务管理(21408)
- 和(20658)
- 行(20331)
- 机构
- 学院(459772)
- 大学(458479)
- 管理(181354)
- 济(177379)
- 经济(173328)
- 理学(157543)
- 理学院(155787)
- 管理学(152585)
- 管理学院(151759)
- 研究(147408)
- 中国(111561)
- 京(96885)
- 科学(94469)
- 财(81292)
- 农(75024)
- 所(73910)
- 业大(70039)
- 中心(68683)
- 江(67675)
- 研究所(67641)
- 财经(65486)
- 范(60836)
- 北京(60810)
- 师范(60225)
- 经(59365)
- 农业(59133)
- 州(55244)
- 院(53892)
- 经济学(53030)
- 技术(50927)
- 基金
- 项目(315482)
- 科学(247294)
- 研究(228388)
- 基金(226834)
- 家(197837)
- 国家(196187)
- 科学基金(168899)
- 社会(141604)
- 社会科(134115)
- 社会科学(134080)
- 省(125680)
- 基金项目(120117)
- 自然(111766)
- 自然科(109195)
- 自然科学(109167)
- 自然科学基金(107169)
- 教育(107099)
- 划(105152)
- 编号(94354)
- 资助(94103)
- 成果(75486)
- 重点(70837)
- 部(68398)
- 创(67372)
- 发(66661)
- 课题(65141)
- 创新(62499)
- 科研(60866)
- 大学(59070)
- 教育部(58522)
- 期刊
- 济(189182)
- 经济(189182)
- 研究(127683)
- 中国(86135)
- 学报(73408)
- 科学(66962)
- 农(66932)
- 管理(66215)
- 财(63396)
- 大学(55406)
- 教育(54142)
- 学学(52112)
- 农业(45988)
- 技术(43369)
- 融(39073)
- 金融(39073)
- 业经(32926)
- 财经(30938)
- 经济研究(30549)
- 经(26406)
- 业(25003)
- 问题(24278)
- 图书(24041)
- 技术经济(23020)
- 统计(22753)
- 科技(22637)
- 版(22120)
- 商业(21370)
- 策(21267)
- 理论(21175)
共检索到659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华 陈亚琦
互联网环境下涌现出的B2B、B2C、C2C等平台商业模式已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现有成果大多沿袭价值链、价值网络、双边市场理论等传统理论视角,其理论解释的是受物理时空约束的企业行为。在互联网环境下,经济时空与物理时空原本高度契合的状态发生变化,经济时空的内涵与外延突破物理时空约束向外无限拓展,这种契合变化引发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从空间和时间角度看,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因在于:供求双方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在平台上的良性互动产生空间效应,以及满足消费时间价值增值所产生的网络时间溢出效应。本文沿着时空契合变化的思路讨论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收入模式、价值创造模式和要素支撑体系,认为互联网环境下平台商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倩
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环境,从收入模式、价值创造模式和要素支撑体系三方面,分析流通平台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时空契合。最后,提出以时空契合推动互联网环境流通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策略,以期实现对现有流通平台商业模式的重新塑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倩
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环境,从收入模式、价值创造模式和要素支撑体系三方面,分析流通平台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时空契合。最后,提出以时空契合推动互联网环境流通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策略,以期实现对现有流通平台商业模式的重新塑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奕全 李恩平 薛亚军
医疗众包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的新兴代表已获得学界广泛关注,但以医疗众包平台为服务创新主体的商业模式研究尚未开展。本文基于平台画布模型对医疗众包平台中核心交互、工具与服务、变现3个界面的全面阐述分析,分别揭示其在用户交互循环畅通、创新激活与价值创造、交易主体收益变现上的商业运作机制。选取CrowdMed作为案例,验证医疗众包平台在帮助需求用户价值获取的同时实现自身收益变现的可实践性。研究展现了医疗众包模式由传统线性价值链过渡至平台价值矩阵的路径过程,为医疗众包平台商业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想的分析框架,并给国内互联网医疗务创新平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建军 赵启兰
平台商业模式由核心竞争优势、运营管理模式、客户服务模式、赢利模式和利益分配模式构成,供应链平台生态圈是服务于供应链的新模式,对于优化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平台生态圈商业模式经历了物流服务导向、物流与金融服务导向和增值服务导向的不同阶段,包括广度供应链平台生态圈和深度供应链平台生态圈等不同类型。其创新路径包括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独具竞争优势的供应链平台生态圈;优化运营管理模式,打造高效协同的供应链平台生态圈;延伸服务链条,打造深度服务的供应链平台生态圈;加大资源共享力度,打造价值增值的供应链平台生态圈;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打造共赢共生的供应链平台生态圈。
关键词:
供应链 平台生态圈 商业模式 互联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天龙 李泓江 王子权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互联网建构下的媒介平台也经历了多重变化。文章从价值视角系统分析了媒介平台的演进与其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需求满足机制"和"新闻内容生产主体"的改变是媒介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线索,而技术则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层次原因,并结合Web3.0的特性,指出媒介平台商业模式未来创新的可能性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进化逻辑 媒介平台 商业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天龙 李泓江 王子权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互联网建构下的媒介平台也经历了多重变化。文章从价值视角系统分析了媒介平台的演进与其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需求满足机制"和"新闻内容生产主体"的改变是媒介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线索,而技术则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层次原因,并结合Web3.0的特性,指出媒介平台商业模式未来创新的可能性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进化逻辑 媒介平台 商业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蒋石梅 石佳钰 曹辉
产业互联网平台是整合行业资源、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载体。以纺织产业互联网平台致景科技为研究对象,开展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将其发展阶段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基于“因素—过程—结果”逻辑,从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整合视角探究产业互联网平台演化机制。研究发现:(1)内部“管理者知识经验、管理者认知、企业资源能力”和外部“市场需求、区位优势、市场竞争、技术变革、政策支持”是重要影响因素;(2)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共演为过程机制,动态能力通过提升企业对内外部机会的敏锐程度和对内外部资源的统筹程度驱动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会驱动动态能力升级;(3)动态能力经历了认知维度“机会感知能力、机会探索能力、机会开发能力”和行为维度“资源拼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资源重构能力”的升级,商业模式创新经历了“效率型、新颖型、锁定型”的演化;(4)“平台构建、垂直延伸、纵横向扩张”为结果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研究情境,丰富产业互联网平台演化研究,为其它企业构建与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建刚 张美娟 陈昌杰 赵玲玲
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野蛮式成长,已经颠覆了传统企业成长发展的周期型规律。以滴滴出行为典型案例,以扎根理论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充分考虑到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固有特性,对影响互联网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通过三级编码归纳得到了影响滴滴出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六个核心范畴(即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给出了各核心范畴的主线,并且对核心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研究。在案例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给出了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建刚 张美娟 陈昌杰 赵玲玲
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野蛮式成长,已经颠覆了传统企业成长发展的周期型规律。以滴滴出行为典型案例,以扎根理论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充分考虑到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固有特性,对影响互联网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通过三级编码归纳得到了影响滴滴出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六个核心范畴(即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给出了各核心范畴的主线,并且对核心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研究。在案例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给出了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借鉴的经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司杨
1.时刻具有危机意识。互联网思维要求企业有很强的危机感,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市场形态千变万化,日新月异,行业的竞争每天都在激烈的变换着,短暂的成功不代表永恒的发展。二是发展强大后的企业容易不思进取,停滞不前,产生越来越多的漏洞。因而成功的企业不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宏伟
进入21世纪,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被广泛的运用在商业运作的各个领域,基于互联网的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大量涌现,并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商业运行模式。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结合互联网的特征,从注意力经济、网络效应以及互联网经济的竞争模式和数字产品的成本特征四个方面,论述了基于互联网免费商业模式的原因和形成机制,并分析总结了互联网经济中几种常见的免费商业模式类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柯 祝建军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建立主导主体、资本战略的二维框架体系,将平台分为无车承运平台、生态线上线下融合(O2O)平台、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平台切入点和关注点差异,选取C. H. Robinson、货车帮、oTMS、国家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作为研究样本,从目标市场、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价值创造、商业价值、创新/突破、流程整合、赢利模式八个指标入手,比较多类型"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商业模式。研究表明:平台类型是商业模式选择的基石,只有与平台类型动态适配、高度契合的商业模式才能保证平台的高质量发展;从价值共创视角分析,平台的价值创造模式将最终以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形式动态演化为生态系统包络。平台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包括锻造数字化供应链、夯实消费者体验、洞察细分市场风口、打造生态赢利模式、高效协同跨界创新、融合创新机制体制。厘清和甄别不同类型的"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商业模式,对助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型物流企业创新升级,培育"互联网+高效物流"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占莉萍 杨茂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理论界与实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主题,但是,关于大数据与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作用机理并未形成清晰的定论,并且不同的大数据商业价值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哪些要素是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等也缺乏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商业模式、大数据的理论回顾与评析,从大数据视角构建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大数据驱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关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大数据驱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要素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而价值主张、市场细分、核心业务、资源配置与财务费用可以显著地驱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了所构建理论模型的价值及管理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骁 刘润喆 吴小龙 孙瑞晨
与已有赋能研究所刻画的耦合逻辑不同,本文采用嵌入式案例研究设计,基于复制逻辑剖析了“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驱动3家被赋能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构建的解耦逻辑,据此提炼出新的赋能模式——“元赋能”。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元赋能模式包括被赋能企业数字基础夯实、被赋能企业与平台企业知识深度交互、被赋能企业与平台企业解耦3个阶段;(2)数字基座构筑、知识交互学习、认知蜕变跃升分别构成了元赋能模式不同阶段的重要行动;(3)数字技术的积累可供性、适应可供性、变异可供性特征分别构成了元赋能模式不同阶段的关键机制;(4)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创新自主化分别构成了元赋能模式不同阶段的显性结果。本文剖析了元赋能模式的概念内涵,提炼了元赋能模式的关键实现机制,构建了元赋能模式的理论模型,从而拓展了现有赋能理论的边界,推进了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前沿研究。元赋能模式是工业互联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为深化理解工业互联网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洞见。由此,本文分别从国家、平台和被赋能企业3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管理启示,以期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新质生产力、助力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