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58)
2023(4343)
2022(3837)
2021(3665)
2020(3158)
2019(7363)
2018(7193)
2017(13633)
2016(6969)
2015(7682)
2014(7470)
2013(6945)
2012(6174)
2011(5550)
2010(5826)
2009(5225)
2008(4968)
2007(4295)
2006(3702)
2005(3285)
作者
(18955)
(16105)
(16074)
(14930)
(10419)
(7712)
(7157)
(6165)
(6069)
(5560)
(5558)
(5285)
(5195)
(4981)
(4970)
(4826)
(4683)
(4653)
(4521)
(4514)
(3968)
(3797)
(3776)
(3729)
(3600)
(3547)
(3494)
(3363)
(3194)
(3169)
学科
(30283)
经济(30244)
管理(21694)
(21135)
(18548)
企业(18548)
方法(17534)
数学(16009)
数学方法(15671)
(7256)
贸易(7252)
(7071)
(7017)
中国(6546)
(6195)
业经(5893)
理论(5114)
(4945)
农业(4542)
电子(4270)
(4232)
技术(4119)
地方(4117)
(4051)
金融(4051)
(4028)
财务(4008)
财务管理(3997)
网上(3979)
网上贸易(3979)
机构
大学(96966)
学院(95822)
管理(41957)
(39542)
经济(38895)
理学(37338)
理学院(36962)
管理学(36044)
管理学院(35864)
研究(29564)
中国(21898)
(19673)
科学(17647)
(16934)
中心(14188)
(14162)
财经(14102)
(14082)
业大(14043)
(13177)
(12952)
研究所(12929)
北京(12185)
经济学(11733)
(11537)
师范(11381)
商学(11182)
商学院(11065)
农业(10944)
经济管理(10779)
基金
项目(69936)
科学(56684)
基金(53340)
研究(48969)
(47650)
国家(46842)
科学基金(41088)
社会(32239)
社会科(30597)
社会科学(30588)
自然(28203)
基金项目(27797)
自然科(27690)
自然科学(27686)
自然科学基金(27198)
(26667)
教育(23351)
资助(22609)
(22554)
编号(19088)
(15602)
重点(15256)
(14781)
成果(14571)
教育部(13833)
科研(13741)
创新(13669)
(13652)
国家社会(13526)
人文(13422)
期刊
(39402)
经济(39402)
研究(25209)
中国(17294)
管理(16945)
学报(14246)
科学(13949)
(12388)
(12150)
大学(11311)
学学(10693)
技术(9460)
教育(9133)
农业(8407)
经济研究(7146)
(7114)
金融(7114)
统计(6864)
业经(6716)
财经(6686)
(6378)
(5701)
决策(5651)
(5321)
技术经济(5195)
商业(4858)
问题(4720)
科技(4709)
(4420)
图书(4350)
共检索到134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旭晖  宋松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平台卖家的各种违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给平台型电商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通过设置情景模拟实验,根据不同销售阶段卖家实施违规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对平台卖家违规行为进行了总结及分类,探讨了平台卖家不同类型的违规行为对平台型电商声誉造成的影响及原因。研究发现:(1)较之实际销售欺诈行为,消费者对平台卖家虚假营销宣传行为的态度更为消极,从而会对平台型电商声誉造成更大的破坏;(2)买家态度在平台卖家违规行为和平台型电商声誉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平台卖家违规行为通过影响买家态度进而影响平台型电商声誉;(3)平台卖家声誉对平台卖家违规行为与买家态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平台型电商可以制定更加精细化的治理策略,对不同类型的平台卖家违规行为以及不同声誉水平的平台卖家采取差异化的监管办法,并运用一系列手段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获取消费者的信任,改善买家态度,以维护平台型电商声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旭晖  张其林  
平台型电商模式的本质在于平台企业和平台卖家共创价值,向平台买家提供完整的购物体验。从这个角度看,平台型电商声誉形成平台企业个体声誉和平台卖家群体声誉双元结构,具有个体声誉和集体声誉的混合性、“公地悲剧”和“公地繁荣”的并存性、分享主体和监管主体的分离性等特征,成为一种特殊的“类倶乐部声誉”。平台企业和平台卖家既共同创造平台型电商声誉,也共同分享平台型电商声誉。其中,平台卖家分享平台型电商声誉的机制可以分为声誉转移路径和声誉溢出路径,声誉分享效应大小取决于卖家的声誉、数量与结构,声誉分享边界却被平台企业牢牢把控。平台型电商声誉对平台卖家的约束效力不强,难以作为制度的补充机制,导致平台卖家的机会主义行为容易引发平台型电商声誉危机,进而对其他卖家产生传染效应;平台型电商声誉对平台企业的约束效力较强,可以作为制度的补充机制,使得平台企业不仅约束自身行为,还会规制卖家行为,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交易秩序。为此,平台企业应该综合运用市场化方案、产业化方案、行政化方案规制平台卖家,除了持续完善平台程序、平台规则、声誉租金、监管策略,还要充分发挥经济性激励与社会性激励双重作用,从而更好地维护平台型电商声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旭晖  张其林  
平台型电商模式的本质在于平台企业和平台卖家共创价值,向平台买家提供完整的购物体验。从这个角度看,平台型电商声誉形成平台企业个体声誉和平台卖家群体声誉双元结构,具有个体声誉和集体声誉的混合性、"公地悲剧"和"公地繁荣"的并存性、分享主体和监管主体的分离性等特征,成为一种特殊的"类俱乐部声誉"。平台企业和平台卖家既共同创造平台型电商声誉,也共同分享平台型电商声誉。其中,平台卖家分享平台型电商声誉的机制可以分为声誉转移路径和声誉溢出路径,声誉分享效应大小取决于卖家的声誉、数量与结构,声誉分享边界却被平台企业牢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汪旭晖  郭一凡  王荣翔  
本文对平台型电商情境下消费者认知失调与退货意愿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并从平台卖家和平台买家角度探究卖家声誉和买家惰性与消费者退货意愿的关系及其对认知失调与退货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认知失调对退货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认知失调程度越高,退货意愿越高;卖家声誉对退货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卖家声誉越高,退货意愿越弱,且卖家声誉对认知失调与退货意愿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买家惰性对退货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买家惰性越高,退货意愿越弱,且买家惰性对认知失调与退货意愿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平台卖家应维护店铺在行业内的声誉,针对不同的产品制定差异化的退货标准,并合理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营销方式控制消费者的认知失调程度,从而将消费者的退货意愿控制在合理范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林建宗  
在线声誉机制是网购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买家网购信任决策的重要参考。买家感知声誉信息可信度正向影响其对声誉信息的使用程度,并正向影响买家的网购金额,但声誉信息的使用度对买家网购金额的影响是负向的。发挥在线声誉机制的作用,一方面要提升声誉信息的可信度,杜绝卖家"刷信用"和报复给"差评"的买家,以及买家的恶意"差评";另一方面要提高使用声誉信息的方便性。私人秩序和公共秩序是网上交易治理不可或缺的两种机制,在保证网购平台诚信交易方面,除需要以声誉机制为基础的私人秩序之外,也需要进行以法律法规为主体的公共秩序治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旭晖  赵博  
随着平台型电商的快速发展,买家经历的服务失败也日益增多,在线服务失败不但给平台卖家声誉造成负向影响,且不同服务失败类型对平台卖家声誉的影响效应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在线服务失败相关研究的梳理,将在线服务失败类型划分为未达到平台规则和未达到卖家承诺两种,并采用实验法探讨了在线服务失败类型对平台卖家声誉的影响以及外部归因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卖家评分(高评分vs.低评分)和平台型电商声誉(高声誉vs.低声誉)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较之未达到平台规则,平台卖家所提供的商品/服务未达到卖家承诺时,买家对平台卖家声誉的评价更低;买家的外部归因可以中介在线服务失败类型与平台卖家声誉之间的关系;对于高评分卖家来说,外部归因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对于高声誉平台型电商,外部归因在在线服务失败类型和平台卖家声誉之间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平台卖家的声誉管理和在线服务失败补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也丰富了网络消费者行为的相关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慧兰   刘博  
平台型电商的快速扩张和消费预期的改善为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也带来了柠檬问题的干扰,制约着产品在线交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评估平台认证的市场效果,并结合线上声誉分析其对上述问题的修正机制。以淘宝网大闸蟹金牌卖家认证为例,通过爬虫采集相关销售和评级数据,实证考察了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认证对卖家销售绩效的影响及其与线上声誉的交互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妍  李怀斌  
本文以认同理论为基础,通过在线问卷平台获得调查数据,使用了定量方法检验了平台型电商卖家服务质量对竞争对手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产品类型和集体主义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平台买家的感知价值和平台认同在卖家服务质量与竞争对手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而且在平台型电商的特殊情境下,市场主体采取良好的服务质量不仅会对竞争对手绩效产生的负向影响,也会产生正向影响,两者之间呈现一种非线性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平台卖家设定合理的服务质量及实现精准化的营销,而且有助于激发平台卖家之间的合作意识,确保各方在共同推动平台型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齐欣  卢洪雨  
跨境电商行业虽然发展历程较短,但其发展速度极为迅猛,而由于对相关领域的认识与了解不足,2021年亚马逊大规模封店事件对跨境电商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针对亚马逊电商平台大规模封店事件,梳理了该事件概况,提出合规建议,可进一步为跨境电商企业在电商平台的合规经营以及建立公平高效的跨境电商平台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汪旭晖  卢星彤  徐明月  
平台型电商企业扮演了市场构建者、支持者和维护者的角色,有能力也有义务对平台卖家进行约束和管理。平台卖家违反平台规则将会对平台的制度规范形成挑战,还可能伤及平台卖家的集体信誉背书,相应地,平台型电商企业采取责任追索行为不仅会影响违规平台卖家,还会影响平台买家。基于信号理论和社会比较理论,采用情景实验方法,探索平台型电商企业责任追索策略影响买家用户黏性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显示:第一,平台型电商企业责任追索策略对平台买家用户黏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较之申诫惩处策略,财产惩处策略对平台买家用户黏性有更强的正向影响。第二,相对剥夺感在平台型电商企业责任追索策略对平台买家用户黏性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第三,平台型电商企业声誉在平台型电商企业责任追索策略对买家相对剥夺感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当平台型电商企业声誉较低时,两种策略对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无差异;当平台型电商企业声誉较高时,较之申诫惩处策略,财产惩处策略对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华  
以2008~2012年的违规企业为样本,检验了审计师声誉对抑制企业违规行为与影响投资者评价的作用。研究发现,高声誉的审计师不仅能帮助企业减少违规行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劝说客户修改财务报表以避免重大错报的发生;违规程度与累积超额收益显著为负,表明违规程度越高越容易引起负面的市场反应;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后才对高声誉审计师审计的客户违规产生负面反应,但他们并不关注高声誉审计师客户的违规程度。结论表明,我国大力推行的事务所品牌建设的策略具有可行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洪胜  张小龙  
作为新兴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凭借其多边化、网络化、短链路等优势,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使用国内外卖家比较方法和eBay在线平台数据研究了跨境电商平台评价系统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评价系统对来自跨境电商平台上卖家的销量具有促进作用;第二,相比于美国卖家,评价系统对来自中国的卖家影响更大,这意味着评价系统有利于缓解中国卖家和美国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第三,利用反事实分析进一步发现,移除评价系统后中国卖家销量减少接近美国卖家销量减少的三倍,这从侧面进一步反映出在线评价系统的作用。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现有评价系统相关的研究,可为政府和企业如何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文佳  朱玉杰  
本文通过构造儒家文化强度的距离模型和区域模型,使用2003—2018年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违规数据,研究了儒家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本文发现,儒家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这种影响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显著。对违规行为具体分类研究,发现儒家文化对信息披露、股东自利、治理不规范这三类违规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声誉机制和代理机制是儒家文化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的两个潜在渠道,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强的公司更看重对公司声誉的维护,同时儒家价值观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减少代理人的违规动机。另外,本文还发现,对于国有控股公司和行业竞争相对不激烈的公司来说,儒家文化对违规行为的抑制效应更强。本文拓展了关于非正式制度对公司行为作用的认识,同时,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有一定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溶冰  乌天玥  
从审计效力与审计效果双维视角研究了我国国家审计质量与财政收支违规行为的关系,探讨从"屡审屡犯"到"审计免疫"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审计处理、审计移送的效力与效果二元化是导致当前低审计质量扩散效应的主要成因,针对财政收支违规行为,审计处理的问题多但落实和整改的问题少,自然不会产生"审计免疫"的良性循环。不同递推方案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显示,审计效力与效果并重的双高平衡型审计策略有助于防范财政违规问题金额的过快增长,强调审计建议的以审促改的预防驱动型审计策略能够实现财政违规问题金额的逐年减少,仅强调审计效力的威慑驱动型审计策略或仅强调审计效果的回应驱动型审计策略则无益于当前问题的解决。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国家审计战略转型的理论依据,对进一步加强国家审计质量控制、形成审计免疫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汪旭晖  王东明  
本文探讨了事前控制策略与事后救济策略对平台型电商企业声誉的影响及消费者信任的中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产品类型对于事前控制策略与事后救济策略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一探究了事前控制与事后救济对平台型电商企业认知声誉的影响以及能力信任的中介作用,实验数据表明,与采用事后救济相比,平台型电商企业采用事前控制更能提升认知声誉,且能力信任在两者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二探究了事前控制与事后救济对平台型电商企业情感声誉的影响及善意信任的中介作用,实验数据表明,与采用事前控制相比,平台型电商企业采用事后救济更能提升情感声誉,且善意信任在两者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三探究了产品类型对于事前控制与事后救济策略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调节作用,实验数据表明,当消费者购买体验品时,事前控制与事后救济对平台型电商企业声誉的影响呈互补作用;当消费者购买搜寻品时,事前控制与事后救济对平台型电商企业声誉的影响呈替代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