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2)
- 2023(8967)
- 2022(7157)
- 2021(6424)
- 2020(5546)
- 2019(12233)
- 2018(12277)
- 2017(23256)
- 2016(12531)
- 2015(13961)
- 2014(14063)
- 2013(13585)
- 2012(12109)
- 2011(10573)
- 2010(10842)
- 2009(10233)
- 2008(10298)
- 2007(9555)
- 2006(8371)
- 2005(7807)
- 学科
- 业(72725)
- 企(69296)
- 企业(69296)
- 管理(56133)
- 济(55217)
- 经济(55138)
- 业经(25737)
- 财(22077)
- 方法(21838)
- 农(20791)
- 务(18011)
- 财务(17988)
- 财务管理(17975)
- 企业财务(16999)
- 农业(15469)
- 技术(15321)
- 数学(14215)
- 数学方法(14132)
- 制(14074)
- 体(12920)
- 策(12889)
- 理论(12504)
- 中国(12440)
- 划(12206)
- 企业经济(11969)
- 和(11625)
- 经营(11380)
- 体制(10254)
- 技术管理(10186)
- 贸(9291)
- 机构
- 学院(182747)
- 大学(174341)
- 济(75889)
- 管理(75690)
- 经济(74466)
- 理学(64549)
- 理学院(63902)
- 管理学(63132)
- 管理学院(62787)
- 研究(55105)
- 中国(45112)
- 财(36855)
- 京(36444)
- 农(33147)
- 科学(32374)
- 江(29891)
- 财经(28626)
- 所(27729)
- 业大(26469)
- 农业(26179)
- 经(25891)
- 中心(25686)
- 研究所(24724)
- 州(23099)
- 北京(22316)
- 商学(22220)
- 商学院(22027)
- 经济学(21618)
- 财经大学(20666)
- 经济管理(20478)
- 基金
- 项目(116455)
- 科学(93416)
- 研究(87699)
- 基金(84437)
- 家(72391)
- 国家(71652)
- 科学基金(63695)
- 社会(56566)
- 社会科(53567)
- 社会科学(53554)
- 省(48327)
- 基金项目(44732)
- 自然(40574)
- 自然科(39718)
- 自然科学(39706)
- 教育(39555)
- 自然科学基金(39058)
- 划(38134)
- 编号(35850)
- 资助(33405)
- 业(31740)
- 创(27968)
- 成果(27536)
- 重点(25551)
- 发(25338)
- 部(25191)
- 创新(25103)
- 课题(24511)
- 制(23767)
- 国家社会(23139)
共检索到279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建华 李昊 常莉俊 高永端
为探讨平台企业与网约工之间的关系属性,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及相关研究,开发了互联网平台企业网约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化问卷。以网约车司机和网约配送员为调研对象,在15个城市获取367个样本数据,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技术(LCA)对平台企业网约工心理契约的潜在类型进行细分,分析平台企业网约工的心理契约差异。结果发现,网约工心理契约分为3种类型:低期望型、高期望型和随机期望型。3种心理契约类型在文化程度、工作类型、工作平台和工作感受4个指标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研究建议:平台企业要关注网约工的心理诉求,根据网约工的心理契约类型采取多元化雇佣模式;网约工要认识到网约工作的风险,做好经济契约和心理契约管理;政府部门要督促平台企业履行雇主责任与社会责任,保障网约工的基本劳动权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宝库 周莹舒
信息的不对称使消费者无法准确了解网购平台上的卖方或供应商是否诚信,也无法了解购物平台是否履行公开商品品质信息的职责,导致网络交易过程中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致使网购平台与消费者难以建立稳定的、长期的关系。本文利用博弈论探究网购平台与消费者双方心理契约的形成机制,并结合声誉理论的激励和约束效应,从有限理性博弈的角度讨论消费者监管下网购平台声誉建立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消费者监管对网购平台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是否履行心理契约受到履约成本、履约奖励和不履约惩罚的共同影响,声誉的建立能够激励网购平台履行心理契约责任,维持长期心理契约关系和声誉建立策略能够有效地规避或减轻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关键词:
消费者心理 心理契约 网购平台 声誉理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宝库 周莹舒
信息的不对称使消费者无法准确了解网购平台上的卖方或供应商是否诚信,也无法了解购物平台是否履行公开商品品质信息的职责,导致网络交易过程中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致使网购平台与消费者难以建立稳定的、长期的关系。本文利用博弈论探究网购平台与消费者双方心理契约的形成机制,并结合声誉理论的激励和约束效应,从有限理性博弈的角度讨论消费者监管下网购平台声誉建立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消费者监管对网购平台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是否履行心理契约受到履约成本、履约奖励和不履约惩罚的共同影响,声誉的建立能够激励网购平台履行心
关键词:
消费者心理 心理契约 网购平台 声誉理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仁军
关系契约是企业网络形成和运行的微观基础,它有两条形成途径:一是由专用性资产而形成的双方依赖,二是动用个体社会资本而锁定双方的关系。相应地,企业网络可分为契约型和关系型两大类。关系型企业网络是中国转型经济的特征,家族企业及其网络的发展和寻租性企业网络的大量出现是转型期的必然现象。关系型企业网络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独特的家族文化。经济转型要求企业网络从关系型向契约型转变,实质就是从关系治理向契约治理的转变。为此,必须从产权和日常管理方面加强对家族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管理,尤其要着力培育宏观社会资本。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淑芹 张太盛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完全有必要引入契约观念、构建契约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包括企业内部行政和外部经营管理,增加企业效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契约化管理 契约制度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士菊 廖建桥
心理契约是雇员对雇佣双方相互义务的信念,包括员工责任和组织责任两个方面。通过对1022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证实,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中的员工责任和组织责任均由3维构成:发展责任、交易责任和关系责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员工的组织责任存在显著差异,国有企业员工的组织发展责任、交易责任和关系责任均显著高于民营企业;二者的员工责任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具体维度来看,国有企业员工的员工发展责任和关系责任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员工。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忠卫 陈传明
初创小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团队模式创业,大公司也在不断地将团队理念引入高层管理团队决策过程。初创小企业的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通过传承过程演化为大公司高层管理团队企业家精神。从企业动态成长的角度看,创业团队个体成员与创业团队(或公司)之间健康的心理契约关系有助于形成积极的组织承诺,从而使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得以强化;相反,心理契约关系的破裂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契约违背将导致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的退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忠鹏 邝先慧
本文在界定心理契约涵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心理契约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的重要性。阐述了认知风格对于建构心理契约的影响,并根据整体型和分析型认知风格的各自特征,提出建构分析型认知风格员工心理契约的关键是:强化培训塑造员工的心理契约;知识融合加速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组建一元化有效团队为心理契约形成提供良好氛围。建构整体型认知风格员工的心理契约措施在于:提供多种信息传播与交流渠道促成员工心理契约重塑;组建多元化有效团队为心理契约形成提供良好氛围;员工培训配合职业生涯设计达到重塑心理契约的目的。作者同时强调了情感因素对于企业并购过程中重建心理契约的影响。
关键词:
战略并购 心理契约 认知风格 情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秦仪 刘新华
在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背景下,日本雇员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关系型心理契约。随着日本企业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这种关系型心理契约逐渐减少,交易型心理契约增多。心理契约的这种变化,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心理契约 关系型 交易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富华 廖庆云
长期以来关于心理契约的主体构成一直存在争议,雇用双方所缔结的心理契约究竟是单向还是双向,学术界的意见并不统一。文章在心理契约相关概念厘定的基础上,借助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将心理契约放置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认为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体构成,具有不同的类型。
关键词:
心理契约 企业生命周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黎春燕 李伟铭
区别于一般员工,核心员工是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然而,由于科技企业核心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优越感和自我实现需求,维系科技企业核心员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稳定也比一般员工难度更大。本文试图从心理契约的视角切入,结合科技企业核心员工的特质及其心理契约的差异性,分析科技企业核心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原因,构建心理契约对核心员工流动影响机制模型,分析心理契约的形成、维护、修补三个阶段,提出防止核心员工流动的对策,以期在规范企业行为的同时,提高员工满意度,进而降低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率。
关键词:
心理契约 科技企业 核心员工 流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丽君 刘应宗
文章在阐述员工心理契约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小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了在心理契约管理中应当注重的要点,以期减少企业人员流动率,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心理契约 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英 牟永红 雷卫中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达到企业成长与员工发展的同步性 ,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予以满足 ,每个员工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全力奉献 ,这就是“心理契约”的无形约束。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心理契约 契约构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常耀中
从心理契约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出发,界定与明确了企业案例法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与探讨了企业案例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运用与意义。研究发现: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如同控制商业契约的起草、谈判、检查、争议处理等交易成本,企业案例法还能有效降低这个过程中达成、巩固、调整心理契约内容的内部协调成本。因此,案例作为心理契约的优良载体,发挥了其他方法所不擅长的综合优势,克服了心理契约特点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建设的导入、强化和演进三个过程。
关键词:
案例法 心理契约 企业文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