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6)
- 2023(16065)
- 2022(13267)
- 2021(12243)
- 2020(10493)
- 2019(23599)
- 2018(23250)
- 2017(45263)
- 2016(23976)
- 2015(26402)
- 2014(25965)
- 2013(25565)
- 2012(22705)
- 2011(20075)
- 2010(19850)
- 2009(18390)
- 2008(18100)
- 2007(15888)
- 2006(13587)
- 2005(12296)
- 学科
- 济(99147)
- 经济(99003)
- 业(97070)
- 企(88408)
- 企业(88408)
- 管理(88022)
- 方法(46379)
- 数学(37525)
- 数学方法(37054)
- 财(35075)
- 业经(31983)
- 农(30889)
- 务(25128)
- 财务(25078)
- 财务管理(25042)
- 制(24089)
- 企业财务(23801)
- 中国(23248)
- 农业(21717)
- 技术(20531)
- 体(17785)
- 划(17699)
- 理论(17427)
- 和(17189)
- 策(16807)
- 贸(16757)
- 贸易(16749)
- 易(16264)
- 地方(15630)
- 银(15565)
- 机构
- 学院(334827)
- 大学(330148)
- 济(141129)
- 经济(138545)
- 管理(138142)
- 理学(119657)
- 理学院(118515)
- 管理学(116765)
- 管理学院(116113)
- 研究(101627)
- 中国(80385)
- 财(69379)
- 京(66440)
- 科学(59511)
- 财经(55009)
- 农(53897)
- 经(50168)
- 江(50111)
- 所(48719)
- 中心(48711)
- 业大(48020)
- 研究所(43761)
- 经济学(43521)
- 农业(42162)
- 财经大学(40981)
- 北京(40343)
- 经济学院(39367)
- 州(39139)
- 商学(38345)
- 范(38181)
- 基金
- 项目(228045)
- 科学(183634)
- 基金(170226)
- 研究(167370)
- 家(146964)
- 国家(145726)
- 科学基金(128810)
- 社会(110069)
- 社会科(104590)
- 社会科学(104569)
- 基金项目(90512)
- 省(89297)
- 自然(83504)
- 自然科(81682)
- 自然科学(81659)
- 自然科学基金(80264)
- 教育(76909)
- 划(73996)
- 资助(67974)
- 编号(65887)
- 成果(51515)
- 部(51336)
- 重点(50854)
- 创(50837)
- 发(47995)
- 制(47437)
- 创新(46865)
- 国家社会(46470)
- 业(45385)
- 教育部(44980)
- 期刊
- 济(153721)
- 经济(153721)
- 研究(93484)
- 中国(61851)
- 财(58737)
- 管理(56347)
- 农(49701)
- 学报(46403)
- 科学(45878)
- 大学(37258)
- 学学(35758)
- 农业(33924)
- 技术(31588)
- 融(31177)
- 金融(31177)
- 教育(28518)
- 财经(27940)
- 业经(27373)
- 经(24065)
- 经济研究(24040)
- 业(20455)
- 问题(20123)
- 技术经济(17993)
- 财会(17527)
- 现代(16159)
- 商业(15662)
- 版(15442)
- 科技(15056)
- 统计(14862)
- 贸(14810)
共检索到486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苏敬勤 何新月 韩少杰
平台治理背景下,具有模块化架构和网络效应特性的平台企业相较于传统企业在制度压力的战略响应机理上究竟有何差异,已有研究对此缺乏深入剖析。本文选取阿里巴巴集团为研究对象,采用嵌入式案例研究方法,搭建了合法性和效率的整合性分析框架,探索了平台生态情境下平台企业的战略响应机理。研究发现:第一,与传统企业的战略响应不同,平台企业通过合法性与效率的情境平衡进行战略响应。第二,在平台生态情境下,制度压力因平台特性产生平台生态系统跨层次的效率损失,并随着效率损失的水平强弱对制度压力呈补偿效应和杠杆效应。第三,平台企业通过综合评估制度压力水平和效率损失水平进行战略决策,选择适宜的合法性与效率的策略组合,形成双元协同、秩序适应、双重防御、创新迁移4种战略。本文的主要贡献是基于合法性和效率的整合视角提炼出有别于传统组织情境的平台战略响应内在机理。这既是对传统企业战略响应文献关于平台特性关注不足的补充与深化,也是在平台经济时代对制度压力下平台战略响应理论规律挖掘的新尝试和新探索。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正银 吴晓娟
合法性是平台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现有研究并未对平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如何获取各类合法性进行系统研究。文章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滴滴出行的合法性获取演化过程,探析平台型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制度压力约束下如何获取发展所需的不同类型合法性资源。研究发现:平台型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合法性资源的类型不同,初创期需要认知合法性、震荡期需要规范合法性和稳定期需要规制合法性;制度压力是主导合法性获取与选择的决定因素,平台型企业依托"嵌入制度-顺从制度-构建制度"的路径动态获取各类合法性资源,逐步实现合法化。
关键词:
平台型企业 合法性 制度压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周文辉 朱赛 蔡佳丽
基于数字平台的创业情境打破了时空限制,降低了创业门槛,给创业企业带来了突破创业机会资源双重约束的机遇,也带来了独特性与合法性的悖论挑战:创业企业既要创造独特性以脱颖而出,又要寻求合法性以获得创业机会资源?本文以水羊公司为例,基于最优区分和创业共创的整合视角,系统探索了基于数字平台的创业企业应对独特性与合法性悖论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基于数字平台的创业遵循“悖论识别-最优区分-创业共创”的逻辑框架,在单栖初创、多栖成长和自主转型期分别面临不同的悖论挑战,通过实施合法性补偿的错位竞争战略、合法性门槛的多栖互补战略和合法性杠杆的差异定制战略,指引企业、数字平台和用户进行产品共创、渠道共创和品牌共创,最终有效应对了独特性与合法性悖论。本文揭示了基于数字平台的创业企业应对独特性与合法性悖论的动态过程机理,丰富和整合了最优区分和创业共创理论,为基于数字平台的创业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雷 刘博 何果
在创业孵化型平台企业为创业企业赋能过程中,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性不受侵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隶属于组织关系层面的分隔机制进行批判性回顾的基础上,依据制度创业相关理论对小米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创业孵化型平台企业在资源禀赋与相关预期目标的驱动下,依次采用资源策略、理论化策略和认知策略,逐步打造出创业生态系统文化、规制和规范,使创业企业感受到来自创业生态系统的模仿压力、强制压力和规范压力,进而约束其不端行为,最终促使创业孵化型平台企业合法性得到有效保护。结论有利于揭示创业孵化型平台企业通过制度创业保护合法性的相关机理,对于创业孵化型平台企业进行平台赋能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姚康 宋铁波 曾萍
综合资源基础与制度基础观点,构建了一个制度压力、合法性选择与民营企业发展的关系模型:在复杂动态的制度环境之中,民营企业的发展依赖于适当的合法性选择,从而有效地获取合法性与资源资本。最后,以广东温氏为例,对该理论模型作了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曲波
本文以制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制度理论及合法性概念的剖析,指出我国酒店企业整合过程中,必须寻求合法性与效率性的统一,尤其在经济转型和市场分割条件下,合法性的实现与否直接关乎整合的成败。本文重点对整合战略中的进入模式和区位选择战略进行了分析,指出如何获取当地政府及公众的强制、规范和认知合法性。
关键词:
酒店整合 制度理论 合法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雪灵 万妮娜
跨国情境下制度的差异性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成为内、外部诸多问题的来源和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制度距离越来越多的成为理解和分析跨国企业投资和运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制度距离的视角出发,分别就跨国情境下正式制度距离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企业内、外部合法性门槛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制度距离 合法性 合法性门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云宏 唐茂林 王淑贤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学界一直是分歧多于应有的共识,主要原因是基于效率视角的经济理性分析主导着话语权,却过于注重技术环境和效率机制,而忽视了基于合法性视角的制度理性分析,忽视了制度环境和合法性机制。为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逻辑,文章首先反思经济理性,并从新视角——合法性视角突出制度理性,指出制度理性是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逻辑的起点。接着,按"制度环境—制度压力—企业行为"逻辑,着重分析了制度环境和制度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合法性机制模型,其核心观点是制度环境对企业产生制度压力,通过规制机制、规范机制和模仿机制导致企业行为。最后,得出结论及其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铁波 曾萍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多重制度压力下企业合法性倾向选择模型。针对某种特定的制度压力,只有当企业本身对该种制度压力具有抵制动机、且具有相应的抵制能力的情形下,企业才能选择抵制程度较高的合法性倾向,而在其他情形下,企业将主动或者被动地选择顺从程度较高的合法性倾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猛猛 陶秋燕 朱彬海
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基于中国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调查数据,本文采用多元层级回归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合法性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并试图揭示外部情境因素制度环境感知和法律制度效率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合法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提高组织合法性地位;(2)制度环境感知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合法性的关系,在较好的制度环境感知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合法性的正向关系会增强;(3)法律制度效率负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合法性的关系,即在较高的法律制度效率下,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合法性的正向关系会减弱。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勇 任颖
制度场域的多元性和新企业的新小弱性共同影响着创业者的决策,面对不同的投资者,如何向他们展示合法性以获取新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财务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确定创业者面对不同投资者时构建的合法性机制的基础上,基于制度逻辑视角提出不同投资者所遵循的制度逻辑以及其依据的合法性标准,并构建了一个框架,尝试从新企业的角度解释面对不同制度逻辑支配的投资者应如何获取合法性。
关键词:
投资者 合法性机制 制度逻辑 新企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丁佳艳 苏依依 章清华
本文以200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境内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合法性视角,探究国企参与对并购成败与完成时间的影响,以及并购双方所在地区域制度差异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国企参与能够为境内并购交易提供合法性优势而提高并购成功率;另一方面,国企参与的并购会因为严谨的决策机制和严格的审核流程等合法性管理成本而延长并购完成时间。研究还表明,国企参与对并购成功率的正向作用在并购双方存在较大区域制度差异时更为明显,从侧面印证了国有企业凭借其所有权优势弥合地区间制度差异的独特作用。进一步细分国有企业隶属层级后发现,无论是央企参与还是地方国企参与均能提高并购成功率,且央企参与的作用更大;地方国企参与会延长并购完成时间,但央企参与没有这种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理解中国情境下国企参与的并购过程提供了新视角,而且丰富了合法性相关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左娟
文章从制度合法性的视角出发,对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因素、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行为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括,提出一个概念模型。该概念模型为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对绩效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制度合法性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绩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仲大军
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不走资本市场产权多元化的道路,而走企业内部人收购(MBO)的道路,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只能归人民代表大会,非经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或作出决定,或授权所进行的国企产权改造即MBO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合法的。激励管理者并不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惟一办法,如果仅考虑企业的改造,而不考虑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这样的改革是要打问号的。当下我国企业制度理论最大的缺失是缺少职工治理和集体参与理念,一切改革几乎都是经理人治理式的改革,实践中存在着很多不公平问题。如果要避免走权贵私有化和非民主私有化的道路,在国企产权改制中要平衡好广大职工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要在劳动权利保障和民主制度上下功夫...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建刚 王柳娟
文章从合法性的角度探讨在华外资企业的资产收益。通过建立风险充分分散的资产收益均衡模型,以检验地区外资企业的资产收益究竟是一种全国还是地区配置效应的结果;并纳入风险溢价拓展模型来检验合法性风险对外资企业资产收益的作用。基于1999~2012年期间省际面板数据并结合系统GMM估计的实证检验表明:地区外资企业的资产收益并非一种全国配置效应的产物,而是一种地区配置效应的结果,这一点无论对来自港澳台还是非港澳地区的企业都成立,而且即使在剔除市场化水平较低和较高地区的样本时,关于配置效应的这些结论也稳健存在;地区合法性风险与外资企业期望的资产收益存在正相关,该结论对来自港澳台与非港澳台地区的企业都存在。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