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5)
2023(10363)
2022(9247)
2021(8492)
2020(7325)
2019(17498)
2018(17266)
2017(33096)
2016(18531)
2015(21060)
2014(21119)
2013(21277)
2012(20045)
2011(18164)
2010(18120)
2009(16831)
2008(16633)
2007(15221)
2006(13249)
2005(11591)
作者
(56271)
(47160)
(46985)
(44595)
(29653)
(22954)
(21595)
(18638)
(17756)
(16797)
(16201)
(15871)
(14925)
(14879)
(14731)
(14593)
(14435)
(13822)
(13623)
(13552)
(11777)
(11690)
(11500)
(10652)
(10627)
(10622)
(10456)
(10265)
(9670)
(9599)
学科
(79520)
经济(79458)
管理(51512)
(47547)
(36984)
企业(36984)
方法(36964)
数学(32804)
数学方法(32467)
(23909)
地方(22759)
(18415)
中国(18391)
(17312)
环境(16657)
农业(16399)
业经(16101)
(13974)
贸易(13967)
(13452)
(13362)
(12800)
(12160)
地方经济(11287)
理论(11274)
资源(11154)
(10874)
财务(10848)
财务管理(10816)
技术(10422)
机构
大学(266985)
学院(266748)
(105395)
经济(102856)
管理(102022)
研究(90983)
理学(88005)
理学院(86900)
管理学(85361)
管理学院(84862)
中国(67620)
科学(60463)
(57385)
(52669)
(47768)
(45821)
业大(44809)
研究所(43844)
中心(43306)
(42500)
农业(41566)
(37364)
师范(37012)
财经(36586)
北京(35426)
(33287)
(32982)
(32642)
(31536)
经济学(31477)
基金
项目(183492)
科学(142281)
研究(131127)
基金(130179)
(114659)
国家(113662)
科学基金(96011)
社会(81275)
社会科(76877)
社会科学(76842)
(75101)
基金项目(70659)
自然(63176)
(62135)
自然科(61513)
自然科学(61491)
自然科学基金(60380)
教育(59931)
编号(53929)
资助(52850)
成果(43186)
重点(41722)
(40774)
(39960)
(37308)
课题(37238)
科研(35549)
创新(34897)
计划(34822)
教育部(33270)
期刊
(116123)
经济(116123)
研究(71643)
中国(53812)
学报(46947)
(46729)
科学(41666)
(36474)
大学(33894)
管理(32632)
学学(31648)
农业(31624)
教育(27076)
技术(23418)
(20119)
金融(20119)
业经(19434)
(17890)
资源(17859)
财经(17296)
经济研究(16918)
图书(16374)
问题(16225)
(14909)
技术经济(14087)
(14026)
统计(13203)
科技(12819)
(12261)
理论(11840)
共检索到391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金花  郑璐  董光龙  陈书琳  
[目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平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由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平原县2016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形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短板要素分析,对2016年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为0. 6051,处于较高等级;(2) 3个子系统中,承载力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3)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中没有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状态指数小于0,处于预警状态。[结论]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尚未有短板要素,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平衡;为提高承载力,从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顺久  杨志峰  丁晶  
针对受多指标影响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问题,作者引入投影降维的思想,建立了关中平原地下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依据评价指标数据的自身结构特征将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转化为单指标评价问题。该模型不但可以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而且还能计算各评价指标的贡献率,进而分析影响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表明,西安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Ⅲ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其饱和值,开采潜力较小。咸阳和渭南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Ⅱ级,水资源开发利用仍具有一定潜力。宝鸡情况最为乐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Ⅰ级,地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学雷  
本文运用灰色残差周期修正预测模型和逆向限制因子修正法 ,对鲁中平原高产农区典型县桓台县近期 ( 2 0 0 3年 )和中远期 ( 2 0 2 0年 )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研究 ,根据研究结论作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林芳,田西斗  
山东省黄淮海平原地区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与保护杨林芳,田西斗(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济南250014)山东省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全省除胶东半岛外,大部分属于这个区域。本文所述范围主要指鲁西平原和鲁北滨海平原地区的63个县(市、区),土地面积669.29万h...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红  王亚东  岳晓燕  
区域经济规模的合理性取决于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否在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因此,环境容量大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以环境容量这个表征环境系统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为限制因素,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应用广义福利概念建立环境经济承载力的分析模型,并用动态规划方法来求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优)经济规模,以此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建耀  
本文介绍了两个系统模型(多输入线性模型MLM和多输入线性扰动模型MLPM)的基本思路,以赵牛河为研究流域,选取1960年~1967年逐日的降水、入流和出流、蒸发的资料,验算了两个模型。同时,结合一些计算结果,探讨了平原地区产汇流的一些特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凤武  高永年  鲍桂叶  
开展江苏沿海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预警分析,确定土地综合承载力短板与限制性要素对土地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江苏沿海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相关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承载阈值,构建了承载指标承载状态预警指数计算模型和承载状态级别划分方法,计算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及各县市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各单项指标的承载状态预警指数和承载状态特征,识别确定了江苏沿海地区及各县市区的短板与限制性要素,从而为江苏沿海地区土地综合利用和差别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马颖  王立华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人的城镇化,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与人口要素相关的"三生空间"问题,有助于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针对青岛市这一典型区域,基于可能—满意度测算方法,结合人地关系、资源禀赋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青岛市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得出如下结论:青岛市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已接近本地资源潜力极限,资源承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经济水平承载力最大,当前及未来都不对人口承载构成威胁,应重点关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次之。建议应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蓝本,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张理娟  王泽楠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是复杂人地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以及地理学面向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综合集成与相互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人地协调、多维视角、综合集成"理念下建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概念模型,运用响应指数和响应度公式,对1991—2014年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回归分析得出响应关系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镇化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指数由"正响应"转变为"负响应",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度由相对稳定转变为急剧提高;3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是影响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演变的两大主要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明军  冯淑怡  苏敏  樊鹏飞  王博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过程中对资源环境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考虑不足。本文基于要素供容视角,分别从资源要素的使用强度、保障程度和潜力提升程度,环境污染现状规模、污染物变化率和污染物治理能力,建立了一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资源供需平衡法和环境容量法来衡量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指数,并对江苏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全面评价,并对资源环境要素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就资源承载指数而言:江苏省耕地承载指数为0.99,农村和城镇建设用地承载指数分别为1.22和1.96,水资源承载指数为1.24,资源综合承载力为1.25,资源人口承载力范围为7652.6万~11 578.9万人;(2)就环境承载力指数而言,江苏省土壤、大气和水环境承载指数分别为1.27、2.68和5.20,环境综合承载力为2.95;(3)就协调发展度而言,各资源和环境要素间的协调度均值都高于0.86,协调发展度均值也都高于7.3,但也存在个别地区的个别要素间处于非协调发展状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资源性、结构性和技术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本文评价思路和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理念为基础,恰好契合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具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青  胡守庚  叶菁  童陆亿  卢静  
[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方法]该研究运用"木桶原理",构建了基于土地资源、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进行定量测算。[结果](1)团风县整体呈"可载"状态,土地资源是团风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各子系统承载力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规律。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低为67. 73万人,大气环境承载力最高为871. 68万人。局部地区(马曹庙镇、贾庙乡)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格局;(2)在承载力绝对量上,团风镇等西南部地区承载力高于其他地区,从地均承载力来看,上巴河镇最高,贾庙乡最低;从承载力指数来看,各镇(乡)承载力指数介于1. 48~2. 35,杜皮乡、贾庙乡最高,团风镇最低,尽管团风镇承载力最大但其"剩余空间"也最有限。[结论]所构建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可为当前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战略实施提供有效借鉴,评价结果对区域远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美  翟印礼  韩晓燕  甄伟  张晓男  
运用灰色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计算2001~2005年间不同时间段内的辽宁省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灰色动态关联度,并分析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找出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讨论辽宁省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问题,为平原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晓青  李玉江  
山东省人均耕地资源和人均水资源量相对较低,近年来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水土资源的供需矛盾,水土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从空间角度对山东省水土资源现状和未来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合理布局等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论文分为4部分。一、二部分通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分别对17市地水资源承载现状及未来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第三部分,在预测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估算各市地耕地人口承载力;文章最后根据水土资源承载力的空间组合,将全省划分为五种类型区,他们具有相对集中连片的特征,并且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衍广  林振山  陈玲玲  
水资源承载力是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紧缺地区能否支撑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限制指标。论文用动力学模型,通过3种方案对山东省未来20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3种方案在未来20年的水资源平衡指数都是小于零的,这说明,水资源对应的社会经济系统是不可承载的,经济规模也是不可以承载的,人口规模只有方案2可以承载。从方案1预测的结果看,从2006年到2025年,山东省总需水量在270×108~340×108m3之间,波动不是很大,工业用水上升了3倍,但农业用水下降不大;从方案2预测的结果看,总需水量变动较大,20年增加了近3倍,水资源消耗量太大,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鹏  丁生喜  
选择青海省果洛州的6个县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GPCA)结合分层构权模型,根据人口经济活动支撑力、资源供给支持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及综合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四个方面对这些地区1999~2013年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了定量、动态评价和分析,为三江源地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法与途径。指数化的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果洛州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逐年提高,综合承载力指数均值从1999年的-0.1968上升到2013年的0.390 52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