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1)
- 2023(12336)
- 2022(10592)
- 2021(9848)
- 2020(8328)
- 2019(19721)
- 2018(19331)
- 2017(37084)
- 2016(20288)
- 2015(23044)
- 2014(23249)
- 2013(23118)
- 2012(21690)
- 2011(19874)
- 2010(20050)
- 2009(18607)
- 2008(18605)
- 2007(16692)
- 2006(14758)
- 2005(12905)
- 学科
- 济(93801)
- 经济(93713)
- 业(56452)
- 农(51115)
- 管理(49083)
- 方法(39053)
- 数学(35313)
- 数学方法(34781)
- 企(34127)
- 企业(34127)
- 农业(33907)
- 地方(24880)
- 中国(24330)
- 业经(22771)
- 财(17997)
- 学(17797)
- 制(15897)
- 贸(15170)
- 贸易(15162)
- 易(14650)
- 发(14544)
- 环境(13627)
- 农业经济(12682)
- 理论(12472)
- 和(11781)
- 策(11379)
- 发展(11195)
- 银(11181)
- 展(11174)
- 银行(11158)
- 机构
- 学院(294358)
- 大学(289296)
- 济(118563)
- 经济(115671)
- 管理(111776)
- 研究(101217)
- 理学(96862)
- 理学院(95671)
- 管理学(93646)
- 管理学院(93087)
- 中国(76648)
- 农(70020)
- 科学(65074)
- 京(61721)
- 农业(53842)
- 所(52052)
- 业大(51759)
- 财(50188)
- 中心(48587)
- 研究所(47358)
- 江(45934)
- 范(40427)
- 师范(40086)
- 财经(39653)
- 北京(38241)
- 州(36669)
- 经(35839)
- 院(35697)
- 省(34954)
- 经济学(34695)
- 基金
- 项目(198593)
- 科学(155226)
- 研究(144151)
- 基金(141460)
- 家(123595)
- 国家(122474)
- 科学基金(104455)
- 社会(90287)
- 社会科(85084)
- 社会科学(85054)
- 省(81611)
- 基金项目(76080)
- 自然(67885)
- 划(67183)
- 自然科(66183)
- 自然科学(66166)
- 自然科学基金(64870)
- 教育(64758)
- 编号(60574)
- 资助(57148)
- 成果(47623)
- 发(44735)
- 重点(44446)
- 部(42696)
- 课题(41518)
- 创(40504)
- 农(38038)
- 科研(37932)
- 创新(37832)
- 计划(36698)
- 期刊
- 济(137074)
- 经济(137074)
- 研究(81983)
- 农(72143)
- 中国(59562)
- 农业(49046)
- 学报(47978)
- 科学(44961)
- 财(37204)
- 大学(36398)
- 学学(34496)
- 管理(34176)
- 业经(28668)
- 教育(28535)
- 技术(26049)
- 融(25729)
- 金融(25729)
- 业(23865)
- 问题(21098)
- 经济研究(18757)
- 财经(17619)
- 版(17394)
- 资源(17198)
- 统计(15778)
- 农业经济(15300)
- 农村(15251)
- 村(15251)
- 经(15070)
- 技术经济(14999)
- 策(14309)
共检索到436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孔晴晴 陈玉福 唐海萍
我国平原农区农村空心化问题尤为突出,亟待开展综合整治工程。空心村综合整治需要规划先行,规划中需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山东省禹城市典型村庄为例,通过面对面的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风俗等方面分析农民对空心村综合整治意愿。结果表明,在生产方面,100%农户希望将细碎的耕地进行整合和在本村镇附近就业,74.24%的农户支持土地流转;在居住生活方面,90%以上的农户支持社区分区规划、建养老院和停放农业机械的场所,70%左右的农户希望住宅有院落、私家车库和居住区人车分行;在生态环境方面,
关键词:
空心村 土地整治 乡村规划 农民意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孔晴晴 陈玉福 唐海萍
我国平原农区农村空心化问题尤为突出,亟待开展综合整治工程。空心村综合整治需要规划先行,规划中需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山东省禹城市典型村庄为例,通过面对面的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风俗等方面分析农民对空心村综合整治意愿。结果表明,在生产方面,100%农户希望将细碎的耕地进行整合和在本村镇附近就业,74.24%的农户支持土地流转;在居住生活方面,90%以上的农户支持社区分区规划、建养老院和停放农业机械的场所,70%左右的农户希望住宅有院落、私家车库和居住区人车分行;在生态环境方面,绝大多数农户支持使用环保道路材料和污水处理设施,但多数农户基本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在文化风俗方面,绝大多数农户认为应该简化婚丧嫁娶习俗、建设统一墓地,农户期望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有广场舞、球类运动、棋牌等。研究表明,农民有着自己对空心村整治规划、对未来生产生活状态的愿望表达和诉求。因此,在进行空心村综合整治规划时,需要做好功能分区、整合农地,社区规划要以民生为本、结合农村实际设计生活环境保护措施和乡村文化传承方式。
关键词:
空心村 土地整治 乡村规划 农民意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裕瑞 李峰 范朋灿 曹智 王志炜 龙花楼 刘彦随
[目的]空心村整治是一项涉及规划设计、社区建设、土地复垦等诸多内容的系统工程。充分利用空心村内各类表土和建筑垃圾进行精准复垦实现土体有机重构和耕地快速熟化,是空心村整治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典型空心村内不同类型土体为例,分别测定其容重和含水量,建立土壤压实程度分级标准,明确不同利用类型土体的压实等级,进而探讨不同压实等级土体的改良措施及资源化利用途径。[方法]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基于文献研阅和数据分析提出土壤压实指数及压实程度分级标准。[结果](1)普通农田、院落农地与林地表土压实程度相对较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皖东 田双清 陈宇阳 陈文宽
[目的]通过选取自然情况整治满意度、社会情况整治满意度和经济情况整治满意度3个方面12个满意度指标,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进行绩效评价,对其整治满意度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以及规律研究。[方法]文章基于成都市17个典型村庄419户农户问卷调查,采用CSI评价法,从农户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总体绩效评价值为4.03,处于"优秀"水平等级;满意度指标绩效评价显示,目前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中,农田设施建设和村庄产业发展情况满意度程度最高,道路质量和生态环境满意度程度最低,在整治过程中,未有效处理好发展与生态和谐问题;农户特征差异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绩效评价有一定影响。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年收入不同,农户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绩效评价存在主观认识差异,且具有一定的规律。[结论]通过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村庄空心化程度明显降低,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地区经济结构从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村庄综合整治效果良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皖东 田双清 陈宇阳 陈文宽
[目的]通过选取自然情况整治满意度、社会情况整治满意度和经济情况整治满意度3个方面12个满意度指标,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进行绩效评价,对其整治满意度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以及规律研究。[方法]文章基于成都市17个典型村庄419户农户问卷调查,采用CSI评价法,从农户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总体绩效评价值为4.03,处于"优秀"水平等级;满意度指标绩效评价显示,目前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中,农田设施建设和村庄产业发展情况满意度程度最高,道路质量和生态环境满意度程度最低,在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冰 韩冬
通过对成都市农村的抽样调查,农民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集中表现出来以下几种意愿倾向:农民是否自愿参与取决于补偿预期的实现;部分农民不能适应集中居住带来的生产生活改变;希望通过产权改革真正获得土地的财产权利;希望建立起能够维护自身权益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希望通过现代农业发展增加收入。为尊重农民的上述意愿和保障农民的权益,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本文在分析了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农民意愿 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传明 王呈祥 何品蓉 曹蕾 吕嘉顺 李顺茂
准确揭示村庄迁居安置意愿的空间特征及其与村庄通达性的关系,对于推动乡村聚落体系重构和合理发展就地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择淮安市为研究区,以全样本行政村调查数据和交通网络数据为支撑,利用描述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与表达、熵权-TOPSIS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村庄迁居安置意愿(Y)空间差异不甚明显,而货币迁居安置意愿(Y_1)的空间差异高于实物迁居安置意愿(Y_2)。Y、Y_1和Y_2都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②外部连通性对村域综合通达性(C_i)的贡献最大,C_i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市域北部平原村庄C_i高于南部低山丘陵和中部河网密布地区村庄。③Y_1、Y_2和C_i在市区和县城周边都表现出明显的圈层分异特征。其中,Y_1是内圈低外圈高,而Y_2和C_i是内圈高外圈低。④在迁居安置意愿与通达性的空间耦合关系上,L(Y_1)-H(C_i)、H(Y_2)-H(C_i)空间耦合村庄集中分布在城区外围,主要原因是这些村庄因近城区优势区位,能得到实物安置潜在的预期增值和享受较高的公共服务。各类空间耦合区和同类空间耦合区的不同片区形成原因也不尽相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绍洪 戴尔阜 靳京
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前提,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理论基础。对不同条件下的作物生产潜力准确估算和适宜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采用PS123作物生长模型进行作物生产潜力计算,根据山东省禹城市实际状况,确定了模型输入参数,计算了研究区玉米、小麦和大豆的光合、光温、气候和气候-土壤生产潜力,采用作物结构订正计算区域粮食生产潜力。考虑粮食生产中光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等方面,从准则层和因子层两个层面构建了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目标值和权重,对禹城市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山东省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兵友
通过对西单村农村景观生态工程建设途径和效益的综合分析 ,得出西单村是我国目前农村景观生态建设的一个突出典型 ,它的成功不仅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也反映了景观生态学与生态工程原理合理组合的巨大作用,并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很有价值的指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垚 杨庆媛 张瑞頠 匡垚瑶
研究目的:从促进城乡土地要素优化配置、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农民增收三个方面,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绩效进行评价,以期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功能。研究方法:熵权灰靶模型。研究结果:(1)各项目区综合绩效存在一定差异,综合靶心度在0.446—0.758之间,从大到小可排序为:M3>M1>M6>M5>M7>M4>M2。(2)各单项绩效的靶心度分别在0.150—0.246、0.172—0.346和0.108—0.194之间。研究结论: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要求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公共服务、居民收入三方面的统筹;土地集约利用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忠伟 张奔 郑皓 丁金华
村庄整治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地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是规划工作者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苏州村庄为例,通过对整治过程中的难点分析,结合难点创新性地提出"显性"特征的概念,并利用"显性"特征组合成村庄特征综合模型,提出一种全面的村庄整治规划新思路,使得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整治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对于苏州村庄的整治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飞 段西
本文与时俱进地确立"两型社会"视角下新农村规划内容框架,指出应从建设"两型社会"的角度,合理确定村庄性质与发展主题,并以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赵村为例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规划策略,包括应基于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进行村庄经济发展规划;尊重环境的工程管线规划;公建设施的按需配套;提供多样化的户型,满足村庄经济发展对公建设施的弹性需求等。本文还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规划策略,包括基于调整用地的空间发展策略;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的面积,建设节约型新农村;因地制宜地共享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亚萍 刘秀霜 王萍 薛淑慧
以山东省东营市、德州市典型盐渍化区为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与观察为辅的方法对农民的环境意识与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农民环境认知程度较高,了解盐碱地利用、秸秆和地膜处理的一些常识;环境理念综合得分不高,农民不熟悉环境污染的专业名词,不认可化肥、农药给农业环境带来污染。(2)农民环境行为综合得分偏高,处理生活垃圾、动物粪便以及秸秆的行为较为合理,能够综合利用有机肥和各种盐碱地的改良技术。(3)农民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性,环境行为水平的高低还受到农村基础条件和国家政策等的综合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增付
本文通过对核心产粮区豫东地区典型村庄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土地转出中的道义理性选择及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土地保障功能的稳健、雇佣小农的发展和国家"重农政策"的推进三因素推动了当地农民土地转出中道义理性选择的形成,即根据对转出后土地可随时收回程度的大小,而非经济理性原则选择流转方式。这种情况下,代耕成为农民最合理的转出选择,入股、合作成为次要选择,租赁、转让则是农民最抵触的选择。但是在官方主导下,土地流转的政府偏好取代了农民的道义理性选择准则,农民土地转出中面临与意愿相悖的选择困境,并导致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对此,政府在土地流转中应明确自身角色,减少或避免行政干预,赋予自发性流转以主体性地位和规制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方 刘彦随 李裕瑞 梁昊光
科学揭示土地非农化与乡村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选取了平原农区典型县域山东省禹城市和桓台县作为研究区,通过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县域土地非农化与乡村系统演化特征,剖析了县域土地非农化对乡村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县域经济由低级向高级阶段演进,土地非农化的规模与比重呈现增长态势,乡村系统整体处于正向演化态势,禹城市和桓台县E指数分别由0.295和0.197增至0.798与0.700。土地非农化对乡村系统的影响是一个由弱变强的过程,土地非农化比重的增加会带来乡村一些要素的剧烈变化,其中,乡村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对土地非农化过程的敏感性较强。构建乡村人口转移与农地规模经营的保障机制,规范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增强县域辐射能力,是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与乡村转型发展的调控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