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63)
- 2023(5301)
- 2022(4549)
- 2021(4075)
- 2020(3457)
- 2019(7596)
- 2018(7624)
- 2017(14513)
- 2016(7746)
- 2015(8872)
- 2014(8913)
- 2013(8924)
- 2012(8903)
- 2011(8303)
- 2010(8681)
- 2009(8361)
- 2008(8240)
- 2007(7712)
- 2006(7165)
- 2005(6637)
- 学科
- 济(58837)
- 经济(58789)
- 管理(24923)
- 业(17889)
- 方法(17510)
- 地方(15268)
- 数学(15137)
- 企(14994)
- 企业(14994)
- 数学方法(14929)
- 地方经济(11809)
- 学(10762)
- 中国(10469)
- 业经(9768)
- 农(8664)
- 财(7992)
- 制(7624)
- 融(7018)
- 金融(7018)
- 经济学(6944)
- 环境(6597)
- 法(6300)
- 体(6284)
- 和(6129)
- 理论(6129)
- 农业(5970)
- 银(5910)
- 银行(5900)
- 贸(5730)
- 贸易(5724)
- 机构
- 大学(127672)
- 学院(125982)
- 济(61211)
- 经济(60036)
- 研究(45655)
- 管理(44653)
- 理学(37629)
- 理学院(37157)
- 管理学(36407)
- 管理学院(36173)
- 中国(35654)
- 京(26740)
- 财(26440)
- 科学(26192)
- 所(23622)
- 财经(20976)
- 研究所(20862)
- 中心(20284)
- 经济学(19994)
- 江(19570)
- 经(18832)
- 农(18349)
- 经济学院(17512)
- 北京(17193)
- 范(16278)
- 师范(16123)
- 业大(15851)
- 院(15837)
- 州(15341)
- 财经大学(15169)
- 基金
- 项目(74076)
- 科学(58154)
- 基金(54767)
- 研究(53325)
- 家(47294)
- 国家(46916)
- 科学基金(39963)
- 社会(36271)
- 社会科(34331)
- 社会科学(34322)
- 基金项目(28222)
- 省(27355)
- 自然(24485)
- 自然科(23923)
- 自然科学(23917)
- 教育(23712)
- 自然科学基金(23490)
- 资助(23400)
- 划(22666)
- 编号(20345)
- 成果(17501)
- 部(16560)
- 发(16372)
- 重点(16279)
- 国家社会(15444)
- 教育部(14482)
- 人文(14179)
- 课题(14094)
- 大学(14055)
- 创(14012)
共检索到205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水林 高寒
在我国法学界,"法律行为"有两种不同含义,一是民法上的含义,意指意思效果行为。这也是法律行为的原初含义。另一是法理学上的含义,意指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经济法的法律行为应采何意?从相关的论述看,多是在法理学意义上使用的。笔者之见,法律行为应回归其原初含义,而最能反映经济法特征的法律行为就是"干预行为",即公共经济组织的"公意"表示及执行行为,包括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行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敬
《经济法律原理与实务》一书以国家所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及近年来经济法领域的相关研究经验编写而成。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法律案例,讲述了大量的经济法实务,最大限度地契合了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实现了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的协调统一。书中首先讲述了经济法概念及其体系制度。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部分,经济法所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公平与秩序,给予企业进行经济法律行为的经营自由。通过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可以把握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可以体现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营特点。企业遵循经济法的相关概念和规定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啸川 朱延军
研究政府、企业的经济法律行为,就是为了把来自实证的经验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从而让理论再回到现实中指导我们新的实践,以减少在实践中的决策失误和降低实践成本,这也和认识论相契合。从认识论来看,"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表明,认识的首要出发点是正确的认识事实。而法行为是法运动的原点,是法学的一块基石。行为法学正是由法行为→规范→法行为的进路,而已有法学则是从规范→行为→规范的进路,前者不仅注重规范,更注重动态的全过程。行为法学的研究进路正是和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论相一致的,这也正是笔者以行为法学方法论为切入点来探讨政府、企业的经济法律行为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规范 规制 政府 企业 经济法律行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强
以往分析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研究较多关注于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偏好。文章通过构建以中央政府行为为外生变量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型,对在中央政策给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种种政策选择做出分析。对地方政府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对垄断部门实施保护以及民营企业对地方官员的“公关”、民企参与国企改组迟缓等现象做出了解释。借助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央政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 市场准入 地方保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靳文辉
国家经济干预行为的规范化运行,在宏观上和一国整体市场、经济命运息息相关,同时还涵盖了市场经济背景下所有人的利益和关切。在伦理上符合"分配正义"之"善",在政治上能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安全,在法律上具备充分的"适法"性,在经济上符合最优绩效原则,是国家经济干预行为的规范化的评判标准。这种交叉的思维方式和多学科的思考方法,不仅对"国家经济干预行为规范化"的认识会更加丰厚和完整,对保障国家经济干预行为的规范运行也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经济干预行为 规范化 构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禹希
文章分析了经济法中权力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首先,权力主体经济法律责任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对称性,责任形式有限。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对国家意志渗透效率进行强化和主动落实国家经济赔偿责任来加强权力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通过加强意志渗透、立法监管和信息公开,能够规范和约束权力主体的行为;通过完善赔偿制度、加强赔偿程序和责任追究,能够保障受害方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权力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维护公共利益和促进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法 权力主体 法律责任 主要方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惠建利
经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非常年轻的法律部门,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关于经济法产生的理论,学者的分析多集中于经济法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较少论及其思想基础。然而,法律思想在新的法律部门产生中起着重要的影响,追溯影响经济法产生的法律思想,对加深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
经济法 法律思想 产生 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佳慧 刘玉红 刘玉锋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一直是经济法学界研究和讨论的主题,寻找一个支点,使两者在经济法的理论和实践中达到平衡是学者们孜孜以求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无法作出简单的价值评价,解决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取舍时公平优先或者效率优先的问题,而应是在具体的制度建构上把握经济法的特性,找到公平与效率最佳结合的落脚点。在本文中,笔者引入法律经济学的观点,力求在确定一个新标准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经济法 法律经济学 公平 效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蕾
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会改变货币的供求状况,影响利率水平、贸易收支情况和一国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外汇市场的发展,投机力量日益壮大,甚至能在一段时间内左右汇率的走势,对一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因此,在必要的时候,政府会通过中央银行出面,对外汇市场的走势进行干预,以防止货币显著偏离不理想的水平。这种干预行为在近两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刚
税收法律行为虽为公法性质,但并不妨碍我们从私法学的角度加以研究。在将税收关系视为一种债务关系的基础上,本文从国家、征税机关与纳税主体等三方主体的行为中各选取一到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分别从私法的债法、物权法、侵权行为法以及意思表示制度的角度作出了分析,为更加全面地认识税收法律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途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金华
法定非依法律行为可以引起物权消极变动的效力,但出于交易安全考虑,事后进行备案宣示登记是必要的,整体结构安排要和积极变动的登记程序相协调。我国物权法实施过程中应明确规定对因非依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应该进行登记,考虑对类似强制执行、遗赠扶养协议的受遗赠等特殊情况,在立法上作出一些例外规定。同时,对基于非依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程序应作出一些具体的规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谦 马永芹
反哺农业法律行为是指能够引起反哺农业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行为,其具备法律行为普遍性特征同时,也基于反哺农业的自身特点而显其独有特性。这些独有特性具体通过反哺农业法律行为的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显现出来并随其构成要素之不同而表现各异。类型化是研究反哺农业法律行为适用问题的必要前提,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所表征的适用逻辑是研究反哺农业法律行为适用问题的重要内容。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军
在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问题上,存在契约与单方行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前者一概地拒绝承认法律行为可以具有涉他效力。后者认可利他法律行为可以产生直接的涉他效力。单方行为模式能够克服契约模式的弊端,但是也存在可能违背意思自治原则的缺陷。修正的单方行为模式,承认利他法律可以具有涉他效力,但是通过赋予受益人以拒绝权的方式,尊重其意思自治。这一模式建立在对意思自治原则重新阐释的基础之上,是处理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问题的恰当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东 张秋月 陶瑞
市场失灵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并购不单纯是一种企业行为,也是政府实现其经济、社会管理等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总结中外企业并购历程及政府干预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动机,从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视角阐述了我国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实质,并针对我国政府这种直接行政干预的缺陷以及国企中现存的委托代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并购 政府干预 委托代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