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2)
- 2023(318)
- 2022(231)
- 2021(224)
- 2020(158)
- 2019(396)
- 2018(386)
- 2017(631)
- 2016(338)
- 2015(368)
- 2014(358)
- 2013(294)
- 2012(267)
- 2011(273)
- 2010(241)
- 2009(261)
- 2008(225)
- 2007(169)
- 2006(128)
- 2005(127)
- 学科
- 管理(1158)
- 济(1047)
- 经济(1042)
- 业(881)
- 企(871)
- 企业(871)
- 理论(485)
- 方法(450)
- 业经(360)
- 人事(345)
- 人事管理(345)
- 农(313)
- 中国(300)
- 学(299)
- 财(283)
- 数学(277)
- 数学方法(275)
- 和(247)
- 教育(247)
- 划(235)
- 策(225)
- 农业(210)
- 教学(210)
- 银(209)
- 银行(209)
- 制(204)
- 融(202)
- 金融(202)
- 务(201)
- 工作(201)
- 机构
- 大学(4631)
- 学院(4559)
- 管理(2058)
- 理学(1829)
- 理学院(1817)
- 管理学(1792)
- 管理学院(1786)
- 济(1700)
- 经济(1656)
- 研究(1216)
- 中国(938)
- 京(928)
- 财(848)
- 科学(748)
- 财经(711)
- 范(703)
- 师范(697)
- 经(672)
- 中心(639)
- 江(623)
- 师范大学(579)
- 财经大学(569)
- 经济学(554)
- 州(550)
- 商学(542)
- 商学院(535)
- 教育(504)
- 北京(503)
- 经济学院(489)
- 院(475)
共检索到6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晟豪 王皓铎
干部激励是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面对当前干部行为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采用行为科学视角,以行为干预的现实问题和研究前沿为切入关注和探讨干部激励问题尤为重要。论述行为干预工具的理论基础,并且着重介绍“助推”“自我助推”“助推+”等三种当前广泛受到关注的实践工具。通过厘清行为干预工具的主要特点与相对特色,本文提出干部激励的行为干预工具的选择逻辑、实践流程以及使用要点,为我国干部管理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激励工具,使政府部门管理者走出部分传统激励方式的偏离、低效,真正成为能有效干预干部行为的“行为设计者”。
关键词:
干部激励 行为干预 助推 行为公共管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玉梅
股权激励是一种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创新 ,其核心即是股票期权计划。目前 ,股票激励在许多国家都已得到普遍运用 ,而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虽说自 1997年以来 ,上海、武汉、深圳、北京等地都先后制定了经营者股票期权改革方案 ,但直到现在国家还没有出台任何相应的法律法规 ,而且原有法规中的个别条款甚至成了推进这一工作的障碍。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可以对少数企业经理 (厂长 )试行持有股权等激励方式 ,对此问题应该继续探索 ,及时总结经验 ,但不要刮风”。故我们相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股权激励机制。
关键词:
股权 股票期权 激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印玲
本文认为激励理论作为管理者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的指导工具,在现实运用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会出现许多激励的误区,不仅伤害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不利于组织的发展,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激励理论 实践 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玲玲 赵光辉
面临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中国经济循环重心由国际导向转向国内导向的二重变奏,新发展格局要求交通运输具有新发展新思维新举措,并赋予智慧交通新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任务。在“大流通”观下,智慧交通之于新发展格局不仅具有顶层设计层面的技术禀赋效应,由技术禀赋带来的高渗透性也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智慧交通既能够从提振内需的“运”效应、技术赋能的“流”效应、提质降本的“链”效应以及板链拉动的“环”效应等层面高效助推国内大循环,也能够借助技术优势以及交通运输的服务能力,完成某一个产业链或价值链的闭环,助力乡村“小微循环”。对此,应运用智慧交通技术,不断拓展和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的融合创新;不忽视“小微循环”的畅通,借助国内制度优势,以智慧交通模式应用场景开发、拓展为方式,激发和形成更多“小微循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丹 龚晓莺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之间以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为价值引领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深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且,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然而,现阶段也存在理论层面的绿色发展数字化意识淡薄、产业层面绿色产业转型升级迟滞、区域层面的城乡绿色发展遭遇技术掣肘等问题,由此决定了数字技术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纾解路径。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戴妍 刘斯琪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农村,只有农村富强、农民富足才能达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乡村教育是助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乡村教育能够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保障与改善村居民生、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而缓解乡村收入贫困、纾解权利贫困、消解能力贫困、破除精神贫困,为实现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在乡村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应以理念引导力、制度供给力、人才驱动力和技术创新力等为着力点,通过统筹乡村教育发展规划、优化乡村教育文化环境、完善乡村教育保障机制、扶持乡村教育人才培养、推动乡村教育数字转型等路径,构筑共同富裕全新格局、满足共同富裕精神追求、夯实共同富裕制度基础、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助力共同富裕提质增效,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永续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丹 龚晓莺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之间以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为价值引领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深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且,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然而,现阶段也存在理论层面的绿色发展数字化意识淡薄、产业层面绿色产业转型升级迟滞、区域层面的城乡绿色发展遭遇技术掣肘等问题,由此决定了数字技术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纾解路径。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再胜
近年来,行为合约激励理论力争突破现有经济学激励理论研究的迷思,开始尝试将影响信念、偏好和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引入到代理双方的行为博弈分析之中,力图搭建一个能够解释激励行为异质性的合约框架。本文对行为合约激励理论研究的起源、主要发展及其实践意蕴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对行为合约激励理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简要展望。
关键词:
行为合约 激励 异质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蒋永贵 徐王熠 董泽华
创新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估,是深化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突破口。本研究更新科学探究评价与教学观念,聚焦“如何研发与应用科学探究能力评估工具”这一核心问题,按照“理论研究—工具研发—实践探索”三线螺旋发展的思路,凝练了科学探究评价与教学关系的三个基本主张,制定了初中科学探究的七个关键能力优质标准,研制了科学探究能力评估工具研发的可视化技术路径和工具,建构了评估工具嵌入科学探究的四种方式,并打磨了四课型53个探究案例,初步建成科学探究能力智能测评平台与系统,为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估和发展提供一种新样态。
关键词:
科学探究能力 评估工具 研发 实践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齐红倩 钟贤巍
传统激励理论主要在企业契约层面研究激励制度 ,忽视企业生产属性决定的企业目标及生产者的激励 ,造成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上的效率损失。本文基于生产和契约的统一 ,对激励问题进行实证和规范分析 ,指出有效的企业激励制度必然构建在企业二重本质属性之上。
关键词:
本质属性 激励 管理 实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永明 何伟
一、税收激励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当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得不到满足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非最优。因此,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政府有必要性干预经济活动以提高经济绩效。20世纪60年代,创新学派代表人物Nelson和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Arrow率先将市场失灵的理论假定应用于技术创新政策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艳
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但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独立董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笔者从报酬、声誉和法律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