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41)
- 2023(16480)
- 2022(13825)
- 2021(12899)
- 2020(10911)
- 2019(25035)
- 2018(25017)
- 2017(48516)
- 2016(26261)
- 2015(29730)
- 2014(29661)
- 2013(29420)
- 2012(26762)
- 2011(24131)
- 2010(24443)
- 2009(22792)
- 2008(22519)
- 2007(20194)
- 2006(17958)
- 2005(15834)
- 学科
- 济(111792)
- 经济(111662)
- 业(101878)
- 管理(85433)
- 企(83431)
- 企业(83431)
- 方法(51145)
- 农(48937)
- 数学(41727)
- 数学方法(41044)
- 业经(33800)
- 农业(32721)
- 财(30218)
- 中国(26427)
- 学(22238)
- 地方(22093)
- 务(21784)
- 财务(21707)
- 财务管理(21681)
- 技术(20870)
- 制(20860)
- 和(20593)
- 企业财务(20499)
- 理论(20441)
- 贸(18800)
- 贸易(18788)
- 易(18251)
- 策(17926)
- 划(17746)
- 环境(17000)
- 机构
- 学院(383845)
- 大学(377423)
- 管理(157351)
- 济(151810)
- 经济(148591)
- 理学(136147)
- 理学院(134775)
- 管理学(132315)
- 管理学院(131651)
- 研究(123011)
- 中国(94533)
- 京(80762)
- 科学(79049)
- 农(76997)
- 财(67053)
- 业大(63390)
- 所(62461)
- 农业(59272)
- 江(57390)
- 研究所(56983)
- 中心(56682)
- 财经(53967)
- 北京(50617)
- 经(49003)
- 范(48002)
- 师范(47592)
- 州(46657)
- 院(44159)
- 经济学(43376)
- 经济管理(42455)
- 基金
- 项目(262044)
- 科学(206100)
- 研究(190035)
- 基金(189558)
- 家(165510)
- 国家(164041)
- 科学基金(141805)
- 社会(119038)
- 社会科(112566)
- 社会科学(112531)
- 省(104466)
- 基金项目(100985)
- 自然(93996)
- 自然科(91709)
- 自然科学(91687)
- 自然科学基金(90018)
- 划(86173)
- 教育(85439)
- 编号(79070)
- 资助(78064)
- 成果(61635)
- 重点(58098)
- 部(56681)
- 发(56426)
- 创(55605)
- 课题(52746)
- 创新(51379)
- 科研(49719)
- 业(48974)
- 国家社会(48340)
- 期刊
- 济(172931)
- 经济(172931)
- 研究(105192)
- 农(75500)
- 中国(72143)
- 学报(61442)
- 管理(58390)
- 科学(57939)
- 财(51661)
- 农业(51349)
- 大学(46403)
- 学学(44108)
- 教育(36688)
- 技术(34768)
- 业经(34529)
- 融(31497)
- 金融(31497)
- 业(27310)
- 财经(25406)
- 经济研究(24851)
- 问题(23138)
- 经(21695)
- 技术经济(20758)
- 资源(20052)
- 版(19267)
- 科技(19157)
- 图书(19109)
- 现代(18293)
- 理论(17367)
- 商业(17335)
共检索到558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米艳华 陆琳 陈艺齐 张德 段曰汤 杨顺林 朱红业
在云南省元谋县干热河谷区灌溉型坡地上,调查研究了6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光能、热量和水分利用率,从中优选干热河谷坡耕地高效种植模式。分析研究表明,玉米—番茄和水稻—番茄模式对光能的利用率以及热量接纳系数相对较高,玉米—菜豆模式相对较差。玉米—番茄模式水分利用率最高,水稻—洋葱模式最低,仅为7.546 kg/mm.hm2。番茄因收获期最长,产量最高,市场价格稳中有升的趋势,使玉米或水稻—番茄模式深受农民欢迎,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耀 盛才余 刘伦辉 李昆
通过试验筛选出20余种适应干热生境和退化山地植被恢复的乔、灌、草植物,其中属澳大利亚区系类型的桉树类和相思类生长最好.在造林技术上采用内倾式水平带状整地与调控水系统建设相结合的方法,并在育苗、造林时间、造林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使造林保存率提高到80%~90%,营建了多种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群落,治理区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5%增加到现在的65%,项目投产比达1∶2以上,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振寅 苏建荣 罗栋 李正红 陈晓鸣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生态恢复的热点区域。本文从干热河谷的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植被恢复历史、恢复目标、植被种类筛选、恢复技术、人工植被生态评价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进展 展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丽娟 杜长江
本文通过对干热河谷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技术需求进行的分析,提出了干热河谷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对解决干热河谷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退化、坝周低山区农业生态系统"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江河泥沙输入等国家和省地面临的相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干热河谷地区 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张俊佩 何彩云
以元谋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区14个树种为试材,探讨了干季(3月)、干热季(5月)和湿润季(10月)典型晴天里各树种水分利用效率日动态规律,以揭示极端干热生境条件下供试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动态特征,并展开比较分析,结合它们在当地的实际表现,讨论了其适应性和应用前景。结果表明:供试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季节均可划分为高、中、低3种类别,同一树种在不同季节所属的类别具有较大差别,在季节性干热胁迫鲜明的干热河谷,供试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动态响应机制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在干季转向干热季阶段,干热胁迫的加深明显促进了WUE日变化峰值的提前出现,亦使WUE更早地受到抑制而下降;在干热季转向湿润季阶段,供试树种水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彬 唐国勇 李昆 高成杰 刘方炎 王小菲
以元谋干热河谷20年生赤桉纯林、新银合欢纯林以及赤桉×新银合欢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木单株进行树干解析,研究不同造林模式下2个树种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新银合欢的混植促进了赤桉的生长。2)赤桉、新银合欢树高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胸径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在5~10年呈下降趋势,在10~15年期间呈上升趋势(除混交林内赤桉),之后又下降。3)根据Logistic生长曲线的变化率,可将赤桉、新银合欢5~10年划分为生长初期,10~25年为生长快速期,之后为生长稳定期;经模型预测:赤桉纯林在23年时达到数量成熟,赤桉混交林在25年时达到数量成熟,纯林以及混交林内新银合欢均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樊国盛 邓莉兰 蔡发江 赵礼
采用样地和线路调查,经室内鉴定,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常见非结瘤植物共有46科97属111种。对这些植物的适应性按照研究方法中确定的分布状况等级、抗干旱性、抗瘠薄性等因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这些植物适应性的强弱,共有10种植物被确定为云南干热河谷造林极端困难地区强适应性植物。表1参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振寅 苏建荣 李从富 王云 李正红
通过样地调查,采用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Alatalo均匀度指数(E)、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比较了元谋干热河谷10个主要自然植物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测定了不同群落的土壤养分。结果表明:(1)元谋干热河谷主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低,S、H、D值分别为3.923~19.583、0.913~2.000和0.178~0.510,且人工植物群落的S值明显低于自然植物群落,具优势种乔木群落的H值较高,人工植物群落E值大于自然植物群落的特点;(2)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生长型的分析表明,按S指数排序为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高成杰 唐国勇 孙永玉 张春华 谢青海 李昆
为了解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在不同恢复模式下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差异,进而评价该地区树种的混交效益。以元谋干热河谷9年生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和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为研究对象,对印楝纯林、大叶相思纯林及印楝与大叶相思混交林林木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混交林内印楝单株生物量(5.713 kg.株-1)比纯林印楝(4.898 kg.株-1)高16.6%;大叶相思(14.943 kg.株-1)比纯林大叶相思(17.377 kg.株-1)低14.0%,但差异均未达到95%显著水平(P>0.05)。混交林林分生物量(16.525 t.hm-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鑫 戴福初 陈剑
遥感技术能快速全面、高性价比地获取地表信息,可以从宏观上对区域性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形成对区域性地质灾害分布、规模的定量认识,因此遥感技术已经在国外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得到了较广泛应用。金沙江德钦段河谷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遥感技术在该地区的环境地质调查的应用研究,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利用3种星载光学遥感影像对这一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目视解译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自然地理、地质和气候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地质灾害解译产生的影响,其次就本地区的环境地质遥感数据的选择与处理进行了说明,然后配合图片详细分析了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堆积、泥石流沟和倾倒变形)的解译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信宝 杨忠 张建平
干热河谷不同岩土组成的坡地土壤水分状况差异较大 ,适合不同类型植被的生长。本文根据气候带和岩土类型的组合 ,进行了元谋干热河谷森林植被恢复适宜性分区。本区有 6种坡地岩土类型 ,3个气候带 ,分为森林植被恢复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不适宜区和极不适宜区 5个区 ,其中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 72 975 4 4hm2 ,占元谋干热河谷区总面积的 6 4 85 %。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岩土类型 植被恢复分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东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 ,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 ,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适地适树理论、正交实验设计和建立半永久全封闭径流观测场的方法 ,对树种的选择、配置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 .最后提出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喻赞仁
干热河谷区滇刺枣生物学特性喻赞仁关键词干热河谷,滇刺枣,生物学,信德紫胶虫滇刺枣(ZiziphusmauritianaLam.)是信德紫胶虫(Kerriasindica(Mahd.)]的主要寄主植物,我国以台湾省和云南省分布最广。在云南以怒江、金沙江...
关键词:
干热河谷,滇刺枣,生物学,信德紫胶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晓朋 郭家选 刘秀位 张喜英 孙宏勇
光能利用效率(RUE)的提高是增加玉米产量非常重要的因素。夏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和RUE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如何通过改善RUE进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对玉米产量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中科院栾城试验站进行,选用该区域普遍使用的先玉335和郑单958 2个品种,设20 cm+100 cm,40 cm+40 cm,60 cm+60 cm,40 cm+80 cm 4个行距水平,除了40 cm+40 cm密度为6.2×104株/hm2,其他密度均为7.5×104株/hm2。结果表明:郑单958的叶面积系数在60 cm+60 cm处理下比其他3个处理高5%...
关键词:
玉米 行距 光能利用率 产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文杰 伍建榕 马焕成
通过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在干热河谷地区造林试验,分别研究根际土壤水分动态、植物在雨季和旱季时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以探讨印楝对干热气候适应性的机制。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吸力成幂函数关系。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5.9%,土壤吸力上升到1.5MPa达3个月的条件下,印楝仍然能维持生存,表明该植物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在旱季时,印楝受到土壤和大气干旱胁迫,生长基本停止,顶芽枯死,大部分叶片脱落,以减少水分蒸腾,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在雨季时,印楝能迅速生长,整个生长周期呈现曲折性生长规律。印楝在旱季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为雨季的23.8%,47.1%和64.9%。在旱季...
关键词:
植物学 印楝 干热河谷 生长 光合生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