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1)
- 2023(6619)
- 2022(4908)
- 2021(4541)
- 2020(3486)
- 2019(7366)
- 2018(7548)
- 2017(13627)
- 2016(7690)
- 2015(8991)
- 2014(9242)
- 2013(8197)
- 2012(7243)
- 2011(6296)
- 2010(6402)
- 2009(5583)
- 2008(5545)
- 2007(5215)
- 2006(4733)
- 2005(4423)
- 学科
- 济(26715)
- 经济(26682)
- 管理(19518)
- 业(17007)
- 企(13037)
- 企业(13037)
- 中国(10463)
- 教学(9849)
- 农(9165)
- 方法(8525)
- 业经(7933)
- 理论(7402)
- 数学(7080)
- 数学方法(6889)
- 学(6396)
- 地方(6327)
- 农业(6295)
- 发(6010)
- 学法(5976)
- 教学法(5976)
- 财(5961)
- 制(5284)
- 环境(4969)
- 发展(4887)
- 展(4870)
- 产业(4839)
- 教育(4691)
- 和(4503)
- 体(4487)
- 技术(4369)
- 机构
- 学院(107874)
- 大学(106688)
- 研究(37400)
- 济(37085)
- 经济(36090)
- 管理(33775)
- 理学(28837)
- 理学院(28408)
- 管理学(27424)
- 管理学院(27250)
- 中国(26680)
- 科学(25930)
- 京(23511)
- 农(22175)
- 所(19520)
- 业大(18804)
- 研究所(17964)
- 农业(17480)
- 江(17445)
- 中心(17018)
- 财(16986)
- 范(16476)
- 师范(16121)
- 技术(15310)
- 北京(14646)
- 州(13779)
- 院(13655)
- 财经(13306)
- 师范大学(12729)
- 省(12629)
- 基金
- 项目(73707)
- 科学(55847)
- 研究(52302)
- 基金(50421)
- 家(45676)
- 国家(45292)
- 科学基金(37767)
- 省(30965)
- 社会(30682)
- 社会科(28922)
- 社会科学(28916)
- 基金项目(26573)
- 教育(26410)
- 划(25125)
- 自然(25035)
- 自然科(24502)
- 自然科学(24492)
- 自然科学基金(24044)
- 编号(21035)
- 资助(19777)
- 重点(17463)
- 成果(17421)
- 课题(16381)
- 发(16278)
- 创(15127)
- 部(14990)
- 大学(14551)
- 创新(14198)
- 科研(13969)
- 计划(13925)
共检索到165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志刚 李洋 代云云 朱德胜 李春红 徐光黎
为揭示片岩片理面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抗剪性能劣化规律,选取云母石英片岩并设计相应的直剪实验方案进行研究,并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验教学。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下,片理面抗剪性能劣化明显,干湿循环20次后,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下降49.05%、15.34%,粘聚力下降幅度约为内摩擦角的3.2倍;片理面不断渗出黄褐色物质浸染岩样,使片理面逐渐显化,且逐渐沿片理面产生裂隙并不断向岩石内部扩展发育;片理面是水进出片岩内部的良好通道,水可将片理面间的泥质胶结物和可溶性矿物溶解并带出,使得片理面间胶结物及胶结面积逐渐减少,抗剪性能逐渐劣化。该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春红 曹苏南 李志刚 费康 刘璐 许俊奎
为加深土力学直剪实验教学中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设计了一套温控静动力直剪实验系统。该系统使用气缸和伺服电机在法向施加应力,在水平向产生剪切位移,使用恒温液体循环控制试样温度,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数据并控制试验过程。结合能源地下结构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不同温度下的土体和土体-结构物界面剪切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升温对砂土以及砂土-钢板界面剪切特性影响不明显,但是会提高黏土-钢板界面的剪切强度。该系统丰富了直剪实验教学的内容,有利于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唐丽荣 吕建华 陈博 王梦琳 卢贝丽
文章以松香酸铜(copper abietate, Cu-A)和纳米纤维素(cellulose nanocrystals, CNCs)这两个具有独特化学结构的天然可再生资源为石英晶体微天平湿度传感材料,设计了松香酸铜/纳米纤维素(Cu-A/CNCs)复合敏感膜材料的优化合成、数据分析、结构与形貌表征和湿度传感性能研究实验。该实验的开展有助于调动学生对绿色化学、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化学传感器等课题的兴趣,促使他们深入了解这类敏感材料的响应机制和潜在应用。该实验的特色与亮点是以“科学假设为驱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科学假设。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振波 陶鑫 韩春绪 孙鹏
针对混凝土材料实验教学中裂缝表征的重难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DIP)技术的混凝土开裂性能实验教学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混凝土早龄期开裂(塑性)、高韧性混凝土多点开裂(固态)与混凝土裂缝自愈合(回归)等3个方面的教学实例。DIP方法能够使教师改进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能够使学生开拓视野并更深刻理解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演变。DIP能够在涵盖混凝土从塑性到固态、裂缝从产生到回归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起串联作用,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创新。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混凝土 裂缝表征 实验教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启红 夏红霞 杨放 苏晓敏
以滴水观音(AlocAsiA mAcrorrhizA)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短期干湿交替胁迫对滴水观音的叶片抗氧化系统、丙二醛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期干旱胁迫下,滴水观音可增强PoD、cAT酶系活性,提高Pro与mDA含量以抵御干旱胁迫的影响;复水后,植株抗氧化系统、丙二醛以及脯氨酸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短期深水位淹水胁迫会提高植株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增加植株叶片Pro与mDA含量,并随淹水水位增加胁迫作用越明显。试验结果进一步显示,短期干旱胁迫后,及时补充适宜水分(1/4淹水或仅淹没根部)可促使植株恢复到正常生长水平。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孙志明 胡小龙
根据矿物材料学的学科交叉特点,设计了以天然海泡石为载体制备纳米Ti O2/海泡石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甲醛降解性能的研究型综合教学实验。结合XRD、BET、SEM和TEM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孔结构特性及微观形貌进行检测分析,并基于光声光谱技术对复合材料甲醛吸附-降解性能进行评价,启发学生对材料制备-结构-性能三者关系的思考。实践结果表明:该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矿物材料加工技术研究前沿,既能提高学生的科研热情与兴趣,又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实践、创新应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海泡石 光催化 甲醛降解 教学实验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升 甘晓龙 袁清 胡海江 张俊
该文针对高铝锌基复合材料使役工况,设计了摩擦磨损实验装置,包括装置的结构设计、温度场模型设计等,并进行了摩擦磨损温度测试和温度场确定。所提出的确定试样干摩擦面温度场的方法,涉及机械设计、材料科学基础和计算机模拟编程等多学科知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测试数据可靠,是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嘉英 邹光华 徐祚卉 陈学习 杨涛 师皓宇 周爱桃
富含瓦斯的煤系断层/裂缝等地质构造界面结构在自然界煤岩体中广泛存在,含瓦斯煤岩构造界面剪切渗流耦合作用机制与煤系构造区域瓦斯动力灾害密切相关。基于此,该文介绍了含瓦斯煤岩构造界面剪切渗流耦合系统试验方法,重点分析了煤岩试样滑动界面的剪切力学特征,以及界面物理结构特征演化和高度表征方法。结果表明:煤岩界面剪切力学响应由煤层构造界面凸体承担,界面凸体强度越高峰值剪切强度越大,同时黏滑应力降增大但相应黏滑事件频率降低;其他条件一定时,增大法向应力使得煤岩构造界面剪切强度增大,能够积累更多的应变能,在剪切过程内黏滑次数更少,但是在达到阈值破裂失稳时会产生更大的应力降,释放更多能量。该研究成果可对探究含瓦斯煤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以及阐明含瓦斯煤岩构造界面动力失稳诱发灾害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该文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基于“试验系统—试验方法—结果分析—物理表征”相结合的方法,把科研理论和现场技术难题相结合,为产学研融合以及科研-教学协同提升提供相应的探索。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卢立果 吴汤婷
该文设计了基于Python语言的可视化TEQC(Python-basedvisualizationTEQC,PVTEQC)软件,用以辅助GNSS实验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软件只需导入观测数据和广播星历,并设定功能参数,即可自动实现GNSS数据的格式处理、信息提取、分割拼接、质量检核等基本功能,以及星历下载、地图显示、结果可视化等拓展功能。通过使用PVTEQC软件,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GNSS数据预处理步骤繁琐问题,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吴梁玉 沈超群 陈俊 邓梓龙 刘向东
该文设计的微尺度多相流动与传质可视化实验教学平台,巧妙地结合了PIV技术和纹影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微尺度多相流动与传质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微尺度下流体界面附近的流体运动和浓度分布情况的直接观测,并以微尺度液滴蒸发过程和微尺度液滴液-液萃取传质过程为例,对平台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微尺度多相流动与传质可视化实验教学平台操作简单,实验结果直观准确,既能用示踪粒子的运动来显示肉眼不可见的流体运动,也能通过直观的明暗条纹信息来展示流体内部浓度的分布情况,该教学平台完全能够满足微尺度多相流动与传质实验教学的需求。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唐杰 孙成禹 吴国忱
阻抗反映了地下的岩性信息,在储层预测中具有广泛应用。该文设计了基于空间上下文信息的卷积神经网络叠后声阻抗反演教学实验,结合地震道周围的数据重建约束对反演网络进行了联合训练,优化了基于单道反演的效果。该实验从1D CNN网络出发,通过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地实现基于空间上下文信息的叠后地震数据声阻抗反演。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教学设计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阻抗反演 实验教学 深度学习 空间信息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罗佳 刘大刚 杨菊英 杨姝
采用VC++6.0编程语言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图像处理的围岩分级测量实验教学系统。学生只需拥有一台安装了该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即可完成几十张实验样本图像的处理,既解决了样本数量问题,又提高了实验效率,还强化了学生记忆,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同时,该系统还与人工测量做了实验对比,其结果显示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围岩分级 教学系统 实验对比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段君义 粟雨 邱明明 刘伟平 敬涛
该文将图像处理技术引入土力学实验,开展了裂隙性土直剪实验教学研究。首先,介绍了图像处理技术的操作流程,并利用该技术分析了土体裂隙形态的发育和裂隙参数的变化;然后,通过直剪实验研究了裂隙性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探明了土体抗剪强度与其裂隙发育的关联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土样裂隙呈现出由微小裂隙萌生→主要裂隙与微小裂隙并存→主要裂隙主导的演变规律;干湿循环引起的裂隙发育导致土体黏聚力显著下降,这是土体抗剪强度衰减的本质原因,裂隙率是决定土体抗剪强度降低程度的主要指标。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朋 韩艳
以一座实际的大跨度桥梁桥址区风场分析为例,介绍了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工具软件Fluent在工程结构抗风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介绍了Fluent软件的特点和工程结构抗风分析所需的调查资料,阐述了基于Fluent软件的地形模型建模与数值计算,分析了风场计算结果,并利用Fluent软件的可视化功能对风场结果进行了解释。在该实验建模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工程结构抗风 实验教学 Fluent应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继华 陈薇薇 伍丽华
该文提出了一种复合云桌面的设计方案,包括VOI、VDI、虚拟显卡VDI和云桌面申请发布网站。该方案按照不同的实验课程要求和终端特点,部署相应的云桌面服务,并通过网站集成各个云桌面平台,使各个云桌面互为备份,同时将空闲资源发布出来供学生学习使用或开展创新活动。方案实施结果表明,复合云桌面能满足包括新技术教学的所有计算机实验教学环境要求,同时能及时帮助学生构建创新实验环境,有效提高了云桌面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实验教学环境的可靠性。
关键词:
实验教学 云桌面 复合 系统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