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9)
2023(11229)
2022(9751)
2021(9105)
2020(7598)
2019(16980)
2018(16870)
2017(32469)
2016(18115)
2015(20270)
2014(19995)
2013(19656)
2012(18066)
2011(16484)
2010(16615)
2009(15835)
2008(15677)
2007(14583)
2006(12614)
2005(11193)
作者
(52497)
(44551)
(44482)
(42130)
(27722)
(21432)
(20080)
(17567)
(16516)
(15663)
(15026)
(14640)
(14193)
(13855)
(13764)
(13690)
(13649)
(12972)
(12749)
(12665)
(11335)
(10858)
(10823)
(10238)
(10228)
(10070)
(9969)
(9889)
(9160)
(9073)
学科
(71731)
经济(71670)
(51795)
(47622)
管理(41875)
农业(31381)
(30547)
企业(30547)
方法(29269)
数学(25888)
数学方法(25611)
业经(19846)
中国(18959)
(16504)
地方(15533)
(14905)
(14601)
(14400)
贸易(14394)
(14008)
(11412)
(10950)
银行(10916)
农业经济(10786)
(10419)
环境(10260)
(10228)
(10225)
理论(10143)
(9879)
机构
学院(256912)
大学(248393)
(101058)
经济(98796)
管理(93033)
研究(87203)
理学(80106)
理学院(79210)
管理学(77658)
管理学院(77210)
(69086)
中国(66522)
科学(56922)
农业(53768)
(51945)
业大(47818)
(46356)
(43897)
研究所(42150)
中心(41915)
(40398)
财经(34659)
(34124)
师范(33758)
农业大学(33240)
北京(32041)
(31991)
(31349)
(30297)
(29928)
基金
项目(169785)
科学(130611)
研究(125517)
基金(118538)
(104022)
国家(103024)
科学基金(85848)
社会(76666)
社会科(72013)
社会科学(71987)
(70783)
基金项目(62900)
(57931)
教育(57246)
编号(54886)
自然(54404)
自然科(53037)
自然科学(53020)
自然科学基金(52037)
资助(47310)
成果(44172)
(39216)
重点(38690)
(37670)
课题(37421)
(36751)
(35569)
创新(33175)
科研(32600)
(32375)
期刊
(118151)
经济(118151)
(71910)
研究(68729)
中国(51849)
农业(48546)
学报(45837)
科学(39807)
大学(33860)
(33447)
学学(32318)
教育(28091)
管理(27779)
业经(26665)
(24914)
金融(24914)
(23976)
技术(21703)
问题(16960)
经济研究(16830)
(16201)
财经(16007)
农村(14593)
(14593)
农业经济(14564)
(13720)
业大(13145)
世界(12921)
技术经济(12305)
科技(12209)
共检索到378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关正  赵致  张卫星  袁玉清  
在抗旱防雨棚内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胁迫对5个玉米自交系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供水环境下,玉米自交系的单穗粒重与功能叶叶面积、行粒数、穗长之间的遗传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行粒数与单穗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其次是功能叶叶面积;中度干旱胁迫环境下,玉米自交系的单穗粒重与功能叶叶面积之间的遗传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株高、行粒数之间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穗位高与单穗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其次为功能叶叶面积、百粒重、行粒数。在育种实践中,加强对功能叶叶面积、行粒数等农艺性状的选择易获得高产优良自交系,在抗旱育种方面,除对这两个性状的选择外,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成林  谭华  黄开健  黄爱花  翟瑞宁  莫润秀  韦新兴  杨萌  吕巨智  黄艳芬  
【目的】分析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玉米自交系和广西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效应,为广西合理利用热带玉米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广西骨干玉米自交系SP221、先21A、桂39722和桂兆18421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24个热带玉米自交系(12个CIMMYT引进系和12个广西自选系)的10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穗位高、行粒数、秃尖、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进行配合力测定和遗传效应分析,评价各自交系的利用潜力。【结果】在24个热带玉米自交系中,DTMA-191和QP103各农艺性状的GCA表现优良,杂交组合中SP221×D13032、先21A×CML460和先21A×D11231株高、穗长、穗粗、穗位高、行粒数、秃尖、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的SCA表现优良。与12个CIMMYT玉米自交系各农艺性状的平均GCA相比,12个广西玉米自交系的秃尖表现较差,穗位高和百粒重表现较好。在所配制组合各农艺性状的SCA中,广西玉米自交系对提高单株产量和抑制秃尖具有明显优势,CIMMYT玉米自交系在降低穗位高和提高百粒重方面表现较好。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28个玉米自交系穗位高和秃尖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4.01%和52.46%,其他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小于50.00%。【结论】玉米自交系DTMA-191和QP103各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重点利用自交系;杂交组合SP221×D13032、先21A×CML460和先21A×D11231的多数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用于开展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育种实践中,提高单株产量和改良秃尖应侧重利用广西玉米自交系,降低穗位高和提高百粒重应侧重利用CIMMYT玉米自交系。在热带玉米育种过程中穗位高和秃尖应进行早代选择,株高、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应进行晚代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亚勤  杨华  邱正高  祁志云  袁亮  
利用14×10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对24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等10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24个自交系中,09HN058、09HN074、09HN068、09HN071、09HN069、09HN075、09HN054、09HN072、09HN055、09HN056、09HN062、09HN061、09HN053、09HN063的产量GCA效应较高,是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09HN051×09HN074、09HN056×09HN071、09HN060×09HN069和09HN052×09HN06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和凤美  朱芮  朱永平  覃鹏  
为了研究影响超甜玉米鲜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的主次关系。对20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的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鲜穗产量与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穗行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鲜穗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长、穗行数、百粒质量、穗粗、行粒数、出籽率和秃尖长。因此,增加穗长、穗行数,提高百粒质量和出籽率,并兼顾其他性状是提高超甜玉米自交系鲜穗产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静  田俊明  张学梅  白永刘  张培高  番兴明  
运用加性—显性及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8个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及其56个F1组合的9个性状进行分析,对各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遗传力、杂种F1代的基因型和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是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采用多环境改良潜力较大;具有较大正向加性效应预测值的自交系一般配合力(GCA)普遍较高,自交系的加性效应预测值与GCA效应值趋势基本一致;具有较大正向显性效应预测值的组合产量一般较高,组合的显性效应预测值与产量趋势基本一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茂林  苟才明  杨荣志  吴全一  蒲雪莉  贺玉兰  
对72个玉米杂交种的百粒重、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秃尖等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作用最大的是穗粗(r=0.788 2,p=0.452 6),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百粒重(r=0.729 4,p=0,370 3)、行粒数(r=0.476 4,p=0.348 0)和穗长(r=0.528 2,p=0.089 9)。性状间百粒重与穗粗(r-0.657 3)和出籽率(r=0.392 4)、穗行数与秃尖(r=0.369 0)、行粒数与穗长(r=0.703 3)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认为在高原玉米育种工作中,增大穗粗,提高百粒重和行粒数并注重其他性状的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江民  李雁  李槐芬  
采用Griffing方法4 模型Ⅰ,对7个自交系10个性状进行配合力的研究。其结果表明, 一般配合力的效应值及特殊配合力的效应值在同一亲本的性状之间或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4113、7922、云143、云146在多数性状中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就单株粒重而言, 4113、云143、云146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4113在单株粒重方面具有较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表明它能将高产性能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宇  于海秋  李兴涛  依兵  蒋春姬  王晓磊  曹敏建  
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D937及其F1、F2、BC1、BC2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天然低钾大田种植,对玉米耐低钾的主要根系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总根长和根表面积的遗传率较高,其狭义遗传力分别为63.05%和44.47%,两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存在主效基因作用。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干重和根含钾量的遗传率均较低,受环境影响较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逯晓萍  米福贵  云锦凤  张瑞霞  张众  吕学理  
采用世代均数分析法研究了2个饲用玉米杂交组合的P1,P2,F1,F2和B1,B2 6个世代材料的8个性状的遗 传表达特点。结果表明,世代间有显著差异,8个性状中加性效应是世代间遗传变异的主要因子,其遗传贡献率在 60%以上,因而,可以对这些性状进行直接选择。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大多数性状中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并且,遗传贡献率在10%以上,只因性状和试材不同,非加性效应的重要程度有一定差异,但其遗传变异的作用是不 可忽视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颖敏  朱亚萍  李冬梅  
对甜玉米含糖量与各农艺性状间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含糖量的作用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千粒重>穗长>行粒数>穗位高>穗行数>产量>株高>穗粗>生育期>出籽率。其中,千粒重对含糖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p=1.5007,因此要提高含糖量应着重注意千粒重的选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晓军  吴杨焕  
为筛选出适合新疆北疆滴灌条件下种植的甜糯玉米新品种及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对引进的34个鲜食甜糯玉米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新品种(组合)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在4.35%~70.44%,相关分析表明:穗长与鲜穗产量和叶片数与鲜穗产量呈极显著相关(r:0.423 1**、r:0.339 3*);通径分析表明,对鲜穗产量作用最大的性状是穗长(P:0.599 3),其次分别为穗行数(r:0.226 6、P:0.411 1)、穗位(r:0.118 1、P:0.240 7)和叶片数(r=0.339 3、P:0.240 6)。因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婷  张思亲  王治中  李靖  刘所琼  赵自仙  
【目的】玉米姊妹系组配单交种可提高其制种产量,又因制种产量是亲本多个农艺性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明确各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对优良姊妹系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玉米自交系ZOL-1姊妹系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灰色关联分析表明,15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穗行数>穗粗>行粒数>株高>穗长>穗位高>出苗至抽丝天数>棒三叶叶面积>秃尖长=单株叶片数>出苗至散粉天数>百粒重>出籽率>收获期绿叶数>出苗至抽雄天数。相关分析表明,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性状为行粒数、穗长、株高、穗粗、穗行数和棒三叶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的性状为穗位高和百粒重。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株高>穗粗>棒三叶叶面积>出苗至抽雄天数>穗长>单株叶片数>出苗至散粉天数>出籽率>出苗至抽丝天数>秃尖长>穗位高>收获期绿叶数。【结论】株高、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是影响玉米自交系ZOL-1姊妹系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作为玉米姊妹系筛选与组配杂交种的参考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菊卉  石桃雄  黄凯丰  陈庆富  
为给荞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将普通荞麦重组自交系栽培于植物生长室内设计随机试验,研究其总分枝数、株高、单株产量、种子结实率、种子千粒重、花直径、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8个农艺性状中,单株产量具有最大的变异度,达到了87.1%;株高与分枝数和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产量与结实率、千粒重和种子长度、种子长度与种子宽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结实率、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千粒重和总分枝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且结实率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效应最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振江  李明顺  李新海  张世煌  张宝石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自交系为副区,材料均为华北地区近40年34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自交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株粒数>空秆率>行粒数>千粒重>叶向值>秃尖度>穗位>生育期>ASI>倒伏率。只有通过提高单株粒数,才能加大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粒数。同时通过保持穗位、生育期在适当水平,强化耐密性的选择,选择千粒重高、雌雄协调、株型上举耐密且抗倒能力强的自交系,才能最终提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因此,提高株粒数是提高玉米自交系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永建  张莉萍  潘光堂  荣廷昭  
研究了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群体在四川生态环境下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光周期敏感性。结果表明,参试的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群体内存在极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墨白961、墨白962和墨白963 属光周期敏感型种质。墨白968 属中度光周期敏感型种质, 墨白964 和墨白966 较适合于四川生态条件, 墨白967 虽然抽丝、成熟均最早且无明显的光周期反应, 但由于其综合性状表现不佳, 没有利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