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8)
- 2023(12710)
- 2022(11212)
- 2021(10591)
- 2020(9017)
- 2019(20615)
- 2018(20810)
- 2017(39910)
- 2016(22002)
- 2015(24822)
- 2014(24743)
- 2013(24540)
- 2012(22374)
- 2011(20020)
- 2010(20085)
- 2009(18363)
- 2008(17653)
- 2007(15482)
- 2006(13572)
- 2005(11600)
- 学科
- 济(88251)
- 经济(88163)
- 业(64732)
- 管理(55313)
- 农(47769)
- 企(43563)
- 企业(43563)
- 方法(41374)
- 数学(36759)
- 数学方法(36207)
- 农业(31731)
- 业经(22308)
- 学(21220)
- 中国(20705)
- 财(18331)
- 地方(17617)
- 制(15116)
- 贸(14154)
- 贸易(14145)
- 易(13757)
- 理论(13614)
- 技术(13549)
- 环境(13063)
- 和(12558)
- 发(12402)
- 策(12153)
- 银(11425)
- 银行(11373)
- 划(11157)
- 务(11111)
- 机构
- 学院(311256)
- 大学(308278)
- 管理(123721)
- 济(118368)
- 经济(115798)
- 理学(108866)
- 理学院(107694)
- 管理学(105385)
- 研究(105380)
- 管理学院(104871)
- 中国(77148)
- 农(77013)
- 科学(71425)
- 京(64937)
- 农业(59765)
- 业大(59039)
- 所(54779)
- 研究所(50698)
- 财(49285)
- 中心(48705)
- 江(44939)
- 范(40516)
- 财经(40339)
- 北京(40105)
- 师范(40043)
- 农业大学(37713)
- 院(37265)
- 经(36925)
- 州(36241)
- 省(34645)
- 基金
- 项目(223823)
- 科学(174357)
- 基金(161469)
- 研究(158283)
- 家(143681)
- 国家(142472)
- 科学基金(120666)
- 社会(96883)
- 社会科(91345)
- 社会科学(91320)
- 省(90053)
- 基金项目(86725)
- 自然(81925)
- 自然科(79995)
- 自然科学(79975)
- 自然科学基金(78479)
- 划(75416)
- 教育(71226)
- 资助(66477)
- 编号(65508)
- 成果(51494)
- 重点(50546)
- 发(48445)
- 部(48217)
- 创(46308)
- 课题(44198)
- 科研(43652)
- 计划(43391)
- 创新(43161)
- 大学(40646)
- 期刊
- 济(128521)
- 经济(128521)
- 研究(82961)
- 农(77442)
- 学报(58571)
- 中国(56801)
- 农业(52526)
- 科学(52135)
- 大学(42921)
- 学学(41138)
- 管理(39810)
- 财(33517)
- 教育(30677)
- 业经(26670)
- 技术(25982)
- 业(25712)
- 融(24578)
- 金融(24578)
- 问题(18000)
- 经济研究(17905)
- 财经(17786)
- 版(17655)
- 业大(17273)
- 科技(16917)
- 资源(15497)
- 技术经济(15145)
- 经(14910)
- 图书(14813)
- 理论(14474)
- 农业经济(14301)
共检索到437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菊芳 张嵩午 刘党校 穆婉红
根据旱棚内外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NR 9405”的农田微气象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NR 9405”相比,冷型小麦“陕229”灌浆结实期间的株间气温、地温均偏低,株间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升高,株间光照度减小。该结果说明,冷型小麦对干旱的适应性较暖型小麦强。
关键词:
暖型小麦 冷型小麦 干旱胁迫 农田微气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菊芳 张嵩午
为了揭示冷型小麦田间小气候环境形成机理及为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在晴天测定灌浆结实期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NR9405"的农田热量平衡、农田土壤温度、叶片蒸腾速率和株间气温,研究不同温型小麦灌浆结实期的农田热量平衡及气象效应。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冷型小麦"陕229"的农田净辐射与暖型小麦"NR9405"差异不显著,农田潜热通量、湍流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差异均显著;与暖型小麦"NR9405"相比,冷型小麦"陕229"0~2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株间气温均较低,叶片蒸腾速率高0.0013~0.0041 mol./(m2.s)。说明旺盛的蒸腾作用和较低的土壤热通量是形成冷型小麦田间冷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金芝 王志敏 李友军 张英华
在移动防雨棚条件下,以晋麦47(抗旱性强)、偃展4110(抗旱性弱)和矮抗58(抗旱性中等)为材料,在足墒播种、安全越冬基础上,设置拔节~成熟期持续干旱(W1)、开花~成熟期干旱(W2)、拔节~成熟期供水适宜(W3)3种水分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水适宜时3个品种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皆无显著差异,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各品种产量,降幅表现为晋麦47<矮抗58<偃展4110。与偃展4110相比,晋麦47干旱时生育前期耗水较多,物质积累量较大,单位面积总粒数较高;而在产量形成期(开花~成熟)叶片蒸腾速率较低,耗水量较小,水分生产效率较高,贮藏物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祖庆1 亢菊侠2 罗 晨1 胡想顺1 张改生3 赵惠燕1
为构建不同小麦品种基于冠层光谱参数的麦长管蚜百株蚜量预测模型,采用便携式野外光谱仪测定不同百株蚜量下3个小麦品种1376、Amigo和小偃-22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并对冠层反射与百株蚜量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400—900 nm波段内,随着百株蚜量的增加,3个小麦品种冠层光波反射率下降,且部分波段内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选择可见光波段的405 nm、近红外波段的835 nm作为3个小麦品种共有的特征波长点,构建出的3个小麦品种的百株蚜量预测模型的显著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且3个小麦品种上405 nm波长点模型均优于835 nm波长点。因此,利用高光谱...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小麦品种 光谱测量 预测模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祖庆 亢菊侠 罗晨 胡想顺 张改生 赵惠燕
[目的]构建不同小麦品种基于冠层光谱参数的麦长管蚜百株蚜量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携式野外光谱仪测定不同百株蚜量下3个小麦品种‘1376’‘Amigo’和‘小偃-22’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并对冠层反射率与百株蚜量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在400~900nm波段内,随着百株蚜量的增加,3个小麦品种冠层光波反射率下降,且部分波段内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选择可见光波段的405nm、近红外波段的835nm作为3个小麦品种共有的特征波长点,构建出的3个小麦品种的百株蚜量预测模型的显著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3个小麦品种405nm波长点模型均优于835nm波长点。[结论]利用...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小麦品种 光谱测量 预测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雅倩 林琪 姜雯 刘义国 李玲燕
为了提高小麦抗旱性,本试验选用6个肥水类型不同的小麦品种,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水分胁迫条件下考察了不同小麦品种种子的萌发状况和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在防雨旱棚池栽条件下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肥水类型小麦品种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胚芽鞘长度、相对发芽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升高,根系活力呈现先略微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与水浇地品种相比,旱地品种青麦6号、济旱5034和鲁麦21的胚芽鞘长度较长,相对发芽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相对较高且下降缓慢,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增加的幅度大,丙二醛含量积累的速度较为缓慢。其中,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胁迫 抗旱特性 肥水类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顾正中 周羊梅 杨子博 王安邦 冷苏凤 熊娟 刘廷武 徐建明
以淮麦33、淮麦29、淮麦20和周麦18 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20%PEG6000(w/v)渗透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的生理响应具有显著差异,幼苗地上部的生物量、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细胞膜脂氧化产物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其中淮麦33明显优于其他品种,说明淮麦33小麦幼苗具有较强抗干旱的生理特性。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淮麦33 幼苗生理响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玉婧 马猛 邓西平 唐春强 邓荣 杨淑慎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小麦抗旱能力的遗传差异与其根系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0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抗旱型小麦长武134和干旱敏感型品种郑引1号在干旱胁迫下根系的含水量、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根体积、可溶性蛋白含量、膜透性等生理指标,比较2个品种的根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学响应;并通过观察样品根系组织的石蜡切片,分析在受到胁迫后根系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与郑引1号相比,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长武134根系的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体积等指标下降更缓慢,水分饱和亏和膜透性上升缓慢,总体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根系组织石蜡切片观察表明,长武13...
关键词:
小麦 PEG胁迫 抗旱能力 根系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迎春 张超英 庞启华 任茂琼
本文研究了四川代表性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下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水势、相对含水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和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叶片水势和相对含水率降低,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导致产量下降。干旱胁迫下小麦的耐旱性在不同生育时期有差异,说明小麦的耐旱性与阶段发育有密切关系,这给选育耐旱性小麦品种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佳 候银莹 程军回 王宁宁 陈波浪
【目的】从根系形态变化的角度阐述磷高效基因型棉花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特征及适应机理,为找出影响棉花磷素吸收的主要因子和通过根系塑性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磷高效基因型棉花品种新海18号(XH18)、中棉所42号(CCRI-42)、新陆早19号(XLZ19)和磷低效基因型棉花品种新陆早13号(XLZ13)、新陆早17号(XLZ17)为材料,通过特殊土培系统,研究不同磷效率棉花在不同磷水平下(低磷胁迫0、正常供磷150 kg·Hm~(-2))根系形态及其与植株磷素吸收的关系。【结果】低磷胁迫显著降低棉花生物量和磷累积量,其中磷高效基因型的生物量和磷吸收量在各施磷水平下分别为低...
关键词:
棉花 磷效率 根系形态 磷素吸收 生物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台萃 武泰存 王景安
通过溶液培养的方法,以京冬8号、临远7069为材料,研究了缺锰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锰浓度为0.001 μmol/L时对两品种茎叶干重影响明显不同,京冬8号显著降低,而临远7069却显著升高;两品种在完全缺锰时的叶绿素含量均比低锰时显著升高;缺锰、低锰抑制了京冬8号NO3--N的吸收,但对临远7069无显著影响;缺锰胁迫对两品种的碳氮代谢影响各不相同,对临远7069的影响主要是抑制糖合成氨基酸的过程,对京冬8号的影响主要是抑制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关键词:
缺Mn胁迫 小麦 生理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天宏 刘玉莲 曹莹 段萌 赵艺欣
为了探讨不同形态氮肥在缓解镉对农作物毒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减少镉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以辽春10号小麦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模拟镉污染农田,设置了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两种氮素形态,施氮量5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氮素形态对小麦体内含氮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铵态氮对小麦地上部干质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促进作用高于硝态氮;而施氮量在150~300kg/hm2范围内,硝态氮对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促进作用高于铵态氮。
关键词:
镉 铵态氮 硝态氮 施氮量 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忠 龚元石
根据农田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作物和气象资料,运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研究了冬小麦农田水分循环规律及其节水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间需水量远小于降雨量,必须通过灌溉才能获得较好产量;在冬小麦需水量为586~661mm,生育期内降水量为33~89mm 的条件下,需灌溉210~240mm,不但可以充分利用降雨,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达1.50~1.71kg·m~(-3)。
关键词:
水量平衡 灌溉 节水调控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彦会 马晓 张子山 郭军 李月楠 梁英 宋健民 赵世杰
【目的】探讨叶片蜡质含量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一对小麦近等基因系多蜡质品系JM205和少蜡质品系JM204为试验材料,将二者种植在同一盆中,在人工气候室采用逐渐干旱的方式模拟田间干旱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同步测定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小麦旗叶的水势、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荧光参数。【结果】轻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0%—49%)下,多蜡质品系JM205与少蜡质品系JM204旗叶的光合速率(Pn)无显著差异,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多蜡和少蜡质品系的光合速率都逐渐降低,但少蜡质品系JM204下降幅度更大。在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9%—32%)下,多蜡质品系比少蜡质品系具有较高的水势和较大的气孔开度,因此CO_2供应充足,光合速率更高;少蜡质品系的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较多蜡质品系下降更快,说明少蜡质品系PSII电子传递受阻情况和光抑制比多蜡质品系更严重;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参数分析(JIP-test)发现PSII电子传递受阻主要是因为受体侧QA到QB电子传递限制。在重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到32%以下)时,多蜡质与少蜡质品系的水势和光合能力都大幅下降且二者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多蜡质品系JM205在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9%—32%范围)下具有较高的光合优势;本研究为小麦抗旱性选育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林龙 李清河 徐军 薛海霞 江泽平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油蒿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种源油蒿的抗旱能力,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草原荒漠过渡带的3个种源油蒿为材料,进行不同水分处理,研究在适宜、轻度干旱、重度干旱情况下不同种源油蒿株高、基径、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a/b(Chla/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可溶性糖、淀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变化。【结果】3个种源地油蒿形态特征、光合色素含量以及NSC对干旱胁迫响应趋势一致,表...
关键词:
油蒿 种源 水分胁迫 形态 生理 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