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2)
- 2023(261)
- 2022(221)
- 2021(221)
- 2020(199)
- 2019(429)
- 2018(453)
- 2017(765)
- 2016(507)
- 2015(550)
- 2014(659)
- 2013(605)
- 2012(609)
- 2011(568)
- 2010(571)
- 2009(533)
- 2008(542)
- 2007(540)
- 2006(443)
- 2005(372)
- 学科
- 济(2198)
- 经济(2196)
- 管理(1379)
- 业(1159)
- 企(1027)
- 企业(1027)
- 方法(997)
- 数学(864)
- 学(859)
- 数学方法(840)
- 和(529)
- 财(493)
- 环境(410)
- 中国(406)
- 务(396)
- 财务(394)
- 财务管理(393)
- 企业财务(372)
- 农(362)
- 统计(362)
- 划(349)
- 地方(347)
- 生态(335)
- 业经(334)
- 策(325)
- 理论(317)
- 资源(295)
- 农业(275)
- 计划(258)
- 经营(257)
- 机构
- 学院(7627)
- 大学(7625)
- 研究(3302)
- 科学(2784)
- 管理(2606)
- 农(2359)
- 济(2316)
- 中国(2306)
- 经济(2233)
- 理学(2155)
- 理学院(2125)
- 管理学(2065)
- 管理学院(2055)
- 京(2040)
- 所(1997)
- 研究所(1910)
- 农业(1880)
- 业大(1870)
- 省(1476)
- 中心(1424)
- 室(1350)
- 北京(1301)
- 实验(1259)
- 农业大学(1248)
- 院(1233)
- 江(1227)
- 科学院(1219)
- 实验室(1211)
- 重点(1148)
- 财(1062)
共检索到11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С.С.萨维娜 盧其堯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者均把干旱划分为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把土壤水分儲藏量減少到开始不利于植物發育的时刻,作为土壤干旱来临的时間。大气干旱被理解为这样一种天气条件,这种天气条件的特征是具有对植物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见 曹慧群 陈进
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及其归因研究一直备受全球关注,现阶段研究多侧重于水文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针对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相互关系的研究不足。论文利用Mann-Kendall法、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探究长江源区1957—2012年水文气象要素趋势性、波动性和周期性变化规律,分析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的相关关系,通过研究水汽通量揭示大尺度环流因子对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长江源区气候暖干化,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序列具有正长程相关性,长江源区气候未来会继续呈现暖湿化变化趋势。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都存在着1~5、10~24和25~45 a三种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南亚季风是影响长江源区降水量和流量较为重要的大气环流因子,南亚季风驱动下的西南方向气流是长江源区主导气流和水汽来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锡填 徐宗学 李占玲
漳卫南运河流域是一个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人类活动又非常活跃的地区。本研究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R/S方法对漳卫南运河流域50年来的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50年来本流域气温上升了1.08℃,降水减少了83.2mm,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相对湿度的变化,在西部山区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平原区受农业灌溉所产生的局部小气候影响呈上升趋势,但未来可能向相反趋势发展;径流量受人工调节,一致呈下降趋势,并且未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漳卫南运河流域有可能进一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军 欧春平 王中根
为深入理解海河流域水资源剧减的影响原因,进行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异分析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传统的时间序列变异方法主要是用变异系数法,论文结合信息熵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差异信息测度与GIS技术的时空变异分析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海河流域的31个测站的1960—2001年降水、蒸发和气温的分析,结果直观地表达海河流域降水、蒸发和气温等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异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海河流域的水循环变化规律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初步分析得出海河流域降水和蒸发时空变异相对较大、气温时空变异相对较小的结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运刚 何娇楠 李雪
本文基于红河流域43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月降水、气温数据以及干支流2个水文站1956-2013年逐月流量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径流干旱指数(SDI)分析流域气象水文干旱的演变特征,并探讨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1961-2012年期间,流域总体上表现出干旱化的趋势,季节变化上春季有变湿的趋势,而夏、秋、冬三季有变干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干旱频率季节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春旱和冬旱发生频率较高。从干旱范围来看,春旱范围呈缩小的趋势,夏旱、秋旱和冬旱范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2)1956-2013年期间,流域水文干旱表现出加剧的趋势,其中1958-1963、1975-1982、1987-1993、2003-2006和2009-2013年为水文干旱多发期,近10年来频率明显增加;(3)流域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1~8个月,气象和水文干旱事件的干旱历时、严重程度和强度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流域气象干旱是水文干旱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忆文 张喜风 杨礼箫 贺缠生
干旱具有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干旱发生的频率日益增加。干旱指数是定量化干旱的工具,可用来分析干旱频率、程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这两个指标分别代表气象干旱指数与水文干旱指数,利用西北干旱区黑河上游祁连、野牛沟、托勒和肃南4个气象站1968-2009年的降水数据,采用子流域划分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月、季节和年尺度计算出各站气象干旱指数及相应年份的水文干旱指数,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都对干旱反应灵敏,均能较准确地发现和评价干旱,且二者在年尺度上以及空间上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月尺度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星敏 杨文峰 高蓓 付万明
分析了国内目前干旱监测业务中使用的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和逐日动态干旱指标的构成要素,讨论了各指标揭示的干旱机理及其在各地使用的效果,并提出了干旱指标的研究正朝着多因子综合、能够用于动态监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方向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天铎
论文阐述了植物生理数学模型在对森林的水文气候效应的研究中所能起和应起的作用。从树木的多年生习性和宜林山地的复杂地形等因素论证植物生理数学模型对制订造林优化方案、乔灌草关系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论述了植物生理模型与土壤模型、微气象之间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
植物生理 模型 模拟 森林 水文 气候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妮 郝舒哲 常建波 邓显羽
气象干旱制约着区域农业生产活动,通过监测预报、提前部署可有效降低其带来的危害。基于“先分解,后重构”思想,将自适应噪声完备经验模态分解法(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CEEMDAN)、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ation, GWO)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相结合,构建CEEMDAN-GWO-SVM组合机器学习模型。以山西省1956-2007年逐月自适应帕默尔干旱指数(self-calibrated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scPDSI)为训练集,以2008-2020年逐月scPDSI值为测试集。采用scPDSI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及决定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对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比较了该模型与常用的GWO-SVM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相较于两种常用机器学习模型,基于CEEMDAN-GWO-SVM模型预测得到的均方根误差可分别降低7.6%和19.5%,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19.9%和27.4%,决定系数则分别提高5.6%和20.3%,预测的干旱等级和实际情况接近。CEEMDAN-GWO-SVM模型预测精度优于GWO-SVM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在气象干旱预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文静 牛俊
为探究渭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象、农业干旱传播规律,基于研究区1980—2014年的气象数据,使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分别表征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评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和响应关系,并通过游程理论提取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历时、烈度,同时利用Copula函数度量气象干旱到农业干旱的传播阈值和农业干旱风险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和泾河流域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为3个月,北洛河流域的干旱传播时间为2个月;2)水热条件变化对干旱传播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沿干燥度梯度呈分段变化;3)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抗旱性不同,其中各子流域的草地及泾河、北洛河流域的林地干旱传播阈值较小,易发农业干旱;4)各分区气象干旱传播到农业干旱后历时延长、烈度增大,泾河、北洛河流域耕地的扩大作用最强。本研究可为评估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流域干旱预警系统提供新思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蓓 杨春华 蒋雪莲 陈凤贵 钱尧
通过对美国3个主要的气象水文图书馆信息资源类型、资源组织方式、服务与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调研和特色分析,提出对我国特别是国防气象水文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系统建设、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美国 专业图书馆 信息组织 知识服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齐述华 张秀秀 江丰 王鹏
近年来,鄱阳湖呈现显著的秋冬季干旱化趋势,对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和湿地生态安全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揭示鄱阳湖水文情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对鄱阳湖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Landsat卫星系列遥感影像分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采砂基础上,结合长时间序列水文资料,分析鄱阳湖水文特征变化,探讨了鄱阳湖水文特征变化与采砂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从采砂船数量、采砂规模和采砂方位等来看,数量和规模远超规划限额的规模,并且呈扩大趋势,采砂范围已经扩大到鄱阳湖最南端,并在生态敏感区出现,表现出滥采、盗采和超采的无序状态。(2)新世纪以来,鄱阳湖枯水期提前、特征低枯水位时间延长,入江河道的水面坡降呈减小趋势,但泄流出湖速率呈增加趋势。(3)长江三峡水库运行对中下游水位的影响,以及长江中下游含沙量降低造成清水侵蚀,河床下降削弱长江水对鄱阳湖泄流的顶托作用,也是鄱阳湖水文干旱化变化的潜在原因。(4)鄱阳湖采砂导致入江河道加深、加宽,是鄱阳湖秋冬季水文干旱化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对于如何应对鄱阳湖秋冬季水文干旱化,开展鄱阳湖综合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超 宋松柏 荊萍
【目的】研究P-Ⅲ分布和Markove过程年径流序列极限水文干旱历时概率分布随水文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泾河和北洛河为例,根据游程理论与随机变量极值理论,采用解析法与模拟法,应用MATLAB编程技术,求解一定时期内极限水文干旱历时的概率分布,探讨极限水文干旱历时概率分布和数学期望值随径流序列一阶自相关系数、偏态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在一定时期内,极限水文干旱历时的发生概率和数学期望随一阶自相关系数、偏态系数的增加而增大,且一阶自相关系数对极限水文干旱历时概率分布影响较为显著;泾河和洛河发生连续11年干旱的重现期均为1 000年。【结论】该解析法模型具有计算量小、精度高的特点,可用于年降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班璇 朱碧莹 舒鹏 杜鸿 吕晓蓉
汉江流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流域水文情势因调水工程和一系列补偿工程发生了重大且长期的调整,分析汉江流域气象水文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有着重要意义。综合应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汉江流域近50 a的气象水文资料。结果显示:年降雨量在汉江上游和下游流域呈增加趋势,中游呈减少趋势。年均气温和年蒸发量在全流域呈上升趋势。1965~2016年期间汉江上游流域的水资源基本能满足人类活动的用水需求,但汉江中下游流域水资源不足,且人类活动的用水需求在1977年以后一直呈增加趋势。确定汉江流域水文突变年为1990年和2008年,据此划分汉江流域的水文期为基准期,变异Ⅰ期和变异Ⅱ期。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得出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和全流域水文变化的贡献率在变异I期分别为26. 1%和73. 9%,33. 8%和66. 2%,在变异Ⅱ期分别为19. 3%和80. 7%,43. 7%和56. 3%。人类活动是汉江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汉江上游的径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于汉江全流域。在变异Ⅱ期,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流域径流影响增加了6. 8%,但对全流域径流的影响减少了9. 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军 王兆礼 黄泽勤 钟睿达 卓圣峰 陈希贤
干旱已成为西南农业区的具有一定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研究干旱的时空变化对该区干旱的评估、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西南农业区1962~2012年月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蒸散发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值;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方法、小波分析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等方法分析了西南农业区干旱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农业区整体呈干旱化趋势;2000年以来年、四季变干趋势更加明显;秋季变干趋势显著;年均SPei指数不存在显著突变点;年和四季干湿变化均存在2~8 a左右的振荡周期。(2)根据ReoF分解的前6个空间模态,将西南农业区划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