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66)
- 2023(5579)
- 2022(4634)
- 2021(4511)
- 2020(3956)
- 2019(8712)
- 2018(8628)
- 2017(15886)
- 2016(8891)
- 2015(10124)
- 2014(10392)
- 2013(10265)
- 2012(9916)
- 2011(9009)
- 2010(9474)
- 2009(9008)
- 2008(9293)
- 2007(8436)
- 2006(7760)
- 2005(7475)
- 学科
- 济(34199)
- 经济(34148)
- 业(31412)
- 管理(28486)
- 企(24236)
- 企业(24236)
- 方法(15127)
- 数学(12789)
- 中国(12758)
- 数学方法(12519)
- 技术(12228)
- 险(10921)
- 保险(10828)
- 农(10280)
- 财(10188)
- 制(9534)
- 银(9372)
- 银行(9352)
- 学(9081)
- 行(8838)
- 融(7856)
- 金融(7855)
- 业经(7397)
- 农业(6962)
- 理论(6916)
- 贸(6609)
- 务(6608)
- 贸易(6605)
- 财务(6582)
- 财务管理(6555)
- 机构
- 大学(138052)
- 学院(135643)
- 济(53852)
- 经济(52556)
- 管理(50651)
- 研究(50049)
- 中国(42900)
- 理学(41834)
- 理学院(41302)
- 管理学(40269)
- 管理学院(40028)
- 科学(32078)
- 京(30896)
- 财(28836)
- 所(27232)
- 研究所(24394)
- 农(24092)
- 中心(23344)
- 江(22508)
- 财经(21894)
- 北京(20577)
- 经(19735)
- 业大(19588)
- 农业(18690)
- 范(18515)
- 师范(18339)
- 州(17836)
- 院(17741)
- 财经大学(16232)
- 经济学(16188)
- 基金
- 项目(84357)
- 科学(66492)
- 基金(61495)
- 研究(60710)
- 家(54652)
- 国家(54230)
- 科学基金(45468)
- 社会(37511)
- 社会科(35405)
- 社会科学(35392)
- 省(31674)
- 基金项目(31672)
- 自然(30257)
- 自然科(29562)
- 自然科学(29554)
- 自然科学基金(29024)
- 划(28017)
- 教育(27707)
- 资助(26167)
- 编号(23899)
- 成果(20819)
- 重点(19637)
- 部(19083)
- 创(17769)
- 发(17360)
- 课题(17192)
- 创新(16807)
- 科研(16278)
- 教育部(16055)
- 计划(15730)
共检索到222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玉璧 张强 李耀辉 王莺 王劲松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由于干旱灾害所引发的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本文介绍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研究领域的主要科技进展。在系统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干旱灾害风险分析,阐述了对干旱风险评估的科学认识,归纳了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的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评估方法。从科学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角度,思考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及未来科学发展途径。
关键词:
干旱灾害 风险评估技术 脆弱性 暴露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娜 霍治国 钱锦霞 周晓宇 史源香
[目的]分析山西省干旱灾害风险的关键作用因子,并进行风险评估和区划,对于提升该地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和决策水平、减轻干旱损失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文章利用改进的相对湿润度指数、DEM资料、地形坡度资料和1990—2016年以县(市)为单元的行政区域的人口密度、GDP、人均GDP、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数据来定量化评价山西干旱风险,从干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脆弱性、承灾体的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因子,构建相应的指数模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山西省干旱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并基于GIS绘制山西省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山西省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大同、朔州、忻州北部和西部、太原南部的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最强;孕灾环境脆弱性呈东西两侧高、中间低的趋势,而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均呈东西两侧低、中间高的趋势;从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可以看出,山西省干旱风险总体呈北高南低,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东部,较高风险区包括朔州西部、忻州中西部、太原大部,吕梁大部、晋中西部、临汾中部、运城西部为中风险区,临汾西部、晋中大部、长治东北部为较低风险区,临汾东部、运城东部、晋城大部、长治西部和南部风险最低。[结论]山西省干旱灾害的精细化风险区划,可为相关区域有效地开展抗旱活动提供定量化依据,增强干旱灾害防御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干旱 风险 区划 致灾因子 山西省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许玲燕 王慧敏 陈军飞
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是影响干旱灾害风险的主要因素。根据干旱灾害发生的极端过程特点,用极值理论刻画干旱灾害风险两个特征变量的边缘分布,用Archimedes Copula函数捕捉旱灾风险两个特征变量之间的极值相依结构,本文构建的基于Copula-EVT的旱灾风险评估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旱灾形成的极端过程和影响因子。实证分析以淮河流域蚌埠站为例,证实了ClaytonCopula-EVT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蚌埠站干旱灾害风险的历史经验分布,计算得出:蚌埠站干旱历时大于5个月,干旱强度超过7.45的极端干旱灾害风险概率为3%,重现期T_∩(t,d)为32.4年,对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的条件重现期研究得出干旱强度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 田红 杨玮 戴娟 吴蓉
为了解干旱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产生的重要的影响,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a)、累积湿润度指数(Ma)、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及降水距平百分率(Pa)开展对比分析及在安徽省冬麦区适应性研究,最终选取CWDIa作为干旱致灾危险性最优指标。根据冬小麦期望减产率划分干旱危险性强度等级,计算超越致灾临界值频次,结合承灾体脆弱度及暴露度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开展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受地理位置、承灾体脆弱性等因素影响,不同干旱风险等级频率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冬麦区中北部干旱高风险频率较高,而南部高风险频率较低。1999/2000年典型年干旱风险也呈北高南低分布,减产率分布与干旱风险...
关键词:
干旱指标 风险评估 冬小麦 安徽冬麦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芬 于文金 张建新 朱凤琴 刘英丽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干旱是发生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灾情和影响最严重的灾害。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损失的加剧,减灾工作得到各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国科技工作者开始了包括干旱在内的自然灾害的评估工作。本文旨在把握干旱灾害评估的研究现状,力求对干旱灾害评估各个方面的研究做出较全面的总结和评价,以期达到促进中国干旱灾害评估研究进一步深化的目的。文章从干旱指标、干旱评估理论、干旱评估方法以及干旱评估类型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现有干旱评估研究多侧重于农业干旱和区域单品种干旱灾情的特征研究,缺乏从系统的角度综合研究干旱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效应等区域灾害系统的模拟研究,干旱评估模型结果不能反映干旱带来的系统影响。未来的干旱评估研究要更多地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向多学科、综合研究方向发展。
关键词:
干旱 评估 研究 进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永辉 解建仓 肖飞鹏 黄伟军 杨云川
【目的】采用模糊信息扩散法对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为该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信息不完备情况下,采用能表达概率估计模糊不确定性的信息扩散法,在不假定概率分布的情况下,对广西大石山区农业干旱灾害损失风险及因旱人饮困难风险进行评估,绘制其区划图,并将分析结果与近20年的实际干旱灾害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基于信息扩散法的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结果与近20年历史实际干旱灾害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表明用信息扩散法进行区域干旱风险评估是可行的。【结论】在信息不完备的条件下,用模糊信息扩散法进行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可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信息扩散 风险评估 区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柳媛普 王素萍 王劲松 王芝兰
论文利用全国基准基本站地面气温、降水资料,NCAR/NCEP土壤湿度资料及各类经济数据,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和云南致灾因子危险性较高,气候变暖后四川东南部、云南和贵州西部危险性增加;西南地区中部到东南部成灾环境敏感性较高,气候变暖后四川东部、贵州及云南东部敏感性增加;承灾体易损性主要分布于西南中东部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耕地面积比重越高的地区易损性程度越高;四川中部、云南东北部、贵州南部及重庆西部防灾减灾能力较高。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最高区域为云南东部、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干旱灾害 风险评估 西南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梅茹玉 毛克彪 杜宝裕 孟飞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干旱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格局,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环境敏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确定10个指标,为河北省农业防旱抗灾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基于自然灾害理论,利用2000—2018年河北省气象站点数据,计算水分亏缺指数,并通过建立农作物减产率和水分亏缺指数的关系来确定不同干旱等级的临界阈值,建立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干旱危险性评估模型。利用遥感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建立承灾体暴露性模型、环境敏感性模型和防灾减灾能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进行干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结果]结果表明:将信息扩散模型应用于小样本事件中,弥补资料不足带来的缺陷,可对不同级别的干旱进行风险评估;干旱发生程度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发生严重干旱的概率极低,致灾因子是影响旱灾程度的关键因素;冬小麦和夏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风险的空间分布是不均的,高风险区和中高风险区呈现零星点状分布,冀中和冀南综合风险比较高,防灾减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灾对该区的影响力度,而对于冀东地区来说,承灾体的暴露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决定了旱灾对该区的影响力度。[结论]因此,建立的冬小麦和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可有效地识别农业旱灾高风险区,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可为防灾减灾提供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霍治国 李世奎 王素艳 刘锦銮 薛昌颖
基于灾害风险分析的原理,论文提出了我国几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包括一年生农作物、多年生果树减产率序列的构建技术,不同致灾因子、致灾指标序列的构建技术,灾害风险估算模型的构建技术;致灾损失(减产率)的风险评估技术,致灾指标的风险评估技术,减灾措施降低灾害风险的评估技术。通过对196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与产量、灾情资料的相关分析研究,筛选出适用于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东北地区玉米和水稻冷害、江淮地区冬小麦和油菜涝渍、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评估的主要致灾因子、致灾等级、致灾指标及其对应的减产率。以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评估为例,给出了针对一年生农作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叶明华 孙蓉
水旱灾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灾害,严重的旱涝灾害极易造成农业保险赔付的系统性风险。为从定量视角分析不同级别水旱灾害的风险损失,本文收集了1978年~2010年12个粮食主产省份的水灾与旱灾成灾率数据,构建了灾害波动测算模型,获得粮食主产区各年份水旱灾害的波动系数,并依据波动系数值对农业水旱灾害风险损失进行分级与评估,最后针对农业水旱灾害的超额损失和巨灾损失,从目标、思路和工具创新三个层次给出农业保险风险分担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水旱灾害 波动系数 农业保险 风险分担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朝敏 尹辉 张磊
水旱灾具有明显的随机性。本文依据洞庭湖区1950-2009年水旱灾受灾率异常指数ζ和成灾率异常指数ζ,运用信息扩散模型评估了该区不同情景下农业水旱灾害风险损失。结果表明:⑴随着灾情异常指数超越概率的增长,同一水旱灾害损失率下的粮食损失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同一类型的灾情异常指数一定时,损失率越大,粮食损失量则越大;⑵旱灾粮食经济损失递增趋势较平缓,而水灾在20年一遇到50年一遇之间粮食经济损失量发生了突变;⑶洞庭湖区不同情景下的水旱灾粮食风险损失值都随着灾情异常指数超越概率的增大而增加,且在超越概率20年一遇以上的水灾粮食风险损失值大于旱灾。
关键词:
农业水旱灾害 风险损失评估 洞庭湖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孟刚 周长生 连莲
农业水旱灾害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针对信息扩散理论模型存在的不足,论文构建了评估中国农业水旱灾害风险的熵信息扩散理论模型,依据1985—2013年数据资料,运用熵信息扩散理论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重庆包含在四川中计算)的农业水旱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根据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对中国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面临着较大的农业水旱灾害风险压力;中国农业旱灾风险明显大于农业水灾风险;农业水旱灾害空间风险特征明显;农业水灾高中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农业旱灾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总体上看,中国农业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南方地区易出现水灾,而北部地区易出现旱灾,东北地区面临水旱灾害重叠的双重压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孟刚 周长生 连莲
农业水旱灾害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针对信息扩散理论模型存在的不足,论文构建了评估中国农业水旱灾害风险的熵信息扩散理论模型,依据1985—2013年数据资料,运用熵信息扩散理论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重庆包含在四川中计算)的农业水旱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根据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对中国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面临着较大的农业水旱灾害风险压力;中国农业旱灾风险明显大于农业水灾风险;农业水旱灾害空间风险特征明显;农业水灾高中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任远 鲁仕宝 黄强
干旱是影响我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我国60年来的干旱资料统计,分析我国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总体上都有不断加重的趋势。通过对我国干旱灾害的成因分析,建立防灾抗旱的社会保障措施和强化旱作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减灾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干旱灾害 统计特征 危害 减灾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 何鹏 林正雨 杜兴端 蔡臣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以四川盆地南部23个县(区)为研究区域,以川南地区大春粮食作物为评价对象,建立包括农业干旱灾害危险性、敏感性、脆弱性以及抗旱减灾能力的多因子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绘制川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结果显示,23个县(区)中的翠屏区、南溪县、龙马潭区、江阳区、江安县、自流井区、宜宾县、长宁县、兴文县、纳溪县、合江县、泸县为旱灾高风险区,其余县(区)则为旱灾中低风险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