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6)
- 2023(9484)
- 2022(8397)
- 2021(8037)
- 2020(6675)
- 2019(15614)
- 2018(15675)
- 2017(30232)
- 2016(16546)
- 2015(18689)
- 2014(18751)
- 2013(18579)
- 2012(16843)
- 2011(15163)
- 2010(14930)
- 2009(13488)
- 2008(12966)
- 2007(11089)
- 2006(9606)
- 2005(8109)
- 学科
- 济(64570)
- 经济(64502)
- 管理(49106)
- 业(44430)
- 企(37422)
- 企业(37422)
- 方法(31212)
- 数学(27031)
- 数学方法(26668)
- 农(16868)
- 中国(15816)
- 地方(14909)
- 学(14821)
- 财(14765)
- 业经(14237)
- 和(12163)
- 理论(11447)
- 农业(11425)
- 环境(11294)
- 贸(10528)
- 贸易(10523)
- 技术(10250)
- 易(10190)
- 制(10014)
- 务(9703)
- 财务(9632)
- 财务管理(9618)
- 划(9337)
- 教育(9098)
- 企业财务(9086)
- 机构
- 大学(233824)
- 学院(232160)
- 管理(97271)
- 济(86326)
- 理学(85137)
- 经济(84259)
- 理学院(84223)
- 管理学(82755)
- 管理学院(82352)
- 研究(74705)
- 中国(53297)
- 京(49900)
- 科学(49507)
- 财(37828)
- 所(37340)
- 农(36435)
- 业大(36283)
- 研究所(34483)
- 中心(33519)
- 江(31635)
- 北京(31607)
- 范(31314)
- 财经(31256)
- 师范(31063)
- 农业(28548)
- 经(28417)
- 院(27306)
- 州(27000)
- 师范大学(25170)
- 技术(24542)
- 基金
- 项目(167049)
- 科学(130347)
- 研究(121535)
- 基金(120264)
- 家(104811)
- 国家(103950)
- 科学基金(89337)
- 社会(74068)
- 社会科(70100)
- 社会科学(70078)
- 省(65430)
- 基金项目(65022)
- 自然(59828)
- 自然科(58281)
- 自然科学(58269)
- 自然科学基金(57207)
- 划(55127)
- 教育(55115)
- 编号(50747)
- 资助(49514)
- 成果(40311)
- 重点(36678)
- 部(36133)
- 发(35266)
- 创(34366)
- 课题(33849)
- 创新(31934)
- 科研(31895)
- 项目编号(31310)
- 大学(30688)
共检索到322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涵 黄强 王剑 成福云
针对关中西部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提出对其主要水源工程实行联网调水的设想。并应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了三层递阶优化调配模型,采用模拟技术与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了不同规划水平年(2005和2015年)来水较枯时(P=75%,95%)的单灌区调度和联网调水结果,其中缺水严重的羊毛湾和宝鸡峡塬下灌区灌溉保证率提高了8%~22%。表明实行联网调水可以实现关中西部灌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关键词:
关中西部灌区 水资源 干旱年 优化调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鹏 刘瑞 崔亚胜 王天泰 乌鸿科 周建斌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陕西关中西部灌区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在户县、周至和扶风3个县设置16个田间试验点,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中,均以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其中以氮、磷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较为显著;N2P2K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0.94%,21.65%和41.49%;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每形成100 kg籽粒时的冬小麦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呈降低趋势,当小麦籽粒产量由4 000增加到8 000 k...
关键词:
小麦 田间肥料试验 养分吸收 肥料利用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维博 李佩成
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农业发展,既受水资源短缺制约,又受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论文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必须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和综合影响。文中建立了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的数学模型。在分析该区水资源利用特点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效益评价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类等44项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并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为灌区水资源评价、管理及节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域 水资源 综合效益 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少波 解建仓 黄明聪 常亮
解决水资源短缺和调整产业结构是黑河流域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针对各部门的发展规划,通过建立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运用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配置的相关关系。提出在人口基本增长、工业高速增长和加大节水力度前提下,以地表水资源利用为主,适当开采地下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该模式也可以对西部其他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世庆 许英明 林睿
本项目以西部的四川省和中部的河南省这两个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和人口大省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供给变化及未来趋势,指出农村劳动力资源已发生根本变化,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无限供给”将发生逆车,“民工荒”将是我国未来面临的长期基本国情。农村最大的增收渠道(进城务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将会越来越有限,中国低成本、廉价品、低利润主导的出口战略和发展战略也将面临挑战,我们需要新的农村政策、城市化政策、产业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志超 张明学 周仓军 马丽 王录科 王银福 马治贤
【目的】建立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玉米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确定经济最佳施肥量,为陕西关中西部玉米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2006-2010年,在陕西宝鸡市陈仓区分不同肥力水平设置玉米"3414"肥料效应试验27个,分析玉米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通过回归方程确定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经济最佳施肥量。【结果】关中西部玉米相对产量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存在对数函数关系,且所得对数方程达显著水平。按照玉米相对产量55%,75%,85%和95%为临界值标准,建立了关中西部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土壤养分可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5个级别,这5个级别对应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101、≥...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昌文 孙文军
尽管中西部地区的总体投资环境不比东部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西部地区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丝毫没有吸引力;相反,中西部地区的一些产业、部门和项目与东部地区相比不仅有相对比较优势,甚至有绝对比较优势。中西部政府应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政府的多重目标与外商追求投资利润的目标尽可能统一起来;与此同时,从本地实际出发,加强投资促进,以减少外商投资的成本和风险,保证现有投资正常进行和投资的不断扩大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比较优势,投资促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魏剑锋
认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步伐对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从区域情况出发选择发展模式是城市化的战略原则,推动产业聚集是城市化的基本途径,改革户籍制度、创新用地机制是城市化的重要制度保证。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城市化 区域发展 措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志红 王红星
以中西部地区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2015年七年的面板数据为依据,通过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建立实证模型,分析该区域科技金融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包括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整体较差,并且受环境变量、随机干扰因素以及管理无效率因素的影响很大,剔除环境因素、随机干扰因素和管理无效率因素的影响之后,科技金融的投入产出效率综合净值出现上升趋势,证明环境因素对于科技金融配置效率有重大影响。最后针对效率低下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梁双陆 侯泽华
新的结构发展期,加快资源型产业升级对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将可耗竭资源因素引入有关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中,分析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将地区产业划分为资源型产业和创新型产业,借助夹角余弦的思想构建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动态指标,利用2005-2016年间中西部地区17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是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内生驱动力,而政府的调节效应却因资源型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为此,需根据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阶段,制定适宜的转型升级策略。对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产业,宜借助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调节作用,激励企业向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对处于衰竭期的资源型产业,则要更加注重创新技术的培育和应用转化。
关键词:
资源型产业 技术创新 政府引导 生命周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培衢
本文构建了灌区水资源配置的产权激励效应分析模型,并运用模型论证了农业水资源产权制度安排适当与否决定着灌区农业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水权主体明确、水权明晰并得以良好执行的水权制度安排,将引导灌区在效用最大化原则下自觉优化水资源配置行为,提高用水效率。而不适当的水权安排将导致粗放生产和低效率用水。从而有效解释了中国农业水资源短缺与低效率利用现象并存的根源是农业水资源产权安排对灌区未能产生有效的激励和利益约束。因此,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明晰水权、明确产权主体和实行有规制的水权交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吕雁琴
对水资源进行核算,不仅是国家管理水资源的基础,也是干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在深入分析干旱区水资源核算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基础上,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研究了将水资源核算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具体方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殷孟波 贺向明
资金渠道的通畅程度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资金渠道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文章结合我国三大经济区域资金渠道现状进行分析,重点针对中西部地区提出了一系列资金渠道的优化原则与建议。
关键词:
区域 资金渠道 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翼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制约着自身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全国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世纪之交,抓住全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和市场原则,及时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加快中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珂 孙景妍 张杰琳 齐雁冰
[目的]研究陕西关中西部耕地季节性撂荒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其驱动机制,旨在为有效遏制耕地季节性撂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Landsat和Sentinel-2遥感影像,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宝鸡扶风县、岐山县、凤翔区及陈仓区的部分区域2000-2020年耕地季节性(7-10月)撂荒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2000-2020年陕西关中西部耕地撂荒可以明显地划分为3个阶段:2000-2002年为快速增加阶段,耕地季节性撂荒呈现快速扩大趋势,撂荒率和撂荒面积分别由9.58%,16 578.83 hm~2上升到了的55.85%,96 699.52 hm~2;2002-2013年为波动升高阶段,耕地经历了短暂复耕又撂荒的过程,2013年耕地撂荒率和撂荒面积均攀升到了最高点,分别为63.10%,109 256.78 hm~2;2013年之后为缓慢复耕阶段,耕地季节性撂荒面积逐年减少,到2020年撂荒率和撂荒面积分别为18.22%,31 554.94 hm~2,撂荒面积较2013年减少约70 000 hm~2,但撂荒地面积仍高于2000年。从空间分布来看,2000-2020年陕西关中西部耕地季节性撂荒面积的增加呈现由研究区周边向中心靠拢的趋势,撂荒地复耕面积的变化则相反,这与研究区北部是山地、南部是渭河、西部是千河的地貌分布有关,越靠近边缘,交通、灌溉条件越差,越易于更早撂荒。[结论]探明了陕西关中西部耕地季节性撂荒的时空变化特征,其与经济发展、政策制度和自然因素等密切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