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0)
- 2023(11233)
- 2022(9538)
- 2021(8764)
- 2020(7250)
- 2019(16065)
- 2018(15786)
- 2017(29858)
- 2016(16743)
- 2015(18127)
- 2014(17857)
- 2013(17535)
- 2012(16229)
- 2011(14741)
- 2010(14712)
- 2009(13832)
- 2008(14049)
- 2007(12673)
- 2006(11364)
- 2005(10045)
- 学科
- 济(66696)
- 经济(66586)
- 业(56061)
- 管理(47947)
- 农(46777)
- 企(34619)
- 企业(34619)
- 农业(30990)
- 方法(23016)
- 数学(20465)
- 业经(20310)
- 数学方法(20308)
- 财(19398)
- 制(19171)
- 中国(16689)
- 地方(14139)
- 体(13692)
- 学(13553)
- 贸(12931)
- 贸易(12925)
- 易(12641)
- 银(11551)
- 银行(11511)
- 务(11036)
- 财务(11012)
- 财务管理(10983)
- 行(10921)
- 环境(10855)
- 发(10825)
- 技术(10591)
- 机构
- 学院(239552)
- 大学(234697)
- 济(99442)
- 经济(97567)
- 管理(88391)
- 研究(84832)
- 理学(76615)
- 理学院(75772)
- 管理学(74541)
- 管理学院(74147)
- 农(71182)
- 中国(65736)
- 农业(55366)
- 科学(54835)
- 京(48907)
- 业大(48786)
- 财(45609)
- 所(45263)
- 研究所(41122)
- 中心(39571)
- 江(37352)
- 财经(35332)
- 农业大学(34999)
- 省(32255)
- 经(32102)
- 北京(29748)
- 经济学(29667)
- 院(29216)
- 州(28873)
- 业(28715)
- 基金
- 项目(165425)
- 科学(128822)
- 基金(120655)
- 研究(115237)
- 家(109115)
- 国家(108142)
- 科学基金(90459)
- 社会(74841)
- 社会科(70562)
- 社会科学(70543)
- 省(65957)
- 基金项目(65144)
- 自然(59601)
- 自然科(58184)
- 自然科学(58163)
- 自然科学基金(57166)
- 划(55298)
- 教育(50259)
- 资助(46913)
- 编号(45221)
- 农(37858)
- 重点(37713)
- 发(36622)
- 部(36581)
- 成果(35234)
- 制(34965)
- 创(34920)
- 业(33435)
- 创新(32827)
- 计划(32471)
- 期刊
- 济(116486)
- 经济(116486)
- 农(73947)
- 研究(65246)
- 中国(50853)
- 农业(49799)
- 学报(48724)
- 科学(41671)
- 大学(36293)
- 财(35691)
- 学学(35323)
- 管理(28703)
- 融(25710)
- 金融(25710)
- 业经(25106)
- 业(24812)
- 财经(17702)
- 技术(17297)
- 教育(17182)
- 问题(16928)
- 经济研究(15888)
- 版(15863)
- 业大(15316)
- 经(15084)
- 农村(14693)
- 村(14693)
- 农业经济(14120)
- 农业大学(13391)
- 世界(12971)
- 科技(12360)
共检索到359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辛存岳 郭青云 魏有海 郭良芝 翁华
目的在干旱农业区有效控制农田杂草,减少对土壤水分、养分的消耗,有效利用自然降水,为发展旱作农业,提高产量提供依据。方法连续3年浅耕、深耕配施除草剂,采样调查耕层杂草种子的消长及土壤水分、养分的变化。结果秋收后2d浅耕,将落入地表85%~90%的杂草种子全部耙入0~10cm耕层内,便于防除。5、10d浅耕,随土壤裂缝进入10cm以下种子依次占1.8%、4.1%;深耕,0~10cm耕层杂草种子占19.8%,10~30cm耕层种子占80.2%,10cm以下土层种子很少萌发出苗,难以根除;浅耕配施除草剂,耕层杂草种子平均每年以75.4%的速度下降,深耕以27.3%速度下降;浅耕可节约50%机耕费,在蓄...
关键词:
旱作农业 浅耕灭草 耕层水分 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聪聪 陈效民 张勇 邱金思 余晓 潘根兴 张旭辉
【目的】研究太湖地区气象因子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厘定影响农田土壤水分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野外试验研究平台的旱作物生长季监测数据(逐日气象资料和土壤水分资料),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决策系数。【结果】(1)供试实验基地农田土壤水分与日降水量、日蒸发量、日照时长、平均风速及日最大空气湿度等因子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8、-0.566、-0.454、-0.331及0.371),但与日最高气温不显著相关;(2)通径分析表明,气象因子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凯 朱建强 程玲 艾天成
运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场示范区油菜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该地区油菜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与耕作层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明显关系 :对产量危害较大的禾本科杂草在重渍害区为优势种群 ,其相对多度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高 ;稻槎菜在本地区所有油菜田均为优势种群 ,以轻渍害区发生最为严重 ;牛繁缕在本地油菜田为中等发生 ,以轻渍害区发生稍重 ;荠菜、泥胡菜等杂草在土壤水分含量较低的田块的相对多度较大。改良区杂草种类最多 ,但总重量最低 ;轻渍害区杂草总重量最高
关键词:
油菜 杂草 相对多度 土壤水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青柏 刘明国
为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特征对干旱地区的生态恢复的影响,以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刺槐纯林、山杏纯林为试验对象,对其0~100cm剖面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定位观测,采用统计描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半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在4~10月间,研究区各林分类型土壤含水量在0~100cm剖面上和无林地有极显著(p<0.001)或显著差异(p<0.05);在0~40cm以内的4个土层,无林地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大于各林分类型,而40~100cm的6个土层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大于无林地;各土层含水量相关分析表明:0~10,10~20,20~30cm与各土层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志豪 朱磊 努尔麦麦提·艾尔肯
[目的]对干旱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以及研究区域内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喀什地区野外实地采集的418个表层(0~20 cm)土样,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土壤有效磷、有效硅以及微量元素有效锰和有效锌的空间变异性,探讨外部环境变量秸秆还田、棉花产量、玉米产量和土壤类型对相应研究元素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各元素均符合正态分布,土壤中各元素变异程度均小于50%,该地区研究元素与环境因子之间具有空间相关性,局部差异性较强。[结论]有效硅和有效锰受秸秆还田影响较强,呈现负相关性;有效锰、有效硅随棉花空间分布呈现区域性;有效磷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变化较为平稳,波动性较弱,在栗钙土中元素整体变异性较弱。本研究对干旱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提供相应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相关性 变异系数 空间插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凤云 张恩和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节水、增产潜力及其在黑河流域的适应性,设计20 cm留茬(NS20)、20 cm留茬压倒(NPS20)、40 cm留茬(NS40)、40 cm留茬压倒(NPS40)和传统耕作(CT)5个处理,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黑河流域农田土壤含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传统耕作,保护性耕作增加了土壤贮水量:在2003年和2004年休闲期结束后,NPS40、NS40、NS20和NPS20表层0~30 cm土壤贮水量较CT分别增加30.22%、27.29%、20.92%、13.64%和48.32%、38.90%、29.85%、23.28%;2004、2005两年播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冬梅 池宝亮 黄学芳 张健
试验研究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旱地玉米的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秸秆整秆全覆盖、微孔地膜覆盖较秸秆粉碎还田和常规种植能提高土壤水分,增加降水的入渗深度,减少土壤耗水量,其顺序为秸秆整秆全覆盖>微孔地膜覆盖>秸秆粉碎还田>常规种植。受基础土壤水分不同和降雨较少的影响,玉米生育前期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土壤水分差异不大,8月份充足的降水后,各措施充分显示了其蓄水保墒的作用,其中,9月份秸秆整秆全覆盖0~120 cm土壤贮水量为248.2 mm,较常规种植增加32.1 mm;降水入渗深度为120 cm,较常规种植增加25 cm。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农田管理措施 旱地 玉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元石 李春友 李子忠
应用时域反射仪(TDR)、中子仪和上钻法测定了农田土壤水分,并对农田土层含水量和主体贮水量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TDR测定农田土壤水分最精确且稳定性好。本文还提出了用TDR配合上钻法测定农田土壤容重的方法。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测定 时域反射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宝林 陈阜
根据多年农田试验和定位观测的结果,在分析旱塬农田土壤水分曲线特征的基础上,从耕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两个层次研究了覆盖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包括有效水含量、速动易效水与缓动易效水。结果表明:免耕覆盖量10500kg/hm2的处理耕层土壤总有效水含量最高,免耕覆盖量7500kg/hm2的处理次之,常规耕作最低;深层土壤有效水量的变化趋势也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常规耕作和免耕无覆盖差异不大,免耕覆盖量10500kg/hm2比常规耕作高34.5mm;耕层和深层土壤速动易效水与缓动易效水整体上均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增加,速动易效水较缓动易效水含量低。
关键词:
晋西 旱塬地 覆盖耕作 土壤水分 有效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战秀梅 宋涛 冯小杰 王雪鑫 徐晓楠 刘小虎 韩晓日
为探讨辽南地区雨养春玉米种植适宜的土壤耕作与秸秆还田模式,于20112014年进行了为期4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种耕作措施(普通旋耕20cm、隔年深松和隔年深翻30cm)与3种秸秆还田方式(无秸秆还田、秸秆隔年还田和秸秆连年还田)相结合,连续进行4年后对土壤水分特征及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土壤蓄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作用,总体上以秸秆连年还田>秸秆隔年还田>无秸秆还田,深翻>深松>普通旋耕,且深翻与秸秆连年还田相结合效果显著。与普通旋耕无秸秆还田处理(P)相比,深翻+秸秆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方晖 赵凌平 谭世图 魏楠 赵芙蓉
[目的]比较灌草立体配置模式下3种不同生境的土壤水分、养分和植物根系相关参数的差异,探究灌草立体配置30年对退化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以及植物根系的影响,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黄土高原云雾山国家草原自然保护区种植30年的人工柠条和野山桃搭配灌丛带样地为研究对象,采集灌丛带内部、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不同土层的土样和植物根系,比较3种位置下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和植物根系特征的差异,并分析了根长与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0~80 cm土层,灌丛带内部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在0~80 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丛带3个位置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碳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在同一土层,灌丛带内部的全氮、碱解氮和有机碳含量均明显高于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在灌丛带内部、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3个位置,植物根系生物量呈减小的趋势。从垂直分布来看,灌丛带内部、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0~15 cm土层的植物根系生物量分别占0~40 cm土层植物根系生物量的90.86%,90.79%,92.91%,说明植物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于0~15 cm土层。3个取样位置中,灌丛带内部植物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灌丛带植物根长与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0~80 cm土层碱解氮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黄土高原退化草地上进行灌草立体配置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飞 任三学 孙涵 郭安红 刘庚山
【目的】检验和比较4个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方法】根据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建立北方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其中潜在蒸散量子模型分别用国内彭曼修正式(简称国内法)和FAOPenman-Monteith(简称FAO法)方法,作物发育期子模型分别用多年平均发育期法和积温法。用2002年6~9月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试验基地的21个不同水分处理小区的夏玉米全生育期观测资料(包括土壤湿度、作物发育期、气象和灌溉等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和比较。【结果】在土壤湿度中等和较低的情况下,土壤水分预测模型中潜在蒸散量子模型采用国内法对不同预测时效下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的平均预测精度高于FAO法,...
关键词:
夏玉米 土壤水分 预测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鹭,陈素英,胡春胜,霍习良
本试验对喷灌区不同水分处理的麦田进行取样分析,分别测定0~10、10~20、20~40、40~60cm四个层次的土壤水分。应用传统统计学的方法对所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20cm土层受降雨、蒸散和根系等因素的影响最大。通过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不同处理的同一层次、同一处理的不同层次的空间相关性均存在差异以及喷灌对土壤水分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相应层次的变程,其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表明喷灌区灌水多的处理水分分布更均匀。所得结论可用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精确农业(灌水)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喷灌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性 地统计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奎元 孟宪钺 刘淑梅
利用卫星监测的土壤含水量资料,研究了土壤水分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水分自身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建立由多种预测模式组成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与预测系统。该系统的预测准确率在90%以上。
关键词:
土壤水分,监测,预报模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佩敏 熊勤学
了解农田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对反演涝渍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ASAR GM数据特点提出了在没有地面观测数据地区农田大尺度土壤水分的反演方法,即运用MODIS NDVI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50m)的农田作物时序特征提取土地利用现状,并以此来校正ASAR GM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km)中的混合像素;利用大面积降水后土壤表层湿度水平差异不大的特点,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获取水云模型中的经验系数,运用水云模型将植被和土壤对后向散射的贡献区分开;在获得一个地方长时间土壤后向散射系数空间分布集后,假设其土壤粗糙度不变的情况下,其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表层湿度成正比,运用其时序特征计算出其土壤表层相对体积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