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3)
2023(10338)
2022(8450)
2021(7627)
2020(6228)
2019(14147)
2018(13528)
2017(25000)
2016(13616)
2015(15268)
2014(14662)
2013(14844)
2012(13970)
2011(12937)
2010(12373)
2009(10935)
2008(10652)
2007(9098)
2006(8024)
2005(7203)
作者
(43730)
(36619)
(36528)
(34367)
(23228)
(17766)
(16166)
(14409)
(14113)
(12905)
(12609)
(12264)
(11920)
(11853)
(11750)
(11373)
(11036)
(10928)
(10603)
(10552)
(9432)
(8934)
(8901)
(8371)
(8338)
(8163)
(7980)
(7771)
(7500)
(7382)
学科
(58774)
经济(58709)
管理(37602)
(33426)
方法(26912)
(25055)
企业(25055)
数学(24709)
数学方法(24527)
中国(18513)
(15621)
(15279)
(15155)
贸易(15148)
(14880)
环境(14006)
(13577)
业经(11168)
(10322)
农业(10265)
(9184)
银行(9129)
(9070)
(8868)
金融(8868)
(8818)
(8656)
(8304)
关系(7956)
技术(7924)
机构
大学(204723)
学院(199848)
(90638)
经济(89358)
研究(81275)
管理(72020)
理学(63000)
理学院(62227)
管理学(61103)
管理学院(60788)
中国(60742)
科学(52480)
(46071)
(44852)
(43092)
研究所(40210)
(36977)
农业(36974)
业大(36806)
中心(34657)
财经(30511)
经济学(29777)
(29557)
北京(28748)
(28324)
经济学院(26987)
(26894)
科学院(26324)
农业大学(24133)
(23547)
基金
项目(145204)
科学(113838)
基金(110284)
(102527)
国家(101836)
研究(93908)
科学基金(84369)
社会(63048)
社会科(59964)
社会科学(59952)
基金项目(57819)
自然(57648)
自然科(56337)
自然科学(56312)
自然科学基金(55401)
(52232)
(47202)
资助(45420)
教育(41249)
重点(34202)
(33026)
编号(31570)
(31429)
计划(30111)
(29908)
科研(29261)
中国(28626)
国家社会(28438)
创新(28318)
教育部(27189)
期刊
(89535)
经济(89535)
研究(57318)
学报(45389)
(40188)
科学(39042)
中国(37557)
大学(33049)
学学(31883)
农业(27566)
(26217)
管理(25559)
经济研究(17277)
(16658)
金融(16658)
(16361)
财经(15583)
(13541)
(13114)
技术(12878)
业大(12666)
业经(12322)
问题(12322)
国际(12186)
世界(12150)
教育(12090)
(11294)
科技(10504)
资源(10374)
农业大学(10372)
共检索到289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晓庆  刘永强  薛静茹  李俊鹏  韩有志  王林  
[目的]研究干旱和遮荫对中国沙棘生长、水碳代谢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有助于全面了解沙棘的生态适应性,同时有利于了解干旱和遮荫对沙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干旱(40%土壤水分饱和含水量)、遮荫(遮光50%)及二者交互处理下的水势、枝条导水损失率(PLC)、光合作用、生物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中国沙棘的枝条水势、净光合速率、叶生物量、根和茎的NSC含量,显著增加了枝条PLC、根生物量;遮荫显著降低了净光合速率、叶生物量、根茎叶的NSC含量和黄酮含量,干旱和遮荫的共同作用显著增加了枝条PLC,降低了叶净光合速率、根茎叶生物量和NSC含量;且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枝条水势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干旱会影响中国沙棘的水分状况、碳摄取,降低茎和根的NSC储藏,增加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遮荫会影响中国沙棘的光合速率、根茎叶的NSC储藏,干旱和遮荫的共同作用进一步降低了中国沙棘的水分输导能力、光合作用、生物量积累和NSC储藏,遮荫降低了中国沙棘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适度干旱有利于沙棘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甄畅迪  喻敏  萧洪东  王惠珍  谢海生  曾雪峰  
采用基质培养法,设自然光照条件下不遮荫和遮荫2个处理,每处理设不施硅和施硅2个硅水平,测定草坪草矮脚虎和海滨雀稗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研究施硅对草坪草耐荫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遮荫处理后,矮脚虎和海滨雀稗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升高。施硅后,遮荫处理与不遮荫处理的矮脚虎和海滨雀稗可溶性总糖、蔗糖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差异减少。施硅显著提高脯氨酸含量,遮荫处理对脯氨酸影响较小。海滨雀稗可溶性总糖、蔗糖、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低于矮脚虎,施硅和遮荫处理对海滨雀稗影响大于矮脚虎。结果表明:遮荫处理后草坪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而施硅后硅的沉积,促进了草坪草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田野  张会慧  王娟  李世兰  杜蕊  孙广玉  
研究了全光照和不同遮荫条件(25%、50%和75%遮荫)下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 fatropurpureaJacq花色素苷和叶片光合能量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遮荫降低了紫叶李幼苗叶片的花色素苷含量,叶绿素含量升高。遮荫程度越大,紫叶李幼苗叶片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增加,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RETR)下降,说明紫叶李幼苗具一定喜光性,适于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及RETR光响应曲线表明,ФPSⅡ随着光强升高而下降,遮荫程度越大下降幅度越大,而ETR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勇  刘晓萍  骆翔  翟志席  郭玉海  
在沙漠条件下,探讨了寄生植物肉苁蓉寄生对寄主梭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肉苁蓉寄生后梭梭光合枝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减少了29.99%和18.64%,肉苁蓉生物量仅占梭梭生物量减少量的35.66%;肉苁蓉寄生后梭梭光合枝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光合枝和根系中可溶性糖贮存量减少;梭梭光合枝、根系中淀粉和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贮存量均减少。说明肉苁蓉寄生使梭梭干物质总积累量减少,同时降低了梭梭根系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贮存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登娟  聂恺宏  张增悦  张泽宁  侯玲  邓佳  李根前  
【目的】揭示中国沙棘根蘖能力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特征对平茬高度的响应规律,确定最有利于根蘖及NSC积累潜力发挥的平茬高度,探讨根蘖能力调控的NSC积累与分配策略。【方法】以15 a中国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平茬(对照)和平茬高度0,10,20 cm 3个处理,采用回归分析探究根蘖能力(根蘖植株数量和生长量、根系延伸能力和分枝强度)、各构件(叶片、枝条、树干、伐桩、垂直根、水平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能力(含量、储量)和分配格局与平茬高度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能力与根蘖能力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途径。【结果】(1)随着平茬高度的增大,中国沙棘根蘖能力和NSC积累能力先升后降,最有利于根蘖能力和NSC积累潜力发挥的适宜平茬高度为10~13 cm。(2)平茬后,中国沙棘各个构件NSC含量以及叶片、垂直根、水平根NSC储量与其分配比例大多大于或显著大于对照。(3)中国沙棘根蘖能力与NSC积累能力呈正相关,根蘖植株数量、生长量与根系延伸能力、分枝强度呈正相关。其中,树干和水平根的NSC储量对根蘖植株数量起主导作用,叶片和垂直根的NSC储量对根蘖植株生长量起主导作用。【结论】中国沙棘通过NSC含量、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调节对平茬高度做出响应,从而决定根蘖潜力的发挥程度。由于NSC积累能力随沙棘平茬高度的增大先升后降,因此根蘖能力亦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此调节过程中,沙棘叶片、水平根、垂直根NSC积累能力与分配比例的提高对其根蘖潜力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珍  蔡庆生  孙菊华  崔照平  
4/2℃ (昼 /夜 )诱导 10d ,高羊茅叶片、根颈中以蔗糖、果糖为主的可溶性糖类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 ,淀粉含量缓慢降低 ,总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比值明显增加 ,相应部位的抗冻性显著增强 ;根系中可溶性糖类含量和LT50 都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 ,可溶性糖类含量的增加是造成高羊茅抗冻性增强的重要因素 ,叶片、根颈和根系中可溶性糖类含量及积累动态的不同可能是构成其对冷锻炼响应不同的重要生理基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肖红  杨合龙  戎郁萍  杨晗  
牧草的再生性能是草地持续利用的基础,牧草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对牧草再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刈割强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现存量、再生速度及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羊草和无芒雀麦地上部现存量随留茬高度的降低呈降低趋势;第2次刈割后,羊草和无芒雀麦留茬4cm的再生速度均高于留茬8和12cm。刈割后无芒雀麦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均在第2次刈割后16d上升,到秋季枯黄期降至最低值,且未恢复到刈割前水平。第2次刈割后16d,羊草茎基部还原糖含量可恢复到刈割前水平,而无芒雀麦茎基部还原糖含量降至刈割后最低值,到秋季枯黄期,留茬12cm羊草和无芒雀麦茎基部还原糖含量可达到刈割前水平。试验期间牧草主要生长季(6-8月)降水较少,严重抑制了羊草和无芒雀麦的再生和碳水化合物的贮藏。因此生长季降水少的干旱年份,羊草和无芒雀麦草地以留茬8~12cm、刈割1次为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缪凌鸿  戈贤平  谢骏  刘波  潘良坤  周群兰  陈汝丽  
为了探讨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是否会引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应激反应,选用体质量为(35.60±1.11)g的异育银鲫168尾,随机分成2组,一组设为对照组(NS),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为35%的日粮;另一组设为高碳水化合物实验组(HS),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为50%的日粮,每组3个重复。在控温的循环水系统中饲养35 d和70 d后,测定异育银鲫血浆皮质醇激素含量及其肝、心脏、脾、肾中HSP70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高碳水化合物实验组35 d时血浆皮质醇激素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肝和心脏HSP70基因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海  常莹  吴春胜  胡文河  谷岩  
【目的】研究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与茎秆强度的相关性,以揭示玉米的抗倒伏机制,为玉米抗倒伏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倒伏性能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先玉420(抗倒伏性差)和益丰29(抗倒伏性强)为试验材料,设定5,6,7,8,9,10,11万株/hm2共7个群体密度处理,分别在抽雄期(07-23)和灌浆初期(08-05),测定玉米基部向上第3、4、5节可溶性糖、淀粉、矿质元素(N、K、Si、Ca、Mg、Zn)和茎秆强度,同时分析茎秆强度与可溶性糖、淀粉和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2个玉米品种第3~5节可溶性糖、淀粉、矿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天宏  金东艳  王岩  曹莹  
【目的】揭示大豆酚类物质对O3浓度升高的代谢机制与响应方式,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植物次生代谢对O3胁迫的适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豆(Glycine max.)为试材,O3浓度45 nmol·mol-1为对照,利用开顶式气室系统探讨O3浓度升高(O3-1处理:(80±10)nmol·mol-1,O3-2处理:(110±10)nmol·mol-1)对大豆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内,O3-1处理下的大豆叶片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脂氧合酶(LOX)、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P<0.05)升高,而O3-2处理下的总黄酮含量与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全妙华  佘朝文  欧立军  陈东明  
探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变化,为忽地笑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100%自然光、50%遮荫和85%遮荫条件下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3种不同光强下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均表现为:50%遮荫>85%遮荫>100%自然光,其中在50%遮荫条件下其含量均最高,与100%自然光的相比,分别提高了35.88%和20.56%,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稳定性及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效果好,稳定性强,方法可靠;适度遮荫(如50%遮荫)可以提高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忽地笑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佳益   魏继华   宋娅婷   陈宁   张国昀   罗红梅   刘湘杰   何彩云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 TSA)在20%聚乙二醇模拟干旱和干旱后复水条件下,对沙棘扦插苗叶片形态、光合指标、脯氨酸、丙二醛和脱落酸含量等生理特性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合成脱落酸和类黄酮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测定沙棘扦插苗干旱相关生理指标,实时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量。[结果 ]1μmol·L-1TSA预处理的沙棘在同等干旱胁迫下耐旱性增强。与仅干旱处理相比,(1)叶片下垂和萎蔫程度降低,植株鲜质量下降程度更小,复水后植株恢复程度更大。(2)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值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均显著上调,复水后均下调。(3)脯氨酸和类黄酮含量显著上调,丙二醛和脱落酸含量显著下调,复水后趋势相同。(4)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HrHDA6和HrHDA19、脱落酸合成相关基因ABF1和NAC2表达均显著下调,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C4H2和CHS4表达均显著上调,复水后趋势相同。[结论 ]TSA通过调控沙棘扦插苗生理和基因表达参与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可以提高沙棘的抗旱性,该研究为深入解析组蛋白乙酰化影响沙棘抗旱的调控机制奠定重要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瑞  王晨兆  马玉花  
筛选中国沙棘全长转录组数据中差异表达的HrP5CS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不同胁迫下各部位表达模式的研究,同时测量叶中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HrP5CS基因全长为2 127 bp,编码708个氨基酸,不含信号肽、无跨膜结构的稳定疏水蛋白。与30个同源序列比对表明,氨基酸长度、理论等电点和分子质量相近;聚类分析表明,P5CS蛋白存在明显科属特性,在同科不同属内亲缘性较近;多重序列比较中中国沙棘HrP5CS与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亲缘性最近且序列一致性最高。荧光定量结果表明,HrP5CS基因在中国沙棘各部位特异性表达,在中国沙棘根和叶中总体呈上升状态、在复水后下降至正常水平,在茎中第2天达到最高值后持续下降至最低值复水后回到正常水平。脯氨酸含量在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呈阶梯式上升的趋势,SPSS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发现,根和茎中HrP5CS基因表达量与叶中脯氨酸呈正相关关系,而在叶中则呈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说明HrP5CS基因表达和脯氨酸的积累对中国沙棘抗旱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欣莲   刘晓丽   郭仕平   杨兴有   雷云康   杨浩   刘雷   刘雅洁   向欢   曾淑华  
【目的】探明不同遮荫方式对雪茄茄衣鲜烟叶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对遮阳网颜色(绿色、黑色、白色)、遮光率(40%、60%、80%)和遮荫时间(移栽后20、25、30 d)进行正交L9(34)设计,测定遮荫后烟株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和光合生理指标,分析与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测定的指标进行显著性分析和极差分析。【结果】①遮阳网颜色是影响农艺性状的主要因素,而影响光合生理的因素排序为遮光率>遮阳网颜色>遮荫时间。②遮荫后白色遮阳网促进了茄衣烟叶生长;总叶绿素含量随遮光率的增加而增加;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叶绿素潜在活性(Fv/Fo)、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高遮光率下显著提升,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下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下降,在80%遮光率下达到最小,而胞间CO2浓度(Ci)在80%遮光率下显著增加;编码光系统Ⅱ中捕光复合物叶绿素a/b结合蛋白4.2的基因(Lhcb4.2)和编码光系统Ⅱ中反应中心蛋白CP47的基因(psbB)表达量在80%遮光率下显著增加,编码光系统Ⅱ中捕光复合物叶绿素a/b结合蛋白6的基因(Lhcb6)在60%遮光率下显著增加,编码光系统Ⅱ中D2蛋白的基因(psbD)在80%遮光率下表达量比不遮荫处理低,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小亚基基因(rbcS)和编码光系统Ⅱ中D1蛋白的基因(psbA)无明显变化。【结论】遮荫处理改变了光质和光强,影响了编码光合作用有关蛋白的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烟叶的光合作用,遮荫后不同程度地加快了叶绿素的积累和光合作用效率,且在80%遮光率处理下影响最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玉欣  王颖  裴保华  
模拟林木遮荫试验结果表明,遮荫程度每提高25%,小麦进入某个生长发育期就推迟2d左右;遮荫程度每提高10%,土壤水分(0~40 cm)蒸发就减少0.58个百分点;并且遮荫程度与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度和蒸腾速率呈正比关系,与光能利用率和蒸腾耗水指数呈反比关系。试验结果还说明,适当遮荫对小麦的叶面积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有促进作用,遮荫程度25%时的小麦产量仅比全光下的低1.25%,而生物量却提高7.9%。综合试验结果说明,如果不考虑林木与农作物根系竞争,在农林间作系统中,林木的遮荫程度如果不高于20%,就不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可以把它作为农林间作林木上限遮荫的一个阈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