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5)
- 2023(10852)
- 2022(9606)
- 2021(9123)
- 2020(7613)
- 2019(17592)
- 2018(17597)
- 2017(33883)
- 2016(18654)
- 2015(20571)
- 2014(20576)
- 2013(20415)
- 2012(18519)
- 2011(16643)
- 2010(16455)
- 2009(14755)
- 2008(14239)
- 2007(12180)
- 2006(10387)
- 2005(8888)
- 学科
- 济(69101)
- 经济(69025)
- 管理(52893)
- 业(49241)
- 企(41070)
- 企业(41070)
- 方法(34144)
- 数学(29486)
- 数学方法(29141)
- 学(19065)
- 农(18604)
- 财(17121)
- 中国(16753)
- 业经(15369)
- 环境(14624)
- 地方(14353)
- 和(12770)
- 农业(12585)
- 理论(12338)
- 技术(11766)
- 贸(11537)
- 贸易(11533)
- 务(11510)
- 财务(11451)
- 财务管理(11433)
- 制(11421)
- 易(11197)
- 划(11156)
- 企业财务(10907)
- 银(9917)
- 机构
- 大学(259969)
- 学院(258535)
- 管理(104104)
- 济(95675)
- 经济(93471)
- 理学(91387)
- 理学院(90320)
- 管理学(88659)
- 管理学院(88208)
- 研究(86562)
- 中国(61190)
- 科学(58378)
- 京(55579)
- 农(45641)
- 所(44002)
- 业大(43231)
- 财(42475)
- 研究所(40895)
- 中心(38657)
- 农业(35935)
- 江(35751)
- 财经(35148)
- 北京(34898)
- 范(34566)
- 师范(34213)
- 经(32077)
- 院(31742)
- 州(29741)
- 师范大学(27798)
- 技术(27668)
- 基金
- 项目(188595)
- 科学(147107)
- 基金(136416)
- 研究(133894)
- 家(120573)
- 国家(119620)
- 科学基金(101956)
- 社会(82221)
- 社会科(77821)
- 社会科学(77799)
- 省(74046)
- 基金项目(73815)
- 自然(69116)
- 自然科(67410)
- 自然科学(67390)
- 自然科学基金(66152)
- 划(62982)
- 教育(60603)
- 资助(55842)
- 编号(53903)
- 成果(42658)
- 重点(42314)
- 部(40636)
- 发(39741)
- 创(39053)
- 课题(36737)
- 科研(36629)
- 创新(36396)
- 计划(35650)
- 大学(34474)
共检索到355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建民 张香台 俞兆权
根据塔里木河和黑河流域典型植物的随机抽样研究,建立的干旱区非地带性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模型为对数正态分布,并计算得出干旱区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在最适地下水位生长最好,合理的生态地下水位埋深应保持在2~4m之间。计算结果与干旱区石羊河实测及调查资料比较,当地下水埋深胡杨2.51m、柽柳2.29m、芦苇1.36m、罗布麻2.51m、甘草2.93m、骆驼刺2.84m时,相应盖度最高,模型与实测结果相符,对干旱区非地带性生态恢复和重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巧玲 杨云松 李大鹏
从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出发,将生态地下水位分为临界生态水位、适宜生态水位和最佳生态水位。结合生态地下水位,将干旱区非地带性植被生态需水量划分为临界生态需水量、适宜生态需水量和最佳生态需水量,并以潜水蒸发模型估算了额济纳绿洲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植被适宜生态需水量区间为4.3840×108~14.10130×108m3,最佳生态需水量为10.338×108m3,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要求下的缺水量为2.8822×108m3。要维持2000年的绿洲规模,狼心山站下泄水量应不小于5.6992×108m3。该研究对干旱区科学制定生态恢复方案和水量分配方案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超 夏军 佘敦先 万蕙 黄金凤
研究气候变化下林地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对于保护涵养水源的林地植被系统,合理规划管理流域水资源有着重要作用。以汉江上游流域11个气象站点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为依据,采用结合[1]土壤含水量与植物类型修正蒸散发量得到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方式,从时空角度定量研究了在生长季4~10月份流域林地植被生态需水量及其趋势性变化,并且分析了生态需水量对各气象因子变化的敏感性程度。结果表明:汉江上游流域林地植被多年平均生长季生态需水量为6.915 8×109 m3,整体上呈现非显著性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生态需水量对不同气象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最高温度>水汽压>太阳辐射>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明 迟道才 李璐 王殿武 王黎黎
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以及水资源短缺,人类的生活环境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需水量的提出,对于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合理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辽阳市为例,把本地区的生态需水分为农田、草地、林地和河流几个部分,通过计算得出总的生态需水量为28.54亿m3,本地区的天然降水为29.12亿m3,天然降水已基本满足其生态需水要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小杰 巩琳琳 黄强
【目的】针对黄河入海口流量减少导致的河口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研究确定黄河口的生态需水量,为黄河口的生态系统平衡和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维护及生态稳定提供参考。【方法】在分析历史文献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关键物种的识别,确定食物网中优先保护的序列;分析河口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建立入海径流量与近岸海洋站盐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优先保护物种的关键生命阶段,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黄河河口近海海域不同时期的入海流量和径流量。【结果】在近海生态系统中,鱼类是关键物种,鳀和黄鲫为优先保护物种。盐度为河口及附近海域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鳀和黄鲫的优先保护生命阶段为4月、5-6月和7-1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明权 王继军
针对京津水源区上游生态环境建设需水与向下游多输水的矛盾现实,基于气象、土壤、土地利用/覆盖(1990年和2009年)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潜在蒸散量,再用土壤和植被信息对其进行修正,计算了水源区东北沟流域1990年、2009年及其他5种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情景下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2005—2009年4—10月潜在蒸散量是715.04 mm;2009年流域植被适宜生态需水量是399.42 mm,最小生态需水量是339.68 mm,比1990年的适宜和最小量分别多122.5 mm、144.5 mm;平水年的降雨均可满足各种情景生态需水要求,其中需水...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土地利用/覆盖 东北沟流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艳茹 彭少麟
该文研究了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7种主要优势种的根系形态,分析了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径级分配,初步验证提出的地下分层结构假设。结果表明:种间根系形态差异明显,乔木层优势树种有明显的主根和发达的侧根,林下层树种根系以须根为主。不同径级的根系生物量比例不同,细根(20mm)比例在46.43%~81.26%之间,并且种类之间的差异明显。不同物种根系生物量在垂直土层中的分配比例不同。对测定的优势树种而言,该文提出的地下分层结构与地上冠层的分层结构并不完全一致,可能与其生态位宽度、种间相互作用、生境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根系 南亚热带 优势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卿晓霞 郭庆辉 周健 王兆兴
针对目前城市河流经常断流的突出问题,以重庆主城典型重污染河流伏牛溪为例,开展城市小型季节性河流生态补水自动调度方案的研究。通过分析伏牛溪年内径流特征,确定了其补水时段为每年的11月~次年4月;通过计算伏牛溪生态环境需水量,认为对于小型季节性河流的补水不应一味地追求常年丰沛、稳定的水量,而应以重塑季节性河流天然健康的自然流态为目标,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天然健康需水量的生态补水调度方案,并制定了河源水库电动阀门及补水泵的运行控制策略等具体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采用该调度方案,不仅能实现伏牛溪生态补水系统的自动化运行,而且与现有补水系统运行方式相比,可节能67.4%,为补水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天然健康需水量 城市季节性河流 生态补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梅 言迎 罗军
近年来洞庭湖湿地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型缺水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威胁到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分析认为,目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等级为中等并有向差等级演化的趋势,必须确保最小生态需水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可以初步估算其最小生态需水量为2.68×108m3,而且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小林 赵垦田 马和平 禄树晖 罗健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所有植物种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对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样方调查基本包括了该研究区域内现有的植被类型,共获得35块样地。结果表明:1)在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垂直高度1350m的范围内,共划分成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4个群系、16个群丛,研究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2)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一致,各群落类型都有各自范围和分界线;3)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随海拔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分带,样地DCA第1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DCA第2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静玲 杨志峰
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湖泊面临不断干枯、萎缩和水质污染严重的局面。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使用,造成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维护湖泊和水库的合理水位及其水体的自净能力已经成为淡水资源科学配置和永续利用的基本保证。确定和保证湖泊生态系统必需的最小水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前提,计算湖泊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方法有:①水量平衡法;②换水周期法;③最小水位法;④功能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受损严重的湖泊,功能法无论从理论基础、计算原则和计算步骤,还是从需水量的分类和组成,都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现状和湖泊生态系统需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为防止湖泊生态系统日益恶化的趋势和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持。针对...
关键词:
湖泊 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计算方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浩 郝芳华 欧阳威 王雪蕾 杨胜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流生态环境需水成为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阐述了基于国际上新兴发展的生态水文学理论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和内涵。并以毗河为例,用能反映时间尺度的河流流量来表达生态环境需水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量。为了与水资源配置的时间单元协调起来,对3个代表年P=50%(1968年),P =75%(1986年),P=90%(1987年)分别进行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根据毗河的自然条件,利用Montana法计算了河道维护水生生境最小需水量和最适宜需水量;蒸发需水量由水面宽度、河道两断面间平均长度、河道蒸发深度三者确定;结合河道功能区划和水质目标,计算了污染物稀释需水量。最终确定毗河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林飞 王辉 孙佳竹
以大凌河为背景,围绕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关系,确定了大凌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模型,对大凌河的消耗型与非消耗型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计算,并对非消耗型需水量进行逐月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上窝堡站、朝阳站、义县站、凌海站每年非消耗型需水量分别为0.741×108m3,4.447×108m3,4.588×108m3,13.092×108m3;消耗型需水量中,蒸发需水量为0.019×108m3,渗漏需水量因河道常年无明显断流现象而不作考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永宏 李峰 陈心胜
从湿地水文的角度对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3个时期的最小生态需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74和1988年的最小生态水位均为24m,而1998年为24.6m;(2)1974、1988和1998年的最小生态蓄水量分别为21.06×108、18.04×108和18.80×108 m3;(3)1974~1987、1988~1997和1998~2007年的最小出湖生态需水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 396、3 379和4 717m3/s,最小入湖生态需水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 657、2 704和3 745m3/s。可见,随着洞庭湖的演变,1974年最小生态水位比1998年大幅减少,最小生态蓄水量明显增加,...
关键词:
通江湖泊 最小生态水位 流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诗峰 杨改河 李奔 侯刚
乌兰察布盟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对该地区水资源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出其草地和林地面积,并分别采用水量平衡法、定额法求出草地和林地植被需水量为120.63亿m3,生态缺水10.83亿~11.37亿m3;据此提出了该地区基于生态需水的林草植被建设措施。
关键词:
水约束 林草植被 需水量 乌兰察布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