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54)
- 2023(6514)
- 2022(4620)
- 2021(3896)
- 2020(2877)
- 2019(6409)
- 2018(6439)
- 2017(11818)
- 2016(6701)
- 2015(7363)
- 2014(7660)
- 2013(7232)
- 2012(6539)
- 2011(5731)
- 2010(5758)
- 2009(5364)
- 2008(5268)
- 2007(4715)
- 2006(4446)
- 2005(4185)
- 学科
- 济(29845)
- 经济(29815)
- 管理(16866)
- 业(14088)
- 中国(12726)
- 企(9958)
- 企业(9958)
- 农(8820)
- 地方(8790)
- 学(7932)
- 方法(7764)
- 环境(7535)
- 业经(7436)
- 城市(7146)
- 发(7106)
- 数学(6537)
- 数学方法(6434)
- 农业(5990)
- 城市经济(5376)
- 发展(5178)
- 展(5171)
- 产业(4856)
- 划(4686)
- 制(4455)
- 财(4398)
- 信息(4175)
- 融(4142)
- 金融(4140)
- 银(4007)
- 理论(3973)
- 机构
- 大学(98200)
- 学院(98138)
- 研究(41237)
- 济(36867)
- 经济(35845)
- 管理(32055)
- 中国(28656)
- 科学(28533)
- 理学(27034)
- 理学院(26629)
- 管理学(25886)
- 管理学院(25737)
- 农(22785)
- 京(22724)
- 所(22252)
- 研究所(20633)
- 业大(18783)
- 农业(17969)
- 中心(17339)
- 院(16247)
- 江(15816)
- 财(15268)
- 北京(14356)
- 范(14076)
- 师范(13904)
- 省(13565)
- 研究院(13061)
- 州(12848)
- 科学院(12705)
- 财经(12285)
- 基金
- 项目(70990)
- 科学(54564)
- 基金(50490)
- 家(47135)
- 国家(46816)
- 研究(46504)
- 科学基金(38635)
- 社会(29952)
- 社会科(28374)
- 社会科学(28365)
- 省(28257)
- 基金项目(26932)
- 自然(25950)
- 自然科(25354)
- 自然科学(25345)
- 自然科学基金(24853)
- 划(24174)
- 教育(19456)
- 资助(19364)
- 编号(16819)
- 重点(16815)
- 发(16554)
- 计划(14745)
- 创(13896)
- 科技(13873)
- 部(13725)
- 科研(13605)
- 创新(13228)
- 成果(13172)
- 国家社会(13048)
共检索到149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阿丽亚·拜都热拉 玉米提·哈力克 塔依尔江·艾山 凯丽比努尔·努尔麦麦提
【目的】绿化树种对一定范围内大气颗粒物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尤其在沙尘危害较严重的干旱区城市,滞尘能力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绿化树种可降低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此,选取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绿洲城市——新疆阿克苏市为例,研究不同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随时间及空间的变化规律,为干旱区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阿克苏市常见的绿化树种新疆杨、二球悬铃木、圆冠榆、小叶梣和垂柳为研究对象,叶片人工清洗后每隔4天对其进行采样,累计28天;在室内清洗、过滤后用万分之一天平称留尘质量,用激光叶面积仪测出叶片面积、计算出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用多重比较法对比分析城市4个不同功能区、5种绿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艳梅 陈奇伯 王邵军 孙应都 杨淏舟 杨思莹
【目的】探究树种叶片滞尘能力形成的叶表微形态机制,以期为昆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昆明市10个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集叶片,用KQ5200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蒸馏水冲洗、过滤烘干,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滞尘量,LI-3000A型叶面积仪测量叶面积,计算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与单叶滞尘量。每树种5片叶,每叶片切取4个5 mm×5 mm组织块,2.5%戊二醛溶液固定,0.1 mol·L-1磷酸缓冲液清洗,梯度乙醇脱水,正丁醇固定,E-1010型离子镀膜仪镀膜;采用S-3000N型扫描电镜观察叶表形态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对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昆明10个绿化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与单叶滞尘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荷花玉兰>红花檵木>紫叶李>杜鹃>高盆樱桃>滇朴>球花石楠>香樟>冬青卫矛;单叶滞尘量大小顺序为:荷花玉兰>二球悬铃木>紫叶李>滇朴>球花石楠>高盆樱桃>红花檵木>杜鹃>香樟>冬青卫矛;单位面积滞尘能力强的二球悬铃木、红花檵木和紫叶李叶表粗糙度高、沟壑数量多且起伏大;叶片气孔密度对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保卫细胞面积与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及单叶滞尘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叶片表皮毛数量与单叶滞尘量显著正相关。【结论】叶表粗糙度、气孔密度、保卫细胞面积、表皮毛密度等微形态学指标是调控这10个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裘璐函 何婉璎 刘美华 陈景锋 温国胜
树种滞尘能力成为城市绿化树种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究能够有效减少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数量的城市树种类型,对杭州市6种典型阔叶乔木(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num,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和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的夏季滞尘能力进行了研究。夏季雨后第5天和第10天,对叶片滞尘能力,林下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宏茹,刘毅
绿洲城市是干旱区内部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人地关系最为敏感的区域,绿洲城市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回顾绿洲城市研究历程和不同时期研究重点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我国干旱区绿洲城市研究中的代表性论题及其主要结论,对绿洲城市不同空间尺度的组织结构特色、绿洲城市化影响因素和机制、绿洲城市发展扩张的区域环境响应以及在水资源约束下绿洲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概括评述。今后绿洲城市研究面临良好机遇,通过研究内容扩展、学科交叉综合、新技术方法应用等途径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入。
关键词:
绿洲城市 空间特色 干旱区 水资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少宁 鲁绍伟 刘斌 鲁笑颖 陈军丽 李辉
以北京大兴21个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中8个最常见的树种叶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植物叶片吸附PM2.5机制。结果表明:21个树种自然状态下单位面积PM2.5吸滞量不尽相同,整体表现为针叶树种显著高于阔叶乔木和灌木树种,其中桧柏、白皮松较大,黄栌、紫薇吸滞量较小;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显著增加,但其吸滞能力排序与自然状态下基本保持一致。植物叶表面存在褶皱、沟槽,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二果 王成 彭镇华 常金宝 李长青
调查神东矿区23个单位附属绿地42种绿化树种共8464株,实地观测其各项生长指标、功能效益(滞尘、固定CO2、释放O2、降温等)以及蒸腾耗水量,同时对其健康等级、生态适应性(耐旱、耐风沙等)、美感作出评定,分析相对优势度等其他相关参数,最后将这些指标结合起来,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这42种树种的优先选择顺序。结果表明:在诸如神东矿区半干旱地区选择城市绿化树种时,落叶阔叶乔木树种应优先选择新疆杨、垂柳、小叶杨、国槐、龙爪槐、龙爪柳等;花灌木树种应优先选择华北紫丁香、黄刺玫、紫穗槐、华北珍珠梅等;常绿针叶树种优先选择顺序为:圆柏、云杉、樟子松、杜松、油松、侧柏。另外,榆树、柽柳和黄芦木总体表现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旖旎 吴灏 沈立铭 陈光才 张建锋
[目的]通过实地取样测定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的工业区、商业交通区和休闲娱乐区3个功能区9种常见绿化树种叶片的滞尘量、叶片重金属含量和叶面尘重金属含量,了解长江以南地区城镇常用绿化树种滞尘及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重量差值法测定叶片滞尘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叶面尘和叶片重金属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叶面尘的重金属来源,分析叶片重金属含量与叶面尘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1)不同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夹竹桃、海桐和紫薇滞尘能力较强;(2)同一绿化树种在不同功能区的叶片滞尘量和叶片重金属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和叶片重金属含量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升高;(3)...
关键词:
绿化树种 叶片 功能区 滞尘能力 重金属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吉跃 朱妍
该文采用BP3400精密天平和Lico--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等仪器对北京6个主要城市绿化树种的耗水量及耗水速率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的日变化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大多数树种都迅速减少了蒸腾耗水,苗木耗水量日变化规律的单峰型逐渐变得不明显,峰值均出现在10:00—12:00时间段.在中等干旱胁迫下,油松、侧柏、黄杨、白蜡、丁香、国槐的白天耗水量分别比正常情况下降了14.7%、6.8%、8.8%、5.2%、5.5%和23.4%.在严重胁迫下,所有树种的耗水量所占比例都不到正常情况下的10%;阔叶树种的耗水速率明显大于针叶树种,在受到轻度干旱胁迫时下降的幅度最大,比正常水分下的减...
关键词:
耗水量 耗水速率 日变化 干旱胁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包志毅 罗慧君
本文主要从调查方法选择和群落结构特征参数计算两方面阐述了城市街道绿化树种结构量化研究方法。其中着重分析了在城市街道绿化树种结构研究中运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应如何进行分层与如何确定合适的样本量 ;同时介绍了城市街道绿化树种各类结构特征参数的具体计算公式 ,重点分析了用Shannon 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计算城市街道绿化树种多样性指数的差异性 ,强调了城市街道绿化树木物种重要值不需计算频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蓝增全
该研究对绿化树木在城市环境中的功能作用 ,以及形成这些环境功能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结合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按有关原则提出了“城市绿化树种计算机信息指标体系及数据要求” ,为城市绿化树种信息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并根据指标体系建立了绿化树种信息资源库 ,收录了以木本植物为主的城市绿化树种 86科、2 94属、74 5种 .
关键词:
城市 绿化树种 信息系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娟娟 李吉跃 王继强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绿化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选择8个正常管理、正常生长的乔木和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在夏、秋季(5—10月)选择天气晴朗之日,用压力室法和改良的冲洗法测定小枝的水势和水力结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阔叶树种的水势和导水率变幅大于针叶树种,水势和比导率的日变化趋势并非完全一致.所测树种中导水率变幅的大小为国槐>女贞>黄栌>旱柳>油松>侧柏>沙地柏>小叶黄杨.木质部栓塞程度大小和树种有关,环孔材树种比导率的昼夜变幅高于散孔材,其大小为黄栌>国槐>旱柳>小叶黄杨,月均木质部栓塞程度为环孔材树种>散孔材树种>针叶树种,即无孔材.阔叶树木质部栓塞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夏季>秋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鹏 李铭 马新 姜继元 陈奇凌 朱耀军
【目的】本文探究了干旱胁迫对新疆南疆干旱区园林树种的影响,以期为干旱区抗旱性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控制水分胁迫时间,以新疆杨(Populus alba),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夏橡(Quercus robur),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和黑核桃(Jugiqns nigra)为试验材料,分析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5个树种的保护酶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趋势及抗旱性。【结果】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5个树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呈升高趋势,其中新疆杨酶活性增加最为显著,文冠果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5个树种的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而呈上升趋势,并且脯氨酸含量呈显著上升。【结论】隶属函数法评价的结果为:不同干旱胁迫环境下,5个树种的抗旱能力表现依次:文冠果>新疆杨=白蜡>黑核桃>夏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凯丽比努尔·努尔麦麦提 玉米提·哈力克 阿丽亚·拜都热拉 娜斯曼·那斯尔丁
【目的】研究新疆南部典型绿洲城市——阿克苏市街道绿地11种主要树种的叶片滞尘特征,估算其滞尘服务价值,为完善干旱区城市绿化树种选配指标体系、优化城市绿化合理配置方案与管理、改善城市生态建设与人居环境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4年5月的叶面尘洗脱法测定结果,估算每一株树木和单位土地面积树种累积滞尘量,分析不同树种滞尘量的差异性,并运用树种滞尘价值换算模型,计算出阿克苏市主干道不同绿化树种滞尘价值。【结果】不同绿化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差异显著,表现为二球悬铃木>国槐>桑树>新疆杨>圆冠榆>葡萄>梨树>沙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玄德 郭华东 孜比布拉·司马义 邓祖涛 梁滨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及时准确地了解其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利用2004年、2016年的同月份遥感影像数据,通过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别从现状、空间分布、重心、景观特征、驱动因素等角度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2004—2016年,遥感生态指数从0.341增长至0.400,上升了17.24%,其中绿度(NDVI)、湿度(WET)和地表温度(LST)表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干度(NDBSI)表现为下降趋势;②生态指数等级划分中,主要以较低、中等水平为主,该类区域面积增长明显;生态指数等级变化,主要以不变、变好为主,其中生态指数增长的区域以上升1个等级为主;③不同类型的生态指数重心发生了偏移,低生态指数区的重心转移距离最长,达到2.82 km,较低生态指数区和高生态指数区的重心转移距离相对较短;④不同类型的遥感生态指数景观格局发生变化,斑块形状复杂性增强,空间连接性和集聚性显著。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生态指数空间特征及变化规律,指出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在近13年中没有出现大范围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总体向好的趋势发展,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生态指数的变化与城市扩张联系紧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