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5)
- 2023(13758)
- 2022(11350)
- 2021(10370)
- 2020(8391)
- 2019(19145)
- 2018(19083)
- 2017(36418)
- 2016(20230)
- 2015(22506)
- 2014(22713)
- 2013(22175)
- 2012(20055)
- 2011(17929)
- 2010(17635)
- 2009(15948)
- 2008(15271)
- 2007(13193)
- 2006(11538)
- 2005(10161)
- 学科
- 济(81955)
- 经济(81874)
- 管理(55729)
- 业(51630)
- 企(42110)
- 企业(42110)
- 方法(34766)
- 数学(29941)
- 数学方法(29620)
- 农(22713)
- 中国(22219)
- 地方(21129)
- 学(20086)
- 业经(19144)
- 财(17153)
- 农业(15455)
- 环境(15246)
- 和(13477)
- 理论(13053)
- 制(12702)
- 技术(12580)
- 贸(12508)
- 贸易(12500)
- 易(12049)
- 划(11988)
- 发(11620)
- 地方经济(11445)
- 融(11007)
- 金融(11004)
- 银(10942)
- 机构
- 大学(283796)
- 学院(283322)
- 管理(111411)
- 济(106292)
- 经济(103864)
- 研究(97590)
- 理学(97151)
- 理学院(96000)
- 管理学(94194)
- 管理学院(93715)
- 中国(69586)
- 科学(65162)
- 京(60944)
- 所(49937)
- 农(49518)
- 研究所(46282)
- 业大(46102)
- 财(45856)
- 中心(43085)
- 江(40382)
- 范(39517)
- 师范(39137)
- 农业(39019)
- 北京(38239)
- 财经(37557)
- 院(35989)
- 经(34142)
- 州(33593)
- 师范大学(31854)
- 经济学(31013)
- 基金
- 项目(204719)
- 科学(160538)
- 基金(147209)
- 研究(146823)
- 家(130323)
- 国家(129263)
- 科学基金(110211)
- 社会(90902)
- 社会科(86032)
- 社会科学(86008)
- 省(81373)
- 基金项目(79237)
- 自然(73292)
- 自然科(71522)
- 自然科学(71504)
- 自然科学基金(70159)
- 划(68902)
- 教育(65913)
- 编号(59607)
- 资助(58896)
- 成果(47291)
- 重点(46705)
- 发(44944)
- 部(43202)
- 创(42353)
- 课题(41441)
- 创新(39566)
- 科研(39295)
- 计划(38377)
- 国家社会(37004)
- 期刊
- 济(115213)
- 经济(115213)
- 研究(79879)
- 中国(50677)
- 学报(50188)
- 农(45627)
- 科学(45580)
- 管理(39357)
- 大学(36758)
- 学学(34634)
- 财(32160)
- 农业(32139)
- 教育(32120)
- 技术(23817)
- 融(20672)
- 金融(20672)
- 业经(19654)
- 经济研究(17837)
- 财经(17041)
- 业(16781)
- 图书(15739)
- 科技(15358)
- 问题(15229)
- 资源(15127)
- 经(14395)
- 版(13794)
- 理论(13629)
- 业大(13105)
- 技术经济(13031)
- 现代(12872)
共检索到399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金燕 毋兆鹏 于辉 郑倩倩
[目的]对干旱荒漠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时空特征进行研究,为绿洲土壤的科学施肥及更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促使土壤养分在精河流域平原绿洲系统中合理迁移和分布。[方法]以精河流域平原绿洲为靶区,基于GIS与地统计学方法,利用2003年和2018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获取的土壤采样数据,对绿洲化过程中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的时空动态变化及重心迁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2018年的土壤有机质、速效磷低于2003年,而碱解氮高于2003年。在空间上,各养分含量的高值区均出现在绿洲北部和西北部,低值区则主要位于绿洲边缘及南部区域;(2)对土壤养分综合分级评价结果显示, 2003—2018年绿洲化过程中研究区土壤养分整体下降,中等及偏上水平的土壤养分重心沿精河向绿洲东北方向(艾比湖西南缘)及西北部的博乐绿洲方向迁移;(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均与土壤pH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在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中呈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林地中两者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对精河流域绿洲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化和迁移特征进行的时空对比分析,有助于推进研究区平原绿洲耕地的利用和发展布局,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康璇 王雪梅 赵枫
本文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分析及统计分析对土壤p H值与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p H值在20~40 cm土层具有较大变幅,且值大于0~20 cm土层,而电导率在0~20 cm土层变化显著,且数值高于20~40 cm土层。2土壤电导率和20~40 cm土层p H值的空间分异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0~20 cm的土壤p H值主要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壤p H值具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变异性。3研究区土壤电导率的高值集中分布在东部,土壤电导率由渭-库绿洲冲、洪积扇平原的中部向外递增。在0~20 cm土层中,研究区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建光 韩桂兰
对流域干旱区人工绿洲灌区生态水权进行内涵界定,并确定其计量依据与内容和计量方法与模型。基于塔河流域绿洲城市、防护林和盐碱耕地及其灌水定额等相关资料,利用城市生态水权、防护林生态水权和洗盐生态水权计量模型,以及人工绿洲灌区生态水权计量模型,得出塔河流域干旱区人工绿洲灌区生态水权的计量结果为:塔河流域人工绿洲灌区生态水权为15.666×108 m3,其中叶尔羌河流域5.161×108 m3,阿克苏河流域5.454×108 m3,和田河流域3.899×108 m3,塔河干流上游0.352×108 m3,干流中游0.312×108 m3,干流下游0.490×108 m3;年内分配以6月~9月和3月~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丽雯 吉喜斌
【目的】确定中国西北干旱区黑河流域中游绿洲农田蒸散量并区分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为制定合理的作物灌溉制度和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利用中科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绿洲内部大田玉米地2009年的小气候和土壤蒸发等综合观测试验数据,运用FAO-56和ASCE推荐的两种时间步长的四种不同形式的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了甘肃临泽绿洲玉米农田2009年参考蒸散量,并结合FAO-56双作物系数法估算了其实际蒸散量。【结果】4种P-M模型FAO-56-PM24h、ASCE-PM24h、FAO-56-PM0.5h及ASCE-PM0.5h和双作物系数法估算的实际蒸散量依次为672....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封玲 汪希成 赖先齐
本文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通过对其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认为农林牧业的发展可以是造成区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也可以是区域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先进的可持续农林牧业不仅可以有效地修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系统,也可以构建优质高产、对环境友好和生态功能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因此,可通过绿洲农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绿洲现代化产业链的建立等,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及其精深加工业,最终实现区域生态恢复重建与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 生态重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迎新 陈永亮 苗琪 范志勇 孙军伟 崔振岭 李军营
【目的】通过研究洱海流域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实现对该区域植烟土壤肥力分级评价及其空间可视化的目标,进而为洱海流域烟田养分分区管理、平衡施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2013年、2018年和2020年洱海流域植烟区964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技术探究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和区域分布格局,并采用Fuzzy综合评价法对植烟区土壤肥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2011—2020年洱海流域植烟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均值为7.3、59.6 g·kg~(-1)、3.5 g·kg~(-1)、54.4 mg·kg~(-1)、192.0mg·kg~(-1),均表现为中等变异。植烟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丰缺等级处于中上等级及以上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85.2%、93.8%、94.5%及78.8%,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异性。植烟土壤肥力处于Ⅰ—Ⅴ级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8.4%、25.0%、40.3%、23.3%、3.0%。洱海流域植烟土壤整体偏碱性,pH值呈现出洱海北部高于南部的现状;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洱海北部和西部;有效磷含量高值区以斑块状分布在洱海北部、东部和西部;速效钾含量高值区呈片状分布在洱海北部和东部。【结论】洱海流域植烟土壤整体肥力较高,Ⅲ级及以上高肥力区主要分布在洱海北部和东部。同时,洱海北部和西部植烟土壤氮磷元素含量丰富,区域内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凤华 潘旭东 李玉义
【目的】研究农田开垦后土壤退化特征及演变规律。【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例,利用定位试验、空间替代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分析冲积扇下部绿洲农田开垦后土壤环境的变化过程。【结果】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农田杂草群落由耐盐性多年生植被演替为1年生植被,演替序列主要集中在6~8年,而后进入平稳阶段。土壤耕层总盐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土壤养分表现为相反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农田开垦后土壤质量总体表现为良性发展而后开始退化,在开垦10年土壤整体质量状况趋向最大,而后综合评价值转为负值。【结论】可将10~15年作为反映该区域土壤质量总体退化的预警期。
关键词:
绿洲农田 开垦年限 土壤质量 预警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闫金凤 郭全军 陈曦 周可法
本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域,覆盖全流域选取了77个样点进行实地采样及地下水水质化验分析,运用GIS的地统计分析方法对水质数据进行半变异函数模型分析,揭示了干旱区绿洲地下水水质空间变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绿洲地下水矿化度、Cl-离子、HCO-3离子和硫酸盐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硝酸盐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冲洪积扇绿洲地下水化学特征以NO-3-SO2-4-Ca-Mg型为主,矿化度通常1000mg/l,局部地区矿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买买提·沙吾提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张飞
本文根据研究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在GIS支持下,通过单因子分析和多因子综合评价相结合,对研究区域土壤盐渍化敏感性进行了评价,明确了土壤盐渍化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盐渍化危险性较严重—敏感性区域主要以中度敏感性、轻度敏感性为主,其中土壤盐渍化重度敏感区面积占绿洲总面积的15%,中度敏感区占31%,轻度敏感区占30%;不敏感区面积占35%;从整个研究区来看,盐渍化敏感性的分布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盐渍化危险性区域,尤其是中度、重度敏感区域呈大面积区域性分布,轻度敏感性区域呈片状或斑点状断续分布;二是盐渍化危险性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的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娜娜 罗格平 丁建丽 李建军 刘丽娟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壤盐渍化主要集中于绿洲内灌溉农田,而对绿洲内荒地和外围荒漠(以下简称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变化趋势尚不清楚。论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学方法,利用玛纳斯流域绿洲膜下滴灌技术普及的初期2006年和近期2012年绿洲内外荒地0100 cm土壤盐分数据,分析滴灌背景下干旱区绿洲南部、中部和北部内外荒地土壤盐分的030、3060、60100 cm深度时空变异的总体特征。绿洲内外荒地2012年0100 cm深度土壤平均含盐量、阴离子含量和除Na+、K+以外的阳离子含量低于2006年的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娜娜 罗格平 丁建丽 李建军 刘丽娟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壤盐渍化主要集中于绿洲内灌溉农田,而对绿洲内荒地和外围荒漠(以下简称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变化趋势尚不清楚。论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学方法,利用玛纳斯流域绿洲膜下滴灌技术普及的初期2006年和近期2012年绿洲内外荒地0~100 cm土壤盐分数据,分析滴灌背景下干旱区绿洲南部、中部和北部内外荒地土壤盐分的0~30、30~60、60~100 cm深度时空变异的总体特征。绿洲内外荒地2012年0~100 cm深度土壤平均含盐量、阴离子含量和除Na~+、K~+以外的阳离子含量低于2006年的水平,土壤盐渍化类型由硫酸盐-氯化物类向氯化物-硫酸盐类转化,降低了土壤的碱性,有利于后备农业资源的开发和作物的生长;2006年玛纳斯流域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含量、阴离子含量和阳离子含量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而2012年土壤盐分和除个别离子(Na~+、K~+、CO_3~(2-))外其他离子空间格局总体表现为绿洲中部含量最高;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灌溉方式的改变和地下水的利用。玛纳斯流域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总体特征和可能驱动机制分析,将丰富对干旱区流域绿洲土壤盐渍化的趋势认识,并有助于干旱区后备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宏茹,刘毅
绿洲城市是干旱区内部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人地关系最为敏感的区域,绿洲城市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回顾绿洲城市研究历程和不同时期研究重点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我国干旱区绿洲城市研究中的代表性论题及其主要结论,对绿洲城市不同空间尺度的组织结构特色、绿洲城市化影响因素和机制、绿洲城市发展扩张的区域环境响应以及在水资源约束下绿洲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概括评述。今后绿洲城市研究面临良好机遇,通过研究内容扩展、学科交叉综合、新技术方法应用等途径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入。
关键词:
绿洲城市 空间特色 干旱区 水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梦媛 王雪梅
对库车县耕层土壤选取1592个样点进行调查采样,并结合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质地下,有效磷和有效铁的平均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以及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的平均含量均相差不大,各土壤养分元素均具有中等空间变异性;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常量元素以及土壤微量元素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影响土壤肥力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是农业开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限制条件和障碍因素。只有开展盐碱改良工程,实施"盐碱产业",才能保护耕层土壤质量安全。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土壤质地 耕层土壤 库车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文强 陈曦 罗格平 王涛 蔺卿
精确估算干旱区流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是进行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前提。论文利用改进的土壤类型法———基于网格的土壤类型法,以干旱区典型的三工河流域为例,精确估算流域土壤碳储量,分析土壤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显示,三工河流域0~2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4.35 Tg,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6.70 kgC/m2,其中山地灰褐土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这主要是受中山带较低的气温和丰富的森林凋落物的影响;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出了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特征,即碳密度从山地区、丘陵区、绿洲区到荒漠区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随海拔高度的降低碳密度逐渐减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倩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张飞 买买提·沙吾提 韩桂红
本研究选用了1989年、1998年以及2009年Landsat TM/ETM+影像,利用3S技术,深入剖析了盐渍地的分布与变化状况,结合研究区20年水盐动态变化,分析了盐渍土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pH值、TDS以及7大化学成分的分布现状,并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研究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壤盐渍化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2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有很大的变化,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仅为0.476%,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恶化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盐渍化进程有所遏制,但依然无法扭转逐步恶化的趋势。②研究区土壤呈碱性,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主要是NaCl,其次是MgCl2以及Na2SO4;各采样点不同深度的含水量大小存在明显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其中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与其他深度土层含水量的区别显著;不同深度的土层,盐渍土的类型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③20年间,耕地转化为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的面积分别占原耕地面积的3.484%和0.418%,水体、沙漠、其他与中轻度盐渍地、重度盐渍地的相互转化均非常微弱,中轻度盐渍地与重度盐渍地之间的相互转化频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