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8)
- 2023(11992)
- 2022(10065)
- 2021(9304)
- 2020(7476)
- 2019(17228)
- 2018(17382)
- 2017(33085)
- 2016(17481)
- 2015(19900)
- 2014(19911)
- 2013(19678)
- 2012(18211)
- 2011(16915)
- 2010(17502)
- 2009(16055)
- 2008(15391)
- 2007(13634)
- 2006(12542)
- 2005(11674)
- 学科
- 济(96367)
- 经济(96299)
- 管理(45812)
- 业(40723)
- 方法(32142)
- 企(31100)
- 企业(31100)
- 数学(28284)
- 地方(27985)
- 数学方法(27734)
- 中国(25249)
- 农(22567)
- 业经(19695)
- 学(18170)
- 地方经济(16404)
- 环境(15981)
- 农业(15588)
- 融(13709)
- 金融(13706)
- 发(13563)
- 制(13393)
- 银(13237)
- 银行(13224)
- 财(13189)
- 理论(13024)
- 贸(12947)
- 贸易(12932)
- 行(12873)
- 和(12418)
- 易(12332)
- 机构
- 学院(254679)
- 大学(251042)
- 济(109746)
- 经济(107377)
- 管理(93285)
- 研究(92895)
- 理学(78688)
- 理学院(77705)
- 管理学(76037)
- 管理学院(75569)
- 中国(71467)
- 科学(56685)
- 京(55405)
- 所(47236)
- 财(46962)
- 研究所(42584)
- 中心(41961)
- 农(40315)
- 江(39879)
- 财经(36381)
- 北京(36014)
- 范(35981)
- 师范(35649)
- 业大(35594)
- 院(33728)
- 经济学(33495)
- 经(32661)
- 州(32534)
- 农业(30861)
- 经济学院(29561)
- 基金
- 项目(163208)
- 科学(127843)
- 研究(120816)
- 基金(115277)
- 家(100125)
- 国家(99288)
- 科学基金(84756)
- 社会(76170)
- 社会科(72209)
- 社会科学(72192)
- 省(65712)
- 基金项目(60357)
- 教育(54892)
- 划(54742)
- 自然(53335)
- 自然科(51954)
- 自然科学(51946)
- 自然科学基金(50943)
- 编号(49206)
- 资助(47836)
- 发(41183)
- 成果(39814)
- 重点(37281)
- 课题(35591)
- 部(34253)
- 创(33436)
- 发展(33195)
- 展(32654)
- 创新(31341)
- 国家社会(31124)
- 期刊
- 济(136534)
- 经济(136534)
- 研究(80316)
- 中国(56844)
- 农(37708)
- 管理(37340)
- 学报(35717)
- 科学(35457)
- 财(34782)
- 教育(30027)
- 大学(27589)
- 技术(26647)
- 农业(26039)
- 学学(25753)
- 融(25312)
- 金融(25312)
- 经济研究(22196)
- 业经(22031)
- 财经(17901)
- 问题(17071)
- 经(15605)
- 技术经济(14453)
- 统计(14363)
- 业(14280)
- 资源(13780)
- 策(13033)
- 图书(12650)
- 世界(12179)
- 贸(12135)
- 商业(12019)
共检索到404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榴艳 杨改河 冯永忠
分析干旱区生态和经济关系,对促进干旱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用重大。研究通过对干旱区生态要素与经济要素耦合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评判模型、标准和指标体系,并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当前新疆15个地(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状况及耦合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新疆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15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差距,生态与经济耦合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并呈现出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低水平协调发展生态滞后型、低水平协调发展同步型、轻度失调发展经济滞后型、中度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严重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6种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
干旱区 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发展模式 新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晓 刘新平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作为典型的农牧区,其农用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耦合关系。在明晰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内涵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度评价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发现:1997年-2006年,塔里木河流域农用地生态子系统与经济社会子系统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二者演化速度差异较大,反映出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内部胁迫—约束机制加强;通过耦合度的发展演变得知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在1997年-2001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三个时间段分别处于过度开发型、强烈开发型与协调型状态,耦合态势逐步好转,经历了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兴元 沈禹颖 赵菏
我国西北部旱区城郊农业承担着城市生态屏障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职能。传统的城郊农业功能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布局和功能互补的需求,其功能定位已由单一的生产服务功能向生产、生态、景观与文化等多功能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变。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为例,根据其自然资源特征和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从系统的功能耦合、产业耦合和空间耦合角度,设计了高效林草植被恢复生态保育模式、高质粮-果-草-畜耦合生产模式和休闲观光文化拓展模式。通过这3种模式的综合应用,以水土涵养和生态保育为基础,高效、优质生产为导
关键词:
西北旱区 城郊农业 功能定位 耦合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朝辉 王太祥
生态退化与经济贫困是荒漠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障碍与主要矛盾。通过对新疆和田地区的考察,建立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与EVM方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设计了和田地区县级尺度的生态脆弱性与社会经济贫困耦合协调模型,显现了和田荒漠干旱区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脆弱区与经济贫困区高度重叠,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显著负向耦合,和田地区生态治理与贫困消除陷入厄运循环;(2)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态势揭示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现实价值与实践依据,为和田地区精准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经济贫困 耦合协调 生态扶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志滨 王要武
文章以系统耦合理论分析了区域物流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间双螺旋的耦合方式以及耦合要素与耦合节点。创建了耦合发展度指数来衡量两系统的耦合发展程度,并利用东北地区物流和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有效,可以推广使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晓 刘新平
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根据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资源禀赋及其区域差异情况,结合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实际和自然地理特点,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区域开发模式、层次开发模式、平面复合型农业生态经济模式、庭院设施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城郊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及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模式。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农业生态经济 耦合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静 于建平 武彤 刘玮
[目的]探索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规律,为中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2004—2017年全国统计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得分,再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4—2017年中国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生态系统得分始终高于农业经济发展得分;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协调程度从中度协调过渡到极度协调。[结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发展"产品品质高、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农业,优化财政支农机构、重点支持具有生态正向外部性的项目。加强环境规制力度,以绿色发展路径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的协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传华 张凤太 王钟书 邓炜
评估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有助于揭示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江津区为例,在剖析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土地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研究村域尺度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江津区土地生态系统发展逐渐变坏,总体表现出低等级村域空间挤压高等级村域空间的趋势,且土地生态系统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2)江津区土地经济系统发展呈现向好趋势,但土地经济系统发展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并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分界;(3)江津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朝着子系统相互促进的方向演进,但全区整体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还有待提升;(4)江津区村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高耦合协调的村域零星分布,中、低耦合协调的村域广泛分布,失调村域主要分布在城区范围之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思吉 孙俊 吴映梅 刘化 薛智轩
[目的] 揭示多空间尺度要素流动背景下,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近远程耦合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态势。[方法] 文章运用能值分析法,在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测度2000—2020年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近远程耦合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剖析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 (1)2000—2020年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代谢总量和环境负载率分别从2.07×10~(23)sej和2.03上升至2.99×10~(23)sej和2.67,系统的经济社会效益稳步提高,而生态环境效益持续下降。(2)近远程要素能值比从0.01增长至0.24,能值交换率在0.03~0.11间呈倒“U”型发展态势,系统由近程耦合主导,并不断向远程耦合转变;远程耦合以能值输出为主,能值交换始终处于亏损状态。(3)可持续发展指数由1.84波动下降至1.36,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和改进的健康能值指数分别在0.26~0.89和30.87~104.49间呈倒“U”型发展态势,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健康水平面临衰退的风险。(4)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形成了以滇中为中心,向外围地区扩散的“中心-腹地-边缘”渐进型环带状空间格局。[结论] 近20年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过度依赖近程资源环境的粗放型模式,远程耦合结构尚不合理。未来需坚持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重点实施“引进来”的农业发展战略,优化系统远程耦合结构,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云南省各州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盖美 连冬 耿雅冬
基于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速度,选取24个评价指标,利用耦合度模型并结合剪刀差分析评价辽宁省1996—2011年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发展,分析耦合度发展趋势及系统发展速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经济发展速度呈"U"型,而生态环境系统呈倒"U"型,二者耦合度发展呈"U"型,先后经历了发达型—协调发展型—发达型—过度发展型几个不同耦合度阶段,1996—2002年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耦合程度较高,2003—2011年发展趋势逐渐远离和谐;剪刀差显示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速度差异发展过程呈"U"型,2001年差异度最小,2002—2011年差异度值逐年加大,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速度有显著...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包浩生 彭补拙 李晖
在阐明江苏滩涂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特征基础上,以江苏省大丰县滩涂为例,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潍涂生态经济系统总体结构模式。通过对滩涂生态经济系统模型的仿真检验,确定了模型的可行性,并设计3种发展水平,对8种滩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价,评选出滩涂资源系统开发的最优方案。其结果表明:大丰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本世纪以前以每年8%的速度发展最为合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乐华 高强 史磊
近年来,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陆域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相比,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理论研究仍较薄弱。在海洋生态状况加速恶化、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运行凸显的背景下,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进行剖析,确定其协调发展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并构建出用以促进协调发展的海洋经济主导型、海洋生态主导型、海洋社会节约型三种基本模式,以期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锋正 刘向晖 刘新平
在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和农业经济子系统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型,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来量化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与农业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与程度。以河南省为例,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跟踪2003年到2012年的数据变化情况,研究得出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和农业经济子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的变化规律,从而预测未来1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琦 延军平 丁金梅
农牧交错区既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又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从协同论系统论原理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地处农牧交错区的榆林市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产生的冲突,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方案,即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实施劳务输出,采用生态购买,建立生态特区,营造生态文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系统协调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建议给予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钰
阐述了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的内涵,从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目标及原则入手,从林户庭院式的微低碳循环模式、企业清洁生产式的小低碳循环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式的中低碳循环模式等四个方面设计了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模式,并从逐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多方参与机制、科技创新机制等方面构建了运行机制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