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80)
- 2023(8926)
- 2022(8017)
- 2021(7689)
- 2020(6424)
- 2019(15040)
- 2018(15147)
- 2017(29300)
- 2016(16022)
- 2015(18183)
- 2014(18244)
- 2013(18137)
- 2012(16369)
- 2011(14684)
- 2010(14434)
- 2009(13092)
- 2008(12665)
- 2007(10714)
- 2006(9298)
- 2005(7836)
- 学科
- 济(61673)
- 经济(61606)
- 管理(48027)
- 业(43404)
- 企(36812)
- 企业(36812)
- 方法(30478)
- 数学(26242)
- 数学方法(25952)
- 农(15764)
- 中国(15026)
- 财(14605)
- 学(14567)
- 业经(13585)
- 地方(12907)
- 和(11930)
- 理论(11165)
- 环境(11019)
- 农业(10722)
- 贸(10171)
- 贸易(10166)
- 技术(10009)
- 务(9873)
- 易(9856)
- 财务(9814)
- 财务管理(9798)
- 制(9560)
- 企业财务(9229)
- 划(9109)
- 教育(8916)
- 机构
- 大学(225803)
- 学院(223787)
- 管理(94457)
- 济(83391)
- 理学(82684)
- 理学院(81796)
- 经济(81374)
- 管理学(80431)
- 管理学院(80036)
- 研究(71906)
- 中国(51543)
- 京(48522)
- 科学(47515)
- 财(36576)
- 所(35959)
- 业大(34887)
- 农(34613)
- 研究所(33229)
- 中心(32372)
- 江(30789)
- 北京(30716)
- 财经(30197)
- 范(30170)
- 师范(29932)
- 经(27470)
- 农业(27171)
- 院(26325)
- 州(25945)
- 师范大学(24309)
- 商学(23779)
- 基金
- 项目(161165)
- 科学(125865)
- 研究(117710)
- 基金(116149)
- 家(100999)
- 国家(100169)
- 科学基金(86193)
- 社会(71683)
- 社会科(67848)
- 社会科学(67828)
- 省(63040)
- 基金项目(63021)
- 自然(57694)
- 自然科(56197)
- 自然科学(56185)
- 自然科学基金(55158)
- 教育(53244)
- 划(53102)
- 编号(49190)
- 资助(47674)
- 成果(39015)
- 重点(35378)
- 部(35008)
- 发(33800)
- 创(33245)
- 课题(32695)
- 创新(30887)
- 科研(30840)
- 项目编号(30436)
- 教育部(29743)
共检索到310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吕雁琴
对水资源进行核算,不仅是国家管理水资源的基础,也是干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在深入分析干旱区水资源核算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基础上,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研究了将水资源核算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具体方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浩 秦大庸 王建华 李令跃
在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生产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地给出了该区域重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内陆干旱区特点,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研究内容、特性和影响它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计算流程和边界条件,分析计算了其水资源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新疆、河西、宁夏的农产品弥补关中和柴达木农业生产的不足,利用新疆、关中、柴达木的工业生产弥补河西、宁夏工业生产的不足,2020年西北重点地区完全可以承载其6384×104人的预测人口,且能保证每人有年均400kg粮食和2×104元以上的富裕生活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雍会 张风丽 张晓莉 陈作成
地下水资源是流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旱区生态环境的命脉。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悲剧"特征,存在地表水与地下水管理分割、统筹协调不足等问题。流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相对失控状态,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部分地区河道断流、湖泊水位下降,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文章分别从完善流域与区域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完善源流与干流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地下水库与地表水统筹调度模式,建立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统筹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对策,以期促进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水资源是干旱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和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人口和经济规模的膨胀,导致生产、生活用水不断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甚至严重超过了最大极限,导致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甚至难以恢复。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国内外按照"发生的问题—产生的机理—调控的标准—过程模拟—情景预测—响应对策"这一逻辑思路,围绕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相对薄弱,仍难以精确刻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难以动态模拟和有效预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面向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在实践中仍面临着较多障碍。因此,未来应以机理研究为基础,以过程模拟和情景预测为突破口,以综合集成的对策体系建设为落脚点,不断加强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乃毅 徐敏
以色列水资源严重匮乏,但其水资源管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管理经验对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如转变水资源管理观念,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等。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经验 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汝骥 樊自立 王亚俊 姜逢清
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地理环境、水资源形成和分布及其利用状况,重点讨论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与赋存特征。该区平原地下水资源是山区水资源(包括降水和雪冰融水)在平原区内的转化;山区水资源是内陆河流和平原地下水的惟一补给来源;盆地平原地下水和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独立的水文单元和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充分了解干旱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链的特征,正确认识干旱区“三水”转化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三水”,对该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地下水 水资源 三水转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秦大庸 罗翔宇 陈晓军 王浩
通过对西北干旱区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途径的分析,定量计算了2020水平年的节水潜力;根据工业和城镇用水情况,定量描述了远景污水处理回用水量;以水资源可利用量作为潜在能力,从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实际调控角度,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供水量预测,给出了定量分析结果。认识到:要在整体上维持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现状并使局部区域有所改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远景向黄河中上游补水,并通过换水支持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是必要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已成为干旱缺水地区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科学模拟分析其未来变化趋势,对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城市化模式优选具有重要意义。以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综合测度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情景预警模型,并对未来25年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进行了情景预警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高、中、低速三种发展情景下,农业退水速度均是有限的,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将长期属于强约束向较强约束过渡类型。比较而言,城市化中速发展方案更好地兼顾了水资源系统的保护与城市化系统的发展,可作为有效调控河西走廊水-生态-经济-城市化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徐中民
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随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区域内工农业与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发展。但同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①大多数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河道缩短,终端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咸化和污染趋势加剧;②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沙漠化土地面积达67493×104hm2,盐碱化耕地面积逾13556×104hm2;③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50年代初相比,天然森林面积减少49%~58%,草地面积减少16%~92%;④沙尘暴灾害发生频数增加,灾害程度加剧。节约与高效化利用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统一协调是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生态环境,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剑锋 秦腾 佟金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前提。文章在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利用LMDI分解框架分析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整体平稳,但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共同推动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且区域结构效应较为微弱;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技术进步的交替上升,使得我国整体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出波动变化态势,且呈现区域差异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创琳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是实现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前提。论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 ,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设计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思路 ,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进行竞争辨识 ,采用以投入产出模型、AHP法等定性为主的决策方法和以系统动力学模型、生产函数模型等定量为主的决策方法生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基准方案 ,进而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案优选的密切值模型求出了柴达木盆地宏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俊平 陈年来 叶得明
[目的]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协同理论对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相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两者综合水平,对河西走廊地区20032013年两者的协调发展进行考察和测评。[结果]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低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等4个阶段,呈上升态势;该区域的区域经济系统综合水平从2003年的0.051增加到2013年的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丽红 陈亚宁 李卫红
本文在系统总结流域尺度上生态经济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纽带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经济研究框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生态系统的过程模拟研究、经济系统过程的模拟研究、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模型的构建等。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6)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指出了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经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生态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力阳 罗其友 李同昇 李婷 龙冬平
在界定水资源—乡村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水资源—乡村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通辽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其水资源—乡村发展系统耦合协调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通辽市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波浪式递增的趋势,且与农业用水总量呈负相关;(2)10年来通辽市乡村发展持续上升但总体水平较低,可分为缓慢增长、较快增长和快速增长三个阶段;(3)通辽市水资源—乡村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耦合协调程度较低,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随着乡村发展加快造成的水资源系统压力增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远
基于2004—2012年中国新疆15个地州市的数据,利用DEA模型测算其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实证分析新疆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2004—2012年新疆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除极个别年份外均保持在1.0以上,其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其中北疆地区的提升最为明显;技术进步对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推广、管理水平和生产规模方面的相对不足影响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部分区域甚至出现效率下降;城镇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技术水平三者对新疆水资源利
关键词:
城镇化 水资源 利用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