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96)
2023(16541)
2022(14171)
2021(13159)
2020(10955)
2019(24840)
2018(24660)
2017(46458)
2016(25571)
2015(28459)
2014(28156)
2013(27976)
2012(25977)
2011(23730)
2010(23691)
2009(21623)
2008(21010)
2007(18418)
2006(16385)
2005(14470)
作者
(77998)
(64820)
(64227)
(60768)
(41041)
(31144)
(28947)
(25485)
(24611)
(23003)
(22052)
(22001)
(20677)
(20567)
(19895)
(19837)
(19556)
(19230)
(18508)
(18441)
(16431)
(15910)
(15642)
(14634)
(14542)
(14433)
(14417)
(14263)
(13096)
(12776)
学科
(103751)
经济(103650)
管理(73333)
(67593)
(53910)
企业(53910)
方法(42313)
数学(36110)
数学方法(35740)
中国(29882)
(29509)
地方(26689)
(25369)
业经(23855)
(23031)
环境(22891)
农业(20260)
(19189)
贸易(19175)
(18538)
(18054)
(17387)
技术(16912)
(16042)
(16040)
理论(16036)
银行(15969)
(15937)
(15617)
金融(15616)
机构
大学(363908)
学院(363191)
管理(141095)
(140914)
经济(137808)
研究(130116)
理学(121888)
理学院(120407)
管理学(118269)
管理学院(117631)
中国(95532)
科学(85441)
(79916)
(69849)
(67731)
研究所(62282)
(61717)
业大(60763)
中心(58093)
农业(55074)
(53610)
北京(50914)
(49626)
财经(49399)
师范(49033)
(47485)
(44953)
(43919)
经济学(40786)
(40037)
基金
项目(254014)
科学(197424)
基金(181966)
研究(179633)
(162123)
国家(160744)
科学基金(135693)
社会(111629)
社会科(105720)
社会科学(105689)
(100353)
基金项目(97511)
自然(90607)
自然科(88292)
自然科学(88265)
自然科学基金(86636)
(85321)
教育(80784)
资助(74008)
编号(72658)
(57929)
成果(57531)
重点(57509)
(54207)
(52517)
课题(50333)
创新(49027)
科研(48845)
计划(48267)
国家社会(45534)
期刊
(157645)
经济(157645)
研究(103383)
中国(73340)
学报(66559)
(63008)
科学(58777)
管理(50596)
大学(48130)
学学(45325)
(44127)
农业(43936)
教育(39701)
(30183)
金融(30183)
技术(29335)
业经(27709)
经济研究(24501)
(23099)
财经(22974)
图书(21484)
问题(20672)
资源(20311)
科技(19679)
(19583)
(17802)
业大(17537)
技术经济(16879)
理论(16758)
商业(16328)
共检索到536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水资源是干旱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和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人口和经济规模的膨胀,导致生产、生活用水不断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甚至严重超过了最大极限,导致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甚至难以恢复。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国内外按照"发生的问题—产生的机理—调控的标准—过程模拟—情景预测—响应对策"这一逻辑思路,围绕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相对薄弱,仍难以精确刻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难以动态模拟和有效预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面向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在实践中仍面临着较多障碍。因此,未来应以机理研究为基础,以过程模拟和情景预测为突破口,以综合集成的对策体系建设为落脚点,不断加强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秦大庸  罗翔宇  陈晓军  王浩  
通过对西北干旱区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途径的分析,定量计算了2020水平年的节水潜力;根据工业和城镇用水情况,定量描述了远景污水处理回用水量;以水资源可利用量作为潜在能力,从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实际调控角度,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供水量预测,给出了定量分析结果。认识到:要在整体上维持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现状并使局部区域有所改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远景向黄河中上游补水,并通过换水支持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是必要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乔标  方创琳  李铭  
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种种矛盾与胁迫作用,在干旱区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过程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与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交互胁迫中相互促进的观点,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国际学者普遍关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涌现了一系列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理论:非常重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主要从城市人口集聚、经济增长、空间扩展等层面分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从生态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污染等层面探讨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束缚作用:广泛采用“3S”技术和定量分析方法来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响应过程:逐步加强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对干旱区水资源紧张及生态恶化原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机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EKC模型、双指数模型和耦合度模型等定量分析手段,城市化发展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当前单独研究城市化或生态环境的较多,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较少;实证研究较多,规律总结较少;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研究较少:胁迫效应研究较多,约束效应研究较少,至今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从发展趋势来看,多学科融合、与实践紧密结合、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与动态模拟化将是今后国内外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徐中民  
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随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区域内工农业与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发展。但同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①大多数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河道缩短,终端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咸化和污染趋势加剧;②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沙漠化土地面积达67493×104hm2,盐碱化耕地面积逾13556×104hm2;③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50年代初相比,天然森林面积减少49%~58%,草地面积减少16%~92%;④沙尘暴灾害发生频数增加,灾害程度加剧。节约与高效化利用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统一协调是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庆国  
在认真分析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水利现代化目标要求,经过科学论证,提出了西部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生命之水,实现水与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的实施方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蒲志仲  
资源经济时代,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带来了生态环境危机,其负外部性已超过外部经济。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补偿相应的负外部性成本,即将消耗的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价值纳入矿产资源价值。相比较而言,征收庇古税是一种较好的解决负外部性的方法。因此,建议小范围的短期负外部性由直接谈判进入生产者成本,具体通过地方政府征收相应的环保和生态保护基金或税进入生产者成本,或普遍对全部碳排放行为征收碳税,或者在消费环节征税。最普通的、也许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消费环节或矿产品制成品的销售环节,以矿产品消费税形式征收与矿产资源消费相关的负外部性成本或所消耗的生态环境资源租。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德弟  沈月琴  
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刘德弟,沈月琴山区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为了促进山区开发和发展,政府对山区实行经济扶持,专家学者对山区进行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山区由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由半封闭向开放型转变,加速了山区经济、资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斌  陈午  许新宜  王红瑞  韩冬梅  
论文根据全国水资源分区和生态功能区划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水资源三级区生态功能内涵研究,采用空间叠置法对水资源三级区图和生态功能三级区图进行叠加处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水资源三级区生态功能确定规则,得出全国各水资源三级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辅助生态功能。然后,依据水资源三级区生态功能,确定了基于生态功能的各水资源三级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阈值。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现状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阈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合理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地区合理性程度低于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合理性程度低于南部地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俊杰  
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开发会带来这一综合体的变化,也会带来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如植树造林、地力培肥等,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良性影响;而毁林开荒、粗放野蛮耕作则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应。这些影响分为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如旧城区改造、开垦荒地等,给环境带来的变化是明显的;而培肥地力,给生态环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介福  东野光亮  张志国  
随着煤炭开采,引起了许多环境问题,例如:采空区的塌陷,地面积水,煤矸石堆放,矿井污水、生产与生活废水的排放,煤粉、烟尘对大气的污染,粉煤灰及煤炭运输中飞尘等,造成矿区周围一系列的环境效应变化,以及引起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在预测塌陷区,应采取有计划的工程设施与生态农业措施,进行水土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使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同步进行,使废弃的土地得到复垦和改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俊杰  
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开发会带来这一综合体的变化,也会带来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如植树造林、地力培肥等,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良性影响;而毁林开荒、粗放野蛮耕作则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应。这些影响分为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如旧城区改造、开垦荒地等,给环境带来的变化是明显的;而培肥地力,给生态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晨静  赵习武  陆国权  毛前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为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的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已有5 000多年的栽植历史。藜麦品种多样,资源丰富,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了藜麦喜湿热强光、稍耐冻、短日照,穗状花序、自花授粉、种子繁殖及生长期等生物学特性,耐盐碱、干旱、霜冻、病虫害等生理学特性和总多酚、皂甙、黄酮类、多糖、蛋白质与氨基酸、矿质营养素及其他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藜麦在食用、工业、农用、药用、观赏价值等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藜麦品种资源、抗逆性...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经之  
本文通过大量实测和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了山东省拦蓄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大量引用黄河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建议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转化为有利影响,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意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吕雁琴  
对水资源进行核算,不仅是国家管理水资源的基础,也是干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在深入分析干旱区水资源核算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基础上,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研究了将水资源核算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具体方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健  濮励杰  陕永杰  张润森  许艳  朱明  彭补拙  
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海岸带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广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了解区域的生态环境演变乃至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阐述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陆地与海洋交互作用及由此引起的岸线变迁、入海营养盐和悬浮物及沉积物等物质通量变化、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海岸带区域乃至整个全球C、N等物质总循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简述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总结分析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环境效应影响研究目标和重点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