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1)
- 2023(12457)
- 2022(11203)
- 2021(10743)
- 2020(9075)
- 2019(21486)
- 2018(21585)
- 2017(42397)
- 2016(23142)
- 2015(25960)
- 2014(26036)
- 2013(25676)
- 2012(23549)
- 2011(20934)
- 2010(21008)
- 2009(19056)
- 2008(18242)
- 2007(15673)
- 2006(13628)
- 2005(11766)
- 学科
- 济(92770)
- 经济(92681)
- 管理(62724)
- 业(59382)
- 企(49393)
- 企业(49393)
- 方法(44564)
- 数学(39342)
- 数学方法(38646)
- 农(24631)
- 中国(22056)
- 学(21770)
- 财(20829)
- 地方(20579)
- 业经(19351)
- 农业(16267)
- 理论(15910)
- 制(15546)
- 贸(14852)
- 贸易(14842)
- 易(14347)
- 和(14289)
- 环境(13744)
- 技术(13518)
- 务(13247)
- 财务(13172)
- 财务管理(13151)
- 企业财务(12388)
- 划(12018)
- 银(11440)
- 机构
- 大学(318108)
- 学院(317899)
- 管理(128221)
- 济(120198)
- 经济(117409)
- 理学(111928)
- 理学院(110642)
- 管理学(108255)
- 管理学院(107700)
- 研究(103642)
- 中国(76055)
- 京(69007)
- 科学(68019)
- 农(53568)
- 财(52696)
- 所(52244)
- 业大(50906)
- 研究所(48042)
- 中心(47536)
- 江(45758)
- 北京(43458)
- 财经(43008)
- 范(42800)
- 师范(42384)
- 农业(42028)
- 经(39081)
- 院(38147)
- 州(37824)
- 经济学(34933)
- 技术(34451)
- 基金
- 项目(224740)
- 科学(175737)
- 研究(161833)
- 基金(161574)
- 家(141422)
- 国家(140260)
- 科学基金(120520)
- 社会(98885)
- 社会科(93572)
- 社会科学(93543)
- 省(88573)
- 基金项目(86665)
- 自然(81211)
- 自然科(79314)
- 自然科学(79298)
- 自然科学基金(77835)
- 划(75132)
- 教育(75070)
- 资助(67544)
- 编号(66997)
- 成果(53316)
- 重点(50342)
- 部(48664)
- 发(47610)
- 创(46414)
- 课题(46152)
- 创新(43248)
- 科研(43161)
- 大学(41662)
- 教育部(41337)
- 期刊
- 济(128351)
- 经济(128351)
- 研究(88585)
- 中国(60838)
- 学报(51958)
- 科学(48458)
- 农(48081)
- 管理(45238)
- 财(38710)
- 大学(38580)
- 教育(36734)
- 学学(36221)
- 农业(33505)
- 技术(29076)
- 融(22919)
- 金融(22919)
- 业经(21912)
- 经济研究(19983)
- 财经(19571)
- 图书(18207)
- 业(17385)
- 问题(17125)
- 经(16626)
- 资源(16269)
- 科技(15981)
- 技术经济(15342)
- 理论(15215)
- 版(14813)
- 统计(14325)
- 现代(14175)
共检索到452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良健,何洪林,彭补拙,包浩生
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是我国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两大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稳定性差。土地沙漠化、盐碱化、草场退化等现象十分严重,本文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分析了该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动态模型,充当地制订中长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克坚 彭补拙 濮励杰
本文从干旱绿洲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出发,建立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新疆吐鲁番市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国锋 琚望静 冶建明 楚光明
[目的]西北干旱区存在自然环境劣势,其聚落的分布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因此构建干旱区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GIS技术及评价模型研究聚落选址适宜性分布,为其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裸地(61.46%)和草地(30.09%)是研究区主要景观。吐鲁番市聚落选址空间分为极适宜区、高适宜区、中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5个类型,聚落中适宜区及以上所占比例仅为26.8%;极适宜区(4.09%)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中部的博格达山南部地带;高适宜区(6.39%)分布在极适宜区周围的河谷边缘地带以及部分丘陵缓坡区;中适宜区(16.32%)分布在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同时受盐碱地影响,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系统结构较差;低适宜区(40.49%)分布在盐碱地以及山区裸岩,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差;不适宜区(32.71%)集中连片分布在盆地南北端,生态条件更恶劣。[结论]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的制约,吐鲁番市聚落选址空间适宜性较低,因此城市聚落选址建设中应充分结合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需求,科学布局,实现聚落选址适宜区土地的集约利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冶建明 谢斯琦
[目的]厘清吐鲁番市2000—2018年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生态服务价值与地类转型的相互关系,可为如何合理规划区域土地资源的同时实现生态服务功能的改善和提升提供依据。[方法]基于5期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及修正后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结合改进的交叉敏感性系数模型分析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转型的敏感程度。[结果](1)区域以草地、未利用地及耕地等地类为主,建设用地、耕地持续扩张,水域、草地不断减少,其中以草地与水域、耕地及未利用地之间的转型为主;(2)研究时段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动态变化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以及中部绿洲平原区域;(3)生态服务功能对林地、水域、草地及未利用地向其他地类转型敏感性响应程度较高;草地、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转型的高敏感区分布较广,未利用地与水域、建设用地间转型的低敏感区分布较广。[结论]区域应加强对水域、林地、草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奎立 王国友 曾敏睿
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对农村家庭收入带来的影响在学界尚存争议。借助半结构收入方程和夏普里方程,以新疆吐鲁番市一区两县的统计资料和调研数据为基础,检验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对农村家庭收入及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减缓政策短期对农户收入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由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保护和屏障作用,气候变化减缓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增加农村家庭收入,并可以降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洁 李宏 高敏华
农用地是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这一资源的需求。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大力发展农业,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持。该文以吐鲁番市为例,对其进行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程序,采用因素法定级,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以收益还原法为主,参考成本逼近法评估样点地价,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
关键词:
农用地 定级 基准地价 吐鲁番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阿不都沙拉木·加拉力丁 师芸宏 王欣
本文对鲁番市的4条河流(大河沿河、塔尔朗河、煤窑沟和黑沟)灌区农田土壤进行土样采集,测得吐鲁番市土壤总盐、全盐、电导率、主要离子含量和土壤养分,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对每条河流不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土壤盐分与主要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及不同灌溉水影响土壤养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部分出现盐渍化趋势,且土壤次生盐渍化趋势较高,吐鲁番市土壤含盐量高低与各离子(即CO-3、HCO-3、SO2-4、Cl-、Ca2+、Mg2+、Na+、K+)含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因地势不同而有区别;沿4条河流灌溉区土壤盐渍化类型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渍土;以河水灌溉为主土壤质量不...
关键词:
吐鲁番市 盐渍化 土壤盐分 土壤养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贾克敬 王宏 徐小黎 何春阳
研究目的:构建一个可全面定量评价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相关环境影响的模型体系。研究方法:系统整合土地利用类型转移计算模型、多样性指数模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模型、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等相关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该模型体系比较全面地评价了上海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结果显示上海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将导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区域生态压力。研究结论:该模型体系能够客观评价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的相关环境影响,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倩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张飞 买买提·沙吾提 韩桂红
本研究选用了1989年、1998年以及2009年Landsat TM/ETM+影像,利用3S技术,深入剖析了盐渍地的分布与变化状况,结合研究区20年水盐动态变化,分析了盐渍土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pH值、TDS以及7大化学成分的分布现状,并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研究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壤盐渍化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2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有很大的变化,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仅为0.476%,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恶化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盐渍化进程有所遏制,但依然无法扭转逐步恶化的趋势。②研究区土壤呈碱性,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主要是NaCl,其次是MgCl2以及Na2SO4;各采样点不同深度的含水量大小存在明显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其中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与其他深度土层含水量的区别显著;不同深度的土层,盐渍土的类型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③20年间,耕地转化为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的面积分别占原耕地面积的3.484%和0.418%,水体、沙漠、其他与中轻度盐渍地、重度盐渍地的相互转化均非常微弱,中轻度盐渍地与重度盐渍地之间的相互转化频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馨裔 刘志有 董露 李慧 党海涛 宁静
通过定性与相关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并针对土地利用的产业格局和分布特征结合新的规划期给予理论指导和科学建议,以期为研究区的城乡规划发展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研究分析可知,研究区产业结构对不同产业用地的影响有不同的显著性,并且区域内产业用地布局整体符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研究结论:在新的规划体系和制度下,应促进区域内土地利用和产业用地合理规划和分布,使土地利用结构向着科学、合理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国家新规划体系的实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德辉
如何节约集约用地,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服务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优化就成为关键问题。本文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就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一探讨。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立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目标,以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樊高源 杨俊孝
[目的]在测算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经济发展与土地碳排放间的关联效应,为乌鲁木齐市低碳土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改进型灰色关联度模型、环境EKC模型。[结果](1)土地利用净碳排放总量递增趋势,净碳放量的持续上升显著地受建设用地碳排放增长的影响;(2)不同地类结构变化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效应呈现不同特点,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影响效应呈下降趋势,而耕地则在上升;(3)经济发展促进了碳排放增长,但在20142015年之间达到拐点,验证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存在。[结论](1)推动增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丽桃 唐南奇 张黎明
在对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福州城区土地利用影像解译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Idrisi和ArcGIS软件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模型(LCM);并利用该模型预测2010年和2015年福州城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预测结果的Kappa系数达到0.8657,表明预测精度与可信度较高.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福州城区建设用地沿闽江向东南方向扩展;建设用地、园地和道路的面积持续增大,水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小,水域面积变化不大.
关键词:
福州城区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 模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彦随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既包括宏观数量与空间结构格局的优化,也包括微观尺度生产要素的合理比配,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持续拟合与决策过程。本文结合乐清市实证研究,提出了运用系列模型研究县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新方法。系列模型由空间分区模型、结构优化模型和微观设计模型,按照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内在联系性组合而成。系列模型既能够发挥单个模型的作用,也能充分利用它们在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与决策中所具有的同一性与互补性,在科学协调土地利用配置数量与空间、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中更好地发挥其综合优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系列模型,乐清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永兴 李新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陆地最低的山间盆地,也是新疆水资源量最少的地区之一。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引起的环境变化,是关系到该区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水资源开发模式及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途径。
关键词:
吐鲁番盆地 水资源开发利用 环境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关系研究——以酒泉市为例
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网络关联性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基于Tietenberg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预测——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
基于LSSVM-CA模型的复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鄂州市为例
从土地利用效益看农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以江苏省为例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以广西贺州市为例
我国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研究: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以新疆吐鲁番葡萄集群为例
基于土地利用模型的城市新区土地利用格局布置研究
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研究——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
基于CLUE-S模型的黑河中游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