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5)
- 2023(10527)
- 2022(8378)
- 2021(7776)
- 2020(6533)
- 2019(14661)
- 2018(14553)
- 2017(28262)
- 2016(15407)
- 2015(16875)
- 2014(16798)
- 2013(16590)
- 2012(15142)
- 2011(13751)
- 2010(14067)
- 2009(12839)
- 2008(12719)
- 2007(11518)
- 2006(9996)
- 2005(8946)
- 学科
- 济(66693)
- 经济(66634)
- 业(49982)
- 农(45797)
- 管理(38126)
- 农业(30425)
- 方法(30192)
- 企(28830)
- 企业(28830)
- 数学(27620)
- 数学方法(27066)
- 业经(18209)
- 中国(15789)
- 财(13771)
- 学(13757)
- 制(13030)
- 地方(11657)
- 贸(10885)
- 贸易(10877)
- 发(10814)
- 技术(10658)
- 易(10645)
- 环境(10643)
- 银(10462)
- 银行(10436)
- 农业经济(10170)
- 行(9997)
- 策(9993)
- 融(9838)
- 金融(9836)
- 机构
- 学院(223264)
- 大学(216638)
- 济(91105)
- 经济(89302)
- 管理(84609)
- 研究(75673)
- 理学(74401)
- 理学院(73654)
- 管理学(71966)
- 管理学院(71611)
- 农(64190)
- 中国(57707)
- 科学(49830)
- 农业(49635)
- 业大(44735)
- 京(44222)
- 所(39867)
- 财(38307)
- 研究所(36668)
- 中心(35891)
- 江(33665)
- 财经(31027)
- 农业大学(30881)
- 经(28476)
- 经济学(27237)
- 省(26855)
- 北京(26785)
- 范(26579)
- 州(26454)
- 院(26253)
- 基金
- 项目(157228)
- 科学(122924)
- 基金(114335)
- 研究(109080)
- 家(102847)
- 国家(101993)
- 科学基金(86378)
- 社会(69879)
- 社会科(66118)
- 社会科学(66095)
- 省(63903)
- 基金项目(60388)
- 自然(57538)
- 自然科(56289)
- 自然科学(56271)
- 自然科学基金(55264)
- 划(52684)
- 教育(48805)
- 资助(47155)
- 编号(43340)
- 重点(35669)
- 农(35356)
- 发(34496)
- 部(34051)
- 创(33012)
- 成果(32814)
- 创新(30923)
- 计划(30829)
- 科研(30518)
- 业(29775)
- 期刊
- 济(100251)
- 经济(100251)
- 农(67533)
- 研究(57295)
- 农业(45644)
- 中国(43496)
- 学报(42919)
- 科学(37621)
- 大学(32299)
- 学学(31403)
- 财(27535)
- 管理(26756)
- 业经(23259)
- 融(23046)
- 金融(23046)
- 业(22528)
- 技术(18921)
- 教育(18434)
- 财经(14616)
- 经济研究(14413)
- 问题(14218)
- 版(13968)
- 农村(13627)
- 村(13627)
- 农业经济(13573)
- 业大(13414)
- 经(12458)
- 统计(12061)
- 科技(11613)
- 农业大学(11444)
共检索到319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葆芳 赵英铭 王志刚 江泽平 杨晓晖
对乌兰布和人工绿洲11条不同配置结构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等条件下,窄冠型杨树林带的疏透度均比宽冠型杨树的小,新疆杨较加拿大杨低0.23,箭杆杨较二白杨低0.30;但新疆杨的防风效能较加拿大杨高34.43%,箭杆杨较二白杨高26.46%。宽林带(32m)的防护作用强于窄林带(4m),其农田防护率可提高16.55%~54.41%,胁地指数降低0.03~0.22,农作物减产率下降27.5%。(2)小网格灌木防护林的农田防护率、胁地指数和农作物减产率均好于乔木,农田防护率较乔木提高8.00%~13.93%,胁地指数降低0.04~0.05,减产率下降0.8%~49.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平 冯永忠 杨改河
【目的】揭示防护林带的疏透度(β)、宽度、高度、风向与林带夹角等因子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PC-3型便携式可移动自动气象站,采用多点观测方法对干旱、半干旱土壤风蚀区的林带结构和防风效应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林带疏透度、宽度、高度以及风向与林带夹角对风速变化的影响。【结果】稀疏型结构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最高达34.27%,平均为32.69%;疏透型次之,为25.12%;通风型最差,为20.98%。β为0.30~0.50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且林冠层和林干层疏透度存在差异时防风效应较好。风向与林带夹角的正弦值与防风效应呈正相关;β为0.30~0.50时,宽度为2H~5H(H为林带平均高...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林带 疏透度 防风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郝玉光 卢平
历经4a(1992~1995年)定位研究表明:试区林网内无叶期的防风效能为39%~40%,着叶期为55.8%~56.2%。气温降低0.6~0.8C,最热月(7月)尤为明显,平均降低1.2C,蒸发量降低24.3%~24.7%,相对湿度提高8%~15%。干热风发生天数减少58.8%,其中轻型减少33.3%,重型减少87.5%。在林网保护下,作物产量提高5.14%,玉米纯增产量468km/hm~2.纯增产值655.2元/hm~2,与无林网农田相比,增产效果显著,平均提高了50%~100%。
关键词:
沙区人工绿洲 防护林 小气候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建业 孟平 宋兆民 辛学兵 张劲松
应用微气象学原理对隔带更新模式进行效益的评价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隔带更新后的林网仍具有较高的防风效应,平均为22%,仍在有效防护效能范围之内;(2)隔带更新后的林网蒸散与旷野差为1%。土壤热通量和湍流热通量与旷野相比仍具有显著差异,前者增加约33%,后者减少约19%;(3)隔带更新后的林网总辐射及其各分量前后差异不大,更新时可不考虑;(4)隔带更新拟采伐与主害风平行的林带为佳。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更新模式,气象效应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沈青叶 李晴 邹春静 张超
选取农田防护林主要模式,调查其结构特征,探讨防护林对所防护的水稻Oryza sativa产量和千粒质量的影响。经统计分析,结合林带疏透度及水稻防护效益,得到每种模式最佳防护区域,找出最佳防护模式,从而优化崇明岛农田防护林模式。结果表明:5种模式农田防护林都能使水稻增产,提高水稻千粒质量,并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同一样地不同树高倍数处产量及千粒质量差异显著,空间数值变化趋势相同;不同模式增产效益有较大区别,5种模式增产效益为: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模式>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混交模式>水杉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美 翟印礼
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关乎平原地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问题,更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生态文明。文章在阐述农田防护林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对农田防护林的正、负外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是生态补偿的主要部分,尝试运用外部性理论对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外部性 农田防护林 生态补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志刚 辛智鸣 赵英铭 马学献 陈峰 乌拉 肖彩虹
以林网区贴地层相对风速为目标函数,以动力平衡为基础,利用立木蓄积量指数(单位面积农田所拥有的立木蓄积量)与林网冬季相防风效应的近似对应关系,估算我国北方农田林网化对冬春季地面风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绿洲防护林立木蓄积量整体不足,冬春季防风效应较差,局部可观测到很好的防风效应但不具有普遍性;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时增量效益较好,立木蓄积量指数越大增量效益越小,裸耕地和蓄积量很少的地区存在较大的防风效应增益区间;修枝对防风效应的影响在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的区域明显,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大的区域不必牺牲木材经济价值而保留很多侧枝;对于立木蓄积量指数已经很大的地区,没有必要要求生长量大于采伐量、蓄积量持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志刚 赵英铭 司芳芳 陈传松 马学献 陈峰
为解决林权制度改革后绿洲区农民经营防护林的成本效益均衡问题,从绿洲防护林结构和防风效应的原理出发,推演大范围绿洲防护林结构管理的要点,提出适用于农村产权制度的绿洲防护林防风效应评价参数——立木蓄积量指数。立木蓄积量指数是单位面积绿洲耕地所拥有的防护林立木蓄积量,该参数的大小可以较贴切地表达绿洲防护林防风效应的优劣:树木个体越大、保存株数越多,防护作用越好,立木蓄积量指数越大;可以方便地与常规林业、农业统计指标衔接,分解到县、乡、村、户,方便与林业补贴、惠农政策补贴挂钩;也可以为绿洲防护林存量管制制度提供依据,是符合新林权制度下农村防护林动态管理需要的一个实用参数。
关键词:
农村 绿洲防护林 蓄积量 防风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志平 曾德慧 冀晓燕 刘大勇
作为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防护林在控制风沙干旱、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从实现高效、持续、稳定的总目标出发 ,农田防护林必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工程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林分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工程效益的连续与高效性 .要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对该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经营管理 ,维持农田防护林最佳结构 ,以期达到最大的防护效益 .因此 ,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对其防护作用的维持和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系有重要意义 .该文从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防护成熟、更新方式、高效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以及可持续经营模型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农田防护林...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生态系统 持续经营管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幸泽峰 李颖 邓荣鑫 朱红雷 付波霖
【目的】利用遥感技术分析东北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几何特征,探究基于农田防护林特征的高精度农田防护林自动提取方法,为大范围提取东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及后续遥感监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以吉林省中部农田防护林典型建设区的德惠、农安境内部分区域为研究区,基于资源三号(ZY-3)多光谱遥感影像,分析农田防护林的植被指数和空间几何特征;以冬天有雪覆盖地表的Landsat8 OLI影像为辅助数据,提取居民地边界作为掩膜数据;提出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处理二值图像,并结合数学形态学方法、GIs技术来提取农田防护林矢量化结果。【结果】在研究区50 km×50 km范围内,农田防护林总长度为304.4...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冀晓燕 范志平 刘大勇 余新晓
针对我国当前农田防护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分析提出了农田防护林精准结构经营理论这一新思想,将经营过程界定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并建立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调控与空间尺度上的适应性管理基础上,拓展了以往仅对农田防护阶段性经营的局限,对整个生命周期内林带结构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精准结构经营理论 经营方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丽 程鹏飞 李婕
文章基于新疆529份农户的调研数据,首先运用农户行为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探究当前干旱区农户承包农田防护林的意愿和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实证模型对承包意愿影响因素的作用性状进行验证,分析得出关键因素与农户承包农田防护林意愿的相关性;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促进干旱区农田防护林可持续经营及其效能持久发挥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新风 徐海量 刘新华 张鹏 刘志友 洪辉
研究滴灌条件下极端干旱区防护林的根系生长,对研究制定科学的防护林灌溉制度和维护绿洲防护林稳定性有重要意义。以塔里木河下游尾间绿洲——喀拉米吉绿洲滴灌沙枣防护林体系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个滴灌量梯度(18 L、30 L、48 L),分析了极端干旱区沙枣防护林在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期采用滴灌后,沙枣根系大部分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以地下0~40 cm为主),越往下分枝能力越小,沙枣根系生物量在0~60cm土层中累计百分比达86%。②灌水量梯度不断增加后,导致了根系总生物量随之增加,但不会导致深层土壤根系持续增加,因此,即使用48 L的灌水量形成更深的土壤湿润层,林木根系下扎能力与深度没有表现出随之增加的趋势。48 L滴灌量处理下,土层根系含量20~40cm/0~20cm的比值较小(仅为0.6),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表层;30 L处理下,土层根系含量20~40cm/0~20cm的比值较大(0.75)。③粗根(φ≥5 mm)数量随着滴灌量的增大而增多,30 L滴灌量处理下,5 mm>φ>2 mm的根最多;18 L滴灌量处理下,φ≥5 mm的根与φ≤2 mm的根系数量均最少。建议大规模防护林的灌溉中应采取多样化的灌溉制度,才可达到极端干旱区防护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棉林争水季节(5-7月)适当亏缺灌溉,8月以后可增加灌水量或1~2次灌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廷曜 周广胜
提出了农牧防护林网区域性防风效应的新概念,同时,根据风洞实验资料和野外系留气球观测资料提出了新的防风效应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农牧防护林体系区域性防风效应E的模式为:■
关键词:
区域性防风效应 空气动力速度 边界层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爱英 吴燕 刘文蔚
应用技术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宁夏平原7种不同树种配置模式的抗虫效益、经济效益从定量角度进行评价,并在单项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林带的抗虫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新疆杨与高感天牛杨树品种混交林带的综合效益优于单一杨树品种的林带,新疆杨2行×合作杨2行,实际株数比6∶4的混交模式综合效益较好;②臭椿纯林也是一种综合效益较好的树种配置模式,但臭椿的一些特性又限制了其在农田林网上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