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5)
- 2023(14613)
- 2022(11727)
- 2021(10639)
- 2020(8487)
- 2019(18888)
- 2018(18526)
- 2017(35408)
- 2016(19224)
- 2015(21246)
- 2014(21295)
- 2013(20756)
- 2012(19543)
- 2011(17793)
- 2010(18159)
- 2009(16576)
- 2008(15894)
- 2007(14432)
- 2006(13298)
- 2005(12306)
- 学科
- 济(86267)
- 经济(86191)
- 管理(49429)
- 业(48128)
- 企(35216)
- 企业(35216)
- 地方(29523)
- 中国(28928)
- 农(28097)
- 方法(24320)
- 业经(22294)
- 数学(20514)
- 数学方法(20254)
- 农业(19146)
- 财(16308)
- 地方经济(15918)
- 学(15654)
- 制(15604)
- 发(15297)
- 贸(14936)
- 贸易(14921)
- 产业(14654)
- 银(14536)
- 银行(14523)
- 融(14494)
- 金融(14492)
- 环境(14462)
- 易(14314)
- 行(14145)
- 技术(13023)
- 机构
- 学院(268555)
- 大学(262961)
- 济(112513)
- 经济(109926)
- 研究(99716)
- 管理(97991)
- 理学(82171)
- 理学院(81088)
- 管理学(79706)
- 管理学院(79172)
- 中国(76882)
- 科学(59493)
- 京(58543)
- 财(51044)
- 所(50108)
- 中心(45785)
- 研究所(44994)
- 江(44581)
- 农(44384)
- 范(40374)
- 师范(40049)
- 财经(38671)
- 北京(37535)
- 院(36888)
- 业大(36788)
- 州(35860)
- 经(34842)
- 农业(34041)
- 经济学(33639)
- 师范大学(32012)
- 基金
- 项目(173830)
- 科学(137659)
- 研究(133625)
- 基金(122287)
- 家(105374)
- 国家(104399)
- 科学基金(89452)
- 社会(84646)
- 社会科(80158)
- 社会科学(80140)
- 省(70291)
- 基金项目(64135)
- 教育(59838)
- 划(58519)
- 编号(56214)
- 自然(54333)
- 自然科(52979)
- 自然科学(52967)
- 自然科学基金(51982)
- 资助(48181)
- 成果(45983)
- 发(44974)
- 课题(40474)
- 重点(39933)
- 发展(37034)
- 部(36924)
- 展(36438)
- 创(36266)
- 国家社会(34571)
- 创新(33899)
共检索到433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晓琼 刘彦随
陕北榆林市既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又是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危急区。如何在气候干旱化背景下围绕事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因素——水资源,实现能源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保障基地的稳定发展是关系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死存亡并危及国家能源安全的大事。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气候变化及区域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提出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保护性利用水资源为核心,因地制宜地选用发展农业对策,促进能源矿产资源合理开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佳 吴孔森 尹莎 杨晴青
适应性概念为可持续性科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维。论文在总结、梳理适应性内涵,整合相关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风险扰动的适应性分析框架,采用风险-适应能力指数评估区域人地系统适应性,将系统适应性分解为风险干扰和适应能力(包括生态、经济、社会能力3个参数)两个维度,从研究区水土流失风险出发,构建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与适应性函数模型,分析榆林市水土流失风险以及人地系统适应能力时空演化特征,在系统适应性水平评估基础上,揭示榆林市不同时期人地系统适应性演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1年榆林市水土流失风险显著下降,但时空演化明显,到2...
关键词:
适应能力 风险 水土流失 榆林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博 唐彬 杨柏欢
为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以榆林市各县级单元为评价对象,在构建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并根据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了耦合协调型分区。结果表明:榆林市各县级单元的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耦合度值均大于0.52,表明各县级单元的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二者关系密切。耦合度为0.64~0.72的评价单元数量最多,其次为0.72~0.84,分布面积最少的为耦合度>0.84的区域;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中南部与东北部较高,西部较低的规律。根据计算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低水平耦合区面积最为广泛,其次为拮抗区与磨合区,协调区面积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东升
发展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创意农业的概念与基本特征为基础,分析了河北省创意农业的发展形态、发展特点、发展水平与制约因素,提出了政府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创意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推动区域创意农业发展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
转型升级 创意产业 区域 创意农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琦 丁金梅
榆林市既是我国能源富集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短缺成为其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主要"瓶颈"。本研究运用模糊数学与AHP方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0-2005年榆林市水资源胁迫度进行测算,得出榆林市各年份水资源胁迫度已接近或超过重度水平,并呈逐年增加趋势。通过分析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及其用水态势,探讨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认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受水资源的强胁迫,水资源短缺迫使产业向耐旱、低耗水、高效益等产业类型转换,工业反哺解决了农业节水和远距离调水的资金"瓶颈",用水总量增加衍生了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又引发生态用水增加。最后,提出了压粮(种植业)扩饲(牧草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威峰 柯颖 卓泓良
本文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提出区域产业适应性选择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内涵界定、内在作用机制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运用WeaverThomas模型,以广西工业适应性选择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2个工业部门应作为经济新常态下广西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的产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威峰 柯颖 卓泓良
本文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提出区域产业适应性选择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内涵界定、内在作用机制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运用WeaverThomas模型,以广西工业适应性选择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2个工业部门应作为经济新常态下广西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的产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双双 延军平 张立伟 张涛涛
选取陕北沙漠化逆转区榆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等气候诊断方法,探讨了1971年-2010年榆林地区气温时空分布规律、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榆林南北两大地貌单元气温逐年升高,北部增温幅度大于南部,气候倾向率关系为:陕南<关中<全国<南部丘陵沟壑区<北部风沙草滩区;南部丘陵沟壑区气温突变(1989年)早于北部风沙草滩区(1994年)。气温增加幅度存在差异,空间格局呈现"冷快暖慢,整体一致增加"的变化特征。榆林地区气温变化完全符合全球变化规律,其驱动力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太阳辐射由强到弱,加之LaNina事件频发,在一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牧交错带 时空格局 陕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志全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以区域自然生态承载能力为基础,尊重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在考虑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财富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最终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区域经济系统,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从而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区域经济的生态化定向——突破粗放型区域经济发展观》(黄桦著,山西经济出版社)为一本聚焦于"区域经济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生态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玄欣田
经济新常态使我国各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产业发展程度较低的河南省而言,要想进一步实现区域内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重要的突破方向就是实现承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在对河南省产业梯度系数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河南省不同发展程度的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和实现集群化发展的途径,并提出完善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玄欣田
经济新常态使我国各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产业发展程度较低的河南省而言,要想进一步实现区域内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重要的突破方向就是实现承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在对河南省产业梯度系数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河南省不同发展程度的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和实现集群化发展的途径,并提出完善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莹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而物流业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故而对我国区域物流能力进行评价并探究针对性提升对策,对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出发,选取我国物流业较为发达的山东省作为评价对象,对其物流能力进行评价,旨在为我国各区域提升物流能力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2013年间,山东省物流业表现出平稳的发展趋势。在2013-2016年间,物流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山东省物流能力评价值由2013年的0.202提升到0.353,物流产业呈现出快速的增长趋势。在2016-2019年间,山东省物流能力评价值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在2017年,山东省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各产业的发展节奏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物流业能力评价值增速减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建红
在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背景下,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该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区域性的金融中心,配合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区域金融中心理论和宁波自身的优势条件表明,宁波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具有现实可行性,在各项优势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战略将是理想的路径选择。同时,宁波的经验对我国其他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 航运金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蔺俊
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深入阐述江苏沿海地区高职院校办学现状和面临机遇挑战的基础上,针对实施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从政府和学校两个层面提出了加快区域内高职院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江苏沿海开发 高职院校 发展策略 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熊欢
基于DEA模型中的生产规模报酬可变(VRS)子模型BC2,以能源富集区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对其2013年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榆林市经济发展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呈南北发展效率高、中部发展效率低的分布特征,并存在南北"DEA有效"的双中心结构;(2)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率是榆林市经济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3)榆阳区、府谷县、横山县、米脂县存在生产要素投入冗余现象,以横山县最为突出。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专业化、提高综合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来提高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