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1)
- 2023(14118)
- 2022(11714)
- 2021(10934)
- 2020(9410)
- 2019(21632)
- 2018(21736)
- 2017(41595)
- 2016(23204)
- 2015(26391)
- 2014(26494)
- 2013(25854)
- 2012(23771)
- 2011(21477)
- 2010(21962)
- 2009(20398)
- 2008(20177)
- 2007(18263)
- 2006(16017)
- 2005(14509)
- 学科
- 济(94888)
- 经济(94781)
- 管理(60712)
- 业(57013)
- 企(45060)
- 企业(45060)
- 方法(42417)
- 数学(36671)
- 数学方法(36030)
- 农(28441)
- 中国(25515)
- 财(21436)
- 地方(20915)
- 业经(20862)
- 学(20557)
- 农业(18806)
- 制(18254)
- 理论(16722)
- 贸(16088)
- 贸易(16079)
- 易(15532)
- 和(14154)
- 银(13926)
- 银行(13895)
- 环境(13428)
- 融(13368)
- 金融(13364)
- 行(13241)
- 体(12658)
- 务(12646)
- 机构
- 学院(327890)
- 大学(324797)
- 济(125361)
- 经济(122348)
- 管理(120935)
- 研究(110714)
- 理学(103393)
- 理学院(102126)
- 管理学(99793)
- 管理学院(99185)
- 中国(83544)
- 科学(71410)
- 京(69834)
- 财(58268)
- 农(58120)
- 所(57106)
- 研究所(52048)
- 中心(51422)
- 江(50890)
- 业大(50709)
- 范(46352)
- 师范(45907)
- 财经(45779)
- 农业(45623)
- 北京(44162)
- 州(41380)
- 经(41176)
- 院(40156)
- 经济学(37975)
- 师范大学(36635)
- 基金
- 项目(217209)
- 科学(169023)
- 研究(158029)
- 基金(153569)
- 家(134712)
- 国家(133580)
- 科学基金(113179)
- 社会(96947)
- 社会科(91538)
- 社会科学(91509)
- 省(87876)
- 基金项目(81576)
- 教育(74006)
- 自然(73918)
- 划(73680)
- 自然科(72091)
- 自然科学(72075)
- 自然科学基金(70720)
- 编号(66225)
- 资助(63506)
- 成果(54059)
- 重点(49744)
- 发(47607)
- 课题(46907)
- 部(46572)
- 创(44270)
- 科研(41610)
- 创新(41332)
- 大学(40192)
- 计划(40146)
- 期刊
- 济(142061)
- 经济(142061)
- 研究(91867)
- 中国(66450)
- 农(53575)
- 学报(52837)
- 科学(48997)
- 财(45898)
- 管理(42126)
- 教育(39568)
- 大学(39505)
- 学学(36909)
- 农业(36003)
- 技术(29756)
- 融(27900)
- 金融(27900)
- 业经(24847)
- 经济研究(22335)
- 财经(21865)
- 业(20078)
- 问题(19468)
- 经(18801)
- 版(16799)
- 资源(16754)
- 统计(16613)
- 图书(16131)
- 技术经济(15377)
- 策(15282)
- 商业(14695)
- 科技(14614)
共检索到484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作轮 赵锐锋 张丽华 祝稳 李洁 梁丹
尺度的选择一直是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以黑河中游湿地为例,利用移动窗口技术和空间形态学准则构建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利用面积频率统计法、卡方分布归一化尺度方差、分维数距平和多样性指数探讨干旱内陆河流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的适宜和最佳窗口尺度。结果表明:1)类型变化追踪模型能实现基于像元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弥补传统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主要基于景观和斑块类型水平尺度,难以深入解析湿地空间演变过程的不足;2)黑河中游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的适宜窗口尺度为150 m×150 m~450 m×450 m,最佳窗口尺度为250 m×250 m。该结果是进一步研究黑河中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茹燕 刘连友 张宏
通过对新疆和田河中游地区1959年及2000年景观格局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基本维持了原宏观景观格局。但在小尺度上,人类通过调控水资源在空间分布的格局,影响了水在景观格局发展中的生态作用,进而影响了区域景观格局。人工渠、水库、居民地、农耕区等人为景观的出现及增多越来越影响着区域内的景观格局。这说明人类活动虽不是区域内景观格局发展的主导因素,但它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力度与影响范围却越来越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国 杨婷
基于水制度分析与发展(WIAD)研究框架,从"需水方"角度,对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市的水部门现状、绩效评价及其主观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实证分析,为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可行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发现:(1)微观水平(农村村社和城镇街道居委会)的分水、调水以及水交易的顺畅度较低;(2)水部门的物质绩效最高,金融绩效最低;(3)只考虑单个因素时,户口、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因素对水部门绩效影响显著;综合考虑三个因素时,只有职业(工人和水务管理干部)因素对水部门绩效影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国 杨婷
基于水制度分析与发展(WIAD)研究框架,从"需水方"角度,对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市的水部门现状、绩效评价及其主观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实证分析,为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可行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发现:(1)微观水平(农村村社和城镇街道居委会)的分水、调水以及水交易的顺畅度较低;(2)水部门的物质绩效最高,金融绩效最低;(3)只考虑单个因素时,户口、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因素对水部门绩效影响显著;综合考虑三个因素时,只有职业(工人和水务管理干部)因素对水部门绩效影响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学斌 石培基 罗君 刘海龙 魏伟
合理评估流域生态风险,对于优化流域景观格局、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干旱内陆河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以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合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0年,流域景观发生较大了变化,草地面积减少12.73×104hm2,未利用地面积增加15.59×104hm2;将生态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低生态风险区向流域上游不断迁移,面积减少31.89×104hm2,较低生态风险区向上游和中游不断延伸,面积增加29.30×104hm2,高生态风险区向下游不断扩展,...
关键词:
生态学 景观生态风险 石羊河流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春连 张镱锂 王兆锋 摆万奇
以2006年中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拉萨河流域湿地类型矢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在ArcGIS支持下,基于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貌区3个不同尺度开展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湿地景观格局特征不同,高寒草甸湿地景观是流域湿地基质景观,占湿地总面积的77.74%。藏北嵩草沼泽草甸是高原湿地的核心生态系统类型(占65.45%),其斑块面积、斑块数目、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斑块的聚散程度等景观指数都具有极大值。河源区湿地类型简单,仅5种,斑块破碎度较高。河谷区湿地景观类型丰富(13种),景观多样性指数最大(1.841),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当雄盆地区优势度指数最大(1...
关键词:
拉萨河流域 高寒湿地 景观特征 地貌分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锐锋 姜朋辉 赵海莉 谢作轮 金建玲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1975—2010年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结合转移矩阵模型等方法,阐述了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状况。选取斑块密度指数、聚合度、斑块平均面积指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等指标,系统分析了保护区内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据此探讨了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保护区内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保护区内及其周边地区的耕地比重分别增加了7.67%和5.5%,湿地比重分别减少了6.91%和0.4%;②保护区内湿地逐渐由研究初期大面积斑块体占主导、空间上连续分布的格局趋于景观破碎化;③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直接导致了保护区内湿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红玉 李兆富 李晓民
以野外栖息地要素调查为基础,通过模型定量化分析,研究了三江平原东北部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及其对东方白鹳栖息地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景观面积占区域面积超过50%,景观连通度高于50时,景观基质处于低度破碎化状态,景观斑块面积丧失对栖息地影响显著;当景观面积占区域面积小于30%,景观连通度低于30时,景观处于高度破碎化状态,景观空间隔离、斑块形状以及景观结构对栖息地影响更为显著。景观破碎化过程中,沼泽湿地主要在面积丧失方面对东方白鹳觅食地产生影响;而湖泡和岛状林湿地在斑块数量丧失和空间隔离方面对东方白鹳筑巢地和觅食地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婷婷 高宇 王思凯 刘鉴毅 张涛 宋超 赵峰 庄平
通过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手段,获取长江河口潮滩的景观特征,选取了57个样点进行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及指数计算,分别在4个不同空间尺度对生境景观指数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通过了解景观格局在不同尺度下的变化规律,以及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冗余分析,筛选得到长江河口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的最优空间尺度,并且得到该尺度下与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相关的景观指数。结果显示:半径为75 m空间尺度的景观特征对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解释度最好,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最优空间尺度。在此尺度下,底栖生物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与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湿润地表斑块(水洼、临海光滩、潮沟)的散布度、土壤碳储量低下的斑块(光滩)的连通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植被斑块(芦苇、糙叶苔草、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的连通度、潮沟的连通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对后续正确理解河口生境异质性及其结构变化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在合理的尺度范围内分析河口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或生态过程的影响机制,对今后在底栖动物栖息地利用效率、栖息地分类、栖息地屏障和通道功能的研究有实际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跃鹏 张学霞 方宇 张雪 郭建斌
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1980—2015年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恢复优先性进行研究,以1980、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在ArcGIS与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获取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变化信息,实现对若尔盖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动态演变过程的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湿地景观演变函数,揭示若尔盖湿地多年变化类型分布,并给出该区域湿地恢复的优先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化主要表现为斑块平均面积和蔓延度指数的萎缩,斑块密度的上升及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增大。整个研究时段内,研究区湿地斑块平均面积减少了249.77 hm~2,斑块密度上升0.013 hm~(-2)。2)根据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涵义,将研究区湿地划分为稳定型、退化型、恢复型和波动型4种类型,研究发现退化型湿地的面积与稳定型湿地相比,是其75.43%,与恢复型湿地相比,是其2.27倍,若尔盖湿地退化严重,亟需进行湿地恢复。3)采用熵值法,以行政乡镇为若尔盖湿地恢复单元,得出若尔盖8个受影响的乡镇中,有2个一级恢复区、3个二级恢复区、3个三级恢复区。三级恢复区(阿西乡、嫩哇乡、达扎寺镇)应当予以优先恢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艺红 王浩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天然蓄水系统的重要载体之一,修复城市已退化的"天然海绵",构建具有自我愈合能力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在防止城市内涝、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危害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湿地公园的水系规划不同于一般城市公园的水景设计,其规划应从城市水系统的全局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其在城市排洪调蓄、净化水质等方面的作用。本文以唐山乐亭古滦河湿地公园水体规划为例,探讨已退化的城市湿地如何在合理人工干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规划修复城市水系的自我愈合能力,为构建城市水生态安全格局提供有益思考。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湿地 水体规划 水生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園博 赵锐锋 张丽华 张晓雅
湿地是全球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功能,对调节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黑河中游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采样数据、利用植物群落排序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湿地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有机碳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兵兵 张建明 米丽娜
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区的大部分城市的城市河流湿地在整个城市湿地系统中占有主导作用,对于这些地区的城市河流湿地的研究能很好地反映整个城市湿地系统状况。在分析兰州城市湿地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兰州城市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兰州城市湿地的建设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湿地 城市河流 生态功能 湿地保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胜武 石培基 王祖静
在建立内陆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交互耦合的主要因素,并揭示了耦合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内部要素间的交互耦合是复杂的。其中,城镇人口增长较快、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胁迫水资源环境的主要因素,而总用水规模偏大、水资源管理落后以及水资源匮乏的本底条件是制约流域城镇化的主要原因。②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其变化曲线呈现出两个连续U型。第一个U型表明2001—2007年期间水资源环境对城镇化的约束力总体上是先变小、后变大的趋势。第二个U型在验证2007年《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出台后流域生态恶化趋势有所缓和的同时,警示继续加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以实现耦合协调的必要性。③各县(区)耦合度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空间差异,这与各县(区)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以及区域自然条件有关。
关键词:
城镇化 水资源环境 耦合 石羊河流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云 李升峰 李沛泽
本文选择南京江北滨江绿水湾湿地作为河流湿地典型研究区,构建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绿水湾湿地总体处于一般健康水平,内部存在差异。针对湿地健康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作者对湿地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定并提出相应的生态管控与生态修复基本要求,同时提出了涉及水环境改善、沼泽地恢复等方面的11项具体生态工程,并预评价工程实施后绿水湾湿地的生态健康水平等级有望达到健康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