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6)
2023(7259)
2022(6276)
2021(5804)
2020(4767)
2019(10769)
2018(10529)
2017(20342)
2016(11242)
2015(12213)
2014(12182)
2013(11887)
2012(10988)
2011(9963)
2010(9585)
2009(8600)
2008(8309)
2007(7264)
2006(6164)
2005(5447)
作者
(32599)
(27507)
(27025)
(25628)
(16891)
(13485)
(12410)
(10739)
(10135)
(9532)
(9333)
(9198)
(8740)
(8412)
(8339)
(8304)
(8248)
(7959)
(7742)
(7555)
(6851)
(6661)
(6501)
(6203)
(6104)
(6072)
(5966)
(5820)
(5561)
(5558)
学科
(46643)
经济(46606)
管理(30876)
(26235)
(20929)
企业(20929)
方法(18833)
数学(16686)
数学方法(16457)
地方(16342)
环境(12780)
(12000)
(11000)
中国(10154)
(10061)
地方经济(9257)
业经(9043)
(8371)
农业(8368)
(7554)
(6861)
技术(6786)
资源(6507)
(6484)
财务(6471)
财务管理(6456)
理论(6389)
企业财务(6098)
(5990)
贸易(5988)
机构
学院(152683)
大学(151103)
(56704)
管理(56424)
经济(55283)
研究(53358)
理学(49015)
理学院(48348)
管理学(47424)
管理学院(47149)
中国(38666)
科学(37068)
(32379)
(28050)
(27553)
研究所(25604)
(25099)
业大(24961)
中心(24836)
(22725)
(22589)
师范(22368)
农业(22194)
财经(20279)
(20134)
北京(19702)
(19149)
(18265)
师范大学(18094)
(17342)
基金
项目(112282)
科学(88267)
基金(80059)
研究(79581)
(71384)
国家(70807)
科学基金(60222)
社会(49967)
社会科(47316)
社会科学(47299)
(46394)
基金项目(43566)
自然(40076)
自然科(39050)
自然科学(39038)
(38809)
自然科学基金(38282)
教育(35300)
资助(31778)
编号(31482)
重点(25956)
(25652)
成果(24339)
(23544)
(23063)
课题(22447)
计划(22037)
科研(21777)
创新(21706)
国家社会(20563)
期刊
(60795)
经济(60795)
研究(40051)
中国(29559)
学报(26873)
科学(24650)
(24439)
(19910)
大学(19367)
学学(18281)
管理(17674)
农业(17025)
教育(15446)
技术(12780)
资源(11617)
(10898)
金融(10898)
业经(10176)
(9735)
经济研究(9260)
财经(9202)
科技(8192)
(8146)
问题(8112)
(7925)
图书(7641)
(7521)
统计(7098)
(7064)
技术经济(6975)
共检索到216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冯海春  王旭峰  
论文以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植被指数、水文、气候、交通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人居环境指数(HEI),利用GIS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13~84.32之间,整体分布格局为: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适宜性依次降低,适宜、较适宜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中游和中下游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很大。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在石羊河各支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流域内居民点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状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建芳  粟晓玲  王素芬  
【目的】对水资源紧缺地区的用水公平性进行研究,为了解当地用水现状进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借鉴收入公平性评价指标基尼系数的基本概念,构建内陆河流域用水公平性的评价方法,即通过影响用水量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降水量等主要指标,计算单项指标与用水量的基尼系数,并计算综合基尼系数,进而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对其用水公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利用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方法,对石羊河流域用水公平性的评价表明,石羊河流域在现状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代内用水较为公平,但代际用水并不公平。【结论】可以利用基尼系数客观地评价区域间社会经济用水的公平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学斌  石培基  罗君  刘海龙  魏伟  
合理评估流域生态风险,对于优化流域景观格局、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干旱内陆河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以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合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0年,流域景观发生较大了变化,草地面积减少12.73×104hm2,未利用地面积增加15.59×104hm2;将生态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低生态风险区向流域上游不断迁移,面积减少31.89×104hm2,较低生态风险区向上游和中游不断延伸,面积增加29.30×104hm2,高生态风险区向下游不断扩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莉  石培基  魏伟  张胜武  刘海猛  
通过建立石羊河流域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WPI模型计算2001-2010年流域内5县(区)的水贫困水平,并以资源、设施、能力、使用、环境系统贡献率为基础,运用LSE判定5县(区)的水贫困空间驱动类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石羊河流域水贫困程度以不规则的"h"型减弱,按降幅快慢,可划分为波动下降(2001-2005年)和快速下降(2006-2010年)两个阶段;5系统的贫困指数亦以不同形式趋于减小,内部稳定性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各县(区)水贫困程度以不同形态减弱,空间驱动类型以四因素协同型为主,并细分为4个子类:资源-能力-使用-环境驱动型(民勤县、古浪县)、资源-设施-使用-环境驱动型(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胜武  石培基  王祖静  
在建立内陆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交互耦合的主要因素,并揭示了耦合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内部要素间的交互耦合是复杂的。其中,城镇人口增长较快、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胁迫水资源环境的主要因素,而总用水规模偏大、水资源管理落后以及水资源匮乏的本底条件是制约流域城镇化的主要原因。②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其变化曲线呈现出两个连续U型。第一个U型表明2001—2007年期间水资源环境对城镇化的约束力总体上是先变小、后变大的趋势。第二个U型在验证2007年《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出台后流域生态恶化趋势有所缓和的同时,警示继续加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以实现耦合协调的必要性。③各县(区)耦合度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空间差异,这与各县(区)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以及区域自然条件有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春芳   倪博文   连虎刚   贺扬希  
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极大影响着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分析与评价外部扰动下的生态网络韧性水平,对于针对性提出该区域生态网络优化方案、增强流域生态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包括要素、结构和功能三个维度的生态网络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对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网络韧性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生态网络空间结构具有非均衡性,生态“源地—廊道—节点”呈不均匀地集聚分布,但南密北疏的格局基本稳定。(2)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生态网络韧性水平整体提高,年均增长1.55%,荒漠和山地地区生态网络韧性提升快于绿洲地区,结构韧性提升快于功能韧性和要素韧性。(3)2000—2020年间,山地、绿洲、荒漠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生态网络韧性水平差异逐渐减小,“低—低”集聚(LL)和“高—高”集聚(HH)占比高。LL集聚主要分布在北部荒漠区域,HH集聚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两者在空间上均有扩散的趋势。最后对山地、绿洲和荒漠三类地区,从要素、结构、功能三方面提出生态修复背景下流域韧性提升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淑婷  杨永春  李博  石培基  魏伟  刘润  王梅梅  卢红  
通过深入剖析生态补偿与社会区位条件以及自然区位条件的关系,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石羊河各流域区位条件对补偿标准制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年石羊河流域各地区基础数据,建立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计算各流域不同植被类型补偿标准。研究结论如下:①合理补偿标准不仅需要考虑各生态系统的差异性,还必须保障补偿者的承担能力和满足受偿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合理制定补偿标准也是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②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和经济行为存在空间异质性,因此应建立差别化、动态化补偿标准;③利用区位差异条件可以科学地制定区域间生态补偿的分配标准,有效避免以往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中的"一刀切"现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学涛  石敏俊  马国霞  
干旱内陆河流域因缺水而引起的流域下游生态退化及社会矛盾引起全社会广泛重视,而现状水资源分配的优先权体系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制度和产权经济学层面提出以"虚拟的"初始水权概念为媒介,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权交易的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目前内陆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流域自汉代以来分水规则的变化获得经验启示,初始水权分配应该按照公平性、稳定性要求,并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据此提出现状条件下水资源初始产权分配宜以农业人口比例为基础,并发现中游凉州区对下游民勤县地表水资源的侵占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2005年的情况计算,中游凉州区多占下游民勤县水权份额15.15%...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雪雁  马艳艳  陈欢欢  高志玉  薛冰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农户往往面临着多重风险的冲击,准确测量农村多维贫困程度、探明多维贫困的形成原因,对制定有效的缓贫政策至关重要。以石羊河流域96个乡镇为研究单元,采用UNDP-MPI、泰勒指数、空间自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农村多维贫困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2001—2016年石羊河流域多维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降幅达51.83%,且多维贫困指数的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经济维度和生活水平维度对多维贫困的贡献度均趋于下降,其中,经济贡献度降至0,而健康维度和教育维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异星  罗格平  尹昌应  周德成  鲁蕾  许文强  戴丽  
以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在遥感与GIS支持下揭示了流域1989—2002年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状况,并进一步对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分析了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稳定上升,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发展时期;②1989—2002年,流域生态安全状况整体有所好转,但局部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③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在18~100间的区域生态安全等级有所提高,由1989年主体属于中警状态提高到2002年的预警状态;④不同土地利用程度下流域在较安全和预警状态面积之和有以下顺序:Ⅴ>Ⅳ>Ⅰ>Ⅵ>Ⅲ>Ⅱ,表明Ⅴ级土地利用程度区即林草地是流域生态恢复和重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玥  刘新平  原伟鹏  
[目的]探析开都河流域在未利用地开发过程中生态风险指数的变化特征,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生态保护修复协调发展提供建议。[方法]文章采用PSR模型构建基于14个指标框架的流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测度综合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时空视角的特征变化与格局划分评价;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前瞻性模糊预测该区域未来4年的生态风险变化态势。[结果]2009—2016年开都河流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风险程度由较低下降至低生态风险水平,随后上升至一般程度。这是因为土地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但在政府相应生态保护政策的出台落实下又逐步缓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好转明显,抵御风险能力得以提升。预测结果显示2017—2020年开都河流域生态风险将由一般生态风险程度上升至较高程度,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来消减生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结论]开都河流域作为沙漠中典型的绿洲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通过未利用地的差别化开发、鼓励零星分散的开发模式以及细分不同地类开发的生态补偿设置等方式路径,以期缓解降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未利用地开发带来的生态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宝  何武全  蔡明科  
以水量平衡、水沙平衡、水土平衡、水盐平衡、水质控制及生态系统的生物与景观指标等作为准则层,以28项指标作为因素层,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建立了农业节水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模型。模型首先将评价目标分层系列化,形成一个递阶有序的层次结构,再根据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权重,最后综合计算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模型可为内陆河流域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以西北内陆河流域某灌区为例,利用所构建的模型计算灌区农业节水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当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3分别提高到0.4和0.5时,可分别提高生态环境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雪梅  石培基  董翰蓉  吴文婕  付春燕  魏伟  
以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城市武威市凉州区为例,对水资源承载力、城市适度规模的内涵进行阐述,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城市适度规模计算模型,构建了城市适度规模与实际人口的距离协调度评价模型,并给出评价区间标准;对水资源约束下的城市适度规模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凉州区的地表径流量相比1950年代下降程度显著;2000—2009年凉州区水资源处于超载状态,超载类型为水质和水量结合型,超载度年均增长率5.11%,城市适度规模与实际人口的距离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衰退黄灯区向轻度失调双黄灯警区过渡阶段;未来20年水资源超载度年均增长率3.15%,虽然超载速度减缓,但是可利用水量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需水量,城市适度规模与实际人口的距离协调度将进入轻度失调双黄灯警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让会  张慧芝  赵振勇  黄俊芳  孙洪波  
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水质与水量具有较大的变幅范围 ,用水的方式比较灵活 ,水分的供给状况影响生物的生产力。生态用水受制于SPAC中水分循环与转化的效率 ,并与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地形特点、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生态用水量的估算有许多参数与模型需要率定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用水观念的确立 ,对于完善生态水文学的学科体系 ,指导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生态实践 ,促进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露   潘启迪   郭文华   李超   肖飞   张玉韩   孙丹峰   孙强强  
为开展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文献计量法,聚焦土地自然属性,基于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梳理农用地适宜性影响因素,选取12个指标构建土地宜耕、宜园、宜林、宜草性评价体系。基于限制性因子法与1OAO原则筛选不适宜区,针对适宜区利用综合评价法考虑适宜程度,最终形成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标准,并以2020年石羊河流域为实证区开展验证。结果表明:2020年石羊河流域内仅有2.69%的土地属于耕地适宜区,42.96%不适宜发展耕地;园地适宜区有17.08%,不适宜区有19.12%;林地适宜区有10.27%,不适宜区有6.17%;研究区域内无草地不适宜区,适宜区有12.93%。本研究根据2020年研究区土地覆被现状与2010—2020年农用地转化等实际情况,验证上述评价结果是否合理,结果表明仅存在3.76%的耕地分布在耕地不适宜地区、林地不适宜区没有林地分布,农用地转入和转出也主要分布于一般适宜区和适宜区,基本上符合因地制宜发展,证实了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利用限制性因子法开展适宜性评价贴合实际,能够为未来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提供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