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9)
- 2023(11584)
- 2022(10118)
- 2021(9603)
- 2020(8001)
- 2019(18571)
- 2018(18462)
- 2017(36143)
- 2016(19604)
- 2015(21743)
- 2014(21697)
- 2013(21365)
- 2012(19605)
- 2011(17497)
- 2010(17389)
- 2009(15608)
- 2008(15123)
- 2007(13102)
- 2006(11508)
- 2005(10108)
- 学科
- 济(73745)
- 经济(73671)
- 管理(52863)
- 业(50162)
- 企(42407)
- 企业(42407)
- 方法(35711)
- 数学(31127)
- 数学方法(30725)
- 学(18952)
- 农(18780)
- 中国(18520)
- 财(18427)
- 制(18193)
- 银(17095)
- 银行(17043)
- 业经(16296)
- 行(16014)
- 地方(15193)
- 理论(12534)
- 融(12480)
- 金融(12479)
- 农业(12432)
- 贸(12313)
- 贸易(12304)
- 和(12242)
- 务(12155)
- 财务(12085)
- 财务管理(12068)
- 易(11914)
- 机构
- 大学(273065)
- 学院(270091)
- 管理(108744)
- 济(101816)
- 经济(99362)
- 理学(94520)
- 理学院(93430)
- 管理学(91706)
- 管理学院(91233)
- 研究(91112)
- 中国(70661)
- 科学(59957)
- 京(58812)
- 农(47102)
- 财(46690)
- 所(46268)
- 业大(43409)
- 研究所(42819)
- 中心(41573)
- 江(38741)
- 财经(38095)
- 农业(37264)
- 北京(37231)
- 范(35901)
- 师范(35520)
- 经(34732)
- 院(33701)
- 州(32179)
- 经济学(29931)
- 师范大学(28972)
- 基金
- 项目(193415)
- 科学(151215)
- 基金(140376)
- 研究(137499)
- 家(123949)
- 国家(122974)
- 科学基金(104999)
- 社会(84239)
- 社会科(79827)
- 社会科学(79804)
- 基金项目(75561)
- 省(75075)
- 自然(71198)
- 自然科(69523)
- 自然科学(69509)
- 自然科学基金(68255)
- 划(64363)
- 教育(62543)
- 资助(57978)
- 编号(55817)
- 成果(44378)
- 重点(43719)
- 部(41936)
- 发(40761)
- 创(39723)
- 课题(38111)
- 科研(37754)
- 创新(37101)
- 计划(36347)
- 大学(35476)
- 期刊
- 济(106737)
- 经济(106737)
- 研究(79278)
- 中国(47539)
- 学报(47063)
- 科学(43078)
- 农(41174)
- 管理(38231)
- 大学(34592)
- 财(33331)
- 学学(32675)
- 融(30021)
- 金融(30021)
- 教育(27922)
- 农业(27626)
- 技术(22202)
- 财经(17818)
- 业经(17350)
- 经济研究(16725)
- 图书(15158)
- 经(14958)
- 理论(14376)
- 业(13989)
- 问题(13956)
- 科技(13946)
- 资源(13564)
- 实践(13415)
- 践(13415)
- 技术经济(12428)
- 版(12391)
共检索到387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文斌 王晶莹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人工林的边行优势明显优于湿润区的现象 ,分别在不同气候区对当地的主要造林树种的片林及其边行外侧和行列式林分带间的沙土水分利用特征进行了测定 ,发现树木能使边行外侧 8~ 10m土壤中的含水率降低 ,并形成一个土壤湿度梯度 ,使 8~ 10m及其以外土壤中的水分向树木基部方向的沙土中渗透 ,这些侧渗的水分成为干旱年份边行树木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 ;说明林分边行树木存在一个土壤水分主要利用带和土壤水分渗漏补给带 ,进而提出了合理配置的人工林土壤水分利用特征模式。最后论述了按照该模式构建的行列式林分 ,在同等密度或覆盖度时 ,其防风固沙效益显著高于等株行距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的林分。
关键词:
边行优势 行列式林分 水分利用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晶会 贺康宁 王百田 郭红 张卫强 尹婧
利用Li 6 2 0 0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 ,对黄土半干旱区山西省方山县试验地自然条件下 ,侧柏的气体交换、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应环境因子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呈凹型 ,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 ,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时分 .根据Farquhar和Sharkey提出关于区分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的两个标准 ,分析表明侧柏在上午 (1 0 :0 0— 1 2 :0 0 )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的气孔导度决定的 ,而午间 (1 2 :0 0— 1 4 :0 0 )的光合午休和午后 (1 6 :0 0— 1 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尹准生 孙长忠 赵明扬
利用2008—2011年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与林外降雨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研究,并运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冠截留量(I)与林外降雨量(P)可用非线性模型I=a Pb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方程为I=0.584P0.576;该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且拟合方程参数稳定性良好,经检验,方程均达到显著性要求,可在该区域油松人工林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新生 王彦辉 李振华 王艳兵 于澎涛 熊伟
【目的】在半干旱的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下日蒸散变化特征,分析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以期为准确计算和预测森林蒸散、实现森林精细化管理和缓解林水矛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样地,在2013年8—10月,监测林内外气象条件,并选取能代表多种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潜在蒸散作为影响林下蒸散的气象指标;在样地内代表性地点布设11个微型蒸渗仪,其中5个保持自然状态,6个进行防雨处理,以加大土壤湿度变化范围和利于分析土壤湿度对林下蒸散的影响;逐日监测林下蒸散量和蒸渗仪内土壤湿度;分析林下蒸散对土壤湿度和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二者综合影响的林下日蒸散模型。【结果】研究期间的林下日蒸散波动幅度较大,但随气温、太阳辐射、降雨量逐渐降低而逐渐减小;林下蒸散明显受到诸多气象因子影响,但主要气象因子存在月份和天气类型差异,从8月份的饱和水汽压差变为9月份的太阳辐射和10月份的日最高气温,多云天为潜在蒸散和太阳辐射,晴天为温度,阴雨天为潜在蒸散;除潜在蒸散这个体现多个气象因子综合影响的气象指标外,土壤湿度也是影响林下蒸散的重要因素,且其影响在防雨和自然处理下表现一致;林下日蒸散随潜在蒸散和土壤湿度增加均呈先快速升高、后缓慢升高、在达某个阈值(日潜在蒸散4.5 mm·d~(-1),土壤体积含水量35%或相对含水量0.56)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建立了耦合日潜在蒸散(PET,mm·d~(-1))和土壤体积含水量(VSM,%)影响的林下日蒸散(ET_U,mm·d~(-1))模型,并基于实测数据拟合了模型参数:ET_U=(-0.045PET~2+1.392PET)[1-EXP(-1.292VSM)],精度较高(R~2=0.80)。【结论】六盘山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日蒸散量随潜在蒸散和土壤湿度增加而升高,后增速渐缓并在超过阈值后趋于平稳,综合考虑这二者影响的林下蒸散模型能准确计算和预测林地蒸散。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斌 郭鑫炜 魏亚伟 王茜 李吉 李志远 郑卓然
辽西北半干旱区作为我国三北防护林边界防护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脆弱而敏感,但对于阻挡科尔沁沙地南缘扩大和在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明确其土壤养分、有机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本研究在辽宁西北部的昌图县付家林场,分别选择当地典型的人工防护林——樟子松纯林、杨树纯林、樟子松-杨树混交林,并对其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10cm)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6~9.04g·kg-1和0.35~0.78g·kg-1,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樟子松林最高,樟子松-杨树混交林最低;土壤全磷含量仅为1.14~4.50mg·kg-1,樟子松-杨树混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淑勇 周泽福 张光灿 夏江宝
Three-year old shrub species of Rosa xanthina, Caragana korshinskii, Prunus davidiana and Prunus sibirica in a semi-arid loess hilly reg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for comparing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etc. T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继兵 孙占祥 蒋春光 刘志 郑家明 冯良山
【目的】春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作物,其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但该区降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春玉米高产稳产所需。垄膜沟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水,提高降水资源化程度,开展相关研究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区有限的自然降水,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稳产高产。【方法】2007—2013年在辽宁朝阳地区进行玉米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垄膜沟种(沟内不覆盖,T1)、垄膜沟覆秸秆(T2)、垄膜沟覆膜(T3)和传统种植(CK)4种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传统种植为垄沟种植,行距50 cm,垄膜沟种方式为沟垄相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砚亮 孙占祥 白伟 冯良山 杨宁 蔡倩 冯晨 张哲
【目的】通过对不同行比玉米与花生间作模式中作物产量、土地生产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分析,探讨间作模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机理,提出适合于辽西旱作农业区的玉米与花生间作模式。【方法】试验于2015—2016年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行,设置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2M:4P)、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4M:4P)和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4种种植模式,通过研究间作复合系统产量、土地当量比、土壤水分分布和水分当量比等指标来分析玉米花生间作对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忠升 邵明安
为了解覆被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中子水分仪同步定位观测多年撂荒地转变为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前后2种覆被类型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并对测定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荒地造林后,除丰水年林地剖面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增加,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正效应外,其他年份均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负效应。随林龄增加,柠条锦鸡儿林对土壤水分影响程度逐渐增强,林地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下降幅度加大。由于林地土壤水分主要依靠穿过林冠的天然降水来补充,为了实现森林植被和土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防止深层土壤干层形成,造林后第5年就需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柠条锦鸡儿生长,以减少土壤水分消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米娜 温学发 蔡福 王阳 张玉书
利用千烟洲人工林基于涡度相关技术的碳水通量数据,同时借助基于生理生态学过程EALCO模型的冠层导度(Gc)模拟值,分别从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及固有水分利用效率(IWUE)等方面探讨季节性干旱对我国中亚热带人工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干旱期间WUE下降;干旱对全年WUE的影响不明显,全年WUE与太阳辐射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03,P=0.014)。WUEi和IWUE在短期干旱状况下表现为升高,根据它们的物理意义,这表明在大气CO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干旱发生时通量贡献区内森林冠层的胞间CO2浓度权重平均值减小。当相对土壤含水量(REW...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玉宝 王百田 乌吉斯古楞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plantation density control techniques based on domestic literature,and discussed the technical issues on plantation density control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Nowadays,more studies focused on modeling study,but with less mechanism;more on the pu...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人工林 密度调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王静 雍绍萍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工程整地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柠条灌木林建设与土壤水分消耗及调控恢复研究。结果表明 :在半干旱区柠条生长前 6年为幼龄期 ,6~ 14年为中龄期 ,14年后进入老龄期。幼龄期 0~ 80 0cm土壤中未形成干层 ,中龄期土壤干层厚度为 2 4 0~ 2 6 0cm ,老龄期干层为 70 0cm。水平阶整地丰水年土壤水分盈余 4 4 82mm ,对照亏缺 5 1 5~ 79 6mm ;平水年亏缺 5 3 91mm ,对照亏缺 10 3 6 4mm ;干旱年亏缺 10 2 87mm ,对照亏缺 15 3 32mm。不同降水年份土壤水分的补偿深度为 80~ 180c...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党汉瑾 党宏忠 王玉魁 周泽福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26年生柠条植物篱不同部位(带间、带前、带内、带后)土壤水分的2年监测,对比分析了柠条植物篱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及其动态,探讨了柠条植物篱对降水的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带状柠条植物篱内不同部位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有明显的不同,其中,带内部位土壤密度(0.99 g·cm-3)、非毛管孔隙度(8.77%)、毛管持水量(58.89%)等均优于带间、带前、带后,土壤更为疏松,透水保水性能更良,而带前更加黏性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部位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逐层降低的趋势,依次为0~20 cm(25.51%±2.28%)>40~60 cm(12.96%±1.34%)>60~8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尹准生 孙长忠 赵明扬
为建立合适的枯落物截留雨量预估模型,利用2008—2011年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枯落物对降雨的截留与林外降雨量(P)、林内穿透雨量(TF)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研究;运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枯落物截留与林内外降雨量均可用非线性模型Ic=a Pb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方程分别为Ic=0.499P0.627和Ic=0.717TF0.513。该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且拟合方程参数稳定性良好,经检验方程均达到显著性要求,可用于预估该区域油松人工林的枯落物截留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丹 张克斌 王黎黎 杨晓晖
选取宁夏盐池封育5、10、20年及未封育(对照)的沙化草地,采用样线和样方结合法进行野外植被调查,运用重要值、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封育年限沙化草地群落中种群生态位格局。结果表明,不同围封年限研究区群落组成均以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为主,而未封育区以1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而生态位重叠最大值却均出现在低生态位宽度物种之间,说明研究区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相关关系。封育5、10年区通过围栏封育促进植被恢复效果明显,而封育20年区群落数量特征值出现下降趋势,这与土壤结皮的影响密切相关。结皮试...
关键词:
封育 沙化草地 群落特征 生态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