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8)
- 2023(1765)
- 2022(1482)
- 2021(1295)
- 2020(1087)
- 2019(2432)
- 2018(2337)
- 2017(3966)
- 2016(2401)
- 2015(2577)
- 2014(2546)
- 2013(2558)
- 2012(2416)
- 2011(2249)
- 2010(2033)
- 2009(1976)
- 2008(1910)
- 2007(1690)
- 2006(1473)
- 2005(1298)
- 学科
- 济(7684)
- 经济(7680)
- 学(5252)
- 方法(4492)
- 管理(4195)
- 业(4047)
- 数学(4035)
- 数学方法(3946)
- 企(3208)
- 企业(3208)
- 农(2002)
- 环境(1720)
- 森(1713)
- 森林(1713)
- 林(1676)
- 地方(1642)
- 生态(1608)
- 生物(1590)
- 中国(1545)
- 壤(1410)
- 土壤(1409)
- 农业(1402)
- 财(1395)
- 业经(1325)
- 和(1226)
- 物(1219)
- 水产(1215)
- 资源(1204)
- 划(1193)
- 虫(1155)
- 机构
- 大学(37065)
- 学院(36268)
- 研究(17238)
- 科学(15239)
- 农(14121)
- 农业(11491)
- 中国(11167)
- 业大(11065)
- 所(10786)
- 济(10582)
- 研究所(10348)
- 管理(10339)
- 经济(10332)
- 理学(9151)
- 理学院(8958)
- 管理学(8537)
- 京(8518)
- 管理学院(8487)
- 室(7951)
- 实验(7777)
- 省(7577)
- 农业大学(7524)
- 实验室(7449)
- 中心(7197)
- 重点(7030)
- 院(6753)
- 业(6284)
- 江(5996)
- 科学院(5864)
- 林业(5827)
共检索到50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胜英 周彪 毛子军 王秀伟 孙元发
采用根钻法对以上6种森林类型细根现存量进行动态研究。对0~30cm土层的细根(≤5mm)现存生物量和死亡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的细根现存量差别很大,6种林分中细根现存量为水曲柳林(1030·0g·m-2)>蒙古栎林(973·4g·m-2)>红松林(780·9g·m-2)>落叶松林(718·2g·m-2)>山杨林(709·1g·m-2)>樟子松林(470·4g·m-2);2)除落叶松外,其他林分活细根现存量与总细根现存量变化趋势相一致。红松林、落叶松林活细根现存量最大值出现在5月,其余4种均出现在6月,水曲柳林最小值出现在9月,其他5种林分均出现在7月或8月;3)不同林分死...
关键词:
帽儿山 细根 生物量 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耿鹏飞 金光泽
【目的】对原生林及其皆伐后自然演替形成的次生林和造林形成的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更新方式对细根动态分布的影响、了解细根与土壤特性之间的互动效应,为阐明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循环以及为该地区森林恢复和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南坡典型阔叶红松林、皆伐后天然更新的白桦次生林、皆伐后栽植的红松人工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5—9月用连续钻取土芯法采集细根(直径≤2 mm)和土壤,测定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分析生物量与土壤特性的相关性。【结果】典型阔叶红松林、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白桦次生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P<0.05);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春楠 庞圣江 郑金萍 李兵 郭忠玲
以长白山林区林下14种幼树为对象,采用收获法对胸径D1.3≤2.5cm的幼树植株进行随机取样,通过对不同树种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的统计,建立了幼树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模型,并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以地径(D0)和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0H)为自变量,拟合的14种幼树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最优模型为幂函数,并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且都有较大的R2值(0.712~0.983)和较小的SEE值(0.217~1.122)。幼树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最优回归方程的R2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全株生物量>地上部分>枝>地下部分>叶。验证结果表明:以地径(D0)为自变量时,建立的幼树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模型,对生物量的估测结果均...
关键词:
幼树 生物量 估测模型 长白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犇 金光泽
以择伐40年后的阔叶红松林过伐林(以下简称为择伐林)和未砍伐的典型阔叶红松林(以下为原始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择伐对细根生物量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原始林和择伐林死细根生物量、活细根生物量和总细根年平均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总细根生物量以及活细根在6月以及9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死细根在5月、7月以及8月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建国 张小全 徐德应 朱高
通过野外调查测定,研究了六盘山林区天然次生林(杂灌林、山杨和辽东栎林)、农田、草地和人工林(13、18和25年生华北落叶松)植被活体生物量的C贮量。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植被地上生物量C贮量为14.93~25.92 t.hm-2,根系为6.50~7.55 t.hm-2;人工林地上为11.97~45.39 t.hm-2,根系为6.48~7.64 t.hm-2;农田和草地地上分别为0.83和1.09 t.hm-2,根系分别为0.49和1.61 t.hm-2。植被活体生物量C年均积累量,天然次生林地上为2.97~5.15 t.hm-2.a-1,根系为1.67~2.86 t.hm-2.a-1;人工林地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峰 席本野 戴腾飞 于景麟 李广德 陈雨姗 王杰 贾黎明
【目的】杨树速生丰产林是我国主要的纸浆兼用材林,较低的水肥利用效率容易造成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甚至林分产量下降。因此,迫切需要探究适宜的水肥耦合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根区土壤氮分布、根系分布以及林木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毛白杨人工林的最佳水肥耦合措施。【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溉水平:-20 kPa(I_(20))、-33 kPa(I_(33))、-45 kPa(I_(45))和4个施N水平:0(F_0)、120 kg/(hm~2·a)(F120)、190 kg/(hm~2·a)(F190)、260 kg/(hm~2·a)(F_(260)),并设置CK对照(不灌溉不施肥)。测定其全年的土壤NO_3~--N动态、细根分布以及生物量产量。【结果】(1)施N量和灌溉量显著增加NO_3~--N运移、分布和深层累积量,其中I_(20)F_(260)处理NO_3~--N深层浸出现象严重,而I_(20)F_(120)处理浸出量最小。(2)水肥耦合管理可使根系分布浅层化;其中N肥供应可改变根系分布规律,灌溉促使根系分布表层化;而根系生长对N的响应取决于灌溉水平,其中I_(20)F_(260)处理根长密度(RL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文义 李明泽 杨金明
采用黑龙江长白山地区TM图像和143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及野外调查补充样地数据,选择包括各波段灰度值、不同波段灰度值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包括11种植被指数)、纹理信息以及环境因子在内的75个自变量,分别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黑龙江长白山林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逐步回归法采用5个自变量所建模型平均拟合精度为76.5%,均方根误差为19.12t·hm-2,样地生物量真实值与预测值相关系数为0.5434;偏最小二乘回归法采用10个自变量所建模型平均拟合精度85.8%,均方根误差9.92t·hm-2,样地生物量真实值与预测值相关系数0.8603,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要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亚洲 孙晓梅 张江涛 杜彦昌 马建伟
对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年龄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各器官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运用回归分析和模型选优的方法建立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单株的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3.617、29.846、123.954、177.482 kg,各林龄段干、根、枝、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比值分别为32∶17∶23∶11∶17(幼龄林);50∶20∶15∶10∶5(中龄林);62∶15∶10∶9∶4(近熟林);58∶23∶9∶8∶2(成熟林);树高、胸径与各组分生物量之间、各组分生物量与根和叶生物量之间以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显著;最终确立的单株生物量...
关键词:
小陇山 日本落叶松 单株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小全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 C平衡和养分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树木有赖于细根吸收水分和养分 ,而细根对环境胁迫比较敏感 ,因此细根动态可指示环境变化 ,还可反映树木的健康状态。影响树木细根生产和周转的因子很多 ,本文在收集大量研究文献基础上 ,讨论了土壤养分、水分、p H值、温度等环境因子以及大气 CO2 增长对树木细根分布、生物量、生产和周转的影响 ,以期为我国开展细根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根 生物量 生产 周转 环境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少辉 肖复明 汪思龙 苏文会 于小军 申正其
通过连续土钻取样法,对湖南会同林区集约经营毛竹林地土壤细根生物量及其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细根生物量为7.7349t.hm-2,其中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91.5%和8.5%,并且毛竹林0~20cm层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别占林地活细根和死细根总量的57.9%和60%。毛竹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在1年中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变化范围分别为4.8647~10.7964和0.3538~1.0057t.hm-2,基本上2—6月份呈上升趋势,到6月份出现最高峰值,8—12月份下降,次年2月为最低值。采用改进的最大值、最小值法计算模型计算出毛竹林细根年生长量、年分解量和年周转率分别为6.89...
关键词:
毛竹林 细根 生物量 周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永涛 石培礼 徐玲玲
Fine root biomass was measured by soil core sampler in four community type on Tibetan Plateau,of which include two coppice of Betula platyphylla and Quercus aquifolioides,one shrub of Salix oritrepha,and one coniferous woodland of Pinus densata.The fine root density were Betula platyphylla of(785.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群英 陈少雄 韩斐扬 陈文平 李天会 吴志华 简明
对广东廉江石岭林场尾细桉等5种7.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各组分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均以干的最大、叶的最小,枝、根、皮介于中间;5种桉树无性系各组分的生物量排序为:赤桉、尾细桉、巨尾桉为干>根>枝>皮>叶,雷林1号桉为干>根>皮>枝>叶,尾叶桉为干>枝>根>皮>叶。人工林生物量现存量的排列顺序为尾细桉(161.60 t.hm-2)>巨尾桉(127.96 t.hm-2)>尾叶桉(112.60 t.hm-2)>赤桉(83.81 t.hm-2)>雷林1号桉(71.36 t.hm-2)。各组分的灰分含量各不相同,以叶最高(4.08%~6.88%),干最低(0.17%~...
关键词:
桉树无性系 生物量 能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晶 张晓丽
以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外业实测数据,通过提取植被指数因子、波段组合因子以及地形因子等19个因子,建立崂山林场生物量多元线性反演模型,进而分析该反演模型的精度和优缺点,估测崂山林场森林生物量。结果表明: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的生物量模型平均反演精度达到80.75%;根据反演出的林分生物量估测模型,估测崂山林场2013年的林分生物量为402 485.44 t。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鹏 范川 凌银花 李贤伟 刘运科 张腾飞 苏宇
细根是植物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碳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Finér et al.,2011)。虽然细根占林木根系总生物量的比例不足30%(张小全等,2001;Helmisaari et al.,2002),但其周转迅速,超过40%的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et NPP)用于细根的生长和维持(Tateno et al.,2004)。大多数研究把直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小朋 殷有 于立忠 姚立海 英慧 张娜
树木细根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它的生长、死亡、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密切复杂地联系在一起,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对细根生长与发育影响不同,但细根生长的季节动态与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分布规律一致,增加土壤水分显著增加细根生物量;而增加土壤养分对细根生长变化的影响较复杂,多数研究结果认为随土壤养分的增加,细根生物量增加或减少,低级根的根长和直径普遍增大,比根长减小。水肥耦合处理下的细根生物量显著大于灌溉和施肥处理下的细根生物量,并具有明显的季节规律性;水肥耦合会使细根根长密度增大;细根寿命暂时性缩短或延长等。在分析了不同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细根生长规律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