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3)
2023(4458)
2022(4065)
2021(3972)
2020(3586)
2019(8163)
2018(8156)
2017(15954)
2016(8800)
2015(9958)
2014(9959)
2013(9613)
2012(8807)
2011(7888)
2010(8266)
2009(7592)
2008(7328)
2007(6477)
2006(5646)
2005(4840)
作者
(26623)
(22437)
(22345)
(21344)
(14319)
(10880)
(9998)
(8724)
(8511)
(8106)
(7869)
(7719)
(7456)
(7339)
(7088)
(6956)
(6649)
(6553)
(6460)
(6417)
(5749)
(5716)
(5652)
(5129)
(5076)
(5053)
(4907)
(4870)
(4866)
(4525)
学科
(39652)
经济(39625)
方法(22954)
数学(21503)
数学方法(20993)
管理(20527)
(19823)
(15982)
企业(15982)
(9675)
中国(8659)
(8356)
地方(7623)
理论(6743)
(6480)
贸易(6475)
(6316)
业经(6276)
(6193)
农业(5605)
环境(5071)
技术(4787)
(4670)
地方经济(4658)
(4587)
教学(4475)
(4351)
金融(4350)
(4332)
(4276)
机构
学院(123181)
大学(122377)
(49109)
经济(48182)
管理(46316)
研究(43653)
理学(40295)
理学院(39874)
管理学(38593)
管理学院(38404)
中国(31641)
科学(30095)
(27118)
(24496)
(23721)
业大(23069)
研究所(22088)
(19645)
中心(19004)
农业(18754)
(18570)
北京(17657)
(17088)
财经(15998)
经济学(15341)
技术(14887)
(14880)
师范(14693)
(14601)
(14494)
基金
项目(88395)
科学(67859)
基金(62853)
研究(58682)
(57708)
国家(57336)
科学基金(47656)
(36124)
社会(35322)
自然(33594)
社会科(33559)
社会科学(33549)
自然科(32854)
自然科学(32844)
自然科学基金(32234)
基金项目(32141)
(30063)
资助(28708)
教育(28273)
编号(22508)
重点(20785)
(18673)
(18462)
计划(18235)
(17884)
科研(17425)
成果(17066)
科技(16880)
创新(16796)
课题(16770)
期刊
(49329)
经济(49329)
研究(32432)
学报(25142)
科学(22586)
中国(22204)
(20597)
大学(18979)
学学(18286)
管理(17265)
(14070)
农业(13877)
教育(13696)
技术(13130)
林业(11222)
统计(9448)
经济研究(8753)
业经(8743)
(8388)
(8362)
金融(8362)
(8306)
决策(7733)
财经(7600)
业大(7411)
科技(7148)
技术经济(7106)
问题(6724)
(6613)
(6252)
共检索到176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卢军  李凤日  张会儒  张守攻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天然次生林内的10个主要阔叶树种建立冠长率模型。采用2007年设置的30块固定标准地中获取的4237株样木,使用其中的3628株建立冠长率模型。从大小、竞争和立地3个角度来解释冠长率,利用Logistic方程的形式来构造冠长率模型,并且使用多重决定系数来评价3个方面因子所解释变量的百分比。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变量解释的百分比从12.8813%(色木)到42.1168%(白桦),而对于帽儿山次生林区分布最多的树种紫椴的解释变量百分比是17.4032%。对所建立的冠长率模型进行检验,获得较高的预估精度和较低的各种误差百分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莹  董灵波  刘兆刚  
【目的】以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为对象,通过对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特征状态的综合评价确定林分类型的最优树种组成,为构建该区合理的森林经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帽儿山实验林场2004和2016年共53块固定样地数据为基础,从林分结构特征、林分活力和树种多样性3个方面共选取12项指标: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直径分布、林分密度、林分蓄积生长量、蓄积量、平均高、天然更新密度、林分潜在疏密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熵值-AHP法基础上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探讨不同软硬阔混交比例对软阔混交林(硬软阔比:0:10、1:9、2:8、3:7)、软硬阔混交林(硬软阔比:4:6、5:5、6:4)和硬阔混交林(硬软阔比:7:3、8:2)林分结构的综合影响。【结果】3种林型中,除树种混交程度整体相对较高外(0.62~0.69),林木水平分布格局(0.53~0.56)、林木大小分化程度(0.47~0.51)、径阶分布q值(1.09~1.19)和更新数量(368~571株/hm~2)均相对较差;各项指标权重值最大为林分蓄积生长量(0.191),最小为大小比数(0.021);软阔混交林、软硬阔混交林、硬阔混交林3种林型中,综合评价值最大的硬软阔树种组成比例分别对应为2:8、6:4、8:2。【结论】帽儿山天然次生林的最优树种组成在不同林型内差异显著,软阔混交林、软硬阔混交林、硬阔混交林的最优树种组成比例分别对应为2硬8软、6硬4软、8硬2软,为该区阔叶次生林树种组成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卢军  李凤日  张会儒  张守攻  
2007年,在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区,设置30块天然次生林固定标准地,获取10个阔叶树种176株解析木,总共测量3401个活枝条的叶生物量。建立10个阔叶树种的单木模型来预测活树冠内叶量的垂直分布,用3参数Chapman-Richards方程来估计叶量在树冠内相对高度处的累积叶量分布。参数估计的结果表明:在α=0.05的置信度下,相关系数都超过0.91,白桦达到0.98;水曲柳冠内最大叶量出现在最高位置0.82CL(冠长)处,最低的是黄菠萝,出现在0.52CL处;其他树种分布在这个区间之内,白桦为0.66CL,柞树为0.78CL;天然次生林阔叶树种的叶量在树冠的上部(0.3CL以下)所占比例很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著  王传宽  
融雪期是北方地区可溶性有机碳(DOC)通过融雪径流从陆地生态系统向河流输出的关键时期,因此观测融雪径流DOC动态对分析流域碳流失至关重要。在帽儿山生态站选取东北东部典型天然次生林建立25 m×25 m的水量平衡场,测定分析2014年融雪期不同土层(5、35、65和95 Cm)融雪径流DOC含量和通量的时间动态和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该融雪期土壤水量输入和输出分别为74.2和15.6 mm,径流率高达21%;融雪期DOC输出量与冬季大气输入量基本持平,分别为0.25和0.22 g/m2。2)高峰期DOC含量与其瞬时流量的相关性随土层而变。5和35 Cm土层DOC含量与瞬时流量之间均无显著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芬  朱教君  王庆礼  刘足根  毛志宏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清原森林生态试验站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树种、林型之间遭受雪风害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受雪风危害在数量上有所差异,以枫桦受害最重,假色槭最轻;不同树种折断受害类型和被压弯受害类型的百分比差异显著.②雪风灾害对林木的破坏与树木的大小有关,其中粗大林木(即冠幅较大)易受折断的危害;而低矮、小径级的林木更趋向于被压弯.③不同林型遭受灾害的程度不同,以枫桦为优势种的林型与以假色槭为优势种的林型其受灾总量百分比之间差异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杰  周根苗  易烜  王盼琦  吕勇  
【目的】为准确预估单木冠长,在再参数化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单木冠长模型,为华北落叶松区域经营、生产、科研提供理论依据及模型参考。【方法】以山西省五台山和庞泉沟地区116块样地2 745株华北落叶松次生林为例,建立单木冠长模型,从9个冠长-胸径候选模型中选取最优基础模型;除胸径外还考虑其他6个林木、林分因子对冠长的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选择影响最为显著的因子构建冠长再参数化模型;最后引入样地随机效应,构建含混合效应的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单木冠长模型,选用3个常用异方差消除函数中最优者消除混合效应模型的异方差性。【结果】9个候选模型尤以Logistic形式的冠长-胸径模型拟合精度最优,效果最好(R2=0.569 9,RMSE=3.812 7,MAE=3.022 3);其他6个林木、林分因子中高径比(HDR)和公顷株数(N)对冠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将显著性因子高径比(HDR)和公顷株数(N)纳入最优基础模型构建再参数化模型,模型确定系数(R2)从0.569 9提升到0.700 5,提升了22.9%,均方根误差(RMSE)从3.812 7降低至3.181 6,下降了16.6%,平均绝对误差(MAE)从3.022 3降低至2.410 7,下降了20.2%;在再参数化方法的基础上构建混合效应的单木冠长模型,引入样地水平作为随机效应因子作用在固定参数a上,混合效应模型确定系数(R2)从0.700 5提升至0.813 6,提升了16.1%,均方根误差(RMSE)从3.181 6降低至2.512 0,下降了21.0%,平均绝对误差(MAE)从2.410 7降低至1.837 3,下降了23.8%;选用指数方差函数能够有效地消除模型异方差性,残差分布范围更小,分布更均匀。【结论】在再参数化基础上构建混合效应模型能更加准确地预估林木冠长,为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区域性的森林经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满  曾思齐  龙时胜  
青冈栎次生林作为亚热带地区次生林的典型代表之一,研究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可以更好地开展次生林经营指导工作。通过对9块青冈栎次生林样地的调查,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以完全空间随机模型为零假设时,林分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在0~12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12~25 m尺度呈随机分布,大于25 m尺度趋于均匀分布态势;以异质泊松模型为零假设时,林分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随机分布;2)样地内青冈栎、杜鹃和拟赤杨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甜槠、杉木和檵木基本在所有尺度呈随机分布。3)样地内建群种青冈栎与杉木在所有尺度呈负相关,与其它主要树种在小尺度呈负相关,随着尺度增加变为不相关;所有伴生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0~2 m为负相关,在其它尺度上不相关为主。青冈栎次生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的影响,且空间分布格局和主要树种间的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晓娜  国庆喜  王兴昌  郑海富  
以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层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将各树种按照植株形态分为乔木型植物和典型灌木2类,利用不同函数和自变量构建单物种及混合物种2类器官生物量方程,挑选出标准误较小、拟合性较好的方程作为最佳生物量模型,比较基于不同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的优劣,分析植物生物量与个体大小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各树种器官最佳生物量模型大多显著(P<0.05),且R2值大多超过0.800,方程形式以幂函数为主,少数为二次多项式、线性方程和指数方程,乔木型植物生物量均以离地面10cm处树干直径(D10)解释较理想,典型灌木的最佳生物量模型多以冠幅(CA)和冠幅乘以高度(CAH)为自变量;单物种模型与混合...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俊英  闫红伟  唐强  祝跃  
运用美景度评估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对辽宁沈阳天柱山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同时结合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景观美学质量和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联系起来,得到天然次生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模型:z(景观美景度)=1.691+3.807x1(乔木树种比例)+0.781x2(草本盖度)+0.563x3(针叶树种比例)+0.080x4(平均胸径),为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管理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洋  郑小贤  
采用2×2联列表,计算方差比率(RVR)、χ2检验、联结系数CAC、共同出现百分数PPC,对福建三明将乐林场栲树次生林重要值较高的23个主要树种进行联结性分析。结果表明:23个树种的总体相关性指数(ITVR)1.056>1,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关系,处于较为稳定的生长阶段;树种对间联结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的有241对,占95.25%,说明种间联结关系较为松散,树种的分布有一定的独立性;栲树和木荷是两个优势种,形成共优状态,随着演替的进行其优势度有增大的趋势;主要树种栲树与林下的黄绒润楠、野柿、乌饭树、杨梅多表现为正联结,栲树与杉木和光叶山矾表现为显著负联结,栲树与鼠刺、檫木、树参表现为负联结;在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婧文  卢志兴  陈又清  
[目的]探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及人工林树种选择对树冠层蚂蚁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运用树栖蚂蚁陷阱法调查云南省绿春县天然次生林和4种人工林的树冠层蚂蚁群落、植物多样性及植物垂直密度变化。[结果](1)共采集蚂蚁标本17 998头,隶属于6亚科29属68种。(2)树冠层蚂蚁多度:紫胶林-玉米混农林>紫胶林>桉树林>橡胶林>天然次生林。(3)树冠层蚂蚁丰富度:紫胶林-玉米混农林>紫胶林>天然次生林>橡胶林>桉树林。(4)树冠层蚂蚁ACE估计值:紫胶林-玉米混农林>紫胶林>天然次生林>桉树林>橡胶林。(5)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军   陈科屹   何友均   吕延杰   许单云   何亚婷   谢和生   卢佶  
【目的】构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3个主要树种组的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提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预估精度,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动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主要树种组(兴安落叶松、白桦、栎类)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626块复测样地数据,首先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其次在最优基础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样地随机效应,建立单木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期初胸径(D)的倒数(1/D)、每公顷株数(N)、大于对象木的胸高断面积和(BL)、对象木胸径与林分算数平均胸径之比(BL/D)、海拔(E)以及坡度和坡向的组合(Tc)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单木断面积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考虑样地随机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的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明显降低,对数似然值(LogLik)明显增大。引入异方差函数和自相关结构后,提高了混合效应模型预估的精度;混合效应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比基础模型的低,兴安落叶松、白桦、栎类最优混合效应模型的R2分别由0.435提高到0.658、由0.354提高到0.489、由0.307提高到0.379。【结论】与基础模型相比,考虑层次结构的混合效应模型能显著地改善模型的拟合效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动态预测提供了具有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学可靠性的断面积生长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梦  潘萍  欧阳勋志  臧颢  吴自荣  杨阳  占常燕  
【目的】通过对闽楠天然次生林胸径和树高生长规律及生长模型的研究,为林木生长预估及林分质量提升经营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省安福县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及树干解析等方法获取基础数据,按林木竞争压力水平从小到大将林木分为类型1、类型2和类型3,分析胸径和树高的生长规律;选取5种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长方程,根据模型拟合优度与评价指标选取最优基础生长模型,在最优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含竞争类型哑变量的生长模型。【结果】(1)利用树干解析数据分析显示,30~50年为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达到0.57 cm;35~45年为树高主要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为0.37 m。(2)胸径最优基础模型为Gompertz方程,模型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756和94.28%,构建的最优哑变量模型的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873和95.71%;树高最优基础模型为修正Weibull方程,模型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856和96.54%,构建的最优哑变量模型的R~2和预估精度分别为0.882和96.96%。(3)由构建的哑变量生长模型拟合的不同竞争类型下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曲线得知,胸径和树高总生长量均表现为类型1>类型2>类型3,类型1胸径最大生长量是类型3的1.6倍。【结论】竞争压力对闽楠胸径、树高生长均产生影响,较大的林木竞争压力不利于闽楠生长;构建含有竞争类型哑变量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估精度均优于基础模型,有利于提高建模的精度和模型的适用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足根  朱教君  袁小兰  王贺新  毛志宏  
用“径级大小替代年龄大小”和“空间差异替代时间变化”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辽东山区4种主要群落(柞木林、硬阔林、杨桦林和杂木林)主要树种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以及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值检验法、聚块性和扩散型指数分析其格局状况,并用聚集强度指数负二项参数K值度量了它们的聚集程度.结果表明:①蒙古栎、水曲柳、核桃楸、枫桦和山杨龄级存在明显的低龄缺损,为间歇型种群,其中蒙古栎、水曲柳和核桃楸属于增长型种群,枫桦和山杨属衰退型种群,色木槭、紫椴和春榆种群年龄结构呈不规则的倒J型种群结构,龄级完整,属于稳定型增长种群;②这些主要树种种群中,除了杨桦林群落中枫桦和山杨格局呈随机分布外,其他种群的格局都趋于聚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夏富才  
分析次生林群落中12个树种的空间格局,阐述树木种群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多数环境因子和树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即存在空间聚集性结构;2)空间变异分割表明,环境因子主要制约幼树和小树的空间分布,而对大树影响较小;3)土壤水分和土壤pH值对树种分布影响较大,土壤营养(全氮、全磷和全钾)作用相对较小,土壤有机质、叶面积指数和光量子密度与树种空间变异之间无显著关系;4)在已知种群空间变异中,环境因子(包括环境变量单独解释部分、环境变量与空间变量交互作用部分)解释能力较低,而纯粹的空间变量(即空间变量单独解释部分)对种群空间变异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说明一些未知的独立于环境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