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4)
- 2023(1730)
- 2022(1548)
- 2021(1464)
- 2020(1189)
- 2019(2777)
- 2018(2664)
- 2017(4632)
- 2016(2924)
- 2015(3103)
- 2014(3038)
- 2013(3072)
- 2012(3016)
- 2011(2779)
- 2010(2754)
- 2009(2486)
- 2008(2407)
- 2007(2053)
- 2006(1888)
- 2005(1594)
- 学科
- 济(9998)
- 经济(9991)
- 地方(5060)
- 学(4923)
- 业(4375)
- 管理(3876)
- 农(3735)
- 方法(3570)
- 数学(3318)
- 数学方法(3257)
- 农业(2917)
- 地方经济(2914)
- 企(2261)
- 企业(2261)
- 环境(2169)
- 中国(2014)
- 森(1911)
- 森林(1911)
- 林(1869)
- 生态(1822)
- 及其(1716)
- 业经(1646)
- 财(1546)
- 壤(1451)
- 土壤(1446)
- 防(1336)
- 资源(1323)
- 和(1262)
- 防治(1214)
- 治(1211)
- 机构
- 学院(41026)
- 大学(40887)
- 研究(21418)
- 科学(18176)
- 农(16125)
- 中国(13924)
- 所(13713)
- 研究所(13102)
- 农业(12881)
- 业大(12413)
- 济(11760)
- 经济(11457)
- 京(10184)
- 管理(10095)
- 省(9786)
- 室(9224)
- 实验(8914)
- 院(8616)
- 中心(8603)
- 理学(8581)
- 实验室(8520)
- 理学院(8348)
- 农业大学(8276)
- 重点(8135)
- 管理学(7968)
- 管理学院(7908)
- 林业(7875)
- 科学院(7788)
- 研究院(7169)
- 业(6936)
共检索到60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静 郭滨德 孙洪志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种源的樟子松在帽儿山地区的生长差异,研究该地区气候因子对樟子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来自于阿尔山、高峰、红花尔基、卡伦山、图强罕达盖和金山等7个种源樟子松树轮年表。[方法]通过年轮-气候响应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源樟子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7个种源地樟子松树轮年表整体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局部也有不同之处,除图强种源外,其余6个种源地樟子松在生长初期年轮宽度呈增加趋势。阿尔山、高峰、红花尔基和卡伦山种源地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当年2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罕达盖种源地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前一年4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高峰、图强、卡伦山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商志远 王建 赵兴云 张茂恒 崔明星 陈振举
对大兴安岭北部3株樟子松树轮进行δ13C测定,分析树轮δ13C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方位差异以及不同采样方位数和方位组合方式对整轮代表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樟子松树轮不同方位δ13C的均值序列对大区域气候环境因子的响应是一致的;树轮不同方位的δ13C序列多数呈正相关,少量呈负相关,其中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的序列多数呈对称分布;树轮不同方位δ13C序列提取气候因子的能力和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当无法整轮周向取样时,选取3~4个方位采样既经济高效又能较完整地提取样本的δ13C变化信息;在方位组合上,应尽量避免各孔向间呈180°夹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小英 段爱国 张建国 张雄清 朱安明
#N/A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永宏 张永 邵雪梅 尹志勇 张津
本文基于2010年采自大别山地区黄山松、油松树轮资料分别建立了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利用相关函数检验了年表与附近的麻城气象站1959-2009年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之间关系,旨在探讨黄山松、油松树轮宽度的气候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平均敏感度、标准差、信噪比等统计量黄山松年表均高于油松年表,表明黄山松年表较油松年表包含更多的气候信息,具有更高的树轮气候学研究价值。黄山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当年2-7月平均气温限制,任何月份及月份组合降水量对黄山松径向生长的限制作用均不显著;油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当年5-6月降水总量限制,任何月份及月份组合气温对油松径向生长的限制作用均不显著。研究表明,在中国亚热带暖湿地区,气候要素的年际变化亦可对部分树种径向生长具有较强的限制作用,树木年轮宽度的变化对气候具有指示意义。研究结果将进一步弥补中国亚热带暖湿地区树轮宽度年表的不足,为树轮气候重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牛进松 刘小粉 SeMyung Kwon 潘磊磊 时忠杰 杨晓晖 张晓 张日升
[目的]森林在减缓温室气体浓度和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研究不同密度下林分生产力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有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估及适应性管理。[方法]本研究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得到了呼伦贝尔沙地不同密度(用林分胸高断面积表示)的天然樟子松林净初级生产力,并结合气象因子分析其对温度、降水及干旱指数的响应。[结果]表明:胸高断面积为8.83、21.94、24.28、32.36和34.9 m~2·hm~(-2)的樟子松林的多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1.17、2.99、3.55、4.69和4.86 t·hm~(-2)·a~(-1),随样地密度增加而增加;高密度樟子松林净初级生产力与上年7月和当年9月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5月降水是天然樟子松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关键限制因子,所有密度林分的净初级生产力均与当年5月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自上年11月至当年7月,净初级生产力与帕默尔干旱胁迫指数(PDSI)的相关系数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小,表明林分竞争的增加导致了净初级生产力对PDSI敏感性的降低。[结论]林分密度对呼伦贝尔沙地天然樟子松的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气候响应存在明显影响,密度调整可能是气候变化下森林适应性管理的关键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童 孙玉军 乔晶晶
【目的】研究福建将乐地区马尾松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本地区的树木年轮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为当地马尾松的生产、农林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福建将乐林场采集的80根马尾松树芯为对象,运用ARSTAN程序建立差值年表和标准年表,通过相关函数、响应函数、单年分析等方法研究马尾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并采用响应面函数建立树木径向生长-气候因子关系模型。【结果】马尾松年轮宽度序列对气候变化相当敏感,上一年5月到当年12月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响应函数模型可解释年轮宽度变化的57.43%;温度对马尾松径向生长的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上一年6月平均气温促进马尾松径向生长;月降水量和月极端最低气温是马尾松抽梢期生长的气候限制因素,当年抽梢期的降水和极端最低气温对马尾松年轮宽度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当年3月份的降水和极端最低气温对马尾松年轮宽度的作用尤为显著;月极端最高气温是马尾松伏旱期径向生长的气候限制因素,其中8月份的气温对马尾松年轮宽度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结论】该研究地区马尾松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马尾松年轮宽度序列对气候变化相当敏感。建立的马尾松径向生长-气候因子关系模型R2为51.2%,进一步验证了当年的逐月气候因子对马尾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马尾松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关键词:
马尾松 年轮宽度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红 翟亚楠 党媛 史吉意 王振宇
为了促进松多酚资源的综合利用,以樟子松树皮松多酚为原料,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从9种大孔树脂中筛选出适合纯化松多酚的大孔树脂,利用Box-Benhnken设计对樟子松树皮松多酚初级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樟子松树皮松多酚初级纯化的最佳条件为上样液浓度2.5 mg/mL、上样液体积28 mL、洗脱速率10mL/min、洗脱剂乙醇浓度51.6%、径高比1∶27.3。优化后樟子松树皮松多酚纯度可达到69.23%。由此可知,AB-8大孔树脂能较好地纯化富集樟子松松多酚。
关键词:
樟子松 松多酚 纯化 响应面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广 张桂芳 杨文斌
利用呼伦贝尔草原 2个组 8个站点的 33个变量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生态气候因子主要是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地温、1月蒸发量和多年平均积雪日数等 4个 ,它们主要是通过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施加限制作用。因此 ,在造林生产实践中应选择适宜的立地克服其消极影响 ,必要时应采取人工措施促使其天然更新 ,保障其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志浩 周凤艳 赵国军 韩艳刚 王云泽
为确定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樟子松径向生长的规律,以章古台地区沙地樟子松为例,采用树轮年代学的方法,建立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差值年表,确定影响沙地樟子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并收集研究区气象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章古台地区降雨量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树木生长与气候因子间关系。结果表明:章古台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年际间变化比较剧烈,年平均降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该地区未来的气候呈暖干化的发展趋势;樟子松径向生长总体上与降水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径向生长量与当年4~5月降雨量显著正相关(R~2为0.472,p<0.05),与7月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2为-0.391,p<0.05),即生长季早期降水是樟子松春材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而7月高温则限制了樟子松秋材生长;章古台地区4~5月的降雨量之和呈增加趋势,未来樟子松春材生长量将继续增加,且未来章古台地区7月气温将持续增加,樟子松秋材的生长将越来越受到抑制。随着气候变化,未来章古台地区的气候可能加剧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同时缩短樟子松生长周期。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树轮 气候变暖 樟子松 径向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诗梦 向玮
【目的】研究间伐及气候因子对长白落叶松树轮宽度的影响,以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人类营林措施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长白落叶松为对象,建立以树轮宽度指标为因变量、包含间伐效应及气候因子的非线性混合模型。样地数据为20块人工林起源经自然演替形成的长白落叶松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间伐区组试验样地1987—2012年的调查数据。利用Lintab 6树轮宽度测量仪测量树轮宽度并通过COFECHA程序交叉定年后,共保留231条长白落叶松年轮条的年轮宽度数据。气候数据为样地附近多个气象站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慧淋 董利虎 李凤日
【目的】对Kozak方程进行修正,采用树木易测因子为预测变量,构建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预估模型,为研究树木生理和树木竞争提供依据,为模拟单木树冠表面积和树冠体积奠定基础。【方法】基于黑龙江省14块固定样地70株人工樟子松解析木907个最大枝条数据,以Kozak方程基本形式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修正,选出构建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基础模型的最优模型形式。在最优模型基础上,建立分别考虑样地效应、样木效应及同时考虑样地和样木效应两水平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利用R软件的nlme软件包求解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采用AIC、BIC、-2LL对混合效应模型中不同随机效应参数组合形式、不同随机效应矩阵、方差-协方差矩阵和方差函数进行比较,选出最优模型形式,并对人工樟子松外部轮廓随树木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以林分密度为哑变量,构建不同密度的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预估模型。【结果】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预估模型因子包含胸径(DBH)、冠长率(CR)和高径比(HD)。与基础模型相比,分别考虑样地效应、样木效应的混合模型能够显著提高模型拟合效果,外部轮廓模型差异主要来源于样木效应。以样木为单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中,a_2、a_6为随机参数,对角矩阵为方差-协方差矩阵形式,ARMA(1, 1)为解释组内方差的矩阵,采用幂函数消除异方差的模型形式为最优模型。同时考虑样地和样木效应两水平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单水平混合模型有所提高。以两水平混合模型的固定效应部分模拟外部轮廓与树木因子之间的关系,在分别固定另外2个变量的情况下,树冠半径随着DBH、CR增大均逐渐增大,树冠上半部分半径随着HD增大而增大,下半部分半径随着HD增大而减小。外部轮廓拐点的变化范围为0.625 0~0.917 0,拐点平均位置为0.841 3,随着林木在林分中被压强度增大,拐点位置向树冠基部移动。密度小于1 000株·hm~(-2)林分中单木的冠形与1 000~2 000株·hm~(-2)和大于2 000株·hm~(-2)林分中单木的冠形区别很大。【结论】修正后的Kozak模型满足梢头处半径为0、在整个树冠范围内存在拐点且拐点唯一的特性,能够对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进行合理模拟及预测。两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显著提高模型拟合效果,能够在树冠外部轮廓模型中应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于健 徐倩倩 何秀 罗春旺 刘文慧 李俊清 刘琪璟
为探讨近52年(1958~2009年)长白山地区树木生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异质性特征,以1989/1990年为分界点,利用响应函数及向前滑动相关分析等树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了两个时间段(1958~1989年和1990~2009年)长白山东坡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58~1989年与1990~2009年温度指标差异呈极显著性水平。(2)1958~1989年时段树木生长分别与当年2月平均温度及上年12月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1990~2009年时段落叶松生长与上年12月平均温度及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并与当年9月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1989年以...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落叶松 响应分离 树轮宽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建 贺清艳 商志远 钱君龙 杨海燕 赵兴云
树木年轮宽度指标在气候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温暖湿润的地区,利用树木年轮宽度重建古气候遇到了困难。因此寻找其他代用指标就成为一项急迫而重要的任务。一些研究发现,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是否所有的树种的树轮碳同位素对气候的响应都同样的敏感,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工作来验证。为了了解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区马尾松树轮δ13 C对气候响应的敏感性,选取了南京紫金山的两个马尾松树盘,进行了树轮δ13 C的分析,建立了1939~2002和1955~2002年两个树轮δ13 C变化序列。与降水、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时数、风速等气候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马尾松树轮δ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靳翔 徐庆 刘世荣 姜春前
研究四川卧龙亚高山森林岷江冷杉和铁杉树木年轮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受气温的制约,卧龙地区岷江冷杉树轮宽度序列与当年2和4月月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多数月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负相关;铁杉树轮宽度序列与上一年7月和当年2—4月月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一年10月和当年5月月平均降雨量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上一年7月及当年4和9月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P≤0.0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红 翟亚楠 王振宇
本文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方法对樟子松树皮中多酚化合物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通过UV-VIS分析松多酚在240~280、300~400 nm这2个波长范围内均有吸收峰,推断松多酚中含有黄酮类物质。通过IR分析可以得到松多酚的酚羟基AR—OH在3 400 cm-1νO—H对称伸缩振动产生强而宽的特征吸收峰以及在1 390~1 315 cm-1的羟基δO—H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说明松多酚分子中存在酚羟基,属于酚类物质。经HPLc和Lc-mS分析可以推断樟子松多酚中主要有7种组成成分,分别为儿茶素、芦丁、绿原酸、没食子酸、芥子酸-葡糖苷、芍药-3-葡萄糖(半乳...
关键词:
樟子松 多酚 成分分析 结构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