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8)
2023(8390)
2022(6695)
2021(6221)
2020(5100)
2019(11364)
2018(11234)
2017(21411)
2016(11487)
2015(12964)
2014(12865)
2013(12428)
2012(11236)
2011(10009)
2010(10316)
2009(9801)
2008(9822)
2007(8632)
2006(7802)
2005(7264)
作者
(31621)
(26413)
(26092)
(25260)
(16750)
(12508)
(11800)
(10124)
(10045)
(9484)
(9038)
(8899)
(8624)
(8495)
(8388)
(8153)
(7779)
(7704)
(7640)
(7561)
(6670)
(6382)
(6375)
(6051)
(6006)
(5892)
(5861)
(5843)
(5300)
(5135)
学科
管理(41257)
(40123)
经济(40039)
(36507)
(32250)
企业(32250)
(15682)
(15334)
方法(15261)
(12475)
数学(12468)
中国(12360)
数学方法(12297)
业经(11618)
(11063)
(9575)
财务(9542)
财务管理(9516)
体制(9307)
企业财务(9049)
(8692)
银行(8681)
(8268)
理论(8156)
(8054)
(7959)
金融(7956)
(7610)
农业(7375)
环境(7279)
机构
学院(162399)
大学(162282)
(64871)
经济(63351)
管理(62317)
理学(53245)
理学院(52719)
研究(52710)
管理学(51857)
管理学院(51552)
中国(41616)
(35321)
(33530)
科学(29097)
财经(26830)
(25634)
(25294)
中心(24784)
(24221)
(22854)
研究所(22317)
业大(21180)
北京(21025)
(20451)
师范(20246)
经济学(20175)
(19987)
财经大学(19954)
(19479)
经济学院(17982)
基金
项目(106407)
科学(84759)
研究(81384)
基金(77385)
(66732)
国家(66139)
科学基金(57428)
社会(52976)
社会科(50061)
社会科学(50046)
(41291)
基金项目(40137)
教育(38678)
自然(35198)
(34716)
自然科(34368)
自然科学(34359)
自然科学基金(33730)
编号(33201)
资助(30666)
成果(28257)
(26705)
重点(24373)
(24311)
课题(23702)
(23243)
国家社会(22380)
(21986)
创新(21759)
教育部(21557)
期刊
(76114)
经济(76114)
研究(50335)
中国(37590)
(29935)
管理(25765)
学报(23165)
(22616)
科学(22207)
教育(22041)
大学(19052)
学学(17797)
(17620)
金融(17620)
农业(14817)
技术(14641)
财经(14000)
业经(12259)
(11971)
经济研究(11728)
问题(9420)
(8528)
财会(7913)
科技(7494)
(7463)
现代(7350)
理论(7303)
(7295)
会计(7276)
职业(7212)
共检索到251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东涛  汪真诚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乡镇社会工作站是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从混合型组织理论视角出发,乡镇社工站可以被视为社会治理专业化的国家“具身”实践,强化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有效联结,社工站专业化和在地化等组织特性,有效提升了治理行为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是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道路的显著表征。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外包式社工站具有“政府-市场-社会-专业”多重逻辑混合的组织特征,通过常规扎根的在地化参与和动态回应的项目式参与,其能够有效发挥专业性、在地性等组织优势以回应地方治理需求,但同时也面临“市场化-公共性”和“正式性-非正式性”的内在张力,可能会引发社工站进一步发展的价值偏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嘉程  吴群红  覃英华  王日珍  郭朋飞  马云霞  高珊珊  
目的:研究医保治理的关键要素与运作逻辑,为推进医保治理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医保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医保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结合文献资料和小组研讨等内容,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范式将原始资料进行逐级提炼并建立模型框架。结果:(1)问题要素、目标要素、决策要素、执行要素、监督要素以及保障要素是医保治理运行的关键要素。(2)以上要素相互关联嵌套,构成医保治理行动网络。结论:聚焦关键脆弱靶点,国家医保局牵头,各主体协同解决医保突出问题。其次,以建设可持续的医保制度运行机制为治理主轴,保证医保制度顺畅运行。同时完善医保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另外扎实推进医保信息平台与政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强化人才能力建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祖俊涛   董黎明   张向达  
运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1986年以来中央政府及各部委颁布的系列减贫政策文本中提炼出“权变治理”模型,以此诠释政府贫困治理的运作逻辑和组织机理。研究发现:根据治理形势及其目标的阶段性变化(治理情境),政府会通过调整剩余控制权分配组合形态的方式来选择相应的治理模式加以应对(策略行动),由此带来的治理质效与治理风险变动(治理结果),又会衍生出新的治理情境和策略行动,从而构成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闭环。进一步看,正是“治理质效-治理风险”的动态变化,使得政府在常规运作与超常规运作之间不断调适,进而推动了中国贫困治理模式的范式转型。研究不仅能够为后续相对贫困治理提供策略指引,还可以为解码中国政府之治贡献新的理论视角(权变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得桂  夏美鑫  
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我国国家治理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陕西省石泉县社会治理实践的案例研究表明:推动形成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需要科层之间的良性互动,更离不开政府组织对社会的积极回应和有效治理;与单向度治理、科层化治理相比较,回应性治理以执政党和政府的使命驱动为根本前提,重视人民合理诉求的便捷式传达,治理过程注重治理主体的积极回应,把增强基层善治能力作为回应结果;通过治理主体协同化、治理理念积极化、治理方式精细化、治理目标人本化的实现机制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从而在党政部门与社会群众的双向积极互动中达成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公共事务预期治理效果,以此助推基层治理迈向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齐琦   霍红梅   刘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应有之义,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农村环境治理需多元协同共治,更需基层组织有效参与。本文在探讨基层组织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进程中,厘清基层组织的内在结构和参与逻辑,基于“委托—代理模型”和公共理论,结合多中心治理理论,探究基层组织治理农村环境的作用机制,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个角度解释农村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保障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海  
选派党政干部开展驻村帮扶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工作机制,也是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工作方式。通过对陕南L村驻村帮扶的案例考察,并将其置于脱贫攻坚战略这一特定的任务情境、制度环境以及乡土场域中进行阐释,可以发现驻村工作队的运行样态兼具并超越了国家治理中常规与动员两种常见的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与行动特征,呈现出超常规治理的运作逻辑。研究表明,行政嵌入为超常规治理工作机制的生发提供了制度逻辑、场域逻辑和行动逻辑。这一基于动员社会组织力量和行政科层结构性嵌入方式的发现,不仅为驻村工作队的日常运作提供了一个解释性概念和分析框架,还引发了对中国当前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的重新思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海  
选派党政干部开展驻村帮扶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工作机制,也是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工作方式。通过对陕南L村驻村帮扶的案例考察,并将其置于脱贫攻坚战略这一特定的任务情境、制度环境以及乡土场域中进行阐释,可以发现驻村工作队的运行样态兼具并超越了国家治理中常规与动员两种常见的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与行动特征,呈现出超常规治理的运作逻辑。研究表明,行政嵌入为超常规治理工作机制的生发提供了制度逻辑、场域逻辑和行动逻辑。这一基于动员社会组织力量和行政科层结构性嵌入方式的发现,不仅为驻村工作队的日常运作提供了一个解释性概念和分析框架,还引发了对中国当前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的重新思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鹏  
治理的目标是达到善治,而善治则被视为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高等教育的公共利益主要由高等教育的微观组织——大学承载并实现。因此,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葛明磊  郭云贵  张丽华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用户力量崛起,咨询行业客户的需求个性化凸显,需要咨询顾问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本文以行动学习和扎根理论为基本理论视角,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多案例综合对比分析,本文发现了定制化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解决方案开发过程中存在扎根理论的思想逻辑,进而在其基础上提炼了管理咨询的行动学习过程模型。该模型由个性化需求分析、开放性信息搜集、探索性交互反思、内隐性理论建模、迁移性迭代开发、检验性方案交付六个要素组成,既丰富了行动学习理论,也对管理咨询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葛明磊  郭云贵  张丽华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用户力量崛起,咨询行业客户的需求个性化凸显,需要咨询顾问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本文以行动学习和扎根理论为基本理论视角,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多案例综合对比分析,本文发现了定制化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解决方案开发过程中存在扎根理论的思想逻辑,进而在其基础上提炼了管理咨询的行动学习过程模型。该模型由个性化需求分析、开放性信息搜集、探索性交互反思、内隐性理论建模、迁移性迭代开发、检验性方案交付六个要素组成,既丰富了行动学习理论,也对管理咨询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诚  秦鹏  
农村水利设施的治理应契合农村公共物品的善治逻辑,即以农村水利设施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为逻辑起点,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价值旨归,以实现民主协商为本质要求。针对农村水利设施目前存在的现实困境,亟需构建"上下结合"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筹资机制,明晰产权规范,创新监管制度,采用水联网,完善评估与考核制度等作为制度回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君  
完善回应型预算管理制度,是实现应急预算管理的现代化之路,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财政进行了大量应急性投入,但应急财政预算管理在回应内容、程序、成效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究其深层原因,在于回应型应急预算制度缺失,缺乏公开释明、协商调整、绩效评测、质询问责制度。笔者在对我国应急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从事前、事中、事后、救济四个环节,完善应急预算公开释明制度以提高可理解性,规范应急预算回应形式与程序以提高可回答性,绩效评测常态化以提高可知情性,完善回应责任制度以提高可问责性,构建回应型应急预算决策制度、回应型应急预算执行制度、回应型应急预算评价监督制度,并通过应急预算法律、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三个层级架设将回应型应急预算的制度安排具象化,从应急财政预算管理维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梦侠  
既有研究忽视了政府的利益结构、激励机制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在"淘汰赛"任务中,地方政府的执法行为遵循着政治联合体、回应压力、属地责任的多重逻辑。多重逻辑交互运行,影响了地方政府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在内容界定上,地方政府以"属地"为基础来划定公共利益的受益范围,以上级政府的政策意图、本级政府的底线目标为内核来确定公共利益的具体内容。在实现手段上,地方政府通过议事协调机制来平衡部门利益,通过控制权来主导执法部门的行动,通过"策略主义"行为来趋利避险。地方政府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可能带来执法地方化、执法回应性不足、利益运作替代"规则之治"的后果。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詹婧  赵越  
通过对T市TD开发区四家日资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了企业劳动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工会-管理层关系"这一独立系统。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工会-管理层关系由工会-管理层力量对比、工会-管理层联系紧密度、工会-管理层沟通度等三个维度构成;员工参与机制运行包括参与渠道的类型、参与制度属性、参与形式丰富度、参与制度开展周期、员工参与内容、员工参与层次、参与代表选出和信息流向等八个维度。对四家案例企业的研究发现,工会-管理层关系对员工参与机制中的参与形式丰富度、参与制度开展周期等五个维度的状况有显著影响,同时研究认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詹婧  赵越  
通过对T市TD开发区四家日资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了企业劳动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工会-管理层关系"这一独立系统。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工会-管理层关系由工会-管理层力量对比、工会-管理层联系紧密度、工会-管理层沟通度等三个维度构成;员工参与机制运行包括参与渠道的类型、参与制度属性、参与形式丰富度、参与制度开展周期、员工参与内容、员工参与层次、参与代表选出和信息流向等八个维度。对四家案例企业的研究发现,工会-管理层关系对员工参与机制中的参与形式丰富度、参与制度开展周期等五个维度的状况有显著影响,同时研究认为,企业工会在促进员工参与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刻意放弃对抗形象,发展与管理层的合作抑或"依赖"关系,力量均衡所带来的平衡的伙伴关系能够促进企业员工参与机制的有效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