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8)
- 2023(7153)
- 2022(5168)
- 2021(4499)
- 2020(3571)
- 2019(7751)
- 2018(8005)
- 2017(14277)
- 2016(8358)
- 2015(9552)
- 2014(9983)
- 2013(9298)
- 2012(8379)
- 2011(7419)
- 2010(7370)
- 2009(6754)
- 2008(6608)
- 2007(6068)
- 2006(5504)
- 2005(5089)
- 学科
- 济(28528)
- 经济(28487)
- 管理(19728)
- 业(17928)
- 企(12677)
- 企业(12677)
- 农(12213)
- 中国(11544)
- 学(10547)
- 业经(8860)
- 制(8165)
- 农业(8146)
- 体(7658)
- 地方(7585)
- 方法(7435)
- 财(6945)
- 发(6109)
- 银(5857)
- 数学(5836)
- 银行(5809)
- 数学方法(5759)
- 理论(5694)
- 行(5627)
- 融(5530)
- 金融(5523)
- 发展(5121)
- 展(5106)
- 产业(4917)
- 和(4912)
- 教育(4784)
- 机构
- 学院(118002)
- 大学(116188)
- 研究(47478)
- 济(40157)
- 经济(39053)
- 管理(37032)
- 中国(34979)
- 科学(33445)
- 农(31397)
- 理学(30846)
- 理学院(30386)
- 管理学(29471)
- 管理学院(29293)
- 京(26317)
- 所(26191)
- 农业(24964)
- 研究所(24174)
- 业大(23394)
- 中心(21042)
- 江(20337)
- 财(19316)
- 省(18160)
- 院(17571)
- 范(16845)
- 技术(16575)
- 师范(16523)
- 北京(16437)
- 农业大学(15918)
- 州(15349)
- 科学院(14820)
- 基金
- 项目(82205)
- 科学(61877)
- 基金(56239)
- 研究(56139)
- 家(52518)
- 国家(52093)
- 科学基金(41859)
- 省(34246)
- 社会(33031)
- 社会科(30980)
- 社会科学(30970)
- 基金项目(29172)
- 划(28552)
- 自然(27811)
- 自然科(27091)
- 自然科学(27074)
- 自然科学基金(26537)
- 教育(25359)
- 编号(23010)
- 资助(22316)
- 重点(20007)
- 成果(19189)
- 发(18667)
- 课题(17478)
- 计划(17353)
- 科技(16785)
- 创(16359)
- 部(16240)
- 科研(15893)
- 创新(15453)
共检索到185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镜清 熊治廷 张维昊 邓绪伟 尚林源 付长营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选取武汉市东湖的春季优势种金鱼藻、伊乐藻和菹草,夏季优势种类金鱼藻、狐尾藻和苦草,在春夏两个季节分别对东湖重度富营养化水体磷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5种沉水植物在春夏季节生长良好,其中金鱼藻生物量增长率最高(春季为128.88%,夏季为58.33%)。5种沉水植物均能较好地吸收上覆水中的磷,其中金鱼藻在春夏两季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均为最高(春季为91.75%,夏季为92.44%)。同时5种沉水植物还可抑止底泥中磷的释放,均使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保持较低水平。结果表明,金鱼藻在春夏季节均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和净化水体磷的能力,且其耐污能力强,有可能成为以东湖为代表的重度富...
关键词:
东湖 重度富营养化 磷 沉水植物 金鱼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戢小梅 许林 谢焰锋 王湛昌 陈法志 陈卫东 罗智勇
研究了黄菖蒲、石菖蒲、常绿水生鸢尾和黑三棱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程度不同的两种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旨在为武汉地区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生态沟渠的构建和人工湿地的布置提供试验数据和技术支持。选取南湖排污口水体和林果所池塘水作为供试水体在室内模拟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试验,定期观测4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并测定各供试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黑三棱、黄菖蒲和常绿水生鸢尾在2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生长,石菖蒲在高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受到影响,这4种植物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去除率不同,黑三棱对2种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0.29%、44.59%,黄菖...
关键词:
富营养化水体 水生植物 净化能力 去除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之浩 吴晓芙 李威
将沉水植物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率、易管理、且具有良好景观价值的新方法,而基于工程应用的沉水植物功能研究却鲜见报道。为对比研究6种沉水植物的耐污与去污抑藻能力,本研究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植于富营养化水体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卫小松 夏品华 袁果 刘燕 李振吉
为探明湿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吸收与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之间的关系,以威宁草海西海码头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全年监测了人工湿地氮、磷的去除效果,对4种湿地植物的生物量和体内氮、磷含量进行分析并测算4种湿地植物的氮磷吸收能力及去除贡献。结果表明:湿地植物种类不同,其吸收氮、磷能力差异较大,菖蒲、水葱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高,茭白、美人蕉的吸收能力较弱(以吸收能力综合评分评定)。按全年衡算,湿地植物TN吸收量为13.08~104.18 g/(m2·a),植株TN吸收量占湿地氮去除量的0.31%~2.49%,地上部分吸收量占湿地氮去除量的0.2%~1.51%;TP吸收量为0.90~5.55g/(m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足根 张萌 李雄清 卢龙 徐军
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法被认为比单一物种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更佳。以4种沉水-挺水植物先锋种的镶嵌组合方式开展了富营养化水体的氮磷净化动态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菖蒲-金鱼藻组合6d和18d分别能使V类水体的TN、NO_3~--N、TP、PO_4~(3-)-P的去除率达到44.15%、45.71%、40.80%、44.48%和86.27%、92.59%、90.99%、97.67%,水菖蒲-穗花狐尾藻组合分别为52.32%、57.89%、41.70%、45.75%和88.25%、95.06%、91.94%、98.63%,狭叶香蒲-金鱼藻组合分别为47.64%、49.68%、48.99%、52.87...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玉芝 秦伯强 高光
以太湖梅梁湾"863示范工程"水草恢复区原位湖水以及该区渔网围隔上的附着生物为材料,通过室内静态培养试验,研究了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湖水的氮、磷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附着生物对水体中的氮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半个月内,附着生物对水体中总氮的累积去除率可达60%,在有附着生物的水体中总氮浓度从5 mg/L左右下降到2 mg/L左右;附着生物对水柱中氮的累积去除率和水柱中氮的浓度、附着生物的生物量以及附着生物作用时间密切相关。从培养过程中水体磷的浓度变化来说,培养初期,水体中磷的浓度比较高,附着生物对其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培养后期,水柱中磷的浓度比较低,附着生物不但不去除水中的磷,而且还向水柱中释放磷,这可...
关键词:
附着藻类 累积去除率 营养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芝 刘敏 王小文 顾嘉颖 徐迎春 金奇江 王彦杰
[目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水生植物修复在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生植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的修复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因素。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水生观赏植物组合对高温的潜在适应性及在升温条件下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能力。[方法]选取3种水生观赏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睡莲(Nymphaea tetragon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培试验28 d时常温(昼28 ℃/夜18 ℃)、高温(昼34 ℃/夜24 ℃)和极端高温(昼40 ℃/夜30 ℃)下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及植物生长、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与常温相比,高温增强了植物组合净化效果,提高了水体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使其分别达到99.25%、94.40%、50.00%,同时溶解氧(DO)含量显著提高,但极端高温显著降低了水体TP、氨氮(NH_(4)~(+)-N)去除率和DO含量;此外,高温有利于3种植物生长、促进叶绿素合成、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增加了各植物TN和睡莲TP的积累,但极端高温时仅金鱼藻适应性较好,黄菖蒲和睡莲生长受到胁迫。[结论]这些结果表明,高温能促进黄菖蒲+睡莲+金鱼藻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但极端高温下植物组合整体受胁迫且修复效率降低。本研究为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生观赏植物组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雁 李永梅 张怀志 张维理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是污染水体生物治理的途径之一,选择5个水稻品种作为供试水生植物,通过静态水培试验,研究了各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状况,以及对水体中N、P的去除效果,以期找出适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的优势水稻品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植物营养的条件下,5个水稻品种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有植物处理系统对水体中总磷(TP)、氨氮(NH4-N)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有植物处理系统TP的去除率为75.54%~88.54%,NH4-N的去除率为90.43%~96.82%;无植物对照TP的去除率为49.14%,NH4-N的去除率为88.13%。整个生育期,不同水稻品种对水体...
关键词:
水稻 富营养化 去除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萌 李雄清 李中强 刘足根 卢龙
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技术被认为比单一物种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更佳的技术方法。以2种多裂叶型沉水植物先锋种(金鱼藻和穗花狐尾藻)的镶嵌组合方式开展了富营养水体氮磷消减潜力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沉水物种组合试验中所选的沉水植物先锋种均在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含量达Ⅴ类水质)中生长良好,且对TN、NO_3~--N、TP、PO_4~(3-)-P都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无沉水植物的两个空白对照组。在选用沉水植物最优种植密度(3g/L)时,种植模式为金鱼藻∶穗花狐尾藻=1∶2的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更佳,其TN去除率达到79.16%,NO_3~--N去除率达到92.47%,TP去除率达到9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和云 于丹 倪乐意
近几十年来,轮藻植被从许多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泊中逐渐消失。然而作为浅水湖泊稳态转换模型的代表植物,轮藻植物被证明在湖泊水体的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因为轮藻植被通过对水体浊度和营养水平的多重反馈机制能稳定湖泊清水稳态。基于此,介绍了轮藻植物及其在水体的分布和浅水湖泊稳态转换概念模型,重点阐述了轮藻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并介绍了影响轮藻生长繁殖的环境因子,分析了国内外轮藻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及其特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翔 陈益泰 王树凤 王小雪 李霞 潘红伟 孙海菁
【目的】比较旱柳无性系的生长以及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以筛选出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效果较好的无性系。【方法】利用8个旱柳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静态培养试验,研究各无性系的形态特征、叶绿素相对含量指数、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以及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率。【结果】旱柳无性系在整个试验期间生长良好,无死亡现象。各无性系最终生物量、苗高和相对生长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旱59和旱97整体表现最好。旱柳无性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吸收较好,地上部分营养元素浓度较高。旱柳各无性系对总氮、氨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7.17%96.94%、90.35%99.33%和66.66%88.19%,对总磷的去除效率为76...
关键词:
旱柳 无性系 生长 富营养化 植物修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湘 叶金云 杨肖娥 王趁义 张易祥
植物修复富营养化养殖水体过程中磷(P)的去除途径主要包括植物吸收、植物根系吸附、底泥吸附和还原状态下的磷挥发。为了深入探讨植物修复去磷机理,阐明植物修复富营养化养殖水体过程中磷的去向问题,分别以夏秋季(高温)和冬春季(低温)的高效除磷植物大漂和冬牧70组成的生态浮岛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模拟条件下的富营养养殖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研究不同温度季节下生态浮岛植物在富营养养殖水体中各去磷途径对水体总磷(TP)去除量的贡献率大小。结果表明:经过20 d处理后,生态浮岛植物大漂和冬牧70对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总磷的去除效率都较高,均达50%以上;在生态浮岛植物修复富营养养殖水体过程中最主要的磷去除途径都为植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迟明宏 刘敏 徐迎春 金奇江 王小文 王彦杰
【目的】以适应性较强的挺水、浮水、沉水等观赏植物为试材,研究不同组合的水生观赏植物对不同质量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下旬开始,以挺水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水葱Scirpus validus,浮水植物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睡莲Nymphaea tetragon,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进行不同种植组合处理,比较这些组合处理植物在低、中、高3种不同质量浓度(3种实验水体的总磷、总氮、氨态氮、化学需氧量分别为:2.00、0.20、0.67、20.00 mg·L~(-1);10.00、1.00、3.34、50.00 mg·L~(-1);20.00、2.00、6.67、100.00 mg·L~(-1))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情况以及去除总磷、总氮、氨氮及降低化学需氧量等的水体净化效果。【结果】(1)总体来看,水葱在低质量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长势较好,而千屈菜、黄菖蒲在中、高质量浓度处理下比低质量浓度处理下长势好;荇菜长势快,优于睡莲,但可能会影响组合配植植物的生长,而金鱼藻在与荇菜组合时长势弱于与睡莲组合。(2)总磷去除效果:在低质量浓度处理中,水葱+睡莲+金鱼藻组在前期对富营养水体总磷去除能力较强,去除率达47.57%;黄菖蒲+睡莲+金鱼藻的组合在后期净化效果最好,35 d时最高总磷去除率达74.59%;高质量浓度处理中,黄菖蒲+睡莲+金鱼藻组与水葱+睡莲+金鱼藻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3)总氮去除效果:在低质量浓度处理中,水葱所在的2个植物组合去除效果较好,总氮去除率均在30.00%以上;中质量浓度处理中,水葱+睡莲+金鱼藻组效果较好;黄菖蒲+睡莲+金鱼藻在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处理中都有不错的净化效果。(4)氨氮去除效果:在低质量浓度处理中,水葱+荇菜+金鱼藻组去除氨氮效果最好,去除率达14.03%;中质量浓度处理中,千屈菜+睡莲+金鱼藻组净化效果最好,最高去除率达4.09%;高质量浓度处理中,黄菖蒲+睡莲+金鱼藻组和水葱+睡莲+金鱼藻组综合净化效果最好。(5)化学需氧量去除效果:在低质量浓度处理中,水葱+睡莲+金鱼藻组去除化学需氧量综合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达108.33%;黄菖蒲+睡莲+金鱼藻组在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处理下都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去除率分别为115.00%、46.00%、41.50%。【结论】结合各组合的景观应用价值分析,最终得出黄菖蒲+睡莲+金鱼藻组在不同质量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且具有较高的景观应用价值,是最佳的种植组合。图4表6参25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 植物组合 水体修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饮江 易冕 王聪 董悦 刘晓培 文晓峰 李岩
运用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选取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natans)3种沉水植物,比较研究不同pH与镉浓度对它们生长及去除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均能耐受一定浓度范围的镉污染,并能不同程度地去除水体中的镉;在实验对照组中,金鱼藻与伊乐藻在pH为8.5、镉浓度为15μg/L的溶液中,去除镉的能力最强,苦草在pH为7.5、镉浓度为10μg/L的溶液中,去除镉的能力最强。在沉水植物活体中,伊乐藻对水体镉的抗性和去除率最大(达92%),金鱼藻次之(达90...
关键词:
沉水植物 镉 吸附 金鱼藻 伊乐藻 苦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红艳 熊飞 宋丽香 杨毅
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武汉市汉阳地区五个湖泊(后官湖,三角湖,南太子湖,墨水湖和龙阳湖)的水质及沉水植物进行了季节性调查,以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现状及其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后官湖为中营养,而三角湖、南太子湖、墨水湖和龙阳湖为重度富营养,其中龙阳湖污染最重。共采集沉水植物7种,隶属于5科5属,主要种类为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在后官湖沿岸带,其它四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