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6)
- 2023(2884)
- 2022(2585)
- 2021(2393)
- 2020(1995)
- 2019(4406)
- 2018(4265)
- 2017(7415)
- 2016(4244)
- 2015(4633)
- 2014(4608)
- 2013(4442)
- 2012(4119)
- 2011(3693)
- 2010(3696)
- 2009(3379)
- 2008(3216)
- 2007(2815)
- 2006(2431)
- 2005(2084)
- 学科
- 济(15554)
- 经济(15546)
- 管理(8899)
- 业(8101)
- 企(6251)
- 企业(6251)
- 地方(6183)
- 方法(6084)
- 数学(5400)
- 数学方法(5282)
- 农(5258)
- 学(4537)
- 农业(3601)
- 业经(3462)
- 环境(3368)
- 中国(3258)
- 地方经济(2917)
- 贸(2818)
- 贸易(2815)
- 和(2768)
- 易(2700)
- 生态(2678)
- 财(2562)
- 资源(2329)
- 划(2186)
- 虫(2166)
- 理论(2154)
- 稻(2124)
- 技术(2121)
- 制(2078)
- 机构
- 学院(59338)
- 大学(57443)
- 研究(24403)
- 管理(19835)
- 科学(19073)
- 农(18483)
- 济(18065)
- 经济(17486)
- 理学(16846)
- 理学院(16597)
- 管理学(16081)
- 管理学院(15991)
- 中国(15721)
- 农业(15073)
- 业大(14529)
- 所(14377)
- 研究所(13464)
- 京(13152)
- 中心(10455)
- 省(10440)
- 农业大学(9917)
- 江(9868)
- 院(9036)
- 科学院(8848)
- 室(8567)
- 技术(8417)
- 业(8214)
- 范(8085)
- 师范(7975)
- 北京(7827)
- 基金
- 项目(45670)
- 科学(33353)
- 基金(29885)
- 研究(28962)
- 家(28681)
- 国家(28482)
- 科学基金(22304)
- 省(20357)
- 划(17056)
- 自然(16213)
- 基金项目(16090)
- 社会(15952)
- 自然科(15731)
- 自然科学(15722)
- 自然科学基金(15369)
- 社会科(15038)
- 社会科学(15030)
- 教育(12766)
- 资助(12240)
- 编号(11608)
- 科技(11272)
- 重点(11176)
- 计划(11101)
- 发(10699)
- 课题(9172)
- 创(9059)
- 科研(9040)
- 创新(8624)
- 部(8600)
- 成果(8307)
共检索到84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灿 杨林仙 罗茜艳 陆静 崔凯 赵亚梅 尹定云 李向永 刘莹 赵雪晴 谌爱东 尹艳琼
【目的】明确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7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白背飞虱主要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评价,为田间防治白背飞虱的药剂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稻茎浸渍法开展白背飞虱对7种杀虫剂的室内抗药性监测,测定室内毒力LC50和抗性倍数RR;采用植保无人机的施药方式对7种杀虫剂开展防治白背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药后3 d和7 d白背飞虱的百株虫量和校正防效,以及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百株虫量和校正虫口减退率。【结果】抗药性监测:与敏感种群比较,10%三氟苯嘧啶SC、25%吡蚜酮SC、60%烯啶虫胺SP、22%氟啶虫胺腈SC、25%噻虫嗪WG、25%吡虫啉SP和25%呋虫胺OD对滇西南白背飞虱种群的LC50分别为0.18、1.31、0.84、2.40、0.66、0.96和6.43 mg/L,抗性倍数RR分别为0.42、2.74、3.07、4.83、6.87、8.81和31.99倍。该种群对呋虫胺为中等抗性,对吡虫啉和噻虫嗪为低抗性,对其余药剂敏感。田间药效试验:7种杀虫剂药后7 d对白背飞虱的校正防效为85.35%~95.91%,其中氟啶虫胺腈的防效相对较差,其余药剂间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天敌安全性评价:药后7 d白背飞虱的主要天敌蜘蛛类和黑肩绿盲蝽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0.37%~51.10%和43.90%~86.10%,7种药剂对蜘蛛类和黑肩绿盲蝽均会产生药害,其中对蜘蛛相对较安全,对黑肩绿盲蝽相对欠安全。【结论】7种杀虫剂田间防治滇西南白背飞虱种群效果良好,推荐作为常用田间防治药剂使用。其中吡蚜酮和三氟苯嘧啶防效更佳,对天敌安全性较好。呋虫胺应注意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宝生 张志春 谢霖 张谷丰 王利华
为丰富稻飞虱控制药剂种类,延缓害虫对当前生产上常用药剂抗药性的产生,本文对由华东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进行了室内活性和田间控害效果研究。利用浸苗法比较了环氧虫啶与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等其它烟碱类杀虫剂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作用活性,并评价了上述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种烟碱类药剂中,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室内活性以环氧虫啶最高,其次分别为烯啶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其中25%环氧虫啶可湿粉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显著高于烯啶虫胺,吡虫啉对褐飞虱的活性显著低于其它药剂;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活性表现与对褐飞虱不同,几种药剂中吡虫啉活性最高,其次为噻虫嗪、环氧虫啶和烯啶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洁 王绍坤 马龙海 罗华元 常寿荣 周晓罡 杨正安 丁玉梅
文章采用浸液法测定了几种生物杀虫剂对烟草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效果。结果表明,微生物源杀虫剂白僵菌250倍液和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250倍液杀虫效果最好,施药第1天后害虫死亡率就达100%。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5000倍液和多杀霉素5000倍液次之,在药试第3天校正死亡率在90%以上,第4天均达100%。植物源杀虫剂苦楝素100倍液、苦参碱600倍液和微生物源杀虫剂苏云金杆菌250倍液室内杀虫效果较差,在药试第8d校正死亡率仅为67.2%、59.0%和66.7%。白僵菌、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和多杀霉素室内杀虫效果均优于常规化学杀虫剂氯氰菊酯。
关键词:
烟草 斜纹夜蛾 生物杀虫剂 药效试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泽文 王荫长 韩召军 李国清 邓业成 田学志 Toru Nagata
分别于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测定了桂林、安庆和东台 3地区褐飞虱、白背飞虱对 10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并分析了两种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年度间和地区间 ,其敏感性差异不显著 ,而药剂间的差异显著。吡虫啉和醚菊酯是毒力最高的两个药剂 ,但吡虫啉的个体一致性较差 ,明显低于醚菊酯。合理利用这两个药剂 ,可以作为避免单一药剂长期使用、延缓抗性发展和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良策。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杀虫剂 敏感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玺 贾京京 张一帆 周钦 高聪芬
为明确吡蚜酮等水稻田常用杀虫剂对水稻田天敌蜘蛛的安全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水稻田优势蜘蛛草间钻头蛛和八斑鞘腹蛛的毒性,并以安全系数(RQ)为标准进行室内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异丙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对2种蜘蛛的RQ大于5.00,为低风险性农药;甲维盐对草间钻头蛛和八斑鞘腹蛛的RQ分别为0.14和0.08,为高风险性农药;毒死蜱对草间钻头蛛和八斑鞘腹蛛的RQ分别为0.07和0.88,为中等到高风险性农药;阿维菌素对草间钻头蛛和八斑鞘腹蛛的RQ分别为0.19和0.01,为高到极高风险性农药。此外,还对稻田用药策略进行了讨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丽萍
对不同年份、不同世代和不同性别褐飞虱、白背飞虱成虫进行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褐飞虱对甲胺磷 1999年后为低水平抗性;对叶蝉散、西维因和混灭威 10年间的敏感性有一定波动,为低到中等水平抗性;对马拉硫磷 1995年后为中等水平抗性。白背飞虱对甲胺磷 1997年起为中等水平抗性;对叶蝉散和西维因 1998年后也达中等水平;对混灭威 2002年开始上升为低水平抗性;对马拉硫磷都处于高抗水平。褐飞虱对扑虱灵、甲胺磷和叶蝉散的敏感性变化规律年度内均为迁入代>迁出代>回迁代,年度间为翌年迁入代>头年回迁代。褐飞虱对扑虱灵敏感性下降的速度较甲胺磷和叶蝉散快。2种飞虱的雄成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高于雌成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小龙 徐德进 顾中言 徐广春
为探明杀虫剂在褐飞虱和灰飞虱间的作用差异,在室内测定了噻嗪酮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速灭威、异丙威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毒力,同时比较了相同配比下噻嗪酮与速灭威、异丙威混配对两种飞虱的增效作用差异;并通过生化测定比较了杀虫剂单剂及组合对两种飞虱体内AChE和GSTs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噻嗪酮、速灭威和异丙威对灰飞虱1L若虫的LC50分别是褐飞虱的2.30、5.60、1.61倍。噻嗪酮与速灭威、异丙威分别按2∶1、1∶4比例混配,对褐飞虱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82.39和193.94,对灰飞虱的共毒系数仅为60.11和43.77。生化分析结果显示,杀虫剂单剂及组合在活体和离体条件下对褐飞虱的AChE的抑制...
关键词:
褐飞虱 灰飞虱 杀虫剂 毒力 生化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凌炎 钟勇 尹文兵 黄凤宽 黄所生 吴壁球 龙丽萍
用4种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越南九龙江褐飞虱种群的毒力。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毒死蜱>吡虫啉>叶蝉散;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褐飞虱雌成虫的毒力(LD50值)大小顺序为噻虫嗪>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叶蝉散;浸苗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毒死蜱>叶蝉散>吡虫啉;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九龙江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叶蝉散>毒死蜱>噻虫嗪>吡蚜酮>吡虫啉>噻嗪酮。由此可见,目前氟...
关键词:
褐飞虱 杀虫剂 毒力 生物测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齐会会 张云慧 蒋春先 孙明阳 杨秀丽 程登发
【目的】研究监测广西东北部稻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的峰期,分析其虫源,为白背飞虱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7—2010年在广西兴安县设置一盏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分析灯诱数据确定迁入高峰期,并运用Hysplit_4软件对其迁入高峰期进行轨迹分析确定虫源地。【结果】广西兴安县白背飞虱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大量迁入,2007年和2010年白背飞虱早期迁入量远远大于2008和2009年,4年来的最大迁入峰期随着时间推移。轨迹分析显示,虫源地主要位于越南北部、海南、广西南部和广东西南部稻区。【结论】西南低空急流为白背飞虱的大规模北迁提供了运载气流,降雨使得白背飞虱在本地大量降落。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迁飞 轨迹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伏荣桃 刘斌 陈诚 王剑 龚学书 卢代华 廖洋
【目的】稻曲病是水稻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筛选出高效的防治生物药剂和最佳防治时间,为在生产上推广优化的防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8种生物药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和药效,并以防效较好的2种生物药剂进行施药适期试验,比较不同时期施用生物药剂对控害效果的影响。【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蛇床子素、乙蒜素、紋曲宁、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井冈霉素和宁南·嘧肽的EC50值分别为2. 00、2. 12、19. 15、30. 80、43. 28、51.60、372. 78和734. 16 mg/L,其中蛇床子素和乙蒜素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最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 5%紋曲宁和15. 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好,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都在80. 0%以上。不同时期施药结果发现,水稻破口前6~9 d内施药控制效果较好,至水稻黄熟期调查时,水稻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结论】研究发现在水稻破口前6~9 d内喷施2. 5%紋曲宁或15.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 生物药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仕高
为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和白背飞虱的防治,2006年特进行了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呈季节性单峰型消长,前中期虫量偏高,主害代发生偏重。运用晒田等农业措施和合理应用天敌,可有效减轻白背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促进"绿色植保"发展。
关键词:
机插稻田 白背飞虱种群 自然消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定炜 苏建亚 沈晋良 徐建陶
【目的】评估7类14种杀虫剂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hinus lividipennis(Reuter)成虫、若虫和卵的安全性。【方法】在室内条件下,用药膜法、稻株喷雾法及稻茎浸渍法测定杀虫剂对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结果】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噻虫嗪和异丙威3种杀虫剂对成虫不安全(Ⅳ级),LC50值为0.20~0.74mga.i.·L-1;氟硅菊酯、醚菊酯对成虫安全(Ⅰ级),LC50值>160.0mga.i.·L-1。稻株喷雾法测定结果表明噻嗪酮在药后1d对成虫安全(Ⅰ级),死亡率为1.7%;在药后4~10d,丁硫克百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维红 谷希树 刘佰明 胡学雄 白义川 李洪安
为明确田间用于防治粉虱及其他目标害虫的杀虫剂对丽蚜小蜂的影响,测定了9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丽蚜小蜂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致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以及同类杀虫剂对不同发育阶段丽蚜小蜂的存活情况均有所差异。其中,菊酯类和有机磷类药剂对丽蚜小蜂的杀伤力最大,生长调节剂灭蝇胺杀伤力最小。在丽蚜小蜂的各发育阶段,成虫和卵期对药剂最为敏感,蛹期有蛹壳包被,药剂对其影响最小。
关键词:
杀虫剂 天敌 丽蚜小蜂 致死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晨 韩召军
[目的]水通道蛋白是细胞膜内嵌蛋白超家族的主要成员,具有传输水分子以及小分子化合物进出细胞膜的功能,本研究目的是分析重要农业害虫灰飞虱体内水通道蛋白功能及其与杀虫剂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转录组数据,采用PCR和RACE技术对灰飞虱体内的水通道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并利用进化树对获得的基因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验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这些基因在灰飞虱抗、感品系间的表达量差异,利用体外表达技术分析其转运活性。[结果]从灰飞虱体内克隆获得了6个灰飞虱水通道蛋白基因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LsAQP1、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永跃 黎坚 梁广文1
经过连续 3a的田间系统调查 ,结果表明 :广东省双季晚稻田稻飞虱田间种群消长曲线基本上为双峰型 ,发生盛期从 9月中旬到 10月上中旬 ;近年来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白背飞虱发生数量比率增大 ,在混合种群的发生趋势中起主导作用 ;稻飞虱混合种群与白背飞虱发生年度间表现为每 6a出现 1个高峰。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褐飞虱 种群动态 晚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