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4)
- 2023(11029)
- 2022(9778)
- 2021(9268)
- 2020(7800)
- 2019(17933)
- 2018(18079)
- 2017(34110)
- 2016(19137)
- 2015(21562)
- 2014(21876)
- 2013(21341)
- 2012(19542)
- 2011(17573)
- 2010(17326)
- 2009(15716)
- 2008(15103)
- 2007(13037)
- 2006(11232)
- 2005(9685)
- 学科
- 济(67314)
- 经济(67229)
- 管理(51723)
- 业(47236)
- 企(39631)
- 企业(39631)
- 方法(32097)
- 数学(27453)
- 数学方法(27097)
- 学(19962)
- 农(18574)
- 中国(17584)
- 财(16885)
- 业经(15035)
- 地方(14079)
- 制(13444)
- 理论(13354)
- 农业(12117)
- 和(11986)
- 贸(11236)
- 贸易(11232)
- 技术(11073)
- 环境(10949)
- 教育(10937)
- 易(10875)
- 务(10646)
- 财务(10574)
- 财务管理(10554)
- 体(10273)
- 银(10266)
- 机构
- 大学(267124)
- 学院(265589)
- 管理(102680)
- 济(93599)
- 研究(92249)
- 经济(91189)
- 理学(89343)
- 理学院(88228)
- 管理学(86458)
- 管理学院(86002)
- 中国(65025)
- 科学(63618)
- 京(57874)
- 农(53833)
- 所(48723)
- 业大(47260)
- 研究所(45098)
- 农业(42798)
- 财(42450)
- 中心(40838)
- 江(38893)
- 北京(36299)
- 范(35368)
- 师范(34846)
- 财经(34266)
- 院(33639)
- 技术(32264)
- 州(31619)
- 经(31133)
- 省(29518)
- 基金
- 项目(190851)
- 科学(146502)
- 基金(135245)
- 研究(134110)
- 家(120713)
- 国家(119712)
- 科学基金(100435)
- 社会(79341)
- 省(76756)
- 社会科(74868)
- 社会科学(74848)
- 基金项目(72554)
- 自然(68869)
- 自然科(67177)
- 自然科学(67150)
- 自然科学基金(65896)
- 划(64877)
- 教育(61596)
- 资助(55940)
- 编号(54978)
- 成果(44899)
- 重点(43002)
- 部(40435)
- 发(40091)
- 创(39616)
- 课题(38735)
- 计划(37680)
- 科研(37319)
- 创新(36982)
- 大学(34630)
- 期刊
- 济(101509)
- 经济(101509)
- 研究(73162)
- 学报(53904)
- 中国(51195)
- 农(48645)
- 科学(45896)
- 大学(38830)
- 学学(36796)
- 管理(36718)
- 农业(34029)
- 教育(32156)
- 财(31008)
- 技术(22636)
- 融(18287)
- 金融(18287)
- 业(17664)
- 业经(17175)
- 财经(15618)
- 业大(15535)
- 图书(15447)
- 经济研究(15426)
- 科技(14711)
- 版(14582)
- 理论(13206)
- 经(13139)
- 问题(12927)
- 林业(12757)
- 农业大学(12551)
- 实践(12400)
共检索到378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梁利国 阎斌伦 张晓君 秦国民 杨家新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等7种中草药对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弱;同时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等抑菌效果较强的7种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表明,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此4种中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mg/ml。
关键词:
中草药 弧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澜 周德刚 莫云 黄建茹 葛冰 臧丽 丛日刚
研究26味中草药对隐性乳房炎分离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杯碟法试验表明,黄连、黄芩、紫花地丁、板蓝根等对2种病原菌的综合抑菌效果较好,达到中敏或高敏,有的甚至是极敏,抑菌圈直径为19.00~24.93 mm。微量稀释法试验表明,黄连、黄芩、红花、金银花、板蓝根等对2种病原菌的综合效果好,MIC为0.004~0.063 g/mL,MBC为0.004~0.063 g/mL。本试验可为研究外用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草药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移斌 曹海鹏 夏永涛 杨婷 赵蕾 胡鲲 杨先乐
采用平板打孔法在观察了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3种鲟源病原菌对41种中草药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中草药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3种病原菌对乌梅、石榴皮、地榆、杞子等均高度敏感,对杜仲、柴胡、丹参、熟地黄等均中度敏感,对麦冬、当归、胖大海、玉竹均不敏感。此外,乌梅、石榴皮、地榆、杞子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7.81 mg/mL和15.625 mg/mL、15.6...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彬 黄婷 陈福艳 陈明 梁万文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研究了黄连等10种中草药及4种组方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致病性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抑制作用,并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作用较强的中草药对海豚链球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显示:10种中草药对海豚链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连、黄芩、大黄和黄柏的抑菌作用较强,而以黄连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平均直径达(25.67±0.58)mm。黄柏与黄连、大黄与黄芩联用抗菌作用增强,大黄与黄连联用不变,而黄柏与黄芩、黄柏与大黄、黄芩与黄连联用抑菌能力降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振霞 肖辉 单娟娟 薛强
研究了十六种中草药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十六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鳗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大黄、五倍子、黄连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且两种提取物的MIC值相同,分别为1.95 mg/mL、0.98 mg/mL和1.95 mg/m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卫文强 吴润 刘磊
【目的】探讨黄芪、黄芩、大黄、金钱草体外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传统的水提法制备黄芪、黄芩、大黄、金钱草等中药的提取液,测定其对PK15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采用细胞病变观察法确定4味中草药对TGEV致PK15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并通过MTT法计算药物的最小抗病毒质量浓度和抑制指数。【结果】黄芪、黄芩、大黄、金钱草的最大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50,12.50,6.25和6.25 mg/mL。黄芩、黄芪能抑制TGEV对PK15细胞的吸附,抑制指数分别为8和4;大黄、金钱草能直接灭活TGEV病毒,抑制指数均为8。【结论】黄芩、黄芪、大黄、金钱草体外对TGEV均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中草药 抗病毒 细胞病变 MTT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永刚 栾林林 任海 葛慕湘 靳晓敏 叶仕根
为了解中草药对大菱鲆源哈维氏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哈维氏弧菌菌株对18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五倍子、石榴皮、大黄、乌梅和苏木的抑菌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桓桥 商宝娣 张效平 周贤君 赵凤 李小义 孔杰 杨星 陶莎
为筛选对昆明裂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及复方,本研究通过煎煮法制备31种常见中草药水提取物,以牛津杯法测定各味中草药对该菌的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选取体外抗菌活性较好的6种中草药,应用棋盘法进行15组二联药方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试验;按正交设计表配伍25组复方,同样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1种中草药中,五倍子、地榆、诃子、苏木、黄芩、黄连等6种中草药抑菌效果最好;15组联用药方均未发生拮抗作用,其中以五倍子+地榆、诃子+黄芩联用效果最好,FIC分别为0.31、0.50,表现为协同作用;综合复方中草药的抑菌作用,复方F16(五倍子∶地榆∶诃子∶苏木∶黄芩∶黄连=4∶4∶2∶5∶3∶1)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达23.2 mm, MIC与MBC分别为0.98 mg/mL、1.95 mg/mL,可作为昆明裂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抑菌药物的首选配伍组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彬 黄婷 陈福艳 陈明 余晓丽 梁万文
为探讨7种常用抗菌渔药对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抗菌作用,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了7种渔药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初筛MIC的基础上,以MIC、5倍MIC、10倍MIC和20倍MIC下平板抑菌圈直径为参数,分别比较5种药物抗菌效果并优化最佳参数;利用优化的最佳参数比较5种药物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鮰爱德华氏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抗菌先锋对鮰爱德华氏菌的MIC和MBC最小,分别为3.2和6.4μg/mL,其次是伯乐立康,分别为12.8和25.6μg/mL,而鱼康和肠炎烂鳃灵的浓度为1638.4μg/mL时仍无抗菌效果;5倍MIC下抑菌圈直径为筛选抗菌药物的最佳参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兰 时向东 吕燕妮 江志杰 沈清武 马长伟
为了解中草药对机体肠道有益菌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探讨中草药的使用前景。选取清热解毒类的板蓝根、柴胡、连翘 ,泻下类的厚朴、大黄、芒硝 ,补益类的枸杞子、地黄、五味子共 9种常见中草药制成浸提液 ,添加于有益菌体的外生长培养基中 ,采用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活菌计数。结果显示清热解毒类中药在 3种试验浓度下对两歧双歧杆菌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对嗜酸乳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春涛 陈霞 张其中 杨莹莹 朱成科 李超
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诃子等100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48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部分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抑制作用,诃子和秦皮的抑杀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达20 mm以上,MIC和MBC相同,都为3.91 mg/mL(诃子)和7.81 mg/mL(秦皮);红藤、仙鹤草和覆盆子等13种中草药有中等强度的抑菌和杀菌效果;雷公藤等33种中草药抑菌作用弱;而牛蒡子等52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阿琪玛 敖日格乐 王纯洁 斯木吉德 畅旺东 阿日查 郭雪梅 陈玉洁
为研究中草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_1、E.coli O_2、E.coli O_8、E.coli O_(78)和E.coli O_(86))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草药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1)金银花和黄连对E.coli O1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35和37.71mm,五味子对E.coli O8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8.97mm。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罗新 张其中
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了42种中草药提取液pH值调节至中性前后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大小,用t检验对药液pH值调节至中性前后的抑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差异极显著(P=0.00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侯廷龙 刘惠茹 李春涛 王庆容
为探明遵义金鼎镇合江源养殖场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致病原因,通过对患有腹水、鳍条充血和游动缓慢等症状的黄颡鱼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得到纯培养菌株MLT-1,经过回归感染证实其为黄颡鱼的致病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采用乙醇提取法获得30种中草药醇提物,固体培养基打孔测试中药醇提物对MLT-1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诃子、大黄、烟叶、樟叶、桑白皮5种中草药对MLT-1的抑菌效果较好,诃子和大黄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0.49 mg/mL,烟叶的MIC和MBC均为0.98 mg/mL,樟叶和桑白皮抑杀温和气单胞菌效果相同,MIC和MBC分别为0.195 mg/mL和3.91 mg/mL。结果表明诃子、大黄、烟叶、樟叶、桑白皮5种中草药可用于防治黄颡鱼温和气单胞菌细菌病。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成科 王建 周燕 雷骆 邓星星 蒲德成 郑宗林 周朝伟 郑永华
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Galla chinensis)等150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体外抑制作用,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54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五倍子(G.chinensis)、石榴(Punica granatum)皮、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和乌梅(Prunnus mume)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在20 mm以上,其中,五倍子(G.chinens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