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
- 2023(999)
- 2022(856)
- 2021(845)
- 2020(798)
- 2019(1816)
- 2018(1754)
- 2017(3021)
- 2016(1990)
- 2015(2285)
- 2014(2132)
- 2013(2133)
- 2012(2139)
- 2011(2036)
- 2010(1997)
- 2009(1729)
- 2008(1703)
- 2007(1656)
- 2006(1413)
- 2005(1196)
- 学科
- 学(4941)
- 农(3696)
- 济(3551)
- 经济(3546)
- 业(3321)
- 森(3114)
- 森林(3114)
- 林(3085)
- 农业(2608)
- 生态(2307)
- 管理(1938)
- 生态学(1916)
- 物(1886)
- 植(1874)
- 植物(1840)
- 地方(1375)
- 中国(1262)
- 企(1239)
- 企业(1239)
- 方法(1223)
- 和(1220)
- 土壤(1184)
- 壤(1184)
- 理学(1078)
- 数学(1007)
- 数学方法(971)
- 业经(970)
- 制(957)
- 教育(917)
- 生物(897)
- 机构
- 大学(26687)
- 学院(26465)
- 研究(13724)
- 农(12912)
- 科学(11513)
- 业大(9774)
- 中国(9494)
- 农业(9468)
- 所(8532)
- 研究所(8125)
- 管理(7696)
- 林业(7554)
- 济(7348)
- 京(7287)
- 经济(7169)
- 省(7105)
- 中心(6410)
- 理学(6258)
- 农业大学(6229)
- 理学院(6154)
- 管理学(5920)
- 管理学院(5882)
- 林(5793)
- 院(5728)
- 室(5655)
- 实验(5235)
- 江(5181)
- 北京(5140)
- 实验室(4924)
- 重点(4702)
共检索到42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姣 赵运林 徐正刚 段酬苍 张梅清 任小军
针对一些油茶次生林的经济价值日益降低的现状,以油茶林物种多样性为手段,量化油茶次生林生态价值。研究以常德市鼎城区2片油茶次生林为固定样地,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油茶次生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油茶林林下植物隶属于35科50属51种。其中灌木层23科33属34种,占66.67%;草本层13科17属17种,占33.33%。本研究中油茶次生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丰富,有较多经济物种。建议在油茶人工林栽植过程中,维护油茶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兼顾复合生态经营,以获取次生林最大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油茶次生林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指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兵兵 张波 赵鹏武 郑欣 周梅 舒洋 王媛
【目的】研究杨桦次生林林窗大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更新的影响,为人为近自然模拟林窗干扰更新与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按面积等级选择林窗12个,每个林窗内设置2 m×2 m样方5个,仅调查样方内的乔木幼苗(胸径≤1 cm)和灌木,同时在每个2 m×2 m样方内设置1 m×1 m的草本调查样方1个,另设置相同面积的林内对照样方(CK)12个,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应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4种多样性指标和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指标,分析大兴安岭南段杨桦次生林不同面积林窗中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不同面积林窗内乔木更新层更新苗密度为8 333.67~12 833.33株/hm~2,均高于林内8 000.67株/hm~2;林窗内物种数为32~39种,均高于林内物种数20种;无论是林窗还是林内,蒙古栎均为乔木更新层先锋物种,重要值为78.57%~96.07%,但是林窗能够促进其他乔木树种的更新能力,出现蒙古栎优势度衰退的现象;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非与林窗面积正相关,但是对草本和乔木更新层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林窗内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大于林内,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Ⅰ号林窗除外)、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大于林内,而灌木层各多样性指数仅有Ⅲ号林窗与Ⅳ号林窗均大于林内;不同面积等级林窗内物种数量及相似系数变化不大,分别为25~30和70.42%~78.95%,而与林内的共有种数及相似系数较低,仅为17~20和58.62%~69.23%。【结论】林窗的出现增加了大兴安岭南段植被物种数量及更新苗密度,且使原先锋物种优势度呈现衰退趋势,这在草本及乔木更新层表现尤为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邱子阳 何海梅 黄朗 朱光玉
【目的】林分空间结构是影响幼树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幼树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规律,可为提高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进行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湖南省宁乡县青羊湖林场、郴州市五盖山林场、平江县芦头林场、益阳市龙虎山林场以及桑植县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置并调查了49块20 m×30 m的栎类天然次生林典型样地。以混交度、树冠指数、开敞度和聚集指数来描述林分空间结构,以Margalef指数、Auclair&Goff指数和Pielou指数来描述幼树物种多样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典型相关分析3种方法探索乔木层空间结构对林下幼树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规律。【结果】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混交度对丰富度指数Margalef影响极其显著(P <0.01);对于多样性指数Auclair&Goff指标,树冠指数对其影响显著(P <0.01),说明林分空间结构与幼树物种多样性在整体相关程度极显著,典型载荷分析结果指出,混交度和树冠指数是幼树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4)由上述3种统计方法的分析结果可知,混交度和树冠指数是影响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幼树物种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混交度和树冠指数是影响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幼树物种多样性关键林分空间结构因子,因此可以通过调控树种混交程度和冠层结构改变林分结构的混交度和树冠指数,从而促进其天然更新,达到保护和丰富其幼树物种多样性的目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蔡道雄 卢立华 贾宏炎 何日明
通过对杉木纯林进行密度调控,并采取封育和非封育管理6 a,结果显示:短期的封山育林对杉木林分的整体状况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的生长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在封育区林下植物有60科、101属、116种,植被的总盖度达85%,而非封育区林下植物只有49科、78属、88种,植被的总盖度仅达60%;封育区与非封育区比,封育区林下植物种数增加了28种,增量为31.82%,植被总盖度增加了25%,且多了1层高度>2 m的木本植被层。主要植物特征值分析显示:封育区林下植物的相对密度、相对盖度及重要值等特征值较高的种数都比非封育区多,所占的比例也高;在封育区,对叶榕的重要值最高,达1...
关键词:
封山育林 杉木人工林 林下植被 特征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君璞 郑小贤
选用福建将乐林场的栲类次生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研究栲类次生林的树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为以后的栲类次生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采用物种丰富度、香农威娜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和均匀度作为多样性测度指标分析各样地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根据各样地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划分样地类型。(1)物种组成丰富,乔木层树种76种,灌木层树种77种,草本物种22种。(2)各样地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差异都比较大;而各样地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差异不是很大,物种分布相对比较均匀;(3)香浓威纳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的数值大小排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文珂 胡理乐 卢希 高燕 康冰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其生态系统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功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在陕西太白山和周至自然保护区,分别依据环境因子(海拔、坡向等)选取发育阶段一致的有代表性的油松典型群落类型,共建立20m×30m样地20个,记录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量,分析秦岭中段油松次生林群落各层次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不同层次物种丰富度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乔木层优势种明显;其中乔木层以优势种油松的重要值最高,而灌木和草本优势种重要值较低;灌木层和草本...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本智 傅懋毅 李正才 谢锦忠 Manuel Ruiz Perez Brian Belcher 杨校生 吴明
对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群落植物生长型构成以及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群落各层次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各层次优势种比较明显,乔木树种以青冈为主,灌木树种以柃木和木占优势,草本植物则以箬竹为主;(2)该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比较丰富,乔木树种种数最多,草本植物稀少;就各层次而言,草本层物种数最多,乔木层和灌木层比较接近,各层次的均匀度指数的趋势是灌木层最高,草本层最低,乔木层居中;以多种指标计算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均显示,灌木层多样性指数最高,草本层最低,尽管草本...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尤龙辉 叶功富 陈增鸿 白永会 朱美琴
在福建省晋江市,采用样线法垂直晋江沿海大通道西侧布设3条相互平行的样线,对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及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在样线上布设样点调查林内的光照强度、温湿度及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分析沿海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因子、木麻黄生长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距公路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温湿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距公路100 m处是光照强度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距公路50 m处是温湿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②栽植于路基附近的木麻黄的生长比未受路基建设干扰的木麻黄差,其中树高、胸径和冠幅在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密 邹佳慧 何振 伍义平 李海鹏 夏永刚 喻锦秀 刘跃进
于2011年7月~2012年8月采用定点调查法对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油茶林害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初步记录油茶害虫112种,隶属于7目41科,以鳞翅类害虫种类占绝对优势,并记录油茶主要害虫10种,其中以以茶籽象甲Curculio chinensis、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茶小卷叶蛾Archips orana和茶长卷叶蛾Homona magnanima发生数量较大;通过对不同月份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发现,以5月油茶害虫出现种类最多达到47种,5月和9月份油茶林害虫发生数量较大;对不同类型油茶林害虫调查发现,以油茶低改林昆虫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但其优势度指数最小;而油茶新造...
关键词:
油茶 害虫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组成 湖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毛志宏 朱教君 谭辉
对4种主要次生林类型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2个生长季的调查,共采集植物378种,分别隶属于78科、215属;2005年设置的37块样地中,共包括植物物种183种,分别隶属于58科、123属,其中乔木34种、灌木33种、草本116种;除主要乔木树种(如蒙古栎、枫桦、胡桃楸、水曲柳和花曲柳)外,常见的植物有色木槭、假色槭、毛脉卫矛、山楂叶悬钩子、荨麻叶龙头草、白花碎米荠、宽叶苔草、粗茎鳞毛蕨和掌叶铁线蕨等;2)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现有植物群落而言,物种数占植物物种总数80%的最小取样面积为251m2,即约为16m×16m;物种数占植物物种总数90%的最小取样...
关键词:
辽东山区 次生林 物种组成 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丁易 路兴慧 臧润国 黄继红 杨秀森 周亚东 黄勇 冯业洲
[目的]通过对海南霸王岭林区的热带天然次生林抚育技术试验,了解抚育对次生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0个热带天然次生中龄林(60年)固定样地(50 m×50 m)进行抚育前后的森林调查数据,利用配对t检验、非维度多尺度标定(NmS)和指示种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群落物种组成、指示种、优势种和群落径级结构在抚育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抚育后群落上层物种(胸径≥5 cm)和下层(1 cm≤胸径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干扰 森林恢复 优势种 演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士云 张宋智 刘文桢 马建伟
运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林层数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直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等非空间结构参数,对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多样性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直径分布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异龄林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天然更新良好,辽东栎实生苗占幼苗总数的46%;林分中林木个体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541,林木个体水平分布格局属团状分布;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平均混交度高达0.71,群落中77.4%以上的林木处于中度混交以上,处于强度混交的比例也接近于24%;林分中各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大小比数排序为...
关键词:
辽东栎 次生林 多样性 结构特征 小陇山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 李婷婷 金锁 鱼舜尧 王宇 李禹江 齐锦秋 郝建锋
【目的】为了解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四川蒙顶山木荷Schima superba次生林群落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方法】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样地法对经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的蒙顶山木荷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①研究区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55种,隶属72科115属;②人为干扰对该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sw))均降低;③不同的土壤理化指标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具有不同的特征,人为干扰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和全氮、全钾、有效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P0.05);④土壤全钾、含水量、有机质是影响木荷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结论】人为干扰对木荷次生林物种多样性水平、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负向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发林 张思玉 杨继敏 曾思齐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低强度地表火干扰样地马尾松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对照样地马尾松林乔木层的重要值为68.1,而火干扰样地马尾松的重要值下降到51.4;火干扰样地内物种和植物个体数目均高出对照样地,分别为对照样地的118%和108%;对照样地内Gleason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分别为3.01、11.21、10.30、0.74,火干扰样地的分别为12.13、5.61、26.13、0.84;火干扰样地各层和所有植物的均匀度值显著提高,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均匀度分别由0.71、0.83、0.55提高到0.81、0.89...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马尾松 物种多样性 地表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兰 艾训儒 吕世安 冯广 刘峻城 黄永涛
【目的】研究鄂西南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变化规律、群落构建机制和植被恢复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鄂西南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48个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FDP),运用聚类分析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并通过指示种分析辨识不同群落类型指示种,然后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星斗山森林样地分为3种群落类型:亮叶水青冈群落(分布在海拔1 460~1 670 m处)、灯台群落(分布在海拔1 230~1 500 m处)和川陕鹅耳枥群落(分布在海拔1 360~1 450 m处);非维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