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7)
- 2023(9780)
- 2022(8451)
- 2021(7700)
- 2020(6547)
- 2019(14837)
- 2018(14479)
- 2017(27440)
- 2016(14529)
- 2015(16579)
- 2014(16428)
- 2013(16207)
- 2012(15188)
- 2011(14092)
- 2010(14652)
- 2009(13591)
- 2008(13021)
- 2007(11635)
- 2006(10766)
- 2005(9875)
- 学科
- 济(85343)
- 经济(85283)
- 管理(37879)
- 业(31492)
- 方法(30863)
- 数学(27766)
- 数学方法(27218)
- 企(24410)
- 企业(24410)
- 地方(23243)
- 学(18885)
- 农(18209)
- 中国(17767)
- 业经(15515)
- 环境(14291)
- 地方经济(14275)
- 农业(12283)
- 制(11431)
- 财(11328)
- 理论(10649)
- 和(10326)
- 贸(10238)
- 贸易(10227)
- 融(10143)
- 金融(10141)
- 易(9750)
- 发(9491)
- 银(9376)
- 银行(9346)
- 划(9321)
- 机构
- 学院(219343)
- 大学(217416)
- 济(94810)
- 经济(92864)
- 研究(83910)
- 管理(78422)
- 理学(66787)
- 理学院(65887)
- 管理学(64122)
- 管理学院(63763)
- 中国(62371)
- 科学(54828)
- 京(48096)
- 所(44599)
- 农(42933)
- 研究所(40811)
- 财(39139)
- 中心(37234)
- 业大(36309)
- 江(34376)
- 农业(33692)
- 北京(30817)
- 财经(30806)
- 院(30617)
- 经济学(29815)
- 范(28439)
- 省(28216)
- 师范(28051)
- 经(27856)
- 州(27502)
- 基金
- 项目(148002)
- 科学(114680)
- 基金(106235)
- 研究(100565)
- 家(96002)
- 国家(95180)
- 科学基金(79857)
- 社会(63625)
- 社会科(60260)
- 社会科学(60236)
- 省(59107)
- 基金项目(55154)
- 自然(53842)
- 自然科(52432)
- 自然科学(52413)
- 自然科学基金(51406)
- 划(49756)
- 资助(45708)
- 教育(45416)
- 编号(38184)
- 重点(34773)
- 发(33617)
- 部(30758)
- 成果(29743)
- 创(29679)
- 计划(29269)
- 课题(28556)
- 科研(28456)
- 创新(27997)
- 国家社会(26580)
- 期刊
- 济(114160)
- 经济(114160)
- 研究(65015)
- 中国(46081)
- 学报(40250)
- 农(38843)
- 科学(36536)
- 管理(30942)
- 大学(29953)
- 学学(28979)
- 财(28462)
- 农业(26702)
- 技术(20789)
- 融(19533)
- 金融(19533)
- 经济研究(18939)
- 教育(18892)
- 业经(16503)
- 财经(15790)
- 业(14356)
- 统计(14198)
- 问题(14109)
- 经(13769)
- 资源(12706)
- 策(12515)
- 技术经济(12307)
- 决策(11500)
- 业大(11260)
- 版(10943)
- 科技(10298)
共检索到339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谦 朱翔 贺清云
根据常德市相关发展规划目标,明确了至2020年常德市生态经济和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仿真模拟粗放发展模式和生态发展模式两种情形下的常德市经济发展和血吸虫病流行趋势。结果表明:1系统动力学可详细梳理地区发展各要素和血吸虫病流行之间的相互关系;2常德市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发展和血吸虫病防治相辅相成;3以转型升级为着力点的生态经济模式,可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血防效应;4湖区环境改造、产业现代化转型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能有效地支撑生态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谦 朱翔 贺清云
根据常德市相关发展规划目标,明确了至2020年常德市生态经济和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仿真模拟粗放发展模式和生态发展模式两种情形下的常德市经济发展和血吸虫病流行趋势。结果表明:1系统动力学可详细梳理地区发展各要素和血吸虫病流行之间的相互关系;2常德市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发展和血吸虫病防治相辅相成;3以转型升级为着力点的生态经济模式,可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血防效应;4湖区环境改造、产业现代化转型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能有效地支撑生态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立功,余松林,戴裕海,姚俊明,苏以翔,曾令祖
本文对湖北省松滋市湖沼地区居民防治血吸虫病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人群扩大化疗辅以易感地带灭螺”的策略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目标下,直接受益地区的人均负担系数可以达到总费用的1%~1.5%。
关键词:
血吸虫病防治 直接受益人 人均负担系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谦 朱翔 贺清云 徐美
研究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人水相互作用关系及传染防控,是推进湖区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水文情势、产业发展、居民行为、城乡建设四方面探讨了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水人水相互作用关系,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教育优先方案、生态保护优先方案和城镇化推进方案对其防控方案进行系统仿真模拟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水文等生态因素对于人水接触的影响逐步减少,而社会经济因素则显得越来越重要。(2)系统动力学模型能有效展示血吸虫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研究血吸虫病防控的有效方法之一。(3)依据仿真模拟结果,城镇化推进方案是经济增长、城乡协调、环境友好的最优血防方案。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余冬保,魏望远,贺宏斌
1 前 言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大山区的主要公共卫生学问题之一。建国五十多年以来,各级政府对血吸虫病防治极为重视,为该病的防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疫区普遍建立了血吸虫病防治机构,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对血吸虫病的查治和预防全部免费。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机构普遍面临着经费不足、设备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部分血防单位在开展血防活动时,开始采取向居民部分或全部收费和分摊血防义务工的方法,以弥补经费和人力的不足。为了解这种做法的实际状况和可能对卫生资源使用公平性带来的影响,我们于1999年12月对湖南省洞庭湖血吸虫病疫区居民血防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鸿权 严立冬
对不同防治血吸虫病的技术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效益分析评价是在技术效果分析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试图通过防治总费用与人群感染率对比、病人病畜经营损失与人群感染率对比等经济效果指标,寻求防治技术效果最优的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建新
城市生态网络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流、人口流和信息流在空间分布上所形成的网络结构。滨湖地区城市生态网络由森林、农田、城镇和湿地生态系统网络构成,它们各自的或相互的连接性和通达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态网络的完整性。利用MapInfo Professional6.5 SCP软件、GIS查询功能和网络空间结构分析法,以西洞庭湖区常德市为个案,分析了其完整性。结果表明:①森林、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网络中节点间的连接性差,α、β、γ指数都很低,其中α指数出现负值;湿地的连接性要好,但是指数也偏低;就整个区域而言,城市生态网络中交通线较多,等级较高,连接性处于中上水平。②市域内各城市生态功能区的可进入性较大,交通网络相对较发达,尤其是生态农业区的可进入性大。③在森林、湿地、农田三大生态系统17处生态功能区中,有5处节点的通达性最好,有3处节点的通达性最差。最后对城市生态网络完整性的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琦 汤放华
构建了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洞庭湖区的耦合度、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的动态演变上看,2000—2004年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为中度失调,2005年开始转入基本协调,2009年实现中度协调。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岳阳于2008年最早实现中度协调状态,常德和益阳则分别于2009年、2010年达到中度协调。虽然近14年来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离高度协调状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经济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整体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建新 陈端吕 彭保发 王亚力
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从系统相互作用的角度,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及系统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近10年来洞庭湖区总EC和人均EC呈持续下降态势,降幅达5.12%;生态资产类型中耕地的EC降幅达12.66%,建设用地的EC升幅达15.49%。②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弹性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要素之间呈显著相关性,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呈现"J"型、倒"U"型、直线型和"L"型等不同的耦合形态。③产业结构特征及变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矿产开发和工程建设等因素导致生态系统弹性度衰退、资源和环境供容能力下降、社会经济系统发展功能受制约是形成这种耦合关系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耦合 形成机理 洞庭湖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建新 陈端吕 彭保发 游雪姣
从生态弹性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3个角度构建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10年为现状年,2018年为模拟结束年,对3个子系统进行现状模拟,根据现状模拟结果以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值进行优化模拟。结果表明:1选取19个指标中需要优化的指标为植被覆盖指数、生物丰度指数、水网密度指数、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人均林地面积、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口数量等8个指标,通过优化模拟,能够促使洞庭湖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不断优化。2从时空模拟结果来看,洞庭湖区17个县域单元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和变化较大,对比现状模拟和优化模拟结果,变化最大的是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3个区域,"W"型空间格局发生了转变。3针对模拟结果,认为应采取控制人口发展规模,树立以生态为导向的发展观,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生态系统调控和景观生态规划,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优化对策,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德华
90年代洞庭湖区大水灾不断,与50年代相比,雨情偏小、水情恶化、灾情放大。从若干基本关系的分析入手,诊断其变化、问题及成因,反思抗洪救灾实践,探讨水灾的可持续性防治对策:第一,要正确处理水沙关系,水沙兼治,治沙为本。为此,要建立长江上游地区和四水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加强和加快四水控制性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建立高洪水风险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第二,要正确处理江湖、湖垸关系,南控北引,湖垸易位。为此,要建设三峡工程,三口建闸,四水建库,联合调度;要开辟荆南分洪道,实行南北分流;有计划地向江汉平原和湖区低洼地区引洪放淤。第三,要正确处理堵疏关系,堵疏结合,以疏为主。为此,要抓紧制定河湖疏浚...
关键词:
水灾防治 可持续性 洞庭湖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志刚
清代以来,由于人水争地与淤垦分离加剧,洞庭湖区渍灾愈演愈烈,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湖区社会为减少渍涝损失采取与水妥协及技术对抗两类应对举措。在传统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以多种经营、政策调整为主的妥协之道显得较为突出。随着生态与社会双重压力的加大,在政府主导下提升应对渍灾的技术能力成为湖区社会的主要出路,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以近代水利技术为支撑的"逆生态化"发展道路。这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业生产力,但却大大提升了生产成本,对湖区社会持续发展的作用有限。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围垦 渍灾 水灾 救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志刚
清代以来,由于人水争地与淤垦分离加剧,洞庭湖区渍灾愈演愈烈,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湖区社会为减少渍涝损失采取与水妥协及技术对抗两类应对举措。在传统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以多种经营、政策调整为主的妥协之道显得较为突出。随着生态与社会双重压力的加大,在政府主导下提升应对渍灾的技术能力成为湖区社会的主要出路,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以近代水利技术为支撑的"逆生态化"发展道路。这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业生产力,但却大大提升了生产成本,对湖区社会持续发展的作用有限。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围垦 渍灾 水灾 救灾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尹治成,谭光蒲,戴晓斌,崔丽娜,危霞,吴子松,金介梅,周时国,马玉曙,吴仲杨,王洪,苏正明,杨远华,赵正文,白美力,卓秀云,袁虹
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在进行血防决策时,不但要考虑效果,还要重视资源分配。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各项防治措施的成本问题是各种经济评价方法的基础。本文将用于某项措施的一切资源用货币形式反映出来,供决策者参考。 西昌市大兴乡和芦山县思延乡是卫生部设立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观察点,从1990~1994年已连续观测5年,现将点上各项防治措施的成本分析如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德政
一、强化思想认识,坚持防治不动摇 南漳县是湖北省血吸虫病和地方病(以下简称“血地病”)防治重点区,自然条件差,血地病病种多,蔓延时间长,涉及范围广,防治难度大。虽然我们在防治血地病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有的控制指标仍然居高不下,有的防治指标仍然出现“反弹”现象。到“八五”初期,全县血吸虫病人2886例,碘缺乏病人7000多例,氟中毒和布病患者4600例,有5万人处于疫区,受到血吸虫病的威胁,60万人生活在碘缺乏病区,2.2万人受地氟病、布病的危害。面对艰巨的防治任务,我县历届党委和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血地病防治工作不只是治病防病,它关系到党和政府的责任和声誉,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