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2)
2023(6681)
2022(5753)
2021(5469)
2020(4517)
2019(10627)
2018(10132)
2017(19905)
2016(11403)
2015(12977)
2014(13116)
2013(12588)
2012(12065)
2011(10801)
2010(11172)
2009(9813)
2008(9525)
2007(8773)
2006(7976)
2005(7321)
作者
(30215)
(25038)
(24823)
(24095)
(16322)
(11861)
(11460)
(9715)
(9564)
(9564)
(8461)
(8423)
(8298)
(8162)
(8150)
(7874)
(7617)
(7438)
(7424)
(7208)
(6756)
(6233)
(6124)
(5792)
(5778)
(5725)
(5670)
(5635)
(5087)
(5044)
学科
(46656)
经济(46627)
(32497)
管理(30990)
(26863)
企业(26863)
方法(15426)
(14500)
中国(13527)
数学(13025)
地方(12961)
数学方法(12851)
业经(11803)
(11392)
(10369)
(10292)
产业(9533)
理论(9362)
技术(9355)
农业(9336)
(8359)
贸易(8354)
(8082)
(7925)
(7299)
银行(7293)
(7264)
地方经济(7208)
(7039)
教学(6980)
机构
学院(160994)
大学(147659)
(67093)
经济(65615)
管理(59292)
研究(53274)
理学(50022)
理学院(49496)
管理学(48801)
管理学院(48473)
中国(39441)
(31260)
(30977)
科学(29519)
(27379)
(25920)
(24501)
中心(23986)
财经(23882)
技术(23638)
研究所(23137)
职业(22912)
(22141)
(21436)
(21409)
师范(21249)
经济学(19894)
(19631)
北京(19557)
业大(19237)
基金
项目(98805)
研究(80437)
科学(78466)
基金(67436)
(56413)
国家(55877)
科学基金(48553)
社会(48111)
社会科(45691)
社会科学(45683)
(42733)
教育(40251)
编号(35892)
基金项目(34947)
(34296)
自然(29396)
成果(29108)
自然科(28668)
自然科学(28663)
资助(28424)
自然科学基金(28193)
课题(27309)
(24020)
(23033)
重点(23007)
(21979)
(21262)
(21197)
规划(20828)
项目编号(20292)
期刊
(80469)
经济(80469)
研究(49696)
中国(35281)
教育(28752)
管理(23860)
(22873)
(20848)
技术(19665)
科学(18431)
(17084)
金融(17084)
学报(16929)
业经(14445)
农业(14070)
职业(13820)
大学(13760)
学学(12780)
经济研究(12647)
财经(11942)
问题(10650)
(10453)
(10436)
论坛(10436)
技术教育(9010)
职业技术(9010)
职业技术教育(9010)
(8768)
技术经济(7969)
现代(7894)
共检索到247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焕成  
"十二五"时期,常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基本吻合,但也存在专业门类不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不一致等问题。根据对常州产业结构和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常州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要实现常州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要建设常州高职教育与人力资源信息互动平台,加大对常州高职教育的投入,调整常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蔡瑞林  刘霞  龙慧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存在一些问题,在协同学视野下,这是由于供应端的教育系统和需求端的经济系统没有进行充分协同运动。但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将使对接系统出现宏观有序结构,特别是由于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会使对接系统由非平衡状态进入到平衡状态,由不稳定结构变为稳定结构。论文构建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协同度理论模型,并据此对常州高职园区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协同运动能够乐观应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存在的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红  廖慧琴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能否满足产业结构发展需求是专业设置的根本依据。从分析广东省76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发现存在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差、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成弱性相关等问题,要统筹规划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提高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设置的积极性、强化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关联性,主动适应产业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陆娟  
产业结构与高职专业设置耦合适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诉求,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诉求,是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诉求,是缓解结构性失业,提高就业率的诉求。按行业细分背景下对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与高职高专招生大类进行匹配,通过计算高职专业布点、招生规模等与行业间的相关系数和偏离度,得出专业布点、规模、就业结构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耦合适配度,由此分析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与高职专业设置的耦合策略,包括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与高职专业设置和建设的耦合,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与专业规划和预警的耦合,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与专业布局的耦合,产业发展引领的创新创业、终身学习理念与专业发展方向的耦合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哲  
目前吉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虽与地区支柱产业基本能够实现对接,但存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专业设置集中度不高、专业设置重叠等问题,还需加强服务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建设,与吉林省产业形成有效对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少芸  
广东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配置布局和专业设置有较大影响。为了促使广东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文章对广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的适配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错位,各区域内部特征差异明显。因此,建议提高人才供给总量与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匹配度,确保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对标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巩固提升重点专业,对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设置新专业集群。通过调总量、调结构、“双对标”等改革措施来提高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助力广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启良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通过对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分析显示,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有待提高,专业重复设置、同构化现象普遍存在,专业管理混乱。因此,应加强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优化专业设置,规范专业管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北伟  贾新华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和互动关系。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院校间办学水平状态不相同、院校定位不准确等多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良性互动还未形成,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广东省为例,剖析了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逻辑,形成有效的专业设置审核机制、实时的动态预警调整机制等,对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优化路径进行了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红莉  
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区域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当前存在的研究匮乏、主体缺位、指标相对传统单一和实施程序失范等问题,高职院校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高度重视和把握劳动力市场信号,从横向和纵向上打造协同发展的联动预警主体和体系,研究和确定规范化的实施程序,进一步健全专业设置预警指标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力俊  曹晔  
文章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009年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的调查与分析中发现,广西三次产业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较好地发挥高职高专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但高职高专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广西五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一致,经济区域内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一致。基于以上调查,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或结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红  单丽娜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分析可知,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基本适应,第二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适应性较低,第三产业专业设置超出其发展。为此,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体系,建设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专业设置保障机制,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西金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和产业有效衔接是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理念和普遍做法。广东省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和职业教育强省,研究其专业设置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衔接现状更具有典型性。在2021年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出台背景下,本文基于广东省89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经济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问题,且专业集群度低,与产业集群化加速推进的趋势相背离。建议优化专业结构,聚焦专业集群,统筹政府行业力量,以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效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廷发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要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协调发展,以举办涉农特色专业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例,其专业结构和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协调的建议是,以区域产业结构为依据,保持涉农特色优势专业的同时,重点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优先发展具有传统优势产业的专业,积极发展高端生产性和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专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章永刚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首先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培优汰劣逐步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吻合的专业结构。在建立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时,必须厘清主体职责,科学设计系统构架,明晰机制内在联系和运作方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清  易飚  
"十二五"时期,苏州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初步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专业门类不全、专业设置趋同、与产业发展紧密程度不高等问题。根据对苏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要与苏州市的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苏州高职院校需要重点设置一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特点的专业,主动建立专业设置的预测系统,注重优化专业结构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相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