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6)
- 2023(9593)
- 2022(7795)
- 2021(7314)
- 2020(6142)
- 2019(13954)
- 2018(14085)
- 2017(25864)
- 2016(14575)
- 2015(16934)
- 2014(17081)
- 2013(16125)
- 2012(14545)
- 2011(13125)
- 2010(13646)
- 2009(12266)
- 2008(11977)
- 2007(10818)
- 2006(9562)
- 2005(8786)
- 学科
- 济(53628)
- 经济(53548)
- 管理(47643)
- 业(43887)
- 企(37848)
- 企业(37848)
- 方法(25375)
- 数学(22600)
- 数学方法(22039)
- 中国(17365)
- 技术(16438)
- 财(14765)
- 制(14560)
- 农(14547)
- 业经(12828)
- 理论(12512)
- 体(10141)
- 教学(9747)
- 学(9435)
- 农业(9305)
- 务(8997)
- 教育(8988)
- 财务(8944)
- 财务管理(8921)
- 贸(8805)
- 贸易(8800)
- 银(8750)
- 银行(8730)
- 技术管理(8637)
- 易(8580)
- 机构
- 学院(204383)
- 大学(200742)
- 济(78109)
- 管理(77238)
- 经济(76192)
- 理学(66276)
- 理学院(65598)
- 研究(65069)
- 管理学(64076)
- 管理学院(63692)
- 中国(47338)
- 京(42250)
- 科学(38490)
- 财(37962)
- 江(33143)
- 所(32248)
- 中心(30067)
- 财经(29301)
- 农(29226)
- 研究所(28916)
- 业大(28562)
- 州(28451)
- 技术(28082)
- 范(28011)
- 师范(27755)
- 北京(26622)
- 经(26377)
- 院(23875)
- 经济学(23716)
- 职业(23351)
- 基金
- 项目(134630)
- 科学(106970)
- 研究(103284)
- 基金(94639)
- 家(81233)
- 国家(80546)
- 科学基金(69904)
- 社会(63272)
- 社会科(59959)
- 社会科学(59945)
- 省(55724)
- 教育(53134)
- 基金项目(49019)
- 划(46734)
- 自然(44351)
- 编号(43969)
- 自然科(43395)
- 自然科学(43386)
- 自然科学基金(42583)
- 资助(39497)
- 成果(35562)
- 课题(32839)
- 重点(31268)
- 部(30492)
- 制(29896)
- 创(29788)
- 发(28668)
- 创新(27853)
- 年(27007)
- 教育部(26782)
- 期刊
- 济(87059)
- 经济(87059)
- 研究(59325)
- 中国(50507)
- 教育(38539)
- 管理(31759)
- 财(31069)
- 技术(28443)
- 学报(28299)
- 科学(27083)
- 农(27070)
- 大学(22709)
- 学学(21075)
- 农业(18469)
- 融(16678)
- 金融(16678)
- 职业(16539)
- 财经(14917)
- 业经(13816)
- 经济研究(13435)
- 经(12745)
- 技术教育(11740)
- 职业技术(11740)
- 职业技术教育(11740)
- 坛(11697)
- 论坛(11697)
- 技术经济(11540)
- 科技(11527)
- 问题(10598)
- 策(10569)
共检索到311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和光
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对人才有着更高的需求,这要求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构建全新的培养标准与培养路径。作为智能制造产业链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当前智能制造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链需求不一致、项目教学与岗位活动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不准等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制造业是人类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方式,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历史与实践证明,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其兴衰也印证着世界各个强国的兴衰交替。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谢振华
介绍了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性,提出"四段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等模式实施的条件,并介绍了该模式在实现企业、学校、社会、学生多方共赢等方面的成效。
关键词: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向平 吉飞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省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校企文化融合的环境中,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探索出了较为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汉生
经济社会与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都要求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与教师职业能力不足则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因素。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如秒 任宗强
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与学生能力结构的矛盾将更突出、学生职业发展诉求对职业教育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两方面挑战。对此,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需要从供给侧进行三大转变: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向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发展导向,从以技能教学为核心转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从面授教学方式转向人机协同的数字化学习方式。构建以职业适应性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确立以人为本、以职业适应性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智能制造特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学习平台、以数字化情景方式强化创新能力。
关键词:
智能制造 职业教育 职业适应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文杰 张小丽 何振杰 李小棱
学徒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培养模式,更是一种培养制度,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实际,以合作共赢为基础,逐步建立了制度保障,实现了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管、"双导师"共同育人的合作模式。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实施过程注重岗位工作能力训练,"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培养模式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生产过程 探索历程 实践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兵 陆建军
高职院校行企校共建联合学院人才培养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体现,联合学院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行业协会功能体现、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联合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着主体责任不明、利益分配不均、校企文化对接不紧密、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等现象。研究联合学院人才培养有助于联合学院组织机构健全、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无缝对接、文化深度融合等,从而实现联合学院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联合学院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松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依托"实体医院"办学,建立"三位一体"的实训实习基地网络,推进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使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
眼视光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校企优势,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等单位合作,开展"订单+联合"人才培养合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和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软件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则是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尽管各高职院校针对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方式比较单一、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系统化理论,以成都高新区成职融创产教园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成都创业学院为载体,依托软件技术专业群,探索构建出了“双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构建了“双园”协同育人“三机制”。一是构建了融合共享机制,通过搭建共享平台、共建资源清单、开展技术交流等活动,实现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构建了双向驱动机制,通过建立信息反馈平台,一方面,产业园向创业园提供新技术应用支持,提升创新创业质量;另一方面,创业园向产业园反馈技术应用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三是构建了运行保障机制,建立由行业领军人物、创业精英、企业高管和学院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定期开展检查、考核等活动,保障产业园与创业园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效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共同培养ICT(信息通信技术)人才过程中,探索出"课证共生共长"模式。"共生"是指把行业企业的标准转化成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标准,根据标准培养出的人才又服务于企业;"共长"是指密切跟踪企业标准变化,不断把企业新标准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按新标准落地培养的人才又反过来推动行业企业的发展。该模式实质是把在职工程师必须通过的认证和学校课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全过程贯穿、工学结合全方位实施、工学交替全面普及、订单培养为主体的"三全一主体"建设思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基本思路。一是将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吸纳企业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小芬
本文介绍了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农场+公司"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实施"任务到班、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专家)指导,阶段考核、联产计分(酬)"的24字以项目为驱动的企业化培养模式。
关键词:
畜牧兽医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与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宝莉 顾惠斌 杨长春
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之一,是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高职与本科院校需要通过在项目组织、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组织与管理、学生管理、考核管理、质量监控及本科准入等方面建立"3+2"分段培养机制,协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以赛带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三元双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例
争做改革的示范 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制造工程系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园外站”校企合作模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三段对接”创业教育模式
“厂中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现代学徒制2.0背景下高职牧医专业“3485”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