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8)
2023(4338)
2022(3680)
2021(3573)
2020(3058)
2019(6898)
2018(6842)
2017(13015)
2016(7488)
2015(8183)
2014(8301)
2013(8185)
2012(8077)
2011(7192)
2010(7206)
2009(6731)
2008(6958)
2007(6482)
2006(5614)
2005(5161)
作者
(23177)
(19494)
(19456)
(18614)
(12928)
(9785)
(8921)
(7522)
(7473)
(7288)
(6902)
(6698)
(6451)
(6301)
(6301)
(6068)
(6055)
(5800)
(5777)
(5716)
(4928)
(4854)
(4790)
(4527)
(4513)
(4434)
(4335)
(4301)
(4146)
(4069)
学科
(28758)
经济(28719)
管理(19503)
(19157)
(15249)
企业(15249)
方法(12604)
数学(10794)
数学方法(10579)
(8736)
(8015)
(7604)
地方(7452)
中国(7335)
(6437)
业经(5511)
农业(5237)
(4978)
金融(4976)
(4941)
(4933)
财务(4929)
银行(4919)
财务管理(4912)
理论(4806)
企业财务(4740)
(4692)
(4571)
贸易(4568)
(4371)
机构
大学(106423)
学院(105061)
研究(38933)
(37314)
经济(36349)
管理(36058)
理学(30674)
理学院(30200)
中国(29477)
管理学(29335)
管理学院(29130)
科学(26925)
(24106)
(22590)
(21022)
研究所(19194)
中心(18794)
(18791)
业大(18108)
农业(18016)
(17395)
(16876)
北京(15091)
(15015)
财经(14790)
师范(14764)
(14099)
(14090)
(13401)
技术(12115)
基金
项目(70721)
科学(54604)
基金(51245)
研究(46967)
(46440)
国家(46037)
科学基金(38413)
社会(28869)
社会科(27218)
社会科学(27208)
(27150)
基金项目(27059)
自然(27008)
自然科(26437)
自然科学(26425)
自然科学基金(25946)
(24025)
资助(22011)
教育(21832)
编号(17660)
重点(16242)
(15381)
成果(15025)
(14649)
计划(14522)
(14021)
科研(13984)
(13681)
课题(13284)
创新(13209)
期刊
(44434)
经济(44434)
研究(30567)
中国(24238)
学报(23119)
(20672)
科学(19296)
大学(16634)
学学(15845)
(15206)
农业(13855)
管理(13617)
教育(11939)
(11239)
金融(11239)
技术(8308)
财经(7770)
(7367)
(6644)
(6639)
经济研究(6580)
业经(6389)
业大(6334)
问题(5848)
资源(5493)
农业大学(5238)
科技(5139)
统计(4918)
图书(4865)
(4800)
共检索到163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加泉  程钟  梁丹妮  马咸  吴建会  
于2013年3月~2014年4月采集常州市郊区、工业区、居民区和背景点的春季、秋季大气PM_(2.5)样品,用离子色谱法分析其中水溶性离子成分,对其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O_4~(2–)、NO_3~–和NH_4~+是常州市PM_(2.5)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3种离子在PM_(2.5)中占比为18%~33%。不同功能区之间水溶性离子的占比和差异较小,常州背景点可能受到周边城市污染输送的影响。在PM_(2.5)中,NH_4~+与SO_4~(2–)和NO_3~–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NO_3存在;硫转化率(SOR)和氮转化率(NOR)是衡量二次无机粒子转化的有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敬琰   胡彦钧   叶招莲   赵竹子  
常州是长三角中部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是长三角地区25个监测城市点中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为研究常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于2020~2021年春(2020年5月)、夏(2020年7月)、秋(2020年9月)以及冬(2021年1月),于常州城区进行了为期4个月PM2.5样品的采集,获得PM2.5的质量浓度及主要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浓度,结合相关性分析、后向轨迹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季节、不同污染阶段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变化特征及主要来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常州市PM2.5的年均浓度51.88±20.47μg/m3,是GB3095-2012中规定的PM2.5年均二级浓度限值的1.5倍,其季节特征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水溶性离子年均总质量浓度为24.37±11.54μg/m3,在污染最严重的冬季,离子对PM2.5的贡献率高达56.24%,显著高于其他季节,NH4+、NO3-和Cl-在冬季显著升高,反映出燃烧排放源、机动车排放及其二次生成源的重要影响。硫氧化速率(SOR)和氮氧化速率(NOR)分析结果表明,NOR(0.14±0.07)小于SOR(0.40±0.10),表明相同大气背景下,SO2的二次转化率更高;两者季节变化趋势不同,SOR和NOR的差异分别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和NH4+浓度及周边交通源的影响。进一步对不同污染阶段的离子特征展开分析,从洁净阶段到污染阶段,SOR和NOR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明污染阶段SO2和NOx的转化率更高;比较不同污染阶段下离子的百分占比发现,在相对洁净时期,PM2.5中的离子组分表现为以硫酸盐和钙离子为主的类型;而在相对污染较重时期,硝酸根和铵根的大幅度提升是导致污染产生的重要因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常州主要受到燃烧排放源(32.23%)、机动车、二次气溶胶(29.97%)以及土壤源(22.63%)的影响;夏季则主要受到二次气溶胶和燃烧排放混合源(44.20%)、土壤源和海盐源(23.51%)、以及工业或燃烧排放源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海波  肖化云  肖红伟  易爱军  郑能建  张忠义  谢亚军  
于2017年9—12月在我国中部大气背景点洞庭湖采集PM_(2.5),分析水溶性离子成分,以研究其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等。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洞庭湖PM_(2.5)浓度平均值超过日均一级标准限值,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离子,其中NO_3~-、SO_4~(2-)、NH_4~+在总离子浓度中分别占42.7%、27.4%、23.7%。NO_3~-、SO_4~(2-)的摩尔浓度与NH_4~+拟合度较好,NH_4~+的量比酸性离子略占优势,说明NO_3~-和SO_4~(2-)基本被NH_4~+中和。线性拟合表明NH_4~+与NO_3~-和SO_4~(2-)主要以NH_4NO_3和NH_4HSO_4的形式存在。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说明SO_4~(2-)和NO_3~-主要来自SO_2和NOx的二次转化。二次转化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冬季比秋季更加有利二次转化,尤其是NO_3~-和NH_4~+的生成。后向轨迹气团分析发现,采样期间大气污染主要受中部地区和局地区域气团的影响,从山东半岛附近传输的气团对洞庭湖区域可能会产生海源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中部地区尤其是农业区域的大气污染成因和治理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凯莉  姚小云  黄毅  胡晓琰  
首先应用后向轨迹模型对抵达张家界市的大气气团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是旅游旺季还是淡季,张家界市主要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贺江华  谭益民  周兰芳  
2013年11月,在室内对空气正、负离子浓度、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等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与PM2.5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PM10浓度也呈显著的负相关;(2)自然条件下的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幅度规律为:PM10>PM2.5>空气负离子;燃烧香烟后的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幅度规律为:空气负离子>PM2.5>PM1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香真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研究了污泥中水溶性重金属高于Cu,Zn的存在形态和电荷特点。结果表明:水溶性Cu中约94%是以带负电行的螯合物存在;Zn则多以带两性电荷的螯合物存在,带正电荷的离子约占10%;Cu2+与有机物的络合能力强于Zn。凝胶渗滤色谱实验表明,选择系数(Kav)在0.5~1.15之间的小分子量有机物组分与Cu2+的螯合能力较强。对污泥水溶性有机物不同组分的紫外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景涛  
为持续改善我国空气质量,2023年11月,我国出台了第三个“大气十条”——《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该计划以降低PM_(2.5)浓度为工作主线,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汾渭平原为三大重点区域,以区域联防联控、减排降污协同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转型优化为手段,为2025年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设立了新的攻坚目标,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PM_(2.5)、PM_(10)等空气污染关键指标分别下降了57%和63.3%,是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但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依然存在,未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面临污染防治效果尚未巩固、未来的减排和污染治理难度持续加大、部分重点区域污染治理难度仍较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等诸多压力与挑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辛冲冲   徐斯旸  
文章利用1998—2020年中国370个城市地表PM_(2.5)年度均值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图考察大气PM_(2.5)污染的动态演进规律,借助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别揭示大气PM_(2.5)污染的区位分布和空间关联格局。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全国整体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大气PM_(2.5)污染浓度总体均呈波动升高—平稳波动—逐步下降的演变趋势;全国整体与东部、西部地区存在多极分化现象,而中部和东北地区则呈两极分化现象。区位分布主要呈正东—正西走向的空间格局,且在地理空间上总体呈扩散态势;空间集聚模式以“高-高”型和“低-低”型集聚两种模式为主,其中“高-高”型集聚的城市较多且集中在华北、华东北部、环渤海、黄河中游、长江中下游沿岸、新疆南部等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光勤  秦佳虹  何仁伟  
采用ArcGIS技术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地级行政区1998—2015年PM_(2.5)污染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对PM_(2.5)污染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影响PM_(2.5)污染的因素进行经验识别。结果表明:(1)1998—2013年PM_(2.5)年均值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且呈阶段性波动特征,但2013年之后有下降趋势;(2)PM_(2.5)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3)基于IPAT模型的PM_(2.5)污染影响因素分析显示,PM_(2.5)污染不仅受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因素影响,而且还受到邻近地区的PM_(2.5)影响;(4)在地级市层面上,PM_(2.5)污染满足EKC假说,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区污染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特征。最后,在时空演变和空间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治理PM_(2.5)污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景涛  
为持续改善我国空气质量,2023年11月,我国出台了第三个“大气十条”——《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该计划以降低PM_(2.5)浓度为工作主线,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汾渭平原为三大重点区域,以区域联防联控、减排降污协同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转型优化为手段,为2025年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设立了新的攻坚目标,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PM_(2.5)、PM_(10)等空气污染关键指标分别下降了57%和63.3%,是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但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依然存在,未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面临污染防治效果尚未巩固、未来的减排和污染治理难度持续加大、部分重点区域污染治理难度仍较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等诸多压力与挑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荣华  曲东  
 针对现行土壤污染物环境标准和分析方法都是用总砷表示,而对水溶性砷研究较少的现状,选择蠕动注射方法添加还原剂KBH4-NaOH溶液,通过控制样品溶液pH,对As( )和As( )进行了分步还原,用硝酸银-聚乙烯醇-乙醇溶液作吸收液来吸收还原生成的AsH3,分光光度法在400nm波长下测定吸收液的吸光度,求算As( )和As( )含量。用这种方法对模拟环境砷污染水样和厌氧水稻土中As( )和As( )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砷质量浓度为0~0.5mg/L时,吸光度和砷质量浓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标准溶液测定的相对误差为-3.60%~2.20%,检测限为0.6μg;环境水样测定的As回收率为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建  许君利  
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密度高,经济与科技发达,但庞大的能源耗费量使得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面临巨大压力。利用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近地层202个站点空气质量数据分析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借助Hysplit模型确定污染物输送路线和潜在贡献区,基于此,探讨风和地形要素对污染物富集与扩散的作用。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PM_(2.5)平均浓度为38.26μg/m~3,空间上具有西北高东南低,内陆高沿海低的特点。年均值超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站点数占26.24%和日均值存在超标的站点数比例高达92.08%,主要发生于冬季,说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仍面临严峻挑战;(2)生态优先的经济发展背景下,PM_(2.5)浓度年均值整体以4.07μg/(m~3·a)的速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尤以合肥—滁州为中心和扬州—泰州—无锡—苏州—余杭(杭州)为主线的降幅最为显著,尤其是冬季降率高达6.10μg/(m~3·a),间接说明长三角主体应对环境污染的决心和力度;(3)长三角城市群PM_(2.5)浓度未达标天数占比对风速变化的响应非常值得关注,表现在风速大于4 m/s时,强劲的风可输送外源污染物至研究区,使其空气质量恶化,未达标(一级标准)天数占比随风速增加而升高;(4)冬季长三角城市群PM_(2.5)显著地受北向风输送环黄海区域和邯郸—济宁—枣庄—淮安西南部—滁州沿线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影响。为此,建议长三角城市群依托经济与科技优势进行跨区域生态补偿,降低潜在贡献源区的污染物排放量和强度,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宜居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肖玉  王硕  李娜  谢高地  鲁春霞  张彪  张昌顺  
PM2.5导致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城市绿地对削减大气PM2.5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基于NDVI数据模拟北京城市绿地叶面积指数,再利用干沉降模型模拟区域绿地PM2.5削减量,最后根据大气PM2.5存量计算了绿地对大气PM2.5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北京城市绿地PM2.5削减总量分别为1 861t、2 987t和3 852t,单位面积削减量分别为22.71kg/hm2、24.64kg/hm2和33.36kg/hm2,可分别将研究区内PM2.5削减0.07%、0.12%和0.19%。苗圃与果园、社区林和路旁林的PM2.5削减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秀玲  杨雪媛  杨梦尧  仲禹璇  李辰  张桐  刘玉军  
以7种重庆市绿化基调树种为例,将滤膜过滤称质量优化为滤膜分级(10、2.5μm)过滤称质量,并与数学比例关系换算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植物叶片滞留细颗粒物(PM2.5,直径≤2.5μm)等大气颗粒物质量的方法。该方法不直接进行PM2.5的收集和称量,回避了单独采用滤膜过滤称质量时,由于PM10或PM2.5中粒径、质量极其微小的颗粒被滤掉而导致PM10或PM2.5不能完全被收集和准确称量的缺点。该方法所需仪器设备简单,普通实验室便具备,同时也克服了利用显微仪器观察并量算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局限性。用通过120目筛的土壤样品进行准确性和稳定性检验,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可操作性。应用该方法测定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珊  李新华  张金玲  
以稳定米糠为原料,研究其水溶性提取物中VE的富集。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的研究以及添加各种乳化剂和酶制剂的单因素分析,确定采用二次提取工艺;料水比1∶4;提取温度为60℃;乳化剂采用蔗糖脂肪酸酯(SE=13),添加量为0.4%;酶采用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米糠蛋白含量的1.2%;使VE得到最大限度的富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