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7)
2023(5823)
2022(4736)
2021(4381)
2020(3523)
2019(8251)
2018(7929)
2017(14427)
2016(8011)
2015(8603)
2014(8251)
2013(8111)
2012(7734)
2011(6784)
2010(6862)
2009(5990)
2008(5797)
2007(5473)
2006(4912)
2005(3976)
作者
(21433)
(18182)
(17837)
(17376)
(11760)
(8704)
(8194)
(7183)
(6958)
(6536)
(6371)
(6287)
(6035)
(5928)
(5548)
(5525)
(5437)
(5343)
(5256)
(5082)
(4476)
(4423)
(4397)
(4326)
(4111)
(4053)
(3947)
(3940)
(3645)
(3594)
学科
(34071)
经济(34056)
管理(17838)
中国(14020)
地方(13731)
(12675)
方法(11226)
数学(10034)
数学方法(9946)
(9920)
(7803)
企业(7803)
城市(7400)
业经(7285)
农业(6881)
环境(6420)
(5755)
(5702)
地方经济(5586)
(5481)
城市经济(5378)
(4630)
产业(4333)
(4256)
资源(4191)
(4092)
金融(4091)
理论(4009)
信息(3795)
(3747)
机构
大学(100568)
学院(100403)
(38685)
研究(38175)
经济(37477)
管理(36270)
理学(30161)
理学院(29653)
管理学(29018)
管理学院(28819)
中国(28164)
科学(24158)
(23935)
中心(19144)
(18108)
(17392)
(17052)
(16858)
研究所(16422)
(16377)
(16348)
师范(16264)
北京(15028)
业大(14952)
(14820)
师范大学(13429)
财经(13388)
(13133)
农业(13002)
经济学(12287)
基金
项目(72562)
科学(57251)
研究(53572)
基金(51570)
(45434)
国家(45066)
科学基金(38852)
社会(34396)
社会科(32616)
社会科学(32608)
基金项目(28417)
(28068)
(24612)
自然(24574)
自然科(24006)
自然科学(23997)
教育(23872)
自然科学基金(23477)
编号(21948)
资助(19330)
成果(17363)
(16818)
重点(16670)
课题(15922)
(15299)
(14642)
国家社会(14611)
创新(13834)
科研(13541)
发展(13480)
期刊
(46996)
经济(46996)
研究(32281)
中国(25595)
(15144)
学报(14833)
科学(14178)
教育(13772)
(12325)
管理(12003)
大学(11090)
农业(10377)
学学(10017)
技术(9335)
(8762)
金融(8762)
城市(8714)
图书(8120)
问题(7999)
(7620)
业经(7048)
资源(6998)
经济研究(6243)
书馆(6184)
图书馆(6184)
财经(6126)
(5799)
现代(5450)
(5334)
地理(5029)
共检索到161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虎,李满春,陈宁钢,张晓祥,赵勇  
在分析数据库系统内部功能、确定功能和数据之间的关联以及进行各种数据的组织的基础上 ,阐述了常州市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CSDI)建设的总体设计思想 ,介绍了作为核心部分的基础空间数据库的结构设计。然后结合常州市近年来CSDI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成果 ,分析了常州市CSDI空间数据的特点 ,并指出目前常州CSDI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洋  赵万民  杨华  
生态基础设施(EI)是区域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区域环境承载的刚性底限,本文以此概念为切入点,结合以GIS、R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建构了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空间结构识别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路线。在具体的研究内容中,本文首先介绍了EI基本概念及其空间表现形式,并集中讨论了基本生态基础设施元素的空间结构识别模型与空间信息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源空间数据挖掘原理构造了区域生态安全空间结构与区域IE结构的信息识别方法;结合区域基本的生态安全与IE元素空间结构特征,本文最后进行了广州市萝岗区实例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区域IE空间结构识别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高效可行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郝慧明  阮陵  殷俊  张翎  龙毅  
基于江苏省常州市工业用地调查数据、服务设施兴趣点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常州市产业服务设施配套评价体系,利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评价结果。研究表明:(1)常州市产业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呈现多中心的等级圈层结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同时表现出显著的聚集态势,高值聚集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低值聚集则分散在全市各地。(2)常州市工业用地规模与服务设施配套水平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随着产业人员、销售收入的不断扩增,产业服务设施配套水平也有一定提升。(3)常州市存在产业服务设施配套水平与产业规模不匹配现象,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机械器材制造业、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产业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处于成熟期的纺织业、造纸和印刷记录媒介复制业等产业服务设施配套过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宁小莉  王英楠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它包括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环境、城市管理水平四个方面,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对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基础设施评价是人居环境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城市人居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评价对于实现人居环境的效益最大化,搞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推动人居环境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实现意义。在遵循以人为本、层次性与针对性、可操作性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基础设施评价三层指标体系,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综合评价模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并对基础设...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丁波涛  
国家数据局提出将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数据基础设施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报基础设施的概念,并分析其内涵、背景与价值,提出我国情报学界应当深化学科创新、加快实践探索、强化政策发声,促进情报学进一步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博文  
通过构建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16年兰州市和全国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6年,兰州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逐年提高,但2009—2016年兰州市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对2016年西部9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进行排序,兰州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排名处于最低水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六盘水市中心支行调研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友仁  
在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促进我国城市现代化;反过来说,城市现代化又是“四化”的基础和条件。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基础设施密切相关。中共中央关于北京城市建设的报告批复中指出:“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要集中力量,加强建设。”本文拟就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内容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总的说来,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应该是少消耗、高效能,为生产发展和居民生活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但各个生产力发展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修岩   王雨昕  
数字技术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而数字经济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文章从宏观视角出发,基于中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2—2020年的样本数据,从中心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梯度和多中心指数维度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不同行业企业选址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数字基础设施的改善推动了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程度的上升。这表现为CBD附近人口的密集化,同时人口密度随距离递减的速度加快,表明数字基础设施的扩展为城市中心带来更强的内聚动力,使得该区域更加紧凑。(2)尽管核心区域更为紧凑,但城市也在向多中心化方向发展,呈现出新兴次级中心的形成与扩散。(3)地铁作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分散,但这并未根本改变人口向城市中心的整体聚集倾向。城市应当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缓解中心区域压力,带动城市各区域共同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倪天华  马道明  孙平  左玉辉  
各类资源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也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要重视资源的数量问题,更需要着眼全局,综合分析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现状、目标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制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对策。基于生态城市的深刻内涵,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视野亟待拓展,不仅要关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城市人文禀赋与历史文脉的传承和保护,实现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代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常州市为例,基于生态城市建设,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作了概念性规划。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密  赵芙卿  
一、中美经贸合作矛盾与机遇并存中美两国的经贸摩擦不仅对双方带来较大影响,也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鉴于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再加上美国经济发展也需要新的支撑点,因此扩大中美经贸合作乃互利互惠之举。(一)中美双边贸易不确定性显著增强2018年以来,中美双边贸易在美方的主动行为下出现明显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针对不同的观点,美国并未通过普遍被各方认可和接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炜  谢蓉  张磊  张永娟  
人文科学研究正在向以数据为驱动的新型研究模式转型,形成所谓"数字人文"研究新范式。"数据科学"为这些变化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支撑研究活动的基础设施也需要经过改造或重新建立。新的人文研究平台以数据为基础,以方法为导向,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管理、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和智慧型服务。这些变化将带来更大范围和深度的数据资料的应用和协同研究,将使研究人员以过去难以想象的尺度和维度提出问题。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是国家层面的,也可以是地区行业或组织机构层面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人类记忆和文化遗产机构近20年来馆藏内容大规模数字化,可以通过升级为数字人文研究平台,转型为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丽英  俞伯阳  梅昊辰  李佩泽  
文章在对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文献总结、梳理的基础之上,剖析出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进行了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的系统分析,构建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算例分析。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晓龙  王琰  
分析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设立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拓展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构建于实现资金平衡的投资模式、提升专业化的基金运作和管理以及探索多元化、市场化的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设立城市基础设施基金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