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5)
- 2023(11243)
- 2022(9777)
- 2021(9317)
- 2020(7490)
- 2019(17443)
- 2018(17334)
- 2017(33132)
- 2016(18115)
- 2015(20462)
- 2014(20407)
- 2013(19956)
- 2012(17974)
- 2011(16189)
- 2010(15969)
- 2009(14341)
- 2008(13658)
- 2007(11734)
- 2006(10157)
- 2005(8602)
- 学科
- 济(68762)
- 经济(68693)
- 管理(51065)
- 业(46452)
- 企(38322)
- 企业(38322)
- 方法(31396)
- 数学(26909)
- 数学方法(26584)
- 农(19951)
- 中国(17382)
- 学(17137)
- 地方(16901)
- 业经(16154)
- 财(15432)
- 环境(14968)
- 农业(13622)
- 和(12497)
- 理论(12063)
- 贸(12007)
- 贸易(11999)
- 易(11621)
- 划(11157)
- 技术(10978)
- 制(10919)
- 教育(10206)
- 务(9951)
- 财务(9892)
- 财务管理(9877)
- 企业财务(9348)
- 机构
- 学院(250262)
- 大学(249414)
- 管理(101531)
- 济(92049)
- 经济(89838)
- 理学(88607)
- 理学院(87609)
- 管理学(86045)
- 管理学院(85615)
- 研究(82557)
- 中国(58879)
- 科学(54673)
- 京(53460)
- 所(40917)
- 农(40211)
- 财(40118)
- 业大(39769)
- 研究所(37829)
- 中心(37031)
- 江(35058)
- 范(34610)
- 师范(34328)
- 北京(33839)
- 财经(32927)
- 农业(31264)
- 院(30974)
- 经(29912)
- 州(29297)
- 师范大学(27763)
- 技术(27119)
- 基金
- 项目(181407)
- 科学(141595)
- 研究(133365)
- 基金(129518)
- 家(113082)
- 国家(112134)
- 科学基金(95863)
- 社会(81448)
- 社会科(76959)
- 社会科学(76937)
- 省(71748)
- 基金项目(70140)
- 自然(63287)
- 自然科(61621)
- 自然科学(61606)
- 划(60627)
- 自然科学基金(60416)
- 教育(60298)
- 编号(55646)
- 资助(52135)
- 成果(44249)
- 重点(40629)
- 发(39173)
- 部(38656)
- 课题(37958)
- 创(37581)
- 创新(34919)
- 科研(34475)
- 项目编号(33872)
- 大学(33315)
共检索到349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蒋淑玲 刘宏亮 刘会平 赵文莉
矿产资源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它会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为了让矿区开发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区资源开发的可持续,需要建立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区市场化补偿方式的市场运行机理,通过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方式,将生态补偿的要素体现在资源开发的收益上,实现了经济补偿、实物补偿和功能补偿,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是重要的物质条件,对矿产的开发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但不合理的开发会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文章以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区市场补偿方式的市场运作机理和对策,旨在推动矿区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矿区市场化补偿方式 运行机理 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蒋淑玲 周宇霞 罗娇霞 罗健
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区的矿情和常宁矿区管理体制的特点,提出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区资源开发的市场化补偿方式的市场运行机理及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贵 童方平 刘振华
以衡阳水口山铅锌矿区及其周围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自然土壤(A层、C层)样品中不同重金属(Pb、Zn、As、Cu、Cd、Hg)的污染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受铅锌选矿和冶炼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土壤明显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尤其是在严重污染区域,土壤中Pb、Cd、Cu、Zn、As、Hg含量最高分别达2691.88、28.91、376.91、135.91、1309.00、2.78 mg/kg。研究区4个地点中,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其它5个指标,其综合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尾沙坝>矿区农田>冶炼厂>康家湾采选地;其中冶炼厂和康家湾采选地中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倩 杨远祥 朱雪梅
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分析法,对四川省汉源县普陀山铅锌矿区优势植物的铅、锌富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本研究区中优势植物隶属5科7种,均为草本植物。细叶芨芨草、狗牙根、野草莓、川滇茜草、指叶凤尾蕨和蜈蚣草等6种优势植物地上部分的铅含量在8.99~49.81 mg.kg-1,锌含量在55.86~72.36 mg.kg-1。小鳞苔草对铅、锌积累量达最大,其地上部分对铅和锌平均含量分别为358.47和76.33 mg.kg-1,对铅、锌转运系数分别为1.39和0.93,铅、锌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11.79和1.78。因此小鳞苔草是一种铅富集植物,可望作为铅锌矿区植物修复的一种新材料。
关键词:
铅 锌 矿区 富集植物 重金属 干热河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鑫奇 郭兆来 王越 曾铭 俞乃琪 潘瑛 刘嫦娥 段昌群
为探究矿区废弃地的自然演替特征,于2020年10月对滇东北两铅锌矿区废弃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和群落土样采集分析。结果表明:两区均受到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Pb、Mn、Zn、Cu和Cd的含量均超过相关背景值。其中,两区土壤Pb和Zn以及富乐镇矿区土壤Mn和Cd的有效态占比大体上都呈现随演替进行而降低的趋势,富乐镇矿区土壤Cu的有效态占比呈现随演替发生而先增后减的趋势,矿山镇矿区土壤Mn、Cu和Cd的有效态占比在不同演替阶段呈现不规则波动。两区土壤全氮随着演替的发生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两区土壤全磷含量变化趋势不同,矿山镇矿区呈现持续增加,富乐镇矿区则呈现先减后增;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在矿山镇矿区中,Pb和Zn、Pb和SOM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b和TP、Mn和TN、Cd和TN、Zn和SOM、SOM和TN呈显著正相关性,Pb和Cu、Zn和Cu、Cu和SOM、Cu和TP呈显著负相关性。在富乐镇矿区中,Pb和Zn呈极显著正相关性,Zn和Mn、Zn和Cu、Zn和SOM、Pb和TP、SOM和TN呈显著正相关性,Pb和Cu、Zn和Cd、Cu和Cd呈显著负相关性。研究表明,矿区次生演替过程与废弃农田和灾后森林等生境的次生演替过程相似,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会随演替发生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废弃地的自然恢复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斌 尚鹤 刘成志 谷雪景
Soil microbial features on Chai-He Zinc-lead Mine wasteland and non-mine soil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icoflora changed obviously and total of major soil microbes declined.The amount of microbe decreased by 83.03 %~93.65 % in top soil(0~20 cm)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non-mine so...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谢 赵兴 上官宇先 秦鱼生 林超文 赖明欢 郭海霞 张建华
【目的】揭示废弃铅锌矿区复耕后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桑树多元化利用安全性的影响以及通过摄入桑树产品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方法】以在废弃的小型铅锌矿区复耕14年的桑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了重金属在桑产品中的污染状况,采用靶标危害系数评价桑产品内重金属对可能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结果】(1)在不同限量标准下,研究区内种植的桑树中镉、铅单因子污染指数除新鲜叶菜用桑叶属重度污染[Pi_((铅))=5.29]外,作为中药材桑叶和桑叶茶的利用方式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00,属清洁水平。(2)镉、铅综合污染指数除叶菜用桑叶为重度污染(P_综=4.33),作为中药材桑叶和桑叶茶的利用方式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00,属清洁水平。(3)枝条皮部、枝条干部和根皮部作为中药材开发产品的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0.09~0.36,均属清洁水平。(4)虽然各种利用方式的桑叶、桑枝和桑根单一镉靶标危害系数均小于1.00,但单一铅靶标危害系数和铅镉复合重金属污染靶标危害系数大于1.00,长期服用锌矿复耕栽桑的桑叶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且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但无慢性毒性效应。【结论】在该研究区范围内,铅锌矿区复耕栽桑因铅超标不可用于桑叶菜开发,可用于中药材和桑叶茶的产品开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晓丹 罗栋源 马华菊 张超兰 狄瑜 陈何潇 陈志明 吴昊
【目的】探讨铅锌矿区周边土壤镉、铅和砷形态分布对水稻重金属影响,为当地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广西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和水稻根、茎、叶、籽粒等样品,分析土壤镉、铅和砷的全量和形态分布水稻重金属含量,通过单因素污染指数方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通过富集系数评价水稻根、茎、叶、糙米对土壤重金属富集能力。【结果】水稻田土壤镉、铅和砷污染严重,土壤镉含量变化为0.42~2.68 mg/kg,平均值为1.52 mg/kg;铅含量变化为118~1180 mg/kg,平均值为472.59 mg/kg;砷含量为11.6~351.0 mg/kg,平均值为109.81 mg/kg。其中土壤镉主要以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土壤铅以铁锰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为主;土壤砷以残余晶格态为主。土壤重金属的主要富集水稻根部位,其中水稻根富集土壤镉系数均大于1、富集铅系数介于0.38~3.53、富集砷系数均小于1,糙米镉和铅含量超标,砷未超标。【结论】铅锌矿区的周边土壤镉、铅、砷含量严重超标;水稻田土壤镉对农作物有一定风险;铅对农作物铅超标存在潜在危害;土壤砷主要残余晶格态为主;水稻籽粒镉全部超标、铅部分超标、砷不超标。
关键词:
土壤 农产品 重金属 健康风险 形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胜 齐丹卉 苏焕珍 赵运林
通过萌发实验的方法对兰坪铅锌矿区3种尾矿恢复初期的植物群落(以下简称恢复群落,包括魁蒿群落、马桑灌丛、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和1种对照群落(云南松林)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各群落雨季末期土壤种子库储量均高于旱季末期,其中,3种恢复群落种子库储量季节变化显著(p0.05);各群落雨季末期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均高于旱季末期,3种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均低于相应对照群落;各群落土壤种子的垂直分布均为上层>中层>下层;各群落土壤种子库优势种季节变化均较大,一些优势种仅出现于雨季末期或旱季末期;3种恢复群落2个季节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指数高于对照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迪 邓琴 秦樊鑫 吴坤 李存雄 罗充 孟忠常
为了解贵州DY铅锌矿区农作物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食用安全性,从而为矿区合理种植农作物提供理论依据,以DY铅锌矿区人工种植的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其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萝卜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大,玉米受Zn、Cu和As污染最小;萝卜和大豆等农作物受Cd、Hg、Pb和Cr等综合污染属严重等级,萝卜的综合污染指数最大,其大小顺序为萝卜>大豆>甘薯>西红柿>红薯>水稻>玉米,这些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超出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极限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食用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关键词:
铅锌矿区 农作物 重金属 食用安全性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加 唐明
【目的】探讨铅锌矿污染地区不同林木根际土中丛枝菌根真菌(AMF)及球囊霉素(GRSP)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在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区,采集7种不同林木的根系和根际土壤,测定根系AMF侵染率、AMF孢子密度、球囊霉素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研究不同林木根际AMF侵染率、孢子密度和球囊霉素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AMF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在不同林木根际土中差异显著,平均侵染率为44.64%,孢子密度平均2.34个/g,AMF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无显著相关性。总球囊霉素(T-GRSP)含量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锋 杜露 柳俊 王玉竹 陈永华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大多数植物的共生真菌,对植物富集重金属和提高植物耐受性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数和侵染率对不同矿渣处理模式的土壤相关指标、植物生长指标、根系形态、土壤重金属流失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变化,揭示AMF对4种处理模式生态拦截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栾树为主要供试植物,设计4个处理组:CK(100%矿渣)、K0(90%矿渣+5%蘑菇渣+5%CaCO3)、S(栾树)、CP(栾树+夹竹桃+香根草),通过模拟矿山玻璃装置系统进行实验。【结果】1)4种矿渣处理模式的AMF土壤孢子密度CP>S>K0>CK,4种矿渣处理模式的土壤孔隙度、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与孢子数变化趋势一致。脲酶、磷酸酶随着改良剂的增加和植物的种植而增加,与孢子数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总体呈现出CK>K0>CP>S组的规律,且差异性显著,与4个处理组AMF孢子数呈现负相关。2)S组与CP组株高、生物量差异明显,S组AMF与植物生物量显著相关,复合种植后,AMF与植物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相关与地下生物量极显著相关,植物根系形态提升明显。3)Pb流失量呈现出CK>K0>S>CP的规律,与AMF孢子数负相关,添加改良剂后,土壤Pb流失量大幅度降低。栽种栾树后,土壤流失量逐渐趋于稳定,Zn流失量呈现出K0>CK>S>CP的规律,添加改良剂后,孢子数增加,Zn流失量高于空白组,种植栾树,AMF提升明显,Zn流失量显著减少,稳定性增加。【结论】AMF对土壤的酸碱度具有调节作用,同时AMF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存在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植物复合种植根系更复杂,更能促进AMF的生长和传播以及增加植物之间的养分和水分共享,还能够渗透入土壤深层影响Pb和Zn元素的迁移和转化。植物Zn、Pb含量主要集中在根系部分,AMF与流入植物的Zn、Pb金属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茎叶上。地下部分AMF对Zn元素的影响显著,在栾树生长阶段AMF作用主要体现在是提高Zn的迁移与转化,以及将其转运至地上茎叶部分,但该作用对于Pb元素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晖冰 刘云国 李爱阳
采用优化的BCR连续萃取方案对湖南永州铅锌矿尾渣土壤中Pb,Zn,Cu,Cd进行形态分析,并利用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4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永州铅锌矿尾渣土壤中Pb,Zn,Cu,Cd等4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为6 884.1,2 948.31,547.85,105.88 mg/kg,达到严重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为:Cd,Pb,Cu,Zn.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易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或牢固存在于粘土矿物晶格中,酸溶解态或其他自由形式的金属含量低,不利于植物修复技术的实施,但可采用化学方法进行修复.
关键词:
尾渣 重金属 形态 生态风险评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彬 陈永华 汤春芳 龚紫薇 何蔚
针对铅锌矿渣物理结构差、毒性高、植物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了湖南郴州资兴铅锌矿渣在泥炭土改良下的植物修复效果。以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和苎麻Boehmeria nivea为材料,在不同泥炭土浓度(梯度为:CK:0、A1:10%、A2:20%、A3:30%)改良铅锌渣下进行盆栽实验,测定了植物根、茎、叶生物量,根系构型指标、植物与矿渣铅锌含量、矿渣根际土壤pH值、有机质(OM)。研究结果如下:1)随改良剂浓度的增加,3种植物总生物量增量均呈现改良A3> A2> A1> CK的增长趋势,但各部位生物量增长有差异。2)3种植物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都随改良剂浓度增加而增加显著(P 主根>茎>叶的分布规律,其中0 夹竹桃>苎麻,Zn减少量排序苎麻>泡桐>夹竹桃。4)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土壤有机质(OM)增加显著, pH降低显著(P 泡桐>夹竹桃,pH值增加排序:夹竹桃>泡桐>苎麻。5)从细根生长和土壤性质相关性来看,泡桐细根根长、体积、表面积、苎麻细根表面积都和根际OM相关性显著,泡桐细根体积、表面积、夹竹桃体积及根尖数和根际pH负相关显著,其他相关性强但不显著。6)3种植物Pb、Zn总累积量基本随着改良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但植物转移量系数有差异,泡桐和苎麻转移量系数总体上随改良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夹竹桃转移量最优的处理为10%泥炭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立 汤尚颖
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法对湘鄂西地区铅锌矿开发利用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态势进行评价。其基本过程是首先构建铅锌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结构图,再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求出各因素的权重并得出层次单、总排序结果。在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时,首先确定评判因素集,将可持续发展水平分为强、中级、初级、过渡、传统五个等级,然后确定定性、定量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再根据分层模糊结果,以最大隶属度为原则,确定最终综合评价值,得出湘鄂西地区铅锌矿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为"过渡"。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加强环境保护,注重尾矿和废旧铅锌的回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