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0)
2023(9325)
2022(8272)
2021(8008)
2020(6730)
2019(15661)
2018(15804)
2017(31093)
2016(16846)
2015(18964)
2014(18968)
2013(18711)
2012(17009)
2011(15133)
2010(14946)
2009(13602)
2008(12954)
2007(11096)
2006(9596)
2005(8296)
作者
(47973)
(39609)
(39330)
(37446)
(25281)
(18955)
(17946)
(15790)
(15175)
(14093)
(13778)
(13189)
(12448)
(12423)
(12280)
(12034)
(11939)
(11868)
(11206)
(11116)
(9899)
(9587)
(9461)
(8953)
(8945)
(8889)
(8780)
(8716)
(7938)
(7821)
学科
(63172)
经济(63102)
管理(47722)
(45130)
(38221)
企业(38221)
方法(31573)
数学(27329)
数学方法(27032)
(16278)
(15639)
中国(15365)
(14432)
业经(14019)
地方(12930)
理论(11254)
(11175)
贸易(11170)
农业(11024)
(10931)
(10845)
(10797)
技术(10638)
环境(10195)
(10174)
财务(10116)
财务管理(10097)
(9719)
银行(9684)
企业财务(9579)
机构
大学(233790)
学院(231213)
管理(97236)
(87852)
经济(85775)
理学(85196)
理学院(84260)
管理学(82823)
管理学院(82422)
研究(73805)
中国(56400)
(49734)
科学(47457)
(39596)
(37327)
(36457)
业大(36054)
中心(34389)
研究所(33520)
财经(32434)
(32166)
北京(31376)
(30339)
师范(30066)
(29581)
农业(29254)
(26934)
(26902)
经济学(25042)
商学(24875)
基金
项目(165027)
科学(129396)
研究(120698)
基金(119732)
(103840)
国家(102960)
科学基金(88867)
社会(74281)
社会科(70254)
社会科学(70232)
基金项目(64869)
(64419)
自然(59332)
自然科(57943)
自然科学(57930)
自然科学基金(56881)
教育(55068)
(54238)
编号(49953)
资助(49354)
成果(39844)
重点(36214)
(36160)
(34597)
(34352)
课题(33454)
创新(32122)
科研(31756)
项目编号(31184)
教育部(31003)
期刊
(91913)
经济(91913)
研究(67858)
中国(39703)
学报(36970)
科学(34044)
管理(33920)
(33369)
(28152)
大学(27890)
学学(26110)
教育(25628)
(23367)
金融(23367)
农业(23077)
技术(19378)
业经(15426)
财经(14817)
经济研究(14119)
图书(13858)
理论(13163)
实践(12438)
(12438)
(12320)
科技(12160)
问题(11801)
(11299)
技术经济(11065)
现代(10554)
情报(10498)
共检索到326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芳秀  宫颖  
我国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创设于2013年,它不仅可对流动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其利率还能作为利率走廊的上限引导市场利率走势。常备借贷便利的引入降低了市场利率的波动性,但在引导利率走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其利率作为利率走廊的上限时有时会被回购利率或拆借利率突破。本文构建了一个纳入抵押品因素的简单理论模型,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抵押品、声誉成本、机构准入和申请数量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为增强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应扩大常备借贷便利的使用范围、扩大抵押品的种类、优化常备借贷便利利率的设定方法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喻宏伟  
本文使用计量方法验证我国常备借贷便利的实施对"利率走廊"建设的影响,以是否实施或正式实施常备借贷便利,将SHIBOR利率波动与其自身利率的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研究,发现随常备借贷便利正式实施,以7天SHIBOR隔夜拆借利率标准差表示的利率波动逐渐减小,同时与SHIBOR隔夜拆借利率的关系逐渐减弱,意味着过去五年,中国推行的常备借贷便利对"利率走廊"建设起到积极作用,降低短期拆借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有利于促进货币市场的稳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于金泽  邢怀振  
本文从常备借贷便利和利率走廊的发展状况和运行机制入手,通过2013~2018年间的SLF操作量、同业拆借利率、商行流动性比例等指标进行OLS回归分析,研究利率走廊模式对市场利率的调控效果以及市场利率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途径,进而得出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走廊的实施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结论,并提出关于利率调控和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元惠萍  吴明州  刘堂勇  
本文基于我国平均法定准备金制度,从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上分析了常备借贷便利与央行逆回购操作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由不同期限,按其投放数量作为权重得出的逆回购加权利率的上升,会对货币市场利率产生正效应的影响;(2)银行局部流动性水平与开展逆回购操作概率的变化,使常备借贷便利与逆回购加权利率的调整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3)逆回购加权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在50%左右,常备借贷便利的影响弱于逆回购,但随着常备借贷便利申请数量的上升,其影响不断增强;(4)与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相比,隔夜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最顺畅,因此可作为央行利率操作目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圣平  申晨  
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确定是民间借贷规范发展的核心问题。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确定应考量自由、公平、效率、秩序等价值因素。我国目前确立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确定应当结合实践、经济学和比较法上的经验,将民间借贷以主体为标准进行类型化区分,分别采取不同的规制方法。对于一般民事主体为借款人的借贷,在利率规制模式的选择上宜采用客观主义模式下的"硬上限",其利率上限为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两倍;对于商事主体为借款人的借贷,灵活运用"软上限"的规制方法;对于放债人借贷,其利率规制应由专门性法规单独加以规定,不适用一般民事主体和商事主体的借贷利率上限。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蒋先玲  赵一林  
本文在"信贷可得性理论"基础上,建立包含6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检验常备借贷便利(SLF)的传导效果。结果显示:通过SLF构造利率走廊上限,能有效降低货币市场利率,提高信贷可得性,从而增加银行贷款;利率走廊的"资产负债表效应""预期效应"传导效果明显,能显著刺激投资,但"托宾q效应""财富效应"表现不足,对消费刺激作用有限。因此,为了提高SLF的传导效果,建议扩大SLF交易对象,放宽借款期限和抵押品范围,并灵活搭配传统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如SLO、PSL,提高货币政策对"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及供给侧改革的调控效果,增强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学东  周晓松  
《贷款通则》修订中,利率上限管理是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美国等发达国家采取完全放松管制的态度;香港地区则继承英美模式放松利率上限,不过针对放债人(有限牌照放贷人)实施高额度利率上限管制。对此,中国面临"是否放松管制"以及"如何放松管制"的抉择。笔者认为,放松利率上限管制是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从长远看,中国应该适时调高利率上限倍数,并随着利率市场化发展,最终实现放松利率上限管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斌  熊秉元  
民间借贷时常引发犯罪行为,这是民间借贷利率管制和高利贷入罪的重要理由。本文采用中国裁判文书网刑事一审判决书的犯罪数据,基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和高利贷入罪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对犯罪的影响。结果显示,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提高会增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和赌博罪,而高利贷入罪不但没有遏制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反而增加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强迫交易罪和敲诈勒索罪。基于两项结果的解释,进一步分析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对主要的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和高利贷入罪所引发的犯罪都产生了负向影响,即小额贷款公司对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和高利贷入罪所引发的犯罪具有抑制作用。基于溯因推理,对于这三方面事实的最佳解释是,民间借贷引发犯罪的重要机制在于民间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防治民间借贷相关犯罪问题的主要政策措施应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一方面,通过支持受到监管的民间贷款主体,增加融资借款渠道充分供给借款人;另一方面,也要打击存在暴力催收行为的职业放贷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华平  
实证分析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对银行贷款利率影响的变化,检验LPR改革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成效。结果显示,在LPR改革后,中期借贷便利利率能够显著影响银行贷款利率,其中中小银行贷款利率受到的影响更大,表明LPR改革能够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率。机制分析表明,LPR报价基准的替换、LPR被纳入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与宏观审慎评估考核(MPA)是LPR改革提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主要机制。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低是现阶段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是下一阶段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货币当局与监管部门应该妥善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枫  姚云  郭楠  
所谓利率走廊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提供短期存贷款便利工具,将货币市场利率控制在目标利率附近,形成以存款便利利率为下限、以贷款便利利率为上限的市场利率区间。利率走廊具有稳定市场预期、降低政策操作成本、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直接影响市场利率等优势,上世纪90年代后逐渐成为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经济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制度。利率走廊制度的调控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彬  金雯雯  
本文试图从机会成本渠道、资产替代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及逆向选择渠道对货币政策影响民间借贷利率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解释,论文运用回归分析模型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以"宏观货币政策实施→信贷市场变化→民间借贷利率调整"为分析路径,实证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将引导民间借贷利率上行,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存在差异。与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所不同,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未能显著影响民间借贷利率。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立场对民间借贷利率的传导路径中,以信贷利率、信贷规模及银行风险承担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显著,表明信贷市场通过机会成本渠道、资产替代渠道及逆向选择渠道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彬  金雯雯  
本文试图从机会成本渠道、资产替代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及逆向选择渠道对货币政策影响民间借贷利率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解释,论文运用回归分析模型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以"宏观货币政策实施→信贷市场变化→民间借贷利率调整"为分析路径,实证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将引导民间借贷利率上行,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存在差异。与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所不同,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未能显著影响民间借贷利率。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立场对民间借贷利率的传导路径中,以信贷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权  徐小华  
本文首先阐述了已有学者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温州民间借贷利率的发展现状,之后重点研究温州民间借贷利率的信息价值。采用回归、Granger因果检验、门限协整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是民间金融信息的指示器,它可以引导民营企业家合理投资,其与官方利率的差异可以解释汇丰与官方PMI指数的不一致,最后总结并提出促进民间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文武  汪涛  
通过分析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交易数据,基于当前网络借贷利率呈现下降趋势的特征,运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对P2P交易中涉及的借贷双方的议价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借贷双方的议价能力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包括贷款总额、借款期限、借款人信用情况、担保情况等方面。另外,实证研究结果也证明投资者的议价能力比借款人表现出更强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网络借贷市场的日益正规化和监管常态化,网络借贷平台也在不断完善风控机制,同时借款人的信息传递日益透明化,也对利率水平的稳定产生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伟  
研究国家信贷计划利率和民间借贷市场利率,通过对两种利率的比较、分析、研究,探讨两种利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变化规律,有可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利率机制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 一、两种利率的异同 我国现行利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家计划利率(包括政策性优惠利率和浮动利率);另一种是市场自由利率。这两种利率,既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