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6)
- 2023(13197)
- 2022(11103)
- 2021(10037)
- 2020(8226)
- 2019(18172)
- 2018(17851)
- 2017(32207)
- 2016(18167)
- 2015(19877)
- 2014(19810)
- 2013(19158)
- 2012(18137)
- 2011(16515)
- 2010(16704)
- 2009(15187)
- 2008(14855)
- 2007(13357)
- 2006(11940)
- 2005(10930)
- 学科
- 济(70293)
- 经济(70203)
- 业(45235)
- 管理(45074)
- 企(33442)
- 企业(33442)
- 中国(24701)
- 农(23573)
- 方法(22134)
- 地方(21369)
- 数学(18777)
- 数学方法(18594)
- 学(17699)
- 业经(17230)
- 农业(16026)
- 财(15954)
- 制(14813)
- 贸(14244)
- 贸易(14233)
- 易(13755)
- 银(13723)
- 银行(13653)
- 融(13545)
- 金融(13537)
- 行(13263)
- 环境(12153)
- 发(12007)
- 技术(11938)
- 地方经济(11576)
- 体(10835)
- 机构
- 学院(255318)
- 大学(252482)
- 研究(100909)
- 济(98612)
- 经济(96400)
- 管理(88149)
- 理学(74830)
- 理学院(73797)
- 中国(73665)
- 管理学(72257)
- 管理学院(71816)
- 科学(67014)
- 农(61727)
- 京(56023)
- 所(55226)
- 研究所(50673)
- 农业(48943)
- 业大(46792)
- 财(44617)
- 中心(44464)
- 江(41200)
- 院(36600)
- 范(35546)
- 北京(35540)
- 省(35538)
- 师范(34933)
- 财经(34450)
- 州(32437)
- 技术(31833)
- 科学院(31533)
- 基金
- 项目(174974)
- 科学(134119)
- 基金(122501)
- 研究(121161)
- 家(113199)
- 国家(111827)
- 科学基金(91111)
- 社会(74603)
- 省(71940)
- 社会科(70429)
- 社会科学(70410)
- 基金项目(64531)
- 划(61082)
- 自然(60381)
- 自然科(58949)
- 自然科学(58923)
- 自然科学基金(57843)
- 教育(54718)
- 资助(49037)
- 编号(47737)
- 发(43611)
- 重点(40764)
- 成果(39000)
- 创(36819)
- 部(36369)
- 计划(36012)
- 课题(35864)
- 创新(34446)
- 科研(33988)
- 发展(33325)
- 期刊
- 济(116592)
- 经济(116592)
- 研究(74695)
- 中国(60961)
- 农(57755)
- 学报(55369)
- 科学(45877)
- 大学(39331)
- 农业(39140)
- 学学(37493)
- 管理(33300)
- 财(32881)
- 教育(32256)
- 融(24852)
- 金融(24852)
- 业经(21404)
- 业(21175)
- 技术(20759)
- 经济研究(18796)
- 财经(16524)
- 业大(15689)
- 问题(15255)
- 版(15009)
- 科技(14509)
- 经(14286)
- 农业大学(13236)
- 贸(11954)
- 世界(11909)
- 商业(11797)
- 图书(11636)
共检索到399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静心 孟宪红 傅强 曹宝祥 陈宝龙 刘绵宇 曹家旺 李旭鹏 强光峰 代平 栾生 邢群 李色东 孔杰
为研究物理诱变对虾类前期幼体发育及抗逆性状的影响,探讨通过诱变技术增加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可利用遗传变异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4尾来自不同家系(A、B、C和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个体所产的受精卵(原肠胚期)分别进行相同功率(360 W)、不同时间(2、4、8和12 min)的批量诱变处理,并对孵化率、肢芽期孵化畸形率、存活率、变态率以及仔虾低氧耐受性和氨氮胁迫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RTP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诱变处理后在不同家系间有一些共性的规律,在幼体发育前期阶段,4个家系随着诱变时间的增加,肢芽期畸形率均呈上升趋势,孵化率均呈下降趋势;与未经过诱变的对照组相比,除A和D家系诱变2 min组外,其余处理组肢芽期孵化畸形率均显著升高(P<0.05);除A家系诱变2 min组外,其余各家系处理组孵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肢芽期孵化畸形率和孵化率与诱变时间均呈现中度或高度相关;与对照组相比,A、B、C和D 4个家系在相同阶段的同一处理组存活率表现具有不定向性,A家系诱变8 min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而C家系诱变4和8 min组存活率显著升高,D家系诱变2和4 min组存活率显著降低,而诱变8 min组则显著升高。可能是诱变的不定向性以及诱变作用于个体造成的。通过存活率和各期变态率综合分析可得,低剂量(2 min组)诱变死亡高峰期多发生于幼体发育后期,高剂量(4、8和12 min组)诱变幼体死亡高峰期多发生于幼体发育中前期。对A家系幼体的低氧耐受性和氨氮胁迫测试结果表明,低剂量的辐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低氧耐受能力;诱变2 min组和8 min组分别在氨氮胁迫实验第4天、第7天存活率很高,诱变对该家系幼体对抗氨氮胁迫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说明ARTP诱变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在不同家系中幼体发育前期具有一些共性趋势,在幼体发育后期和性状的改变上具有不定向性。研究结果对凡纳滨对虾新种质创制及功能研究材料的制备提出了新的方法,并为凡纳滨对虾诱变育种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诱变育种 ARTP 幼体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邢明威 邓洪刚 高美荣 谢雨珊 崔子昂 隋丽英
卤虫(Artemia)是对虾苗种培育重要的生物饵料。本研究将产自美国大盐湖,以及中国新疆艾比湖、西藏双湖和渤海湾盐田卤虫卵孵化的幼体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研究不同产地卤虫幼体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长、存活、肌肉组分、抗氨氮能力和盐度耐受力的影响。凡纳滨对虾仔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平行。单位水体20L,仔虾密度为50尾/L。分别投喂以上4种卤虫幼体,初始投喂量为100只卤虫/(尾·d),投喂量每天增加10%,养殖周期为15 d。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卤虫卵和卤虫幼体的生物学测定值和营养组成等有较大差别,其中双湖卤虫的卵径、无节幼体体长和个体干重最大,粗蛋白、粗脂肪、高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ioc acid, 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含量最高。投喂不同产地卤虫幼体的对虾存活率和体长、对虾肌肉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投喂双湖卤虫幼体的对虾肌肉ARA、EPA和DHA含量最高(P0.05)。结论认为,投喂双湖和艾比湖卤虫幼体的对虾对盐度和氨氮胁迫的耐受力较强,可能与对虾肌肉中较高的DHA、EPA、ARA和T-SOD、ACP水平有关。本研究为不同产地卤虫幼体在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借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章武 郑雅友 李正良 卢小宁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种苗质量,探索群体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方法在凡纳滨对虾大规模人工育苗生产中的应用,对1个经过人工选择的凡纳滨对虾群体A的自交和杂交子代的抗逆性和生长性状进行了比较。群体A是2008年来自美国种虾的子一代,并经过2个世代的人工选择和自交传代。群体B为2010年来自广东的繁育群体。A群体自交,及其与B群体的正、反杂交,产生3组不同交配组合的子代。对3个组合后代仔虾幼体的抗低温、低盐能力及养成期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A群体为母本的杂交组AB抗逆性最强,以B群体为母本的杂交组BA抗逆性次之,而A群体自交组抗逆性最弱。在低温(13.0±0.9)℃和低盐4.7条件下,AB组存活...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选育 抗逆性 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冀德伟 胡利华 闫茂仓 罗奎 陈相峰 张敏
为了探究野生群体的引入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近交群体子代性状的影响,利用源自厄瓜多尔海区的野生群体群选F_1(EC)与自建的全同胞兄妹近交群体(ZG)双列杂交,构建了EC♂×EC♀(EE)、ZG♂×ZG♀(GG)、EC♂×ZG♀(EG)、ZG♂×EC♀(GE) 4个子代群体,并对4个群体的仔虾进行了急性低盐度、亚硝酸盐暴露下的存活率和急性微囊藻毒素(MC-LR)暴露下的抗氧化酶活性分析,同时进行了养殖生长性状测试。结果显示:4个群体仔虾急性低盐度暴露下的存活率、急性MC-LR暴露下的抗逆性和生长性状都表现为EE>GE>EG>GG,急性亚硝酸盐暴露下的存活率GE>EE>EG>GG;杂交群体GE在急性低盐度、亚硝酸盐暴露和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1.83%、77.01%和2.77%;而EG群体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19.21%、-8.01%和-8.14%,性状弱于双亲中值。4个群体的抗逆、生长性状总体表现为EE>GE>EG>GG。研究发现:凡纳滨对虾杂交群体的性状以母本遗传占主导优势,近交群体的性状衰退可能是导致以其为母本的杂交子代性状退化的主因;凡纳滨对虾选育工作可能需要每年补充外源基础群体,才能保持选育群体的优势性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云鹏 谭建 栾生 孟宪红 罗坤 隋娟 陈宝龙 曹家旺 孔杰
为了评估不同品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雌虾繁殖性能和后代幼体发育情况,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选取野生群体雌虾90尾,P品系雌虾166尾,S品系雌虾115尾,构建了103个家系。其中,野生群体家系56个, P家系28个, S家系19个。本研究共进行30 d,记录了整个生产周期内每尾雌虾的繁殖参数及后代幼体的发育数据。结果显示,与P品系和S品系相比,野生群体雌虾在交配率和孵化率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在雌虾产卵性能方面, P品系雌虾产卵量极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品系(P<0.01),产卵周期极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品系(P<0.01)。关于幼体发育,无论是在幼体存活率还是变态时长方面,野生群体都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分析凡纳滨对虾各繁殖性状间相关关系,发现在3个品系中均可以观察到体重与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野生群体、P品系和S品系体重与产卵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0.278和0.553。凡纳滨对虾的受精卵孵化率与幼体变态(ZⅠ→P1)发育时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11,这表明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越高,其幼体变态发育时长越短。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雌虾不同品系间的繁育性能具有较大选择潜力,在筛选高繁育性能亲虾品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雌虾繁殖力高低及后代幼体发育情况综合进行选择。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郝登春 栾生 曹宝祥 郭聚涛 罗坤 陈宝龙 孟宪红 许圣钰 孔杰
准确估计育种目标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其改良潜力,是制定育种方案、进行选择育种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本研究对100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15000尾仔虾个体进行淡化和低盐养殖实验,分析了2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的差异,并进一步估计存活性状的遗传力。结果显示,2个阶段存活率范围分别为19.3%100.00%和11.86%99.22%,平均存活率分别为66.7%和67.5%。家系幼虾期总体存活率为6.67%90.67%,平均存活率为46.91%。统计分析显示,2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淡化实验 存活率 遗传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柴展 栾生 罗坤 孔杰 许圣钰
本研究从家系水平上比较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种群体出肉率的差异,评估出肉率性状的选择潜力,寻找替代出肉率的间接选择性状,可为出肉率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参数。2012年,保种群体养殖350 d后,测定42个家系(2094尾凡纳滨对虾)的8个表型性状(净肉重、体重、头胸甲长、腹节长、头胸甲-腹节长、体长、全长、肥满度),然后将虾杀死,剖取虾肉,计算出肉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家系间出肉率的差异;计算各表型性状与出肉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表型性状对出肉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家系出肉率的均值为(53.59±3.26)%...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家系 出肉率 相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柴展 栾生 罗坤 孔杰 许圣钰
本研究从家系水平上比较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种群体出肉率的差异,评估出肉率性状的选择潜力,寻找替代出肉率的间接选择性状,可为出肉率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参数。2012年,保种群体养殖350 d后,测定42个家系(2094尾凡纳滨对虾)的8个表型性状(净肉重、体重、头胸甲长、腹节长、头胸甲-腹节长、体长、全长、肥满度),然后将虾杀死,剖取虾肉,计算出肉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家系间出肉率的差异;计算各表型性状与出肉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表型性状对出肉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家系出肉率的均值为(53.59±3.26)%...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家系 出肉率 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永春 艾华水 潘忠诚 陈锚 翁少萍 何建国 李色东
2002—2007年在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基础上进行一代个体选育(G1)后,对凡纳滨对虾连续进行4代家系选育,共建立120个抗WSSV家系,感染实验结果显示,G2~G5选育家系对虾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57%±9.83%,8.66%±11.52%,9.52%±8.84%和13.79%±12.86%;G2~G5选育家系对虾平均成活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7、1.40、0.97和0.87。根据每个家系对虾的成活情况每个世代可分为敏感、中等抗性和高抗性家系,G2~G5敏感家系在各代选育家系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别占76.5%、55.2%...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家系 选育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吴桂玲 梁萌青 常青 王家林
通过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雌虾投喂添加或不添加维生素A(V_A)、维生素E (V_E)的4组实验饲料,并以饲喂活饵组为对照组.研究了维生素A、E对凡纳滨对虾受精率、孵化率和幼体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饲料中添加0.002%V_E)、2(饲料中添加0.002%V_E,0.004%V_A)、3组(饲料中添加0.004%V_A)凡纳滨对虾的受精率、孵化率、幼体存活率及仔虾应激实验(仔虾入淡水30min,再入海水30min)后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第4组(饲料中未添加V_A、V_E),而且第2组凡纳滨对虾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幼体存活率(Z_1-M_2)与第1、3组相比有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国福 宋晓玲 黄倢 周进 王秀华
用含不同量的A3α肽聚糖(PG)(0.005%、0.01%、0.1%)的幼体饵料投喂凡纳对虾幼体,另在育苗水体中添加不同水平(0.005mg·mL-1、0.01mg·mL-1、0.05mg·mL-1)PG浸浴并以投喂不添加PG的幼体饵料的实验组作为对照,另设投喂活饵的实验组作参考,分别考察Z1-M1期、M1-PL1期、Z1-PL1期幼体的成活率,M1期、PL1期幼体体长,PL1期幼体体重,另外,PL1期仔虾经7d饲养后,检测体内酚氧化酶(PO)活性,并用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料投喂感染。结果显示:与投喂不添加PG幼体饵料组相比,在Z1-M1期,活饵组、0.01%PG添加量的幼体饵料组、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吕平 吴立峰 沈琪 杜少波 胡超群
全同胞家系是遗传分析的重要材料。采用自然交配法建立了62个凡纳滨对虾第一代全同胞家系,对其中17个家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家系的孵化率、出苗率与雌性亲本的大小相关性不显著。17个家系中有7个家系显示生长优势,其大小顺序依次是A02>A11>A01>A17>A06>A08>A16;7个家系在40周内的生长速度较17个家系的平均值高23.2%。在所有家系中,A01、A02、A11等3个家系的体重显著大于其它家系(P<0.05),其平均生长速度较所有家系平均生长速度分别快25.5%、31.6%和31.0%。这3个家系的整齐度良好,在养殖中期的个体变异系数分别为11.58%、9.95%和8.4...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全同胞家系 生长 变异系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峻宇 刘均辉 孔杰 代平 于洋 孟宪红 罗坤 曹宝祥 陈宝龙 高焕 栾生
本研究基于转录组序列开发了37个SNP标记,并对22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家系聚类和亲子鉴定分析,探讨SNP标记在对虾家系选择育种中的应用途径。结果显示,37个SNP位点在凡纳滨对虾22个家系中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和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38和0.3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0,属于中度多态性(0.2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东宇 孔杰 孟宪红 栾生 罗坤 卢霞 曹宝祥
为了在遗传分析研究中提高效率并节约成本,本研究从已报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微卫星位点中选取多态性较高的位点,基于各位点的扩增片段大小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微卫星位点的组合。通过不断优化位点组合、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成功建立了1个五重、2个四重和1个三重pCR反应体系,并将其应用于11个凡纳滨对虾家系的亲权鉴定。结果显示,四组多重pCR体系中的16个微卫星位点在11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81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1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36。利用CeRvus3.0软件,对已知系谱...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卫星多重PCR 亲权鉴定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恒恒 孟宪红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曹家旺 张莹雪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和产卵阶段,对健康的中国对虾亲虾投喂添加不同含量聚β-羟基丁酸酯(PHB)(0、0.5%、1.0%、2.0%、3.0%、5.0%)的饵料,以期探究不同含量PHB对中国对虾亲虾的繁殖性能和幼体发育的影响。实验周期为192 d,统计亲虾的死亡率、相对免疫保护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性腺发育周期、产卵量、无节幼体的数量、孵化率及变态发育周期。结果显示,PHB对中国对虾亲虾的繁殖性能和幼体发育均有一定影响。随着PHB浓度的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