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6)
- 2023(13317)
- 2022(10441)
- 2021(9516)
- 2020(7348)
- 2019(16655)
- 2018(16526)
- 2017(31219)
- 2016(17166)
- 2015(18924)
- 2014(19127)
- 2013(18604)
- 2012(17232)
- 2011(15920)
- 2010(16307)
- 2009(15057)
- 2008(14644)
- 2007(13355)
- 2006(12248)
- 2005(11330)
- 学科
- 济(83986)
- 经济(83911)
- 业(49364)
- 农(47468)
- 管理(39295)
- 农业(31848)
- 中国(28502)
- 方法(26483)
- 企(26419)
- 企业(26419)
- 地方(25300)
- 数学(23588)
- 数学方法(23209)
- 业经(22405)
- 发(16887)
- 制(14442)
- 学(13651)
- 发展(13215)
- 展(13185)
- 银(13057)
- 银行(13042)
- 融(12800)
- 金融(12799)
- 行(12740)
- 环境(12615)
- 贸(12511)
- 贸易(12497)
- 财(12140)
- 易(12003)
- 地方经济(11855)
- 机构
- 学院(247146)
- 大学(239439)
- 济(104617)
- 经济(102324)
- 管理(91435)
- 研究(90433)
- 理学(78013)
- 理学院(77106)
- 管理学(75480)
- 管理学院(75042)
- 中国(69308)
- 农(59709)
- 科学(55094)
- 京(52063)
- 所(45790)
- 农业(45424)
- 财(43352)
- 业大(42319)
- 中心(41954)
- 研究所(41294)
- 江(39498)
- 范(34868)
- 师范(34553)
- 财经(33589)
- 北京(32700)
- 院(32203)
- 州(31766)
- 经济学(30757)
- 经(30488)
- 省(29931)
- 基金
- 项目(163489)
- 科学(129473)
- 研究(122723)
- 基金(116268)
- 家(101180)
- 国家(100210)
- 科学基金(85779)
- 社会(79246)
- 社会科(74745)
- 社会科学(74728)
- 省(67196)
- 基金项目(60971)
- 划(54909)
- 教育(54608)
- 自然(52543)
- 编号(51535)
- 自然科(51329)
- 自然科学(51323)
- 自然科学基金(50324)
- 资助(45921)
- 发(42439)
- 成果(40778)
- 重点(36914)
- 课题(36322)
- 部(35014)
- 发展(34582)
- 展(34024)
- 创(34012)
- 农(33252)
- 国家社会(32841)
- 期刊
- 济(128748)
- 经济(128748)
- 研究(74921)
- 农(63701)
- 中国(57537)
- 农业(43017)
- 学报(37500)
- 科学(36753)
- 管理(31616)
- 大学(29597)
- 教育(29307)
- 财(29052)
- 学学(28098)
- 融(27945)
- 金融(27945)
- 业经(27440)
- 技术(23065)
- 业(20646)
- 问题(19498)
- 经济研究(18427)
- 财经(15557)
- 农业经济(14921)
- 农村(14879)
- 村(14879)
- 世界(13618)
- 经(13416)
- 版(13351)
- 资源(12975)
- 经济问题(12928)
- 技术经济(12881)
共检索到387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熊凤水
户籍型市民化与常住型市民化是农民工城市发展的两条基本路径,户籍型市民化在实践进程中面临农民工户口迁移意愿不足、经济收入低下、户籍供给与需求出现错位、与户籍制度改革方向相悖、可能带来城市贫民窟等困境。漂隔型农民工可采取常住型市民化的城市发展路径,以权益维护为核心,注重人的现代化,走深度城市化之路。
关键词:
户籍型市民化 常住型市民化 漂隔型农民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清华 张广胜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从社会排斥角度研究居住隔离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居住隔离显著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居住隔离程度越高,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越低,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在新生代农民工和在大型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群体中更为明显。居住隔离通过影响城镇社会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间接影响个体城镇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适应状况,进而对农民工市民化产生抑制作用。本研究为有效解决人口半城镇化问题和推进农民工有序市民化提供重要政策借鉴。
关键词:
居住隔离 市民化 居住分异指数 社会排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欧阳力胜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和条件。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农民工未能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迫切需要加快市民化进程。农民工市民化不仅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身份的转变(农民工→市民),更重要的是在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城市融入、政治民主等多个领域进行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最终实现从传统乡村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的整体转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薛选登
长期以来,农民工“市民待遇”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生存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待遇”缺失的表现和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的原因,提出赋予农民工“市民待遇”,促进农民工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待遇 和谐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董延芳 刘传江 胡铭
中国农村的劳动力转移至今不顺利、难彻底、欠稳定,"隐性户籍墙"是其深层次原因。文章利用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2009年的武汉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对"隐性户籍墙"这一韧性社会屏蔽制度给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国路径"中出现代际分化的两代农民工流动打算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当前形势下,推进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结合可行而且必要,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与微观个体的双赢。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鲁强
该文分析了在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以及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民工被动边缘化、主动边缘化与双重边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能力、意愿、制度、法律和环境。该文建议:社会和政府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推动农民工内部因素市民化,充分发挥其互动自反效应及辙痕效应。其次应该注重农民工外部因素市民化,尤其是改善农民工的迁徙条件和生存状态,并在此过程中努力使制度、法律以及社会接纳三者相结合。最后,在保障农民工市民化有序进行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工市民化路径(双三重螺旋机制)的自我运行和维护。从根本上说,政府需要对农民工授之以成为市民的方法和机...
关键词:
群体特征 边缘化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卓玛草 孔祥利
该文沿着中国城镇化道路逻辑路径,以"完全城市化、实质市民化"为目标,从国家新常态战略选择解释"农民工市民化",破解"农民工市民化何去何从"的难题。该文从三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首先针对农民工经济资本贫困、人力资本欠缺、社会资本匮乏的市民化能力缺失,提出"城市资本积累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选择";其次针对土地制度不完善、劳动力市场分割、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居住证制度乏力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缺失,提出"新常态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经之路";第三新常态为农民工城市资本积累和创新动力培育,提供缓冲时间和空间。"携地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支持系统"为农民工提供公平的普惠型制度环境和平台。同时,政府职...
关键词:
新常态 城市资本积累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沙占华 赵颖霞
农民工市民化除面临着一些制度性障碍外,更为关键的是农民工要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包括就业能力、城市生活适应能力、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这是农民工立足于城市的根本,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除政府"赋能"外,关键在于通过自身"增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
发展能力 农民工 市民化 驱动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若兰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正在经历着从老一代向新生代的转换。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一个在社会经济特征和个人特征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诸多显著不同的流动群体,也是最有市民化意愿和亟须市民化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为我们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和切入点,通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构建城乡健康发展的制度架构,有利于我们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化 市民化 城乡统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强
1.以强化劳动保护为先导逐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一直以来,福利供给与户籍制度相互捆绑的政策安排是导致农民工基本社会保障难以得到满足的体制性原因,而剥离二者之间的连带关系,使更多的资源向农民工倾斜,应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前提,也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政策导向。但是,由于城市资源相对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熊景维 钟涨宝
农民工市民化僵持是我国城镇化进程滞后的现实根源。城市门槛要求农民工在完成向市民的蜕变以前具备较完备的内外部要件。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市民化实现要件进行了宏微观考察,为理解市民化的现状提供了新的视野,从而为市民化政策设计找到路径和方向。经济发展阶段的持续演进、城乡公共服务体制的包容特征、人力资本积累的整体跃升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宏观结构性要件;职业和市场优势、公民身份待遇和城市安居型住房是其市民化的微观结构性要件。要提升农民工市民化工程的整体绩效,应从政府责任定位、瞄准优先推进群体与领域、重建城乡福利分配体系、实施市民化梯度转移等路径上进行战略因应。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战略 要件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艳春 王延涛
农民工进城务工成为新市民亦即市民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是加速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重要途径,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制度壁垒、体制缺陷、保障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还面临诸多困境。当前,站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时代语境下,从保障体系构建、财政体制改革、集体经济管理模式转型等层面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有效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竹林
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包括总体进程的速度目标,外部制度因素变革和创新目标,以及微观层次的农民工素质提高、居住条件,经济生活、社会关系、政治参与、心理认同等市民化目标。科学的目标设计是准确测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科学制定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依据,只有采取科学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增强城市化的动力基础,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以优化制度环境,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赋予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整合多重行为以形成市民化的支持力量,才能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目标,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仕波 陈开江
1.构建覆盖农民工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第一,须对城市住房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积极推动覆盖农民工群体的城市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构建,以此改变农民工只能通过婚嫁、投资和技术移民等在城市落户定居的方式,推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定居的进程。具体来说,可由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使公租房、廉租房的申请不再受户籍的限制,使在城市具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可享有租住公租房、廉租房的福利。第二,鼓励和支持雇佣农民工数量较多的、具有经济能力的企业在符合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慧
目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缓慢关键是各地推进此项工作的动力不足。为此,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力困境究竟来自哪里,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创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的问题,十分重要,对于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