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2)
2023(7589)
2022(6263)
2021(5496)
2020(4571)
2019(9824)
2018(9596)
2017(17334)
2016(9883)
2015(10437)
2014(10229)
2013(10183)
2012(9227)
2011(8205)
2010(8218)
2009(7810)
2008(7786)
2007(7022)
2006(6394)
2005(5834)
作者
(30654)
(25347)
(25242)
(24048)
(16123)
(12343)
(11324)
(9851)
(9740)
(8963)
(8731)
(8430)
(8210)
(7940)
(7909)
(7880)
(7726)
(7626)
(7449)
(7301)
(6554)
(6175)
(6167)
(5895)
(5864)
(5670)
(5629)
(5603)
(5148)
(5031)
学科
(34497)
经济(34430)
管理(28981)
(26759)
(21077)
企业(21077)
方法(14291)
数学(12300)
数学方法(12144)
(11681)
(11205)
中国(11196)
(9195)
(8939)
业经(8763)
(8331)
贸易(8327)
(8115)
农业(7945)
(7106)
银行(7073)
(6697)
环境(6595)
地方(6506)
(6286)
财务(6273)
财务管理(6259)
(6072)
金融(6072)
企业财务(5955)
机构
大学(138991)
学院(135903)
(53634)
经济(52489)
管理(50661)
研究(48396)
理学(43145)
理学院(42623)
管理学(41881)
管理学院(41643)
中国(37387)
科学(30858)
(30652)
(29408)
(26270)
(25148)
业大(24707)
农业(24304)
中心(23040)
(22992)
研究所(22766)
财经(20453)
(18652)
(18396)
北京(18328)
(17647)
(17435)
(17327)
师范(17327)
经济学(16438)
基金
项目(92718)
科学(72133)
基金(68016)
研究(62473)
(62205)
国家(61617)
科学基金(51766)
社会(41313)
社会科(39124)
社会科学(39114)
(35941)
基金项目(35939)
自然(34629)
自然科(33868)
自然科学(33855)
自然科学基金(33284)
(31009)
教育(28635)
资助(26604)
编号(23187)
重点(21084)
(19963)
(19500)
(19292)
成果(18505)
计划(18462)
科研(18394)
创新(18261)
国家社会(17772)
大学(16851)
期刊
(61590)
经济(61590)
研究(40984)
中国(30267)
学报(29031)
(27118)
科学(24115)
大学(21359)
(20736)
学学(20027)
管理(18065)
农业(17561)
教育(15177)
(14390)
金融(14390)
财经(10189)
业经(10072)
技术(9932)
经济研究(9662)
(9189)
(8713)
(8615)
问题(8033)
业大(7982)
图书(7380)
科技(6945)
农业大学(6862)
(6646)
技术经济(6452)
国际(6428)
共检索到212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左文  
近几年来盐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国家及省计生委指导下,在强化社会制约措施,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同时,以帮助计划生育户发家致富和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实施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建立适合本地特点的利益导向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1992年省1%人口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降到13.22‰,计划生育率上升为87.5%。全市绝大多数县(市、区)计划生育工作走出了困境,初步进入了“三为主”的轨道。实施少生快富文明工程比较早、比较好的县(市、区)计划生育工作开始朝着“既要抓紧、又要抓好”的方向发展。 1 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帮助计划生育户致富的基本情况 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包含致富、教育、服务、福利和邻里互助五项子工程。其中帮助计划生育户发家致富是主体子工程。其具体形式有四种:在邻里小组开展结对帮富活动,在村建立少生快富合作社,把计划生育户和新婚夫妇、未婚青年组织起来,在优惠政策扶持下搞股份合作经济;在乡(镇)抓住有发展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伯华  
妇女生育率的计算,涉及到两个变量:分子是婴儿出生数,分母是有关的妇女人数。按照分母中所用的是育龄妇女人数或仅是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妇女生育率又可分为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 在未婚生育仅为个别现象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育龄妇女生育率与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具有共同的分子。这时,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比例。该关系式表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晓平,王绍贤  
在致使妇女生育率下降的诸多因素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提高等间接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在我国,有关直接因素的定量研究报告较少,而且在现有资料中所反映的避孕、哺乳等直接因素对城乡妇女生育率的影响又有很大区别。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明确调查地区影响妇女生育率的直接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勇生,彭大贵,吴盛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郊的流动人口与日俱增,如何强化对流进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已成为现阶段计生工作的新课题。鉴于城郊流进人口面广量大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1996年上半年,笔者对城郊的建湖县近湖乡环城8个村计生工作进行了调查。认为流进城郊已婚育龄妇女有“四多”现象: 1 买房租房家庭多。近湖乡城郊的镇南、镇北、近湖、裕丰等结合部八个村有12422户.总人口为51782人,流进育龄妇女有19942名。在流进的19942名育龄妇女中,租房暂住人口有2106人,其余人员都居于购买的商品房、征地集资建房、单位家属区中;这些人员一般在县城和城郊从事各类专业活动,早出晚归,居住地点相对稳定,形成一个独立相对固定的流入人口居住群体。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雅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江捍平,陈向一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南山区户籍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家庭的抽样调查,从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家庭现状、再生育意愿等方面对已婚育龄妇女的家庭规模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对于家庭规模的确立,除了经济状况、教育与职业等因素外,还要从社区生育文化、个体心理特征等更大的范围加以考虑,同时,要注意到婚育观念的改变滞后于物质生活发展水平的时差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云嵘,孙靖华,李宏规,黄德兴,金敏子,赵小华,段纪宪,王丰,伊恩·戴蒙德  
宫内节育器是中国已婚育龄妇女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之一。根据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87年常规统计报告,全国共有62908492名已婚育龄妇女采用宫内避孕,现用率为40.7%;城、镇、乡已婚育龄妇女(以下简称妇女)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数分别占全国使用总数的27.4%、19.6%和53%。可见宫内节育器在节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鸿雁,吴玲,董情  
妇女生育率是人口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自1979年“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实行以来,人口的生育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城市与农村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有一定的差异,客观地揭示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城乡间影响生育率水平的诸因素,指导计划生育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姜巧玲,柳爱霞,李秀华,马连义,刘建新,赵咏梅,任惠娟,王永玲,张桂安,李春香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隆健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如结婚比例、性生活、哺乳、人工流产等,和间接影响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职业等。由于直接影响因素介于生育动机和生育率之间,直接决定人们的生育行为,因此又称为中间生育变量(Intermediate FertilityVariables)。本世纪50年代中期Kingsley Davis和Judith Blake首先提出中间生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秀花  
育龄妇女的人数多少和生育状况直接影响总人口的规模,研究育龄妇女生育状况,对控制人口发展,实现2000年人口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对北京市育龄妇女现状及其生育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祖根  
无论是对人口生育状况的分析还是对人口预测来说,妇女按龄生育率都是一项重要的参数。按龄生育率反映了不同年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也称为生育模式。因此,探讨生育模式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巫锡炜  
由于常规生存模型假定删截和事件发生相互独立,导致研究者常常忽略删截案例中可能还包含经历事件的风险为零的"长期存活者"。忽略这一总体异质性会导致有偏的参数估计。文章介绍并应用分割总体生存模型来探究初婚初育史对中国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体特征和所处文化背景特性的情况下,对于有可能生育二孩的妇女,初婚年龄的推迟、初育为女孩的情况都将导致二孩生育间隔的缩短;所属初育队列越晚、初育孩子健康、初育后哺乳时间越长、间隔期内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则都会显著延长二孩生育间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冯志蕙  
为了深入地研究陕西省人口、婚姻、生育状况及今后人口发展趋势,我们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同志一起,在1979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1978年陕西省十分之一人群的人口构成,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能力及生育状况;按不同生育水平予测了陕西省今后百年的人口发展趋势;编制了1978年全省男、女简略寿命表。本文着重从陕西省育龄妇女婚姻和生育状况方面对人口再生产过程进一步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张亚锋  杜书然  
我国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低于全国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全国育龄妇女多采用长效避孕方式有显著不同,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多以短效为主,其中,长效避孕措施中宫内节育器和绝育比例较高,而短效避孕措施中避孕套的比例非常突出。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相比也有很大变化,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更少使用宫内节育器,更多使用避孕套。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在选择长效避孕或短效避孕上,还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流动范围、户口所在地、是否有人照顾孩子、子女性别和民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选择受到其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