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72)
- 2023(8185)
- 2022(7134)
- 2021(6842)
- 2020(5808)
- 2019(13548)
- 2018(13493)
- 2017(26565)
- 2016(14349)
- 2015(16004)
- 2014(15747)
- 2013(15045)
- 2012(13899)
- 2011(12611)
- 2010(13340)
- 2009(12200)
- 2008(12135)
- 2007(10913)
- 2006(9843)
- 2005(8768)
- 学科
- 济(57088)
- 经济(57037)
- 管理(39811)
- 业(36788)
- 企(30100)
- 企业(30100)
- 方法(26829)
- 数学(24109)
- 数学方法(23490)
- 农(15649)
- 中国(14122)
- 财(13009)
- 学(11890)
- 业经(11226)
- 贸(11108)
- 贸易(11103)
- 易(10809)
- 策(10774)
- 地方(10506)
- 理论(10445)
- 制(10118)
- 农业(9915)
- 环境(8724)
- 银(8657)
- 银行(8637)
- 行(8233)
- 技术(8118)
- 划(7966)
- 融(7857)
- 金融(7855)
- 机构
- 学院(201450)
- 大学(198704)
- 济(80262)
- 经济(78430)
- 管理(76908)
- 研究(69076)
- 理学(66133)
- 理学院(65373)
- 管理学(63665)
- 管理学院(63300)
- 中国(52149)
- 科学(43325)
- 京(42363)
- 财(37646)
- 所(35570)
- 农(34092)
- 研究所(32373)
- 江(31720)
- 中心(31514)
- 业大(29960)
- 财经(29249)
- 北京(26917)
- 农业(26836)
- 范(26715)
- 经(26534)
- 师范(26448)
- 院(25353)
- 州(24970)
- 经济学(23883)
- 技术(23187)
- 基金
- 项目(133372)
- 科学(104805)
- 研究(96842)
- 基金(95609)
- 家(83974)
- 国家(83316)
- 科学基金(71103)
- 社会(59172)
- 社会科(56188)
- 社会科学(56174)
- 省(53058)
- 基金项目(48862)
- 自然(47254)
- 自然科(46209)
- 自然科学(46195)
- 教育(45991)
- 自然科学基金(45345)
- 划(44982)
- 资助(41529)
- 编号(39865)
- 成果(32832)
- 重点(30616)
- 部(29098)
- 发(28921)
- 课题(28706)
- 创(27597)
- 创新(25791)
- 科研(25324)
- 大学(24709)
- 教育部(24678)
共检索到300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长洪 陈友华
"完善生育政策"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为了设计平稳过渡的政策方案,一个挑战性任务就是预测生育政策变动可能引起的政策总和生育率变动。文章给出一种带补偿生育的政策总和生育率测算模型,可用于预测某种生育政策变动方案可能引起的政策生育率变动后果,进而为评价和选择生育政策调整方案提供重要决策信息。文章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全国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利用此模型测算了生育政策由"‘双独'家庭可生二孩"调整为"‘单独'家庭可生二孩"后,带补偿生育的政策总和生育率变动后果。预测结果显示,分区域逐步实行"‘单独家庭'可生二孩"的政策微调方案后,发生的补偿生育不会引发明显"生育堆积",该微调方案有助于生育政策向普遍二孩平稳过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青
文章针对现有人口抽样数据的特点和缺陷,通过对总和生育率指标的分析和改进,测算了1994~2004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探讨了影响该指标变化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94~1996年的1.80左右下降到2001~2004年的1.62左右,其中2000年为1.66;影响中国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生育率、生育年龄和城镇化进程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新平
文章根据2007年高教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中的人口数据,针对总和生育率分别建立指数平滑模型和Gaussian模型,并对我国近年来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进行预测,合理地刻划了我国总和生育率的长期变化趋势。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长期趋势 指数平滑 生育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总和生育率作为衡量生育水平的综合指标,由于它抽象了年龄结构的影响,在人口再生产的分析中,起特殊重要作用。但对这一指标的认识,还有很大分歧,一说它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最直接、最贴切的指标”;一说它“不能说明平均一个妇女一辈子生育的子女数……,更不能据以评价一个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的好差”。因此,阐明总和生育率指标的性质,分析影响它变动的各种因素,把握在普遍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情况下,总和生育率的发展趋势,评价这个指标在计划生育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就很有必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新平 梁林 常燕 童绍玉
文章对近50年来我国总和生育率数据展开分析,并用1965~2004年的数据建立了一个自回归分布滞后(ADL)模型,该模型真实地刻画了我国总和生育率的趋势变化,但预测值偏低。为了使预测值能反映我国真实的生育水平,文章使用抽样及普查中漏报的人口出生数对模型进行了改进,运用改进的模型对总和生育率进行了重新计算。计算结果显示,1990年代后期我国总和生育率在1.6~1.8之间,2000年后总和生育率在1.28~1.66之间。改进后的模型不但重构了我国近年来的总和生育率,而且为总和生育率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凯
世界人口生育率逐年下降,然而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突破传统家庭内部生育成本—效用对低生育率解释范式的基础上,引入生育成本社会化因素,认为家庭生育孩子资本要素占用和劳动要素占用以及社会化分担不足是造成世界生育率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解释生育成本社会化对生育率降低的作用机理,并选取37个国家近41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以此建立政府生育支持政策变量与关键宏观经济变量指标的关联和评价标准,最终求解政府最优生育支持政策组合,为实施生育支持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佳音 孙骁
文章使用2000~2010年人口普查的北京市及其各区县数据,将生育率组合模型及灰色模型,应用于北京市分年龄别生育率预测当中。从总体趋势以及生育率随年龄分布情况进行了拟合及预测,为北京市及其各区县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路磊
一、问题的提出。总和生育率是一个能够综合反映妇女时期生育水平的统计指标。尽管它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由于它的简易性和直观性,仍然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总和生育率(或分孩次总和生育率)在理论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看,总和生育率本身不具有可控性。这就是说,只有在所有的生育事件都发生以后才能确定出相应的总和生育率,而在人口计划(或规划)中,我们要求各种指标必须具有事前可控性,否则再好的计划也是实现不了的。因此,控制措施或手段是实现计划所必不可少的。如果事前规定了某一年的总和生育率,那么应如何才能完成这一计划指标呢?亦即如何控制妇女的生育行为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分析,并提出一个简单的生育比例控制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本文讨论了人口分析技术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年龄别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间接估计方法,并以人口普查数据为例展示年龄别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间接估计方法的建模过程与实施步骤,同时指出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希哲
我国的人口控制在过去四十年间,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在七十年代以前一直保持在6的水平,到80年代已降到2.4左右。但是这种生育率的转变在空间与时间上并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辜子寅
文章基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通过构建总和生育率与一般生育率的统计模型,重新估计了我国2000~2012年总和生育率。结果表明,我国总和生育率经历了先大幅下降后小幅上升的变化过程,2012年达到1.43。通过进一步的指数分解,发现2000~2006年生育率对出生人数变动的影响较大,2006~2012年育龄妇女规模与结构对出生人数变动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 指数体系 队列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路磊
众所周知,总和生育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育水平度量指标,它在人口分析和人口预测等方面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尽管人口学家们已经对总和生育率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它的有些性质仍然是我们不很熟悉的。在本文中,作者将讨论总和生育率的一个性质、即一个总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与相应的各个分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之间的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子慧
中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获得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和胎次率资料,不仅反映出我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化的历史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的巨大成就。本文拟就此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一、总和生育率的变化情况 总和生育率在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中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总和生育率水平的高低,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谢韦克,王绍贤
本文讨论了有全部生育率数据、只有部分生育率数据以及没有生育率数据3种不同条件下构造生育模型的方法及意义。首次指出构造Brass相关生育模型的非最小二乘法(曾毅方法)优于最小二乘法,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封铁英 罗天恒
文章针对传统确定性预测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理论和时间序列分析的生育率随机预测ARIMA-GARCH建模与仿真方法,通过模拟时间序列随机波动特征来估计生育率的未来值和预测区间。以中国总和生育率为例,应用ARIMA-GARCH模型对生育率序列随机过程进行预测,分析残差项之间的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效应,以避免单一模型拟合导致的重要细节信息损失。提出了应对中国长期持续低生育率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决策依据和实践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