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9)
- 2023(10312)
- 2022(8693)
- 2021(7689)
- 2020(6379)
- 2019(14157)
- 2018(13683)
- 2017(26217)
- 2016(14724)
- 2015(15896)
- 2014(15559)
- 2013(15560)
- 2012(14662)
- 2011(13286)
- 2010(12928)
- 2009(11210)
- 2008(11013)
- 2007(9790)
- 2006(8482)
- 2005(7581)
- 学科
- 济(56575)
- 经济(56509)
- 管理(41845)
- 业(39428)
- 企(31199)
- 企业(31199)
- 方法(26587)
- 数学(23752)
- 数学方法(23505)
- 学(17840)
- 财(16246)
- 农(15339)
- 中国(14724)
- 环境(13406)
- 贸(12225)
- 贸易(12223)
- 业经(11948)
- 易(11918)
- 制(11524)
- 务(10466)
- 财务(10454)
- 财务管理(10432)
- 农业(10388)
- 企业财务(10085)
- 地方(9773)
- 银(9488)
- 银行(9424)
- 融(9158)
- 金融(9156)
- 划(9139)
- 机构
- 大学(213996)
- 学院(211848)
- 济(84268)
- 经济(82654)
- 研究(80572)
- 管理(75846)
- 理学(66680)
- 理学院(65809)
- 管理学(64328)
- 管理学院(63983)
- 中国(57601)
- 科学(56239)
- 农(53219)
- 京(45946)
- 所(44259)
- 农业(42714)
- 业大(42547)
- 研究所(41256)
- 财(36744)
- 中心(35486)
- 江(31409)
- 财经(30105)
- 院(29521)
- 北京(28437)
- 农业大学(27761)
- 经(27671)
- 省(26855)
- 经济学(26510)
- 范(25515)
- 科学院(25376)
- 基金
- 项目(155562)
- 科学(120586)
- 基金(114761)
- 家(107249)
- 国家(106435)
- 研究(99186)
- 科学基金(87969)
- 社会(63385)
- 自然(62257)
- 基金项目(60869)
- 自然科(60854)
- 自然科学(60828)
- 省(60710)
- 社会科(60233)
- 社会科学(60215)
- 自然科学基金(59827)
- 划(53102)
- 资助(47343)
- 教育(44728)
- 重点(36617)
- 编号(34770)
- 计划(34094)
- 部(33819)
- 发(33323)
- 创(32187)
- 科研(31748)
- 科技(30752)
- 创新(30359)
- 业(28877)
- 教育部(27361)
共检索到299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宗明 邓智文 李东宝 李士坤 陈礼光 温伟庆 郑郁善 荣俊冬
【目的】探究不同宽度带状采伐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各器官生物量和地下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研究毛竹地下部分在不同带宽采伐后的恢复潜力,为将来毛竹林带状采伐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毛竹纯林进行带状采伐,设置横向6、8、10 m的3种带状采伐宽度标准地,垂直长度为30 m,相邻标准地之间设置同样标准的保留带,对不同宽度采伐带和保留带的毛竹各器官进行取样,测定毛竹各器官生物量和地下部分各构件NSC含量,分析不同采伐带宽下毛竹生物量和地下构件NSC的差异。【结果】与保留带相比,8和10 m采伐带竹秆生物量均增加,其中8 m采伐带增幅达11.38%,3种宽度采伐带竹秆生物量大小均为8 m> 10 m> 6 m。8 m采伐带竹枝生物量显著高于6和10 m采伐带(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成方妍 王传宽
【目的】树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储量存在空间变异,但在树干NSC储量估算时却很少考虑这种变异性。本研究量化树种、组织和树干高度对树干NSC储量估算的影响,为构建温带森林碳循环模型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方法】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无孔材树种兴安落叶松、半环孔材树种胡桃楸和环孔材树种春榆为对象,每树种各选取优势木3株,在生长季后期伐倒后按1 m区分段截取圆盘(18~21个),采用国际通用方法测定生物量;同时按树皮、边材和心材分别取样,采用苯酚硫酸改进法测定样品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最后分析树种、组织和树干高度对NSC储量估算的影响。【结果】树种、组织和树干高度对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即可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圣刚 吴颖仪 肖瑶 陈燕红 田华 肖立中 唐湘如
分别以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栽插孔穴直径(栽插孔径分别为20、28、35 mm,依次记为D1、D2、D3)限制水稻的无效分蘖,研究抑制无效分蘖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产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1、D3相比,D2显著提高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的成穗率和每穗总粒数,最终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D2、D3处理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D1处理,D3处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抽穗后叶面积大,茎鞘非结构性碳含量高,但主要供给营养器官,对产量贡献少;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幼穗分化期的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每穗总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鹏鹤 徐璇 孙杰杰 王玉超 韩梦华 郭佳欢 冯会丽 王维枫
【目的】探究林分密度和种植点空间配置对树木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了解杨树Populus在生长季的碳代谢特征。【方法】试验林分以密度为一级因素,种植点配置为二级因素,采用嵌套设计。于‘南林95’杨P.×euramericana ‘Nanlin 95’生长季(7月)选取叶、枝、树干和粗根4个器官,测定各个器官中NSC (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质量分数。【结果】在生长季,杨树各器官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根、枝、干,淀粉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叶。不同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的杨树叶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P<0.01),根中可溶性糖和淀粉质量分数受种植点配置影响极显著(P<0.01),总体上枝和树干受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影响差异不显著。尽管林分NSC总储量在2种密度间(278和400株·hm-2)差异不显著,但林分NSC总储量在种植点配置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生长季,苏北地区杨树优先将碳资源供给地上部分,其中首要的储存器官是树干。一定密度范围内(278~400株·hm-2),杨树叶中可溶性糖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林分密度相同时,正方形的种植点配置方式更有助于杨树个体对NSC的积累,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林分的固碳潜力。图6表2参3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艳 郑雷 崔旭盛 郭玉海
为明确锁阳寄生对白刺各器官生物量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累积量和分配比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称重法测定生物量、蒽酮比色法测定糖和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1)锁阳寄生后,白刺根、茎、叶生物量分别减少2.58、6.87和4.61g/株,寄生复合体生物量也降低2.82g/株。2)锁阳寄生后,白刺根、叶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提高0.8%、0.17%,茎降低0.61%;白刺根、茎、叶淀粉含量分别提高6.24%、1.87%、0.39%;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分别提高7.05%、1.25%、0.56%。3)锁阳寄生后,白刺根、茎、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比例均分别降低3.59%、25.09%、16.35%。研究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宽 樊燕 冯火炬 谈太腾 施建敏
【目的】探讨石灰岩山地优势种淡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浓度、分配特征及其生态意义。【方法】对赣西北石灰岩山地3种不同土壤含水率生境(连续土、半连续土和零星土)的淡竹进行取样调查,比较分析不同生境淡竹个体(全株)和构件水平(叶、枝、秆、蔸、鞭、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和分配特征。【结果】1)在个体水平,从连续土、半连续土到零星土,随着土壤含水率下降,淡竹可溶性糖浓度逐渐增加,零星土生境值(3.32%±0.20%)显著高于连续土生境值(2.52%±0.17%)(P<0.05),NSC和淀粉浓度先降后升,半连续土生境值均显著低于零星土生境值(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子纯 王晨 李耀翔 孟永斌
【目的】通过研究间伐强度对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探究林带间伐后的生长状况、适应策略及恢复潜力。【方法】以5种间伐强度(15%、20%、25%、30%、35%)的次生林林带为研究对象,以未间伐林带为对照,分析了各间伐强度对树木NSC浓度及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1)云杉、冷杉和色木槭NSC各组分浓度在不同间伐强度样地中差异显著(P <0.05),且3个树种总NSC浓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型曲线;3个树种的枝、干总NSC浓度对间伐强度的响应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树叶总NSC浓度随间伐强度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不同树种总NSC浓度的峰值皆取自间伐林地,说明合理的间伐强度有利于林木NSC浓度的增加。其中云杉林总NSC浓度最高的样地为20%间伐强度,冷杉总NSC浓度最高的样地为15%间伐强度,色木槭总NSC浓度最高的样地为30%间伐强度;2)不同间伐强度林木器官NSC的分配格局有趋势性变化,树干NSC占比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波动下降,树叶NSC的占比波动上升;不同间伐强度下树枝NSC占比的差异不显著。【结论】树木通过调节个体和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和分配来适应抚育间伐作业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碳储存特征和分配机理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勇 刘晓萍 骆翔 翟志席 郭玉海
在沙漠条件下,探讨了寄生植物肉苁蓉寄生对寄主梭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肉苁蓉寄生后梭梭光合枝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减少了29.99%和18.64%,肉苁蓉生物量仅占梭梭生物量减少量的35.66%;肉苁蓉寄生后梭梭光合枝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光合枝和根系中可溶性糖贮存量减少;梭梭光合枝、根系中淀粉和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贮存量均减少。说明肉苁蓉寄生使梭梭干物质总积累量减少,同时降低了梭梭根系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贮存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程路芸 温星 马丹丹 李丹丹 许馨露 高岩 张汝民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快速生长过程碳水化合物的变化,采用试剂盒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分别测定黄昏(0 h),黄昏后4 h和8 h等3个时间的毛竹笋竹上部、中部、下部和竹蔸中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和纤维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毛竹快速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并随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黄昏开始经过8 h后,各部位淀粉质量分数均显著下降,竹兜和笋竹中部分别下降了28.7%和61.5%;竹蔸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分别下降29.4%,39.2%和21.4%;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杜秀芳 刘盟盟 贾丽 马元丹 张汝民 高岩
为了探讨放牧过程牲畜采食和践踏损伤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对盆栽冷蒿枝叶采用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机械损伤的方式模拟放牧,测定了冷蒿叶片和根部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损伤初期,轻度和中度处理后冷蒿叶片中蔗糖、葡萄糖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征 白登忠 张维诚 肖文发
[目的]冬季低温是决定高山林线树种能否生存的重要生态因素。休眠前后树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其安全越冬的策略。但目前高山林线树种休眠前后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及机理尚不清楚。为了探讨林线树种越冬期间的生存策略,[方法]本文以祁连山林线青海云杉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2 900、3 000、3 100、3 200、3 300 m)成年树枝、叶休眠前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包括可溶性糖(葡萄糖和果糖)、淀粉以及糖/淀粉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休眠前青海云杉当年及1年生叶在高海拔处NSC含量
关键词:
青海云杉 林线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休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亦弛 郭素娟 孙传昊
【目的】探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对6年生板栗树叶片解剖结构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为植物生长延缓剂在板栗生长调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板栗‘燕山早丰’为试验材料,研究分别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多效唑、矮壮素、烯效唑对板栗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及对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1)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能提高板栗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角质层最厚可达5.46μm,为90 mg/L烯效唑处理,下角质层最厚可达1.76μm,为60 mg/L烯效唑处理;(2)除60 mg/L烯效唑处理外,其余处理均能增加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增加效果最显著的为100 mg/L多效唑处理;(3)3种延缓剂均能增加叶片栅海比值,栅海比最高可达1.52,为90 mg/L烯效唑处理;(4)除60 mg/L烯效唑处理外,其余处理均能有效增加板栗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处理后120 d增加的最为显著。【结论】在板栗花芽分化期对叶面分别喷施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能影响板栗叶片解剖结构,从而提高板栗对光能的捕获,增强其光合作用,其中100 mg/L多效唑的效果最好。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能有效促进板栗叶片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生成,本研究中60~90 mg/L烯效唑的效果最佳,延缓剂使得叶片解剖结构改变,从而增强了叶片光合作用,导致叶片同化物增多,进而提高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瑞盼 辛泽毓 王志强 郭晓阳 张丽婷 王俊哲 林同保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改变率与干旱敏感系数的相关性。利用室内水培的方法,以6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15%PEG和20%PEG 2个胁迫水平,以不添加PEG的正常营养液为对照,系统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叶片和根系中主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明显降低了各小麦品种干物质量,6个小麦品种在不同干旱水平下的抗旱性均表现为晋麦47>矮抗58>周麦22>洛旱6号>郑麦9023>西农979;干旱胁迫下6个小麦品种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均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淀粉和果聚糖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复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付小斌 陈琦 刘苑秋 段天择 王力行 潘颜乐 康王朝 邓文平
【目的】全球气温上升和降水格局变化导致的频繁干旱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植物干旱前后水分利用和适应的机制至关重要。【方法】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降水量梯度和2个降水间隔的双因素控制试验,研究杉木幼苗不同器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相关组分质量分数对降水量和降水间隔变化的响应。【结果】随着降水量减少,杉木幼苗的NSC质量分数在吸收根、运输根、枝条和叶中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枝干中则持续下降,杉木幼苗通过增加运输根、吸收根、叶和枝条的NSC质量分数,同时将吸收根的淀粉水解转化成可溶性糖,来调节细胞内的水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运输根和枝干中均呈持续减少的趋势,在吸收根、叶和枝条中先增加后减少;淀粉质量分数在所有器官中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降水量过少时,杉木幼苗会消耗体内的NSC,优先供给吸收根的生存需求,导致运输根、枝条和枝干的NSC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延长降水间隔,杉木幼苗叶和运输根的NSC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5);叶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运输根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5)。【结论】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当地多年旱季月平均降水量的50%以上,可提高杉木人工林在降水格局变化下的存活率,降水量较高的地区可以适当延长浇水间隔。图3表1参5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腾 袁昭瑞 姜子涵 陈国元 李青松 吴义诚
[目的]研究低质量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慢性暴露对生菜(Lactuca sativa)叶片及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为富营养化水体在生菜灌溉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散叶生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试验方法,设置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组),1,5,10,30μg/L)MC-LR的水溶液灌溉生菜30 d,通过分析生菜叶片及根系中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及淀粉含量、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生菜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对MC-LR慢性暴露的响应。[结果]10和30μg/L MC-LR组生菜对MC-LR的富集系数较5μg/L MC-LR组分别显著上升10.85%和17.83%(P<0.05),而对MC-LR的转运系数分别显著下降14.86%和12.16%(P<0.05),叶片中果糖含量及根系中葡萄糖含量和淀粉酶(AMS)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52.71%,19.13%和37.01%(P0.05),叶片和根系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叶片中性转化酶(NI)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27.10%,38.01%和37.29%(P<0.05),淀粉合成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20.92%,24.57%和30.28%(P<0.05),根系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AMS活性均显著增加(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大穗型粳稻强、弱势粒灌浆与品质的影响
外源氮气对土沉香结香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低磷胁迫对麻竹幼苗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不同添加剂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组分的影响
大中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特征
典型黑土区不同水土保持树种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特征及种间差异
天童山阔叶林不同树种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量及分配
不同播栽方式下杂交籼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枝梗和颖花形成及产量性状的关系
藏东南色季拉山林线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变动
应用~(13)C示踪技术研究红花石蒜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及转运模式